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看书问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程人生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7 03:57:00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图灵俱乐部译的《编程人生》的前两章,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Peter Seibel先生对编程先驱Zawinski、Fitzpatrick的访谈非常精彩。从这两章访谈中,我收获到了以下几点:
  
  1. 保持好奇心,充满激情,编程人生才精彩,编程人生才快乐。著名黑客Zawinski好拆卸电子玩具一样对软件的内在充满了好奇,Fitzpatrick从小就对软件的神奇如痴如醉。同时,Fitzpatrick告诉我们,绝不能把编程仅仅当工作来看待,而应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换言之,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如果你仅仅以薪资衡量你的代码的话,那么还是赶快找个后路吧。
  
  2. 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在语言之间的优劣性方面打口水战是毫无意义的。在Perl语言方面,Zawinski和Fitzpatrick就存在巨大的分歧。 Zawinski认为Perl的语法太过古怪,数据结构一团糟;而Fitzpatrick就非常喜欢Perl的灵活性。而在C++语言方面,两位大师表现出一直性厌恶型。不过,对C++的厌恶只是厌恶,Fitzpatrick还是得用C++来构建高性能的程序。
  
  3. 大师们与我们同在。Zawinski为Emacs贡献了很多。在我们用Emacs编辑代码时,Zawinsk与我们同在。当我们使用memcache这个Web前端利器时,Fitzpatrick就与我们同在。
  
  4.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Zawinski和Fitzpatrick很小就接触了编程,发现并且发展了这方面的能力,终成一代大师。
  
  5. 做软件产品,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做新产品抢地盘,及时推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才有生存的机会。而有条件的话,早期更充分的考虑软件产品后面运营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后面改动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后面还有十三位大师的访谈录,真想知道会带给我些什么更精彩的内容。
  
  【自】http://blog.csdn.net/peacon/archive/2011/01/15/6143359.aspx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8 05:52:25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收到图灵出版社<<编程人生>>这本书,这本书汇集了众多杰出的程序员先驱者们的故事,比如Unix,C语言作者之一Ken Thompson、算法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Donald Knuth。作为热爱编程的一员,能在这里了解到他们对职业生涯的想法以及对编程的看法实在是太棒了,于是收到这本书时,我很激动且毫不保留的将这书推荐给我的同事和朋友(本文的另一作者灾难)。
  
  这本书通过采访的方式并辑录而成,也许在这种谈话方式下其回答可能会不全面,但这是他们最真实最直接的编程感受和体验。从访谈交流的过程中字里行间体会到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的热情,并享受以此带来的乐趣。工作而非工作,是生活中的巧克力。因提快程序速度而兴奋;因新出语言特性不合理而愤怒。他们在程序的世界里面享受产品与技术带来的欢乐、抽丝剥茧得到真相的成就,为了计算机领域更加美好的拼搏。
  
  Brad Fitzpatrick在他的程序世界搭建自己的世界,在他的程序世界里面有他的生活,程序中有他的生活乐趣,因为父母看到了孩子喝酒的帖子,想起了 “啊,要做个权限了。”;想取笑朋友一篇傻乎乎的文章,“啊,要做个评论的了。”因为觉得有趣而编程,因为编程生活变得有趣。
  
  Jamie Zawinski觉得要从产品的角度去生产,而不是为了抽象而抽象,不能因程序员的过度追求完美而过度设计,有些为了完成功能也许采用了不是很完美的解决方法,可是这样能让产品推出去,而不是成为没人使用过的代码。Douglas Crockford极力反对ECMAScript4纳入ECMAScript语言标准里,努力推进WEB向前发展。作为JavaScript的布道者,从更高的角度去修正ECMAScript规范,以WEB的发展为己责,优雅的编程,用程序写作,从语言的特性出发去了解语言,利用该语言编写优美的程序,就像写散文一般,从艺术的角度解读程序;计算机领域有着产品生产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他们的谈话中,有些如何在产品生产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平衡的观点值得借鉴。
  
  Ken Thompson对于代码的编写认为不是一成不变,当发现了新的程序结构划分或更好的实现方式会修改它,当发现旧的代码实现混乱难于修改便扔掉这些腐烂的代码,对于现有的代码,他的态度是从不迷恋,这也许正应对了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天天重构,每天重构那么点点。”
  
  记录这些谈话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从几个方面和这些软件先驱者进行问答,对于编程语言的想法、对于团队管理的想法、对于编程方式的想法、对于程序产品的想法、对于设计架构的想法、关于编程调试、怎样培养新人的想法。从这本书中得到这些软件先驱者多少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思考,可以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解决场景在今天来说并不适合,可是有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探索,我们在解决同类问题时多了些参考与思路。
  
  从他们的经验中得知他们走过怎样的路,什么样的路是失败的路,怎样才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如何去思索现有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当然他们的经验并不对每个人都适用,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而言,吸取精华为己所用,体会编程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享受编码的过程吧。
  
  【自】http://www.mrdtime.com/blog/article/808.aspx
            http://jeffreydan.javaeye.com/blog/8689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9-10 05:34:39 | 只看该作者
  前些天和同事开玩笑的说,你愿意花10元钱去听对一位世界顶级大师的采访么?几乎所有的都表示愿意付更多的钱也去。
  
  对呀,很便宜不是么?我读到了这本《编程人生》(英文版名称为Coders at Work)有十五位编程大师的访谈,我在读书的时候大赚了一笔。
  
  
  
  当然我读这本书不是赚了“心里账户”里那一百多元,更让我认识到的他们思想和我的差异是那么的大啊。我近两年才认识到那一切花哨的东西都是浮云,我更注重思想方面的东西,在这之前我特爱追求这样那样的特性,研究各个版本的API差异。
  
  
  
  这些顶级大师们的想法都各异,我对他们的想法有很多还是不能理解,不过我想先了解了在以后试着去理解。他们毕竟都是从打孔写代码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他们对C++以及OO都有别样的看法,或许他们足够聪明到能在各个思维的层面上自由穿越吧。
  
  
  
  书中采访方式的确特别像《鲁豫有约》、《艺术人生》,读起来也特别的轻松,因为轻松所以也就使人愉悦。粗略的来说基本上就两步:
  
  第一步:忆童年,回忆牛人的计算机发展历程,谈计算机的变化。
  
  第二步:谈经验,谈牛人对语言的喜爱、谈工具的使用、谈算法的素养、谈技能、谈面试等等。
  
  
  
  虽然套路都是这套路,但是每个问题每位大师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人物自传都是描述的人物的发展历程的,人物不一样历程自然不一样。
  
  
  
  我记得在大学里就开始意识一个问题,我平时动手的时候比动脑的时候还多,先瞎撞一通不灵的时候才真正发挥大脑的作用。我现在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我都离开电脑,思路在离开电脑后就边的好多了。我发现即便是大师们也有类似的习惯!他们的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好习惯才能成为大师,我打算把他们的(我认为的)好习惯去实施一下。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0:16 , Processed in 0.0469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