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你是为了回到你的过去而旅行吗?"可汗要问他的话也可以换成:"你是为了找回你的未来而旅行吗?"
  马可的回答则是: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无以名状的沉重和忧伤在脑海里旋转,关于国王的忧伤、权势、征服得到的延绵不绝的忧伤,这张忧伤的网,覆盖了整个中世纪,此刻覆盖在我们抬头能够看见的上空。
  
  城市与记忆之一
  【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在十六岁之前对花季雨季的期待,自然的渴望犹如伊西多拉城。平淡无奇的日子在路上直到十九岁,细想过往的光景,那些平淡无奇的时光似乎找不出跟花季雨季有关的形容词,梦中的城市,在抵达之前竟是匆忙,抵达之后欲望已是记忆。留住未来留住过往的唯一可行路线就是触摸当下,哪怕是梦也是好的。莫等到当初的念想成了最不愿看到连形容词都找不出的记忆。
  
  城市与欲望之一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的目光又回头审视荒漠和高队车路,而我现在知道,这只是早那个早上让我走进罗泰亚城的许多道路中的一条。】
  曾以为遍体鳞伤了,曾以为失去光辉,失去前行的勇气,丢下了那自以为是的自尊心不顾一切大哭;曾以为生命没有温柔的待我们,因为生活的磨难痛彻心扉昏天暗地不知道还有未来。那其实不过是无数条路过生命的中的一条,在广袤的人生土地上微不足道。
  
  城市与符号之一
  【城市告诉你应该有思索的东西,让你重复他的话,而你遂以为在游览塔马哈,却不过是记录了他为自己和他的各个部分所定下的名称。】
  我们所以为的旅行,是一种内心的修行,以为在路上,以为路过一个城市,走入一片土地,见过了一些人就是人生,就可以让内心的成长。用相机记录的了所以的符号就是拥有,似乎贴上标签就是属于自己的了。让标签和那些符号填满我们的内心就可以自然而然强大。到最后都不知知道这是个多么大的笑话。缺乏思考的行走就是赶路,缺乏消化的符号只能是被忘记的符。什么时候人们用破碎的画面来拼凑生活的美好图景,可以拿来炫耀和招摇,然后再在暗夜里独自伤悲,对着显示器看着昔日的照片来寻找思思的慰藉。你还愿意做一个符号的拥护者吗?
  
  城市与记忆之四
  【每一个观念和每一条路线的转折点之间,你都能确立帮助唤起你记忆的相似和对立的关系。】
  我想起那些儿童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的影响,大概也是因为他的转折,那一点点的特殊。我们喜欢上某个事物甚至某个人,皆因为那一点点的不同。凡是能记起来的都是有特别的。即使是无聊那也是特别的无聊,春节期间,寒假在家。回忆能首入脑海的皆是有特质的。而那些重复着洗衣服做饭煲汤的日子,多半也是记不起来,若是记起来了也必定是煮了新的菜式或者衣服洗的特别多,谁特别冷。人生,未必就是要与众不同,但却一定要有多多的特别,有多多的转折点。这样能唤起的记忆会更美。
  
  城市与符号之二
  【这是一座夸张的城市:不断重复着一切,好让人们记住自己。】
  事实上,我们忘记自己是谁很久了。我是一个符号。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洗衣服做饭睡觉,上班,下班,恋爱结婚生子,都是在重复着同样有件事——活着。只要活着就是存在的意义,哪怕是作为一个符号活着。
  
  你前进的时候总是回头向后看吗?你所见过的一切都是在你的背后吗?你的旅行总是发生在过去吗?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来自自己未曾经历 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着你。
  
  他必须走向另一个城市,而那里等待着他的是他的另一段过去,或者某种当初也许是他的可能的未来,而现在已经是他人的现在的事物了。未曾实现的未来仅仅是过去的枝桠,干枯了的枝桠。
  
  
  城市与符号之三
  【假如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属于其全部,佐爱城就是一个无法割舍的地方。】
  我们会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那个人是你的全部。我不知道我未来会不会这样,但是我讨厌一个人却依旧喜欢那座城的街道和街道上古老的枝桠散落繁茂的南方常绿树木。
  
  轻盈的城市之二
  【一类是经历沧桑岁月,而继续让欲望决定自己形态的城市,另一类是要么被欲望抹杀掉,要么将欲望抹杀掉的城市。】
  这座城就跟人以及人的人生一样,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相互斗争,还有短暂的共存。
  
  城市与符号之四
  【符号形成一种语言,但那不是你们自以为是的语言。】
  那他是什么呢?
  
  城市与贸易之二
  【他们的目光相遇时,仅仅彼此对视一秒钟,然后转移视线去寻求其他的目光,永远不会停留。】
  所谓的萍水相逢,檫肩而过。能够遇上你已经不可思议了。
  【如果男人和女人们开始实现他们朝露般短暂的梦,每一个幽灵都会变成人。上演一段追求、虚伪、误解、冲突与压迫的故事,而幻想的旋转木马就会停止转动。】
  
  城市与眼睛之一
  【每一个面孔和姿态,在镜子里都有相对应的面孔和姿态,但是每个点都是颠倒了的。两个瓦尔德达拉相互依存,目光相接,却不相互相爱。】
  生活是面镜子,从中映射出我们的内心,毫无保留的。只是这样的映射我们依旧不能够认识自己,不能够彻底的认识自己。被现实和欲望还有那些逃不掉的矛盾蒙蔽掉的自己真实的面孔。
  
  【搜寻尚可依稀见到的幸福欢乐的踪迹,测量它确实的程度。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的光线。】
  对比,才能够知道生命的长度有多少,有了参照点才知道幸福与否,不然不幸是否也可以作为一种幸福呢?因为有了光才知道黑暗可以结束,因为有了肮脏也知道有幸福,因为失去过才知道曾今拥有。
  
  城市与符号之五
  【虚假永远不在于词语,而在于事物本身】。
  人们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措辞来解释和描述,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身。越是华丽越是繁复的形容越有可能是虚假的本身。从前我也是这样,每每遇到一件事情,都绞尽脑计来想办法形容,都最后连事物最初的样子也想不起来的,以为那个繁复的表象就是真实。现在,我学会去顺应事物本身简单的样子,抑或看着它就够了,加上一个微笑就是完美。
  
  城市与贸易之三
  【这样,城市在她上空的棋盘上不断移动着,重复着她始终如一的生活。他们重复着同样的台词,不过改变了口音而已;他们张开不同的嘴巴,打着同样的哈欠。】
  从古至今的人们不都是这样么,我现在这样写着这些文字不也是这样么?我想起那句话:生 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矛盾不过是从古至今的矛盾,哈欠也是同样的哈欠,换了时代也还是人类。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同的困境和困苦的时候,那是无数时代的一部分,你永远也无法脱离,无法避开,唯有走下去,它就会成为过去,成为过去的哈欠和台词了。那是你的过去,也是世界的过去。
  
  
  
  ————————————摘录分割线————————————
  
  一个幻想的旅行者在向他描述一些不可能存在的城市。
  时而含蓄时而清晰。
  对于我么来说:今天城市是什么,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是像在越来越难以 把他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这些城市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语言符号的整体。
  我的书在幸福城市的图画上打开并合上,这些幸运城市的形成并消失,藏在不幸的城市中。
  城市就像一块大海绵,吸取着这些不断涌流出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
  当你在阿娜塔斯西亚醒来的时候,所以的欲望会一起萌发,把你包围起来。
  这座城市对于你好像是全部,没有任何欲望会失落,而你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她欣赏你不欣赏的一切,所以你只好只身于欲望中,并得到满足。
  你以为你享受了整个阿娜塔斯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未完待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接触这本书,缘于明星陈坤的新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的序,提笔人说,很吃惊发现陈坤在阅读《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有感于“吃惊”一词,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我兴奋地在第一时间翻阅了它,但很快我就茫然了,走神了,这是一本结构很特别的书,散文形式,充满想象力,但不沉下心,还很难融入其中。我看了两遍。
     作者用马克·波罗和国王忽必烈汗的对话作为主线,串起了所有章节,每个章节都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城市,就像书中所写的,马可·波罗对所走访过的城市的描述具有这样的特色:你可以在思想中漫游、迷失,停下来乘凉,或者径自跑开。
      虽然对城市的描绘充满想象,天马行空,但像自序中所言,我相信这本书所唤起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城市概念,而在展开了一种时而含蓄时而清晰的关于现代城市的讨论。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句爱情诗。
      如今的城市都朝所谓“大都市”加速奔跑着,人口膨胀,建筑冲天,填海挖地,不断延展着疆域,扩充着欲望。城市失了该有的恬静,人类失了最初的本真。书中,作者假设了无数种城市的可能,这些看不见的城市,像一面面镜子,照出当前现实城市的隐患,也照出内心美好城市的呼唤。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你以为你拥有了这座城,其实你正在被她奴役。
  
  周六末班117最后一排的座位上,我读到这句眼泪马上就流了出来。
  可是这一天明明很开心。
  我去雍和宫寻找心的宁静,去国子监感受大槐树下的历史气息,去胡同体会最原始的北京,又去糖果与初次来华的AA疯狂整夜。
  可是这一天明明很开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一直很喜欢,但是却只读了一遍,这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从马可波罗的叙述中,那样天差地别的地方其实都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你可以按照你理想规划出这城市,但是这城市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却并不在你的掌控之中,太多太多各式各样的人生存在这城市,谁知道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下,环境和人之间是怎样融合的?你所看见的是你眼中的城市,但是却不知,这城市之中永远有你看不见的地方。对于学习设计的人来说,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那样一个城市,它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城市,所以我要向您讲述一二。
  
  
      需要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奔走,穿过一片沼泽,越过一块峡谷,趟过一汪湖泊,你或许就能看见它。Bzard,有些人是这样称呼它的。起先关于Bzard的传说,流转于大街小巷,酒吧广场:那是一个谜一样的城市,只有一部分人可以看见它的存在,而另外一些人,穷尽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也会徒劳无功。
  
  
      我所见到的Bzard,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高耸入云,雾状的水汽围绕其间,从远处望去,望不到城市的脊梁在哪,也不知能它延伸至何方。走近之后更,分不清哪里是城外,哪里是城内,因为完全陷入浓雾之中。几番挣扎踱步之时,雾便慢慢散去,Bzard豁然出现在眼前。
  
  
      乍看之下,它与一般的城市相差无几,墨绿色的运河交叉分割城区,形形色色的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木质的房屋各自安插在隆起的石块上和间隙之间,几百个烟囱同时飘着炊烟,交易区的商品进出忙碌——新鲜的鲟鱼子酱,刚宰杀的牛羊,锋利的刀剑,远方马车运来的香辛料——这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广场,王宫,剧院,酒吧,当铺,到处是居民忙碌的身影。
  
  
      只是,我并未找到下榻的旅馆。弹奏曼陀铃的吟游诗人牵着他的马儿,微笑着对我说:Bzard没有旅馆,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旅者,但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包括你。
  
  
      仔细观察会发现,居民行色匆匆,疾走如风。每个进入这个城市的旅者,都被获准,在这里呆上三天,成为城市的主人,选取各自想从事的职业。三天之后,便又各自离开这座城市。无论是王宫里商讨城市建设蓝图的国王和大臣,还是为到期限的居民递上交接传单的警察,或是法官,律师和其他。谁也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规则是什么时候定的,而最先开始循环这个规则的又是哪些人,只是,匆忙间擦身而过的人们,脸上虽是急迫难耐,但人人却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后来人们才明白,为什么只有那一部分人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城市,一个叫做Bzard的城市。
  
  
  
  
  
  
  向卡尔维诺致敬
  
  仿写自《看不见的城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上午的我是惊喜的,因为发现了同事随意丢在桌上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好书,看着看着,甚至让我拿起了笔做起笔记来;下午的我有些沮丧,因为发现书里有些语句是自己不能理解的,这使自栩能看懂一些意识流的东西的我有些垂头丧气。
  把上午下午综合一下就是,看得懂的都觉得好,看不懂的就没办法谈了。
  城市还可以这样写,是我最初的惊奇。
  城市其实可以这样写,是我最大的收获。
  “你沿着两边墙上挂满招牌的街巷走进城市,眼中所见的不是物品,而是意味着其他事物的物品的形象,牙钳表示牙科诊所,陶罐表示酒馆……在寺庙门口,能够看到各种神灵的雕像,都带有特殊的象征:羊角,沙漏,水母,信徒可以借此辩认神灵,并向它们正确地倾诉祷告。如若一座建筑没有招牌或什么形象标志,那它的形式本身和在城里的位置就足以证明它的职能:王宫、监狱、铸币厂、学校、妓院。就连商贩在货摊上陈放的商品的价值也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作为符号代表其他什么东西:绣花的护额带代表典雅,镀金的轿子代表权力,阿威罗伊的书卷代表学识,脚镯代表淫逸。你放眼打量街巷,就像翻阅写满字迹的纸页:城市告诉你所有应该思索的东西,让你重复她的话,而你虽以为在游览塔马拉,却不过是记录下她为自己和她的各部分所定下的名称。”
  “无论如何,今日的都市更具魅力,因为只有通过她变化了的今日风貌,才唤起人们对她过去的怀念,而抒发这番思古怀旧之情。”
  “在六条河流与三座山脉的那边就是左拉,一座你只要看上一眼就会终生难忘的城市,这并不是因为她能像其他值得记忆的城市一样给人留下什么不同寻常的印象,左拉的独到之处在于她能一点一滴地留在你的记忆中。那些连贯的街巷,街道两旁的屋宇,房屋的门窗等等,虽然并不显得特别漂亮或罕见,却都能占据你的记忆,她的秘密在于能使你的目光浏览其一幅幅画面的方式,就像在读一部乐谱,任何一个音符都不能遗漏或移动。在每个观念和每条路线的转折点之间,你都能确立帮助唤起你记忆的相似或相对立的关系。”
  “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被抹掉了的事物。”
  “上百万只眼睛向上望着窗户、桥梁、刺山柑,但他们看见的也许只是一张白纸,像菲利德这样的城市很多,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不意投来的目光。”
  “是观看者的心情赋予珍茹德这座城市形状。”
  “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固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我感动于这些美丽的文字,也迷惑于那些叙述出来的城市,有的城市确实是我梦中的地方。比如埃乌萨皮娅,这座城市的居民在地下建造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城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当散文甚至是长诗的话,是很好的,可是前言里特意强调了这是一本小说,恕我才疏学浅实在是无法理解如何能称之为小说。
  不得不说译者的功力很高,读起来韵味很浓的。
  水手和骆驼的意象反复出现,我真的觉得这是一部长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高三买的书,大四的春节终于耐着性子读完.看多了不用思考的水小说,此书看之颇费脑细胞.
  据说卡尔维诺和村上春树是小资的代名词.或许吧.
  卡的文字很有空间感和画面感,一篇篇短文看似fragmented却又藕断丝连,卡如同一个建筑师抑或画家,在想象的天地里建造起一座座幻象之城。欲望、天空、符号、名字、贸易、记忆。每一座城市都是芸芸众生的集合,复杂又简单。
  
  读的时候也会想,如果那些看不见的城市真切得出现在眼前会使怎样,城市的界限在哪里,真实与虚幻又如何分别。如果人与人之间都由代表不同关系不同颜色的彩绳相连,那么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城市真的是一座不断喷发垃圾的火山口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这位作家。不过,他的生平简介却令我颇有好感:出生于植物学家的家庭,做过记者,整理过民间童话,出版过科普读物。这些经历让我期待一位视野广阔、思维开放,并且富有童心和创造力的作者。当然,卡尔维诺没有令我失望。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随时可以拿起来阅读、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的书。不过,很奇妙地,每当我忍不住读下去时,却会自动地慢下来,不知不觉地合上它。因为它不适合匆匆阅读。在每一个短小的篇章之后,都有无限的意韵值得回味。
  
      从作者的自述看,这本书的成稿主要是源自材料的长期积累。当写作片段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作者将它们编排在一起,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部分。但这项工作绝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十分精巧的组合。作者并不是在搭积木,而是在编织一幅织锦——他精心地挑选丝线、组合图案和符号,设计印花和暗纹,最终织就一幅细腻绚丽又不失轻盈的锦缎。
  
      开始时,我认为马可·波罗与忽必烈汗的对话只是为了穿缀那些城市故事的、形式上的线索,而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那些迷人的城市上,那些以女人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她们轻盈飘渺、成熟丰满、转瞬即逝或是连绵不绝的。她们时而缩影成一幅静止的图画,时而扩展到时间和空间的尽头;她们在作者笔下低语、欢笑、热舞、沉思;她们属于生者,也属于亡魂、神祗和精灵;她们止于现实,又在幻想和真实的交界不断映射出整个世界。
  
      但当马可与忽必烈的对话深入下去时,我又感到这条线索构成了文章的实际内核——对世界、生命、事件、存在、真实,以及它们的对立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当中尽管也有忧思的影子,但终究是轻快而又充满想象力的。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在忽必烈的视线和足迹之外,却大大地拓宽了他(其实不如说是马可·波罗)的内心世界。
  
      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又产生了怀疑。因为城市分明已经超越了马可的回忆和忽必烈的想象,在时空中自由地生长、穿梭开来。此时,她们的存在与否已无关忽必烈的视野,而是关于你是否已透过表面领悟到她的灵魂。至此,我们已无从判断线索与片段的轻重,而是愉悦地进入卡尔维诺精心编织的迷阵。在那些看见或看不见的事物中,完成自己的旅行。或者,开始旅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8:30 , Processed in 0.0438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