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平凡的世界》,我为田晓霞不值,为孙少平扼腕叹息,为孙少安心痛,为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的处境哀伤!
  
      我知道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确实很平凡,我们不一定能获得我们想得到的,我们必须经历种种肉体或精神的苦难,我们必须面临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相继离世,我们可能会在生活出现转机时突然谢世,也可能不曾走过最烂漫的青春年华便离开。。。
  
      不得不承认,从空间、时间来看,我们是如此平凡、渺小,但这个世界真的像路遥写的那样,平凡到如此地步吗?
  
      平凡≠苦难吧?!
  
      或许作者所秉持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我并不会意识到或者马上理解的。路遥眼中的人生,应该永远无法逃离时代的束缚,甚至背着沉重的时代枷锁,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时代沉沉的使命或者责任活着,不管对这个时代有益还是有害。
  
      因此,作者笔下,即使物质生活优越了,他也情愿给故事中的主人留下一笔伤痛,让幸福将至未至,让一切都空欢喜一场(为什么让可怜的少安夫妇在故事的结尾,用肺癌这种庸俗的段子打破即将到来的幸福呢)。
  
      路遥还秉持一种信念吧,大意大概是“劳动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劳动让我们养家糊口、获得尊重、实现人生价值,这些都无可辩驳,但路遥苦行僧式地让书中的主人公们,通过劳动解放思想意识,寻找精神寄托,用肉体的痛苦转移精神的折磨,这条路真的如此值得歌颂吗?
  
      世界是很平凡,我们也可能庸俗地活着,也可能像孙少平一样心怀梦想、不屈不挠、不平凡的活着,但难道我们一定要活得伤痕累累吗?一定要每个人都只获得有限的一点点幸福吗?
  
      我希望,世界并非如此;我希望,完满的幸福确实存在;我希望,每个主人公都如此哀伤、如此苦难,只不过是因为路遥本人生在一个并不太幸福的时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用了5个通宵,终于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2010年的夏天,在我将去哈尔滨工作时,在南京的大众书局购得,同时购买的还有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而这三本《平凡的世界》一直到现在才打开来看,在这短短的几年间,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踏上北去的列车时,我还是一个单身的女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母亲。
      在这本书里,我为孙家人感动,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责任、信任、无条件的付出,也为村民间的守望相助感动,在贫困时间,每一个人是那么的淳朴。而现在,当我们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失去的却是金钱都买不回的。
      看完这本书,越发的觉得现代人的空虚、浮躁。可以因为钱,而互相猜忌、无视亲情,甚至连关爱都要用钱去衡量。在这样一个环境,我有时觉得我已经迷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感觉有点跟不上现在这个社会的脚步了。浮躁的身心,利益的驱使,现在的我到底还有多少事真的?无形的空间越来越小,还有多少时间能静静看自己喜欢的书?想想自己的梦想?脑海里那孙少平都给我明确的信念。每次读它都能深深震撼心灵,让自己知道坚持什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一本书让人感动,或者它触动了你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梦想,或者它写出了你的生活经历,又或者它说出了你想说而未说的话。
   也许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人很难对《平凡的世界》产生共鸣,毕竟那是太过遥远的事情。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每次看都可以给人力量的书。 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孙少安为了粮食增产故意给大家多分自留地,结果却被批斗。山村夜晚的小路上,父亲孙玉成怕他想不开,默默地跟着,两个男人承受了一个六口之家所有的艰辛,却总是风波不断。父子两人在寂静的夏夜,蹲在玉米地里放声痛哭,第二天开始重新面对生活。 虽然不曾经历过那种困苦,但对小时候住过的窑洞仍然记忆犹新,土坯垒起来的院墙绕起了童年的天空,两扇斑驳的木门,挂着一把锁。很小的时候,父母出去,我就被锁在院子里,面对着那一方天空,长大了一些,父母出去劳作,我在外面自己玩,天色渐渐黑下来的时候就坐在门前的石凳上,守望着母亲归来的身影,铝制的钥匙插进略带锈蚀的锁孔,木门嘎吱嘎吱地转动着打开。 记得有一段时间父亲是在村里的煤矿上班,有时候就跟了母亲去给父亲送饭,从井下上来的,几乎认不出哪个是父亲,有的人家忘了带筷子,就到矿井旁边的树上折下一根树枝代替。 从小父亲带我出去,经过卖小吃的商店,问我吃什么,我总是回答:“不吃”。这么多年,患得患失仿佛已经成了习惯。 有的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但它却如此真实地存在过,或许就在我们父辈的身上,那是父辈的旗帜。我们都活在“平凡的世界”,但对于有的人,我们经历的,却始终是两个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确实好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时正在上大二,当时面临未知的前途及生活的环境,我迷茫了总感觉很浮躁不知路该怎么走,时常考虑生命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小说人物的可爱 善良 真实,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平凡的事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面貌都深深感动了我。
  另外,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 命运 家庭 社会 人性等等着实收获了很多,让我这颗浮躁的心踏实了许多,鼓舞坚定了我的人生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五年前高三暑假看过一遍,而今五年已过,沧桑岁月,弹指一间。
      五年前的自己可能还如孙少平般理想主义,不肯向命运低头,不屑攀附于他人,天真也无知着。可如今呢,经历了考研的失败,经历了去年人生的低潮,经历着如今的巨大反差,还会像当初那般的清高自傲吗?恐怕未必。那天和主管一起吃饭,她说人生就像一条直线,一条永远无法回头的直线。我说,我认为人生更像一条波浪线起伏的直线,有高潮有低潮。人生得意须尽欢,但莫得意忘形。人生低落须自省,且莫自暴自弃。
      有理想,那就勇敢的去追逐。哪怕最终证明所做所为是错的,哪怕最终一无所有。最起码我可以骄傲的对自己说,我就想这样,怎么地吧。追逐心之所想。欣慰的是,经历了过去两年的低潮,我依然拥有拼搏的斗志。一如农村人孙少平。
      “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既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之前刚看完了某些外国文学相比,对我最大的吸引就是平凡、易读,但平凡的世界也渗透着几分不平凡。
  也许是生于89年,我没有很好地理解那样一个父辈母辈的年代里人们的固步自封、落后的思想形态,也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那样的一个黄土世界里,但一个个诸如少平、少安、润叶、晓霞等等所表现地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挫折的不屈都从我不能理解的背景下游离出来,深深地感化着我。
   书中给我最大感触的就是生活的残酷,不断的跌宕起伏,生活给了辛苦的庄稼人们一点点希望又无情地将之粉碎,与之前看过的余华的《活着》有几分相似,总在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在读者心里有点窃喜的时候,重重地泼上一盆凉水,所以读这样的文章心似乎一直都习惯了平静,不愿大喜,似乎是怕之后的悲太大。但比起活着给人的压抑,《平凡的世界》显然更想给我们看的不是生活的残忍、社会的无情,而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的人的不屈,与生活的斗争、对自身价值的实现。
   最后是叶赛宁的那首诗出现的段落:
  孙少平带起墨镜,穿上风衣,人潮如流的大街上,人来车往,阳光明媚,这时候,叶赛宁的两句诗突然涌上心头: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几天的时间里,深深地投入进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生活是平凡的,从一个当初饿肚子的农村穷学生到最后是一个脸上有疤痕的煤矿工人,他从始至终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底层的平凡的世界里。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又是不平凡的,他深深地热爱着那个“黑色的世界”,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和晓霞相互吸引更多的是思想和精神的吸引,他拥有着像保尔一样钢铁般的精神,他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虽然是平凡但是不是安逸的,有磨练有经历,只有劳动才是最真的,只有劳动,在那个社会下才是能提升精神境界的方法。全身心的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身边的人,热爱自己的劳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8-29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前阵子听了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报告,主讲人描述目前城市中农民工的状态“严重缺乏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
      我的思绪立刻带到了平凡的世界中,想到了孙少平到省城打工的片段。接受过良好高中教育的孙少平,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时候,也不忘记用知识武装自己,不仅为有朝一日可以摆脱出卖苦力的命运,更是内心的一份坚持,让自己能够在困境中继续战斗的坚持。读这本书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很多细节已经忘记,但是孙少平驮着被褥,蹲坐在桥下用工市场的画面;田晓霞来工地找他,他立刻换了身行头的画面;孙少平在矿区师傅的家里和师傅对饮的画面,依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一个纯朴的年轻一代农民,如果想改变种地的命运,需要付出和牺牲很多。现在的农村现状就是“386199”,38代表收留妇女,61代表留守儿童,99代表留守老人,这三个群体就是像孙少平这样的年轻农民需要付出的代价。
      除了远离家乡亲人的寂寞感,他们在城市中做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却依然招致许多城市人的白眼。记得前阵子的一则南京新闻,公交车上某位男乘客因为嫌弃农民工身上的汗味,居然斥责他们必须立即下车,所幸车上其他乘客还有司机都是站在正义的一边。也许大家应该想想,农民工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而大家又为农民工付出了什么?最后贴一首农民工自己的诗《背篓工人》:
      步履匆匆汗满肩,
      风吹背篓正冬天。
      高楼白领曾知否?
         十块砖头一角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4:31 , Processed in 0.0458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