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有灵且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1#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瘦小的吉米·哈利先生和他的妻子海伦渡过了无比幸福的一生。他们离大地和天空是那么的近,离人类最亲近的自然是那么的近。我不禁羡慕起他的职业来——一个乡村兽医。
  
  我也曾见过家乡的一位兽医。他是一个黝黑的中年男人,他不常来我们的村子里,偶尔才会见他一次。我对他的认识都来自乡亲们的描述。他姓罗,是一个因酗酒而气走妻子的落魄之人。
  
  家里的马得了破伤风,这是很严重的病,可以说简直是九死一生。爸爸就死马当活马医,请了罗医生来。他医治的过程我不得而知,只是在记忆中印象他黝黑的脸总是皱成一团,嘴巴里发出哈哈的大笑声。
  
  后来那匹马竟然奇迹般的好了。爸爸妈妈邀请他吃了一顿饭。从此后我再没有见过他。但我一直很感激他,一直觉得他很神奇。
  
  兽医算不上一个值得尊敬的行业,甚至有时候会被嘲笑,虽然我实在不明白为动物们祛除病痛有什么值得嘲笑的。不过也许这只是在我们国家。
  
  吉米·哈利先生显然并不是一个受到嘲笑的人。他会在半夜被农户的电话吵醒,会在凌晨给生病的牛羊看病;会不觉得肮脏在动物的子宫里面摸索那小小的生命;会被疼痛的牛踢到、顶伤也不害怕,会在大冷天将被子宫分泌物弄的湿淋淋的胳膊裸露在空气里……天那,想想都觉得好冷。他一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兽医。
  
  不仅如此,吉米·哈利先生更是一位故事叙述高手。他写的短短的小故事中,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那么鲜活,书中出现了那么多角色,只要有名字的,每一个都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并且他们每一个都那么可爱。疯狂追车的狗,在胜利后的骄傲劲儿;生产后的母羊看到死去的孩子失落难过的模样,那么让人心疼;脾气暴躁的农夫一身横肉的样子和不客气的话语以及粗鲁的动作在作者的描述下一点都不讨厌,而是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可爱。哈利先生没有在故事中说到任何让人愤怒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人,什么样的事在他眼里都是情有可原,都是平和美好的。
  
  每一次新生命的诞生,每一个小动物的康复,每一次出诊的经历都充满对爱和生命新体味。那不是喧闹而虚伪的慈善,那不是获得巨额财富的惊喜,那不是自己获得的任何利益。那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最温暖的爱。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欣慰和安心。那是只有在一个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的。
  
  读完整本书,对于哈利先生的人生充满敬意和羡慕之情。书中提到过白葛福医生在城里有一个与哈利先生的比起来相当豪华的诊所,白葛福医生的生活与哈利先生比起来也简直是太惬意了。哈利先生在描述中流露出来的仅仅是对他的娴熟的手术技术的羡慕,他觉得自己在乡村的兽医生涯中所获得的快乐不比白葛福先生少一丁点儿,甚至要多于他。
  
  所以,后来,即便哈利先生已经因这本书而非常有名,他却依然过着平淡的乡村兽医生活。我想如果有来生,哈利先生一定会选择继续做兽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2#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不经意间,买下过早年出版的《美丽人生》,从而认识了詹姆斯赫里厄特这个英国兽医,还有他那些有趣的客户和性格迥异的病患。
  
      世界大战前的英国乡村,是很多英国作家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只有从电影里才能还原的宁静世界,即使会发生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乡间凶杀案,也仍然是安静的美丽的悠闲的一片青葱。
     
      和《蝴蝶梦》里面的的“我”一样,任何书中描述的英国乡村景色,小溪、田野、毛茛、石楠、牧羊犬、野鸽子......无一不让我热爱,当在现实生活的水泥森林中穿行得疲倦时,那些文字能给我构建一个心灵憩息地。
  
      詹姆斯赫里厄特的书名,透着浓浓的宗教气氛,导致我差一点错过。《美丽人生》是将信将疑买下的,里面美景与或可爱或搞笑或惊险或悲伤的动物轶事相配,让我堕入时间隧道,情不自禁爱上了那个行走在约克郡旷野上的乡间兽医,爱上他的寒冷空旷的大宅子,爱上山姆,爱上德禄镇上各色居民.......
  
        虽然知道,那些故事那些人那些动物,都已经随风而去。
  
      但我仍会在感到寂寞的时候,翻开书本去寻找他们,因他们而微笑,因他们而流泪,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牵挂。
  
      如果能够穿越,我希望生活在詹姆斯赫里厄特的乡间,作一个农妇,养一只黑猫,再来一只爱躲起来吓唬人的淘气长毛胖胖狗。
  
  =============================
  
  
         这不是小说,不是散文,只是兽医的札记,轻松诙谐,透着一股温暖的气息。
  
      我想,如果在少年时代就读到他的书,我会立志去做一名兽医。
        
     
     
  ==============================
  
         爱狗论坛里有和我一样知道并痴迷于詹姆斯赫里厄特的朋友,大家都在寻找他的一系列,好像合起来叫《大地之歌》吧,可是跑遍了北京的大小书店,新的旧的,甚至托人亲自去出版社询问,都没有找到。我比较幸运,在网上买到了另外两本不知道是N手的,其中之一就是《众生既灵且美》,这是作者的第一部书。看旧书的后果是更加渴望另外两部,而且旧书看起来总有心里障碍,消毒又消毒,很是麻烦。曾给出版社打过电话,郁闷地得知,当年因市场和读者群原因,此书发行并不乐观,故不再版。
  
      的确,能静心阅读此书的前提,是喜爱动物喜爱自然。
  
      区区8000册的印数,有多少能有缘为柔软的童真的心所珍藏?
  
      好几年过去,我一直心存希望,希望有编辑能够慧眼识珠,把这套可爱的隽永的书找到,重新出版。
  
      是上天听到了我的祈祷么?
  
  
     期待书的上市,如同期待一个失散多年的老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3#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英国乡间小男人和他周围的人和动物的故事。
  
     他第一次去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他未来的老板。还没坐稳车子这个急性子的老板就呼啸上路了。当他以不要命的速度疾驰时,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吉米哈利却忙着保持镇定,因为他的座位居然会在车上前后滑动。此外,车上还有6只狗陪着他们。虽然车速高得吓人,但是这些狗却似乎飙得很high。从此,磨叽的主人公和他的急性子老板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友谊,同时我们的主人公也正式迈入了他的兽医职业生涯。
  
     乡下兽医的生活不是充满了“蜂蜜和牛奶”的,大多数的时候,兽医这一行是一成不变的例行工作,甚至有些枯燥乏味。这样的工作毫不刺激,算不上愉快,也毫无娱乐性可言。除非母马突然踹你一脚,当然啦,这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作为一个乡下全天候的兽医,他要比7-11便利店还要便利,以保证随叫随到。甭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七月流火,甭管是红日当空,还是暮色沉沉,他都要开着那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去出诊,旁边也许还会有一个随时在说风凉话的农夫。每次看到他深夜出诊的情节,我总忍不住很无厘头的为他配上两句画外音:哪管风急雨骤,一辆破车任平生,谁怕。当然生活并没有欺骗他。给了他很多别的东西来补偿。比如,约克郡纯朴迷人的风光,爬满了紫藤的庭院,比如西格、屈生这样终生的朋友,还让他遇到了各种充满了个性和灵气的动物们。
     他有一只形影不离的小狗山姆(这是他妻子的前任男友送给他妻子的礼物),不带山姆出去玩,它就会趴在床底,只露出眼睛,显得很受伤害的样子。这往往会让吉米哈利觉得很有负罪感。一只名叫“玻璃”的桀骜不驯的老猫,它是家里其他猫的噩梦,身手矫健到甚至让人怀疑它有美洲豹的血统。瞅准位置估摸好角度,单捡要害踢人的牛,“我相信它一定对人类充满了仇恨”。……可爱的动物和发生在这位兽医身上的囧事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读稿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莫非英国人也听相声?!包袱抖得那叫一个脆,甚至还用了三番四抖的手法。尤其是章节末尾那些淡定的、不动声色的幽默(用相声术语说叫“底”),每每让我笑得差点连五脏六腑都震碎。王小波同学曾经说过“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这恰恰是一本有趣的书,伴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阅读时光和上班时间。看到周围的同事在看枯燥无趣的稿子,这让我不厚道地体会到了双重乐趣。
  
      日语里有个谚语“天は二物を与えない”。大意就是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直译就是说上天是很公平的,他不会给你两样好东西的。可是我总觉得在对待吉米哈利的问题上上帝明显偏心了,凭什么他左手能杀猪右手能写书呢。吉米哈利是一个称职的兽医,而右手的写作却又让他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畅销书作家。除此以外,上帝还赋予了他幽默、谦逊温和、充满爱心等等优良品质。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而吉米哈利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男人妒忌,让女人痴狂的。当然生花的妙笔不是天生的,我们的吉米哈利从小就是一个文学男青年。他酷爱阅读和历史,考大学的时候是靠英文、法文和拉丁文的高分考上格拉斯兽医院的。正是由于这些阅读的积累和一次次退稿的磨砺,吉米哈利成为了一个一流的作家,“他的写作才能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在他的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鲜亮亮地凸现在眼前,脾气暴躁而又健忘的西格,热情幽默但又爱捉弄人的屈生,仅仅去大学里听过两次农业讲习就满口错误学术术语的农夫,“即使是牛津大学的博士也不如他对大学时光那么眷恋”……,他们那些可爱的缺点是如此得亲切,以至于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你生活中的朋友。而这之中我最爱的是西格,因为他古怪而迷人的性格,因为他跟我一样是急性子。
  
      吉米.哈利有一颗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热忱的心,他热爱生活,并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他打心眼里爱动物,看到生病的动物他会心焦如焚,看到动物病愈又会让他欣喜若狂,他会痴痴地蹲在牛栏前看病愈的母牛吃草而忘记时间的流逝。整本书里除了俯拾皆是的幽默,还弥漫着一种温情。这正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在这个无论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都渐渐疏离的社会,吉米哈利的书带给我们大自然的芳香、久违的温情和浓浓的人情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4#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吉米·哈利,英国的一个乡间兽医,他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用温暖柔和的笔触描述了一段宁静平和但又充满了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乡村生活。在这里,有沉在水里跟石头一样冷硬的皂球,有一旁躁动不安难产的牛,有噼里啪啦深夜的暴雨,有一切结束后日出的阳光,当然,还有一杯温热新鲜的牛奶和主人家热情的感激。原来,生命一直是这样的顽强,原来,动物与人还能这样的和谐。
  
  顺,终于得偿所愿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期待它的再版,仔细算来已有七八年吧。初见时尚且年幼,囊中羞涩,便只选了整系列五本中的一册。待回家细细读完,就迫不及待捧着所有的零花冲去书店,只可惜约莫是有同好与我同等遭遇,四册中也仅余其二了。结果这错过的两册就一直成为我阅读生涯中的憾事。感激这次再版,我将不再错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5#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万物有零儿且有整儿
  
  
  再高标的人,听说到一本早已期待的书要再版,看了封面之后,总是要去“庸俗”地看看定价的——但对于一本能改变一生或者能唤醒某种久远感情的书,金钱标签也许真不是大问题。本书的定位很高,我想这有零儿有整儿的定价跟这书的插图有关吧。其实他们还可以再煞有介事地做上藏书票,于我们馈赠亲友妆点书橱,就更有意味了。不过现在眼球经济推广营销大行其道,早不时兴这个了,但这总比那些万恶的扔之可惜留之可气的倒霉腰封要好很多吧!
  
  James Herriot的这本书叫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早前那个版本翻译作《众生皆灵且美》,因为少个音节,对于我们这些念着七字句长大的人来说,总隐隐觉得那么不爽利。老Herriot看来是唱着圣诗长大的,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all things wise and wonderful,the lord god made them all.他的这些书好像在写第一本前就已经计划好了要连套出版的似的。不过圣歌式的名字,在增加宗教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了一些其他意义:圣经故事方舟中的那些成对儿的动物,大概是诺亚老师cure & heal的,圣经记载方舟上只有他们一家子,老婆子得做饭,娃娃们要写字。所以,只能由他来给牛马猪羊乐特鸟们号脉熬药,国内价值文化中一提兽医,总是隐约觉得是下九门的武艺,和洗脚的修鞋的说相声的编在一个行伍里,其实,圣经上暗示得很明白啊,人类的中兴之祖诺亚老师,其实就是个兽医嘛!所以,对于那些以作者是个给牲畜看病的大夫,就对他乃至他所“影响的兽医文学”嗤之以鼻的人,只能用一句文言来回应他们的阙知少智——活该吃不着香东西。闲着无聊时,我曾设想过这书可以起什么更好的名字,虫豸亦有情啊,毛麟亦有情啊,虽略顺嘴,但总是雕琢却反不能涵盖全。也许,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公教文化背景下,要比我们很好理解大夫那种救助动物也是服务上帝的救赎意识?在我们,也许只能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含义反向表述来接近这个生命观。
  
  不列颠以一弹丸岛国,却有两个大夫闻名于中国,一个是跟随福尔摩斯翻墙入室挡子弹追马车的华生,一个就是这个带着助手彳亍田间的老哈利吧。后者虽是活生生的真实人物,但通过阅读他这几本自传性质的书,就会发现他人生的传奇性和引人入胜丝毫不弱于小说中虚构的前者,有趣的是,就因为老哈利在书中用细腻笔触蒸腾出的热气昭昭的人情和土地的芬芳太过于浓烈,以至于他的一个传记作家都怀疑他是在“以牛奶蜂蜜大量誇飾美化自己鄉村生活”,再引起老哈利之子重写传记来辩驳反击。一本书引出了另两本书的文坛公案,这估计也是能摆平猫狗争端的哈利大夫之前没想到吧。现在的人们都理性得冷酷了,他们可以很快信仰一世纪的犹太人木匠能一挥手治愈瞎子,却不能相信二十世纪的苏格兰乡村大夫可以懂得兽语。古人的忽悠只要有文字,就庶几不可疑;今人的实事儿就算拍电影,也不老像真滴。这是各很多人都意识到,但却无法解开的荒谬。
  
  他的英格兰乡村旅行也是会让我想起早年在山东农村的生活的。少年时,我也曾枕着水瓢睡在玉米堆上,我姥姥家的大狼狗——我的卡尔,强壮得可以驮着我跑(你们看,我还没骑过马的时候已经骑过狗了。),它也能够几月不见单凭气味就能认出它的朋友扑到我身上起腻。老哈利在行医期间,接触到动物们的苦与乐,乡村人们的生活,要远比我几格画面式记忆要丰富复杂得多。看多了各种主义。厌倦了人类的冷酷理性的我,还是从老哈利的生活里找点温暖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6#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让我魂牵梦系了20多年的书,当然,这话稍微有点夸张。我承认我其实没有梦到过它,但是我曾竭尽一切手段去寻找它,包括请朋友去国家图书馆查找,请国外的朋友帮我买原版。
  
  话得从头说起,当年,上高中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遇到一个有趣的封面:一个穿白大褂的家伙,用一把马上要散架的椅子抵抗着一只比他还高的恶犬。
  
  书的名字有点奇怪,叫做这不该发生在兽医身上。但是看这封面应该是本搞笑的书,所以就随便借来看看。这随便一看不要紧--向来痴,从此醉,一下就爱上了那个叫詹姆斯赫里奥特的家伙,和他笔下的约克郡。
  
  詹姆斯赫里奥特本人从小喜爱动物,怀着在大城市开宠物医院的梦想学了兽医,然而毕业于30年代大萧条期间,“每一个就业的机会都如金子般可贵”。无奈之下来到英国乡间,接受了一份乡村兽医助手的工作。
  
  从此他的生活就与技艺超群且暴躁健忘且善良正直的雇主、不学无术且开朗乐观且以闯祸为习惯的雇主弟弟,以及约克郡众多农户和他们的牲畜结了不解之缘。
  
  一份本来只是迫于形势为求生存而接下的工作,成为了他毕生的事业。他在那里娶妻生子,独立开业,连自己的儿子也学了兽医,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约克郡。他深爱上了那里,为那里清新到难以置信的空气,更为那里淳朴的民风,为那些大大小小的动物。70年代,他在太太的鼓励下,把平日里讲给太太听的那些有趣的动物故事写下来。故事一经发表即引起了极大轰动,广受欢迎,并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虽然詹姆斯并不是职业作家,但他有一支生花妙笔。他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在他的笔下,约克郡农民的固执、顽强、艰辛、勤劳、善良、幽默一一跃然纸上,那些动物更是充满了灵气与个性:执拗、高贵、调皮、亲切,甚至极其善于恶作剧,哪怕几乎把他咬死的大狗或是踢的他全身淤青的牛都是可爱的。
  
  詹姆斯赫里奥特这个家伙,他长着一双金子般的眼睛,一颗善良真诚的心。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发掘幽默,发掘爱,发掘一切善与美。寒冷、肮脏、睡眠不足、雇主的指责、农夫的不信任,这一切的不快,在看到新生的小牛、看到治愈的牲畜,看到重新变得兴高采烈的小猫小狗时,都象艳阳下的残雪般消失的无影无踪。不洒狗血,不喊口号,他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让你看到幸福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看到鲜花可以在最卑微的角落里开放。
  
  作为读者,我会为他的挫折焦急,为生病的动物担忧,更为他每一次成功欣喜振奋。而他在工作中遇到的误解和尴尬呢?恕我不厚道,每次都会让我放声大笑。英国人因其幽默感得享盛名自有道理,犀利的讽刺、真诚的自嘲,略带夸张的描述,使得本来难堪的场面变成出色的喜剧。
  
  读这本书,让我置身于英格兰美丽的田园,让我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所有真切美好的感情:信任、忠诚、责任、宽容、理解、爱。当年吸引了我去读它的,是搞笑的封面,但让我对这部书念念不忘的,是对心灵的温暖,是对美好的向往,是一个人内心最可贵善意。
  
  
  这不应发生在兽医身上的后记写的明白,要是它们能说话、这不应发生在兽医身上和让兽医安睡是三部曲。其中第一、二部及第三部第三至六章的合订本叫做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All the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某外国友人赠给译者这不应发生在兽医身上一书,我们才有幸能看到他。
  
  我一直纳闷,一直纳闷,哪有这么送人东西的?!一套书不送全了也就罢了,居然掐头去尾送中间。虽然每本书都单独成立,完全可以分开看。可是看了如此精彩的中段,哪有不想知道头尾的道理。从此打破了头的去找那迷失的头与尾。
  
  就这么找呀找呀找了20年,终于去年才听朋友说起赫里奥特的主要作品曾经换了名字重新翻译。分别叫做众生既伟大又渺小,众生皆灵且美,众生既聪慧又奇妙,上帝创造一切和美丽人生。
  
  当当、卓越、孔夫子、中国书店,能找的地方都找过了,每次路过旧书摊,每次逛书市,都暗暗希望能有一本被主人放弃了的书,或是库存的陈货,刚好叫我碰上。可惜始终没有这个机会,估计看过这部书的人,都不肯放弃这套太美好的小书吧。当年出版的印数太少,使得我无缘一窥全貌。
  
  
  终于听说这套书又要再次出版了,喜悦之情难以抑制。我热爱的詹姆斯,你后来的生活里,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美妙故事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7#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人总是会对自己可望却不可及的事物有着异常执着的向往,比如太阳,比如完美,比如永恒,比如桃花源,比如James Herriot的乌托邦。是的,当一个世界美好到James Herriot笔下所描绘的情形,是可以称之为“乌托邦”的。在拉丁文中,“乌托邦”这个单词有两种含义,“美好的地方”和“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我们能在他书中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美好并且永远也无法到达的世界。我想,当哈利医生和西格医生在战争开始后接到皇家空军的一纸征兵通知的时候,德禄镇的居民和他们的家畜、宠物,这个“美好的地方”似乎瞬间就成了“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远离原始的现代社会,人生被社会的各种规则所制约。在一个孩子刚刚成长出自己的意识时,就被送进学校,接受系统的批量化的加工。这样的加工要延续长达数十年,跟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同时进行。就好像将一只幼猫塞进线条优美的玻璃花瓶,直到成长完成,猫咪的身体也长成一只线条优美、形体精确的花瓶。通过一道道检测手段,最终作为一只合格的花瓶猫进入社会,曲线玲珑地将自己摆放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直到死去。在这个充满花瓶猫的环境里,一切价值观都是以花瓶猫为标准的,一旦有一天一只正常的猫咪昂首挺胸进入花瓶猫们的世界,就会被斥之为“怪物”,并被抓住改造,重塑成一个花瓶猫。后果有两种:不管改造过程多痛苦,最终改造成功,正常猫咪也变成了花瓶猫,世界恢复和平;或者另一种,正常猫咪的改造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因素而失败,于是在这个一切像花瓶猫看齐的社会中,正常猫咪无处容身,不知所终。当然,身体的感受是直接的。被扭曲被挤压会有痛苦,身体会条件反射地进行抵抗,但是意识的改变有时候却是自己根本察觉不到的。尤其是身处一个充满盲目价值观标准的社会,很容易就迷失其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一只思想上的花瓶猫,曲线玲珑地将花瓶猫价值观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发扬光大、悠远传承。
  
  哈利医生的故事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浓缩成两大元素,好人和好动物。Herriot先生在喋喋不休、事无巨细的叙述中用哈利医生遇到的所有人和动物堆积出一个近乎原始的社会。在这个世界里,看到的是没有沾染花瓶价值观,没有发育成长的正常幼猫。那些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各具情态的动物和它们的主人们,仿佛处在完全脱离现实的原生态。有的只是最淳朴的善良,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动物们仿佛具有人性,或者换句话说,人的身上那些天然的动物性还没有消失。所以,德禄镇的居民们跟他们生活中那些可爱单纯而且原始的动物其实是一样的,处于一种未开发的原生状态。我们看到的是宠物和它们的主人对一件事会做出同样的反应;我们看到的是毫无掩饰加工的喜怒哀乐;我们看到的是行动与内心一致的真诚坦率。试想一下,你究竟有多少次,是生气却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发怒,高兴却碍于身份不好意思欢呼雀跃。在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圆滑处事得体处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按照标准化的花瓶来塑造自己的思想。
  
  人类没有办法回到那个一切都是那么纯朴自然原生态的社会环境中去。曲线玲珑的花瓶猫是无法在自然环境下生存的,他们已经丧失了在自然中的生存能力。但不管如何后天加工改造,潜意识里仍然存留着他们张牙舞爪的最原始形态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渴望着喜怒可以形于色、内心可以和行动一致的率性生活。我们都囚禁于这个花瓶价值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做不到打破自己的花瓶率性而为。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只有在Herriot先生的书中寻找那个没有花瓶猫的乌托邦,在幻想中平衡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渴望,渴望那些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渴望Herriot先生的乌托邦。虽然虚幻,但是却如此的美好。当我们沉浸在乌托邦的幻想里无法自拔的时候,当我们用乌托邦世界里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也许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现实生活无限接近Herriot先生书中的美丽新世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5:24 , Processed in 0.0469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