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故事的开头,败家子福贵,让人很可气。嘴里喊着光宗耀祖,却赌博成性,输光了祖上的基业。平时严厉地的父亲没有痛斥,只是被气倒在床,帮儿子还了债。
  
  家里清苦了,可福贵也浪子回头了。好日子没几天,苦难却又跟着来了。福贵被抓去拉大炮了,这一去娘也就那么离开了,小儿子诞生了,凤霞变哑了。
  
  紧接着亲人们就这么一个个的都离他而去了,此时才恍然发现,活着最累的是福贵。。留下来的人才是最痛苦的。
  
  这个故事如此真实,像一块石子时不时地激荡起我内心的涟漪。温情有过,幸福存在过。可一切都太短暂,所以才显得那么残忍。
  
  福贵在最后说道:“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
  
  你的一生如此悲苦,可你却依然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看着你这样平静的叙述着自己的一生,眼泪再也止不住了,胸口快要透不过气来,只是因为你这样活着。
  
  我们无法抛弃自己的命运,所以,和命运一起活着,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然后,和它一起死去,化作雨水和泥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活着》的时候,心情没有一刻能够从沉重中出脱。社会的变迁,安稳到动荡再到恢复平静,但人的生活跟着安逸到艰难再到苦痛,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像刻刀,不断地给人生留下深浅不一的伤痕,但即使最后只有福贵陪着福贵,也要咬紧牙关与生活战斗着,挣扎着,决不放弃生命,因为活着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同学推荐给我这本书,一直不敢看,听说主人公的命运很悲惨。最近突然想起来这本书,拿起来开始看。开始拜读了就停不下来了,被主人公的故事深深的吸引。
        主人公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在经历了生活条件的重大变迁,亲人的一一离去,主人公似乎对命运的安排已经坦然了。他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各种安排,但是他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倔强乐观的活到离开的那一刻。从书中我也感受到,亲人对人的精神上的支持是多么的大达到支持生命的地步。
         从现在起善待自己的亲人,善待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我听的第一篇文章是沈从文的《生命》,演播者是谁已经不记得了,可那娓娓道来的“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却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那个时候,我应该还不到12岁,并不太懂文章的含义。只是这样略带沧桑的句子让我着迷,仿佛有种生活的智慧在里头。时隔近十年,再次听书,是余华的《活着》。单从题目看,多少是有些巧合的,不知道算不算缘分。
  
  这是一个叫做福贵的人一生的故事。初为地主少爷,放浪形骸,后家产败光,父亲被气死,对生活的不易与命运的无常逐渐有了体会。不久被国民党抓壮丁,当兵2年,回到家中得知老母已去,年幼的女儿因为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聋子哑巴。妻子拖着一双儿女,家徒四壁。好在儿子机灵活泼,一家终得团聚。本以为光景渐渐转好,大跃进来了,成立了人民公社,还大炼钢铁,只搞得大家倍加贫困,数着米粒下锅。穷困的生活终于将妻子家珍折磨得病倒了,从此不能干活。一向懂事的儿子在为校长,也就是县长的女人献血中死去了。妻子不堪打击,病更加重。好在,女儿凤霞终于嫁得个好人家,不久又怀上了身孕,家里总算有了喜事。可在生产后,因为大出血,凤霞也死了。病在床上多年的妻子终于再没力气活下去,也跟着去了。至此,家中只剩下女婿二喜,外孙苦根和福贵三人。然而不幸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在一场意外中,女婿死了。福贵将苦根拉扯到7岁,发烧加上饥饿,苦根吃豆子给吃撑死了。成了孤家寡人的福贵买了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傍晚的霞光中,讲述着他这一生的故事。
  
  故事里没有哀怨,也没有不甘,只是承受着这生命的无常,沿着生活的道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有人说,这个故事只偶尔假惺惺地给你一点美好的希望,然后迅速用苦难将这温情撕碎。是,苦难仿佛如影随形,真正的好日子一天也没有过。可是,我不同意说温情被撕碎,温情一直在那儿。就算贫穷几乎将他们吞噬,就算死神接连造访,他们一直相互宽慰,他们一直守望相助。活着有什么意义呢?生下来就好好活,仅此而已。
  
  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国共内战,有大跃进,有文化大革命,有包产到户,联系到福贵一家的起起落落,很容易让人想要批判点什么。可我什么也不想批判。这只是一个安安分分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的普通小老百姓的故事。如福贵所说,国家大事他不是不关心,只是他一个小平民懂不了。他只想好好地活着,让家人好好地过日子。他有着传统中国百姓最大的美德,忍耐。没有怨愤,没有抗争的忍耐。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他唯有承受。在许多别的故事中,对于一个从不抗争的角色,读者往往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这里,我有哀,却没有怒,只随着他们的起起落落而喜喜悲悲。因为福贵是那么透彻,那么安详,面对生活,他有另一种智慧。那是和大地相依相偎一辈子而领悟的智慧。笑着,哭着,感激着,活着。
  
  余华在新版的《活着》封底写着:“《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谊,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激励,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喜欢这句话“绝望不存在”。整个故事,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这绝望的不存在。那每一次灾难,都足以将一个人彻底击溃。然而福贵没有,从巨富一夜之间沦为极贫,他没有绝望;被抓壮丁,战火中死生一瞬间,他没有绝望;失去了父亲,失去了老母,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女儿, 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女婿,失去了外孙,他都没有绝望。他仍然有感到踏实的地方:他们都是他亲手埋的,他死了也就省了牵挂。生活永远有值得感激的地方,那些相依相偎的回忆,都是他安心的理由。
  
  在这个故事里,家珍曾是最让我不解的一个角色。她本是城里的有钱人家的小姐,漂亮而贤惠,嫁给谁都能得到珍惜与幸福。然而,她偏偏嫁给了纨绔的地主少爷福贵。年轻时的福贵嚣张跋扈,流连于青楼,难得回家。为了赌钱,甚至抽打过怀着身孕跪在地上的家珍。后来福贵败光家产,家珍的父亲敲锣打鼓接她回去。没想到,生产半年后,她又带着儿子回来了,回到了这个贫破不堪的夫家。福贵被抓壮丁后,她并不知情,却也默默守着这个家,等着她的丈夫回来。后来,直到她死去,都在为这个家操心劳累,受苦受难。如福贵常常念叨道:他对不起家珍,自从家珍嫁给他,一天的好日子都没有过过。然而临死前,家珍却说,下辈子,还要跟福贵在一起。我不能理解,在每天守着空房,等着一个在青楼中逍遥的丈夫时,家珍为什么不离开?我不能理解,在怀着身孕还被丈夫抽打后,家珍为什么不离开?我不能理解,父亲心疼自己将自己接回娘家,家珍为什么还要回来?
  
  因为家珍就是活脱脱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人。她恪守着出嫁从夫的礼教,嫁给了福贵,此生就是福贵的女人。面对丈夫的风流与冷酷,她只有默默忍耐。或许因为她相信,终有一日,丈夫会回家的,或许因为她的心中,从来就没有过离开这个选项。这是卑微的中国女人,她的一生死死地捆绑在了丈夫的身上。这是可怜的中国女人,她的坚强与勇敢只用来面对生活,对于婚姻和命运,她只有服从。然而,我相信,后来的家珍是幸福的。失去了荣华富贵,却得到了一个终于懂得疼爱她的丈夫,她是满足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时代女性的故事。从初时的忍耐与坚韧终于熬到了后来的关心与呵护。我不禁要想,如果这个故事延续下去,如果她的女儿凤霞也嫁了一个纨绔的丈夫,她大概会一边心疼,一边也教凤霞忍耐吧。这是她们被注入血液里的教导,这是她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流在血液里的东西,多少会传承下来一些。所以即使是现在,总还是会看到一些悲剧的女性的故事,只是以不同的形式上演。不同的是,家珍们都还有着面对生活的坚强与勇敢,这足以使她们得到最终的幸福。而现在,却少有人有着这样的力量。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必须遵守,不可以改变的东西。于是,当你抱着一个残缺的传统时,得到的便只有混乱与滑稽。所以,如果要做一个传统的旧中国女性,那就连同她们的坚韧也一同传承吧。如果做不到,就请一并丢掉铐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写到这里,大概应该打住了,不然极可能变成一篇女权主义文章。
  
  大约10年前,《生命》的那段话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而今天,老人那沙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也在我脑子里回响:
  少年去游荡,中年掘宝藏,晚年做和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很短的时间把这本书扫完
  感觉名不副实
  给的声誉太高
  套路老
  都是白描的文字
  能够实实在在反映动荡的历史变迁
  
  我觉得如果没有看过这些年代类似的书的人
  会觉得写的很不错
  可惜我已经看过很多
  浩浩荡荡的大军中
  它就姿色一般了
  看完就没有什么映像
  记得福贵
  记得除了他全死完了
  然后没有了
  笔法还是和那些作家一样较细腻
  
  生活的风雨飘摇
  人的渺小在大环境下的不堪一击
  信念的伟大,一个朴素的出发点,我要活着
  好死不如赖活着
  对于每个年代的描写
  确实,福贵经历了近现代中国很有代表性的历史阶段
  笔墨很少的典型的描绘着
  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亲人之间笃定的情谊
  这是构成很大的反差
  
  福贵把好多人的阳寿搜集起来
  才让自己
  一直独自走了那么多年
  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凤珍陪他最久
  还是死了
  都死了
  福贵把他们都埋了
  
  10块钱,很快也会把他送到他们身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真是读什么哭什么。
  毫无疑问的,这本书有让我几度落泪。
  看的时候几乎是绷着神经在看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有人将去。
  全文围绕着福贵的回忆展开。他回忆了自己一生,大起大落。最终却还是一个人,年轻时候不懂事将家里所有财产都输光了,家道中落,父亲也去了,一家人过上了苦日子。日子虽苦,一家人却还是紧密相连,可是不幸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日子是过下来了。但是身边的亲人却一个个去了。苦难就是这样摧残着人们。最终还是只留下福贵一人活着。人活着就不该被苦难艰辛打倒。总会有机会的。
  过段日子会再细细的品读一遍的。总觉得看的不够透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活着才最美,有生之年最可贵,在那之后,你就只是一个名字,一张照片而已。
                                                                                            ——题记
  
  生活本身就是那样的,冷冰冰的。
  大多数人,如同尘芥堆里的蝼蚁,随时可能面临沦为食物的窘境。
      夫妻之间没完没了的争吵,儿女与父母之间的磕磕碰碰,拮据的日子,尴尬的处境,平淡普通但谈不上多么好的生活。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琐碎中,活过一生。
      生活不就是一地鸡毛吗?有些细琐,有些烦乱,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喜与悲,毫无头绪。那些市井人物的辛酸与悲哀,可怜与彷徨,让人的心头勃然一紧,撕扯的有些疼痛。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世界——为了生存,为了养家,每天都浸渍在苦难的泥沼中,挣扎在生活的漩涡里,努力地往上爬,往上爬 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但是更确切的来说,其实这是真实生活的一种。有人悲哀,必有人欢喜;有人让人可怜,必有人令人羡慕。两个世界的人,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千差万别。他们可能了解但永远无法理解对方的世界,除非亲身经历并感受。
      不得不说余华是一个冷静的人,理性的人。那种历经沧桑之后的岁月积淀的冷漠与客观让人顿生冰冷的心痛。以一个看客的姿态,用那些小情碎事,犀利的诠释着世态炎凉,人性悲欢。用斧子将被糖纸层层包裹的现实掀开,里面是肮脏,是冷漠,是残酷,是无情,是悲催。
  或许是我太幼稚,太天真,涉世未深的我还保存着一份对未来纯美的憧憬。我曾自信的揣想过未来的日子:在一个素雅的房子里,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洒落在洁白的书桌上,淡雅的芬芳在空气里飘逸,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安详地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偶尔望向窗外轻舞的飞蝶或是被一阵清脆的鸟鸣从神游中拉回,练上一下午的毛笔字或是发上一下午的呆。烦累的时候漫步到阳台,木屐踏在地板上,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阳光的底下,在温柔的轻风里抿一口茶,到花园里轻抚每一朵将开的小花,任暖风在宽松的衣衫下游荡;精致的茶具,精致的家居,精致的生活。这样的景象总是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疯狂,让我着迷。我希望那种流淌的生命的美感,好像是底色永远地铺陈在我生命的原野里。
  可我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太少太少,现实,总是这样,给我重重的一击。我看见的现实,我接触的现实,我读到的现实 现实的种种突然让我明白,那份心中的期望——有尊严的生活,优雅的生活,唯美的生活,终有一天,可能会在现实皮鞭下化作泡沫,夭折。
  我突然觉得有些自嘲,有些讽刺,有些可笑。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实在太远太远
  我们还不算是真正的接触生活,因为我们还保留着一份未入世俗的童真和理想,自以为坚强的心灵还未遭受风雨的摧残,亦没有岁月的磨砺,生活的重担不必承担,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资助下过一种为所欲为的自由生活,装模作样的自视清高,虚情假意的愤世嫉俗,可是这样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呢?一切,终究无法逃避。
  生命是一首悲欢交集的歌。
  我们都会是那个唱歌的人。
  现实主义的残酷揭开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但是纵使生活的蹂躏下,梦想已面目全非,是不是我们还应该相信美的力量所赐予我们生活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美,在现实面前,确实是一种浪费,可是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在于这贪梦的寻觅与追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余华跟路遥写的书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活着》看到最后很触动,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去。现在我屈身在拥挤肮脏的街道间,看着这个操蛋的世界,我仿佛又听见富贵露着黝黑的上身在田间吆喝: “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只古都有的道理,走呀!走呀!”嘿~“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少有的能再一次像雨果的《悲惨世界》一样震撼我的书。
  福贵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曲折多了。
  他从最初的家财万贯,到家道中落,至最终只得一头水牛相伴,活着的意义改变得天翻地覆。
  我起初不明白余华的寓意。他是真的觉得人仅仅是活着就是好的吗?就只是活着,哪怕饱暖都能问题,他还是觉得活着就是好的吗?
  思想做了无数次斗争,最后还是把问题带到了现实中。
  活着,原来真是一件礼物。还有机会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的黑白好坏,还有认知的能力,判断选择的权利。
  可能每个人的悟性都不同,我的觉悟也不可能太伟大到能适应整个社会。我只觉得每天睁眼不再抱怨,是最好的开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如果我处在那环境,是否走得下去。就算现在,遇到一点小事,还是会很难受,而在当时,他却能走着,即使到最后只剩下自己。心痛啊,感觉对生活怎么会如此的无力。
  
  简单两个字,是用怎样的心情写出来的呢?如果说要经历如此无奈且痛的过程才算是活着,我可能活不下去。此时很庆幸,我不是处在那个环境,现在的环境,甚好!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1:24 , Processed in 0.0427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