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1.我不能说这是一本探讨天才的书。当然,在作品中,作者真诚地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体验者对主人公的作品的言语观感和评价;然而可以说,这些观感并不致力于直接展现天才的世界,让读者参与对天才价值的评估。在故事里,天才是主人公的一个既定的职业设定,一个背景化的社会符号。而那些感叹主人公天才及估价的落差的书评都是借题发挥。在叙事功能上,主人公更接近一个半兽人,一个satyr,给日常混迷中的个体打开通向割裂和坠落的暗示之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蒙主人公感召的角色们过激的行为并非建立在对主人公作品“正确”、同层次的解读上。如果你相信弗洛伊德在后半生极力辟出的对人性超越爱欲的死欲(回到原初的破坏力)的认同,这半兽人巨大的魅力也许不难解读。
  2.在足以粉碎理性的巨大精神力胁迫下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形式出口,成为该力量的奴仆和该出口的代言人,这类情况在生活中便已是司空见惯,无须特化到一个成功的新派艺术家的成长史这类叙事上(无论是对职业叙述者还是普通体验者而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斯特里克兰德或许是比较幸运,他找到了架上艺术这个出口。那是一个架上艺术仍可能被看作是和神祗的对话的年代的尾声,此时他有根据迷信这个出口的绝对正义性乃至唯一性。作者(叙述者)在文中许多出不吝使用赞歌的气势,也可以认为是拜那个时代所赐。而作品中,那个荷兰画家对斯特里克兰德的钦慕以及无私的给予,是他用来强化自己对上述观点(可能已经有些动摇的)信仰的紧急措施。他们俩不是画友,却是这场观念运动中的持相同政见者。
  理论上来讲对这个出口正义性的认定当然可以被推翻;这实质上是当代诸多文艺活动的起步点之一。在作品当中出现了布吕尼船长这样一个以外岛生活为艺术的体验者;和许多读者的担忧一样,我对布吕尼船长的体验深度也持有一些促狭的怀疑。但是显然,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中很容易理解,许多形式上更弥散,更不具体的出口/life-practices具有比绘画更加广阔的外延,以及政治经济学上更边缘化(亟待认同)的地位。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叙事者的观念和态度。从一开始对文人圈子宴会的描述来看,叙事者本人也有很强的逃离意识,乃至优秀的绘制逃回原初的路线图的能力。文学和绘画本同样具有艺术的力量,叙事者的厚此薄彼(如果是有意为之的话——我不能确定)其实有一些认罪的意味——文明社会这种反复的关系网以及符号体系(包含着装等)对于原始的力量构成了不动声色的围剿态势,使得原始力量既负于力量对比,亦负于(和平/教养相关的)大义名分。但叙事者的取径与主人公很不同的一个地方在于,在叙事者的价值观中,最高位的价值是平和,是尽量少的伤害,是“共同利益最大化”。这个商人一般的上帝和斯特里克兰德心中那个驾着火战车碾过一切的战神是不共戴天的。因此后来,叙事者在理解主人公信仰的同时,对主人公感到相当的愤怒。我读到这里带入了一些私情:这种战斗状态(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浪漫主义)的上帝形象在当代思想史有着无数分身,共产主义是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一个。出于对共产主义相关精神的生理反感,我情绪上站在叙事者一边,虽然似乎同时有抱怨叙事者“不浪漫、不精彩”(简言之的话)的心情在。
  4.这部作品可能给思想左派乃至所有“反对极端”的挫逼的口实是:它描述的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社会。男人有体面的职业,家里有二三家仆,有许多五光十色的社会关系网保护该社会成员的安逸(例如主人公直到去塔希提岛之前都未摆脱这个关系网)。文本照进现实,我们这代人当下的处境的确可能都不够中产。但不要忘记这个时代媒介的激变。在那个社会里,中产阶级和有闲(有资讯)阶级几乎不可分;在当代(特别是盗版盛行的环境里),城市人可以轻松拥有那个年代中产阶级的资讯,进入有闲阶级的mindset。
  5.这不是一本探讨天才的书;然而必须承认,关于天才叙事的联想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掩卷再三,心有旁骛。我最常忆及的是哈扎尔词典里另一个关于天才的故事,也许和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对比,或许还暗示了这个故事之后的什么。情节记忆很破碎,附属可能有误,姑录于下:
  披着天才外衣的魔鬼得到了某个天使赋予的力量。从那以后,他的画成为了那个时空里最独特的佳品。当然在故事里他还是要再被诅咒的。受了诅咒之后他彻夜未眠,担心自己失去天才的力量。然而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画神韵依旧,于是安心许多。其实诅咒的结果是:不仅他,附近的所有画师,一个,两个,直到成百上千个都具有了和他相同的画力。再也没有人千里迢迢驱车找他求画,他的生活愈发困窘;最后,魔鬼以一种复杂而悲凉的心情淡出了人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排名最高的书评说,他看到的不是”吃人“而是”爱情“,我看到的确实满眼的男男基情这是肿么回事……只是YY,十分不靠谱,但是毛姆据说是Gay啊~~~
  
  不知道这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当时是如何和思特里克兰德过十几年的……
  【配对】
  施特略夫X思特里克兰德。思傲娇受或渣攻,施忠犬受或弱势攻。
  ”我“X思特里克兰德。攻受难定==
  
  【YY片段】
  98 ”你不反对我是理所当然的,你的性格也实在讨厌。“(思)
       “也许这正是你同我在一起感到很自然的缘故。”( “我”)
  
  斗嘴都好有情趣!
  ------------------------------------------
  
  103
  “他总是不断刻薄戴尔克·施特略夫,弄得施特略夫气冲冲地走开,发誓再也不同他谈话了。但是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位肥胖的荷兰人身不由己地被它吸引着,最终还是跑了回来,象只笨拙的小狗一样向他摇尾巴,尽管他心里一清二楚,迎接他的将是他非常害怕的当头一棒。”
  
  这是明显的忠犬啊!!!刻薄攻或者傲娇受附身的思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的老婆上床是为了气这个荷兰人啊!!他想让他明白他找的女人靠不住啊!!!最爱他的实际上是他啊!!!!
  -----------------------------------------------
  
  104
  “我已经穷的叮当响了,知道吧?”
  “我管不着。”
  “我饿死你也管不着么?”
  “我为什么要管呢?”我反问道。
  他盯着我看了一两分钟,……
  
  嘴硬啊~心里很不舍的有木有~~~
  -----------------------------------------------
  
  111
  “你没有火柴么?你这笨蛋?”感觉是施特略夫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去看,应要拖着别人掩饰自己~然后傲娇受继续傲娇~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盯着他。”看到自己爱的思特里克兰德被施特略夫照顾的无微不至心里很嫉妒有木有!!!
  
  -----------------------------------------------
  112
  “该死的傻瓜,”思特里克兰德咕嘟了一句。
  
  好暧昧~~~~人家为你跑动跑西诶~~~
  好值得YY的片段~两个人都很傲娇啊~~
  to be continued.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作品是岩画,画的是一只逼真的猛犸。我曾经想过,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祖先竟然会做这种对于生存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那时的人类其实和动物无异,一天到晚就只能考虑吃喝,否则就会灭亡。当时我给出的答案很恶俗,我觉得是因为那个原始人很无聊所以才会在岩壁上画点东西来打发时间。
  说实话,看完毛姆的这本书后,我的观点只有一点小小改变,理由由无聊变成了空虚。我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都诞生于人类的空虚,因为内在的空虚,我们才会外在地创造。毛姆在小说中说兰德是被创作欲抓住,那不过是某种粉饰,而真正的原因是兰德本人的空虚。是伟大的空虚抓住了兰德,对于一个心中想要追寻宇宙奥秘的人来说,现实的生活显然是无法满足他的胃口的。如果我们拿普通人和兰德对比的话,问题就更明显了,普通人会去思考宇宙的奥秘吗?他们的大脑早就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给填满了,真的,艺术不需要天赋,只需要空虚。一个人只要对于生活有一种不充实的感觉,他便有了艺术家的潜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月亮和六便士》是在大一的时候,没看的下去。最近重新读觉得作者好多话说的真心很在理。
  明明是一部描写男人的书,却多次描写女性特质,很多见解都很到位。深刻。不过似乎作者对女性还是存在偏见,好像爱情就是她们的全部。
  
  主人公给我的第一感觉跟梵高很像,生前过得很落魄,不为世人所理解,要是存在在我身边,我也会觉得这种人很奇怪,脑子有问题,我也会受不了这种人的冷漠无情,可是艺术家若是内心没有最独特的追求,或是最凶狠的束缚,便也没有个性化的作品出现。
  
  1. 他们知道的太多,感觉过于肤浅
  
  2.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3. 这种安详宁静的欢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4. 他们有如体内的细胞,是身体所决不能缺少的,但是只要他们健康存在一天,就被吞没在一个重大的整体里。
  
  5. 那时候我还不懂女人的一种无法摆脱的悲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
  
  6. 但是虽然他说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话来,他的性格中却有一种东西使你觉得他这人一点也不乏味。
  
  7. 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定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因为人们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意见,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职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大门里来。
  
  8. 感情有离职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9. 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
  
  10. 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11. 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数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间接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庭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及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12. 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
  
  13. 女人对一个仍然爱着她、可是她已经不再爱的男人可以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残忍。
  
  14.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最初的牺牲。
  
  15. 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
        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的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
  
  16. 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
  
  17.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她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18.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她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是种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没有成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通过述说自己不幸的命运赚取路人的泪水。她一点时间也没耽搁,经营了一家事务所,料理一桩打字铺的生意。
  斯特里克兰德依旧混迹于巴黎街角廉价的咖啡馆,住在破旧不堪的小屋中。通过向朋友的打听,“我”在5年之后再一次见到了他,与其说他是一个流浪汉,倒不如说是个苦行僧。通过肉体的折磨获得精神的超越。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朋友施特略夫,他是一个蹩脚的画家,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和不错的收入。他说他不能如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但他赋予他自身创作的权利就像米开朗琪罗赋予大卫雕像生命的权利一样。他是一个滑稽,憨厚,善良的角色,有着敏锐的鉴赏力,他一口咬定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天才。尽管斯特里克兰德总是毫不客气的对他讥讽,挖苦,恶语相加。他发誓与斯特里克兰德绝交,但没过几天就原谅了朋友古怪的脾气,像一只笨拙的小狗一样摇着尾巴跑回来。
  有一次斯特里克兰德生了一场大病,谁都不知道,过了好久,“我”和施特略夫才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施特略夫坚持要把他带回家中疗养。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生的。
  施特略夫夫人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野蛮人,但她还是不得不精心照顾这个大病号。过了几个星期,施特略夫太太却疯狂的爱上了这个粗鲁的艺术家。这是很可怕的,女人的爱情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回不了头,她的未来,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将会因此而毁灭。斯特里克兰德不会让他过的幸福,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心,他为了艺术牺牲了自己,同时还要牺牲别人。艺术家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只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他落魄,贫穷,脾气古怪,从不妥协,在他眼里,爱情是没有脑子的女人才会干的事。在另一方面,他又拥有了迷倒女人一切的特质。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思特里克兰德生得粗野不驯,眼睛深邃冷漠,嘴型给人以肉欲感,他的身体高大、壮硕,这一些都给人以热情狂放的印象。也许她同我一样,在他身上感到某种邪恶的气质;这种气质使我想到宇宙初辟时的那些半人半兽的生物,那时宇宙万物同大地还保持着原始的联系,尽管是物质,却仿佛仍然具有精神的性质。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激发起她的感情来,不是爱就是恨,二者必居其一。当时她对思特里克兰德感到的是恨。
    接着我又想象,她日夜同病人厮守,一定逐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她托着病人的头喂他食物,他的头沉甸甸地倚在她手上;在他吃过东西以后,她揩抹他的富于肉欲的嘴唇和火红的胡子。她给他揩拭四肢,他的手臂和大腿覆盖着一层浓密的汗毛。当她给他擦手的时候,尽管他病得非常虚弱,她也感觉得出它们如何结实有力。他的手指生得长长的,是艺术家那类能干的、善于塑造的手指。我无法知道它们在她心里引起什么样慌乱的思想。他非常宁静地睡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几乎和死人一样,他象是森林里的一头野兽,在一阵猛烈追猎后躺在那里休息;她在好奇地猜测,他正在经历什么奇异的梦境呢?”
  后来,施特略夫夫人因为他的离开而服毒自杀,可以想象施特略夫是多么的悲痛伤心,他一直在等待的妻子的回头,他一直都至死不渝的爱着她,就像对天使的崇拜那样虔诚。可他天生就是一个滑稽的演员,圆肥的脑袋和身子总是引人发笑,他这个人到人世间来好像就是为了叫人嘲笑的。他一直爱着伤害他的人,可是能有什么办法,谁让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好人。造物主安何居心,要将一个悲剧安放在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上。这或许注释了在人间的悲喜剧中,从来都是一场无法了结的荒诞剧。
  思特里克兰德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后来他去了马赛,靠着每天一块救济面包过活。他那个脾气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能和他一样受苦的乞丐相处甚欢,却很容易得罪其他人。他骂人的口气相当不饶人,尽管饿着肚子也不甘示弱。
  再后来,他搭了一条轮船到了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上。他总是行无踪影,常常住到丛林中去,然后又出来干一两个月的杂活,存了一笔钱,买来画布和油彩。在一个胖女人的撮合下,他娶了一个当地的姑娘为妻,他们一家徒步迁移到一个更荒远的地方安家乐居——妻子爱塔的一处种有椰树林的房产。我想故事就应该在这里结束了,思特里克兰德每天穿着麻皮做的衣服,每天可以自由作画,晚上的时候就到阳台上乘凉,听着蛐蛐的叫声,赏着幽洁的月光,四处都是那么的恬静和谐。我想这就他要寻找的梦的地方,一个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从四十岁出走,他从来没有后悔,不管他是什么时候死去,他的信仰也将得到了归宿,他的灵魂不再受苦。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心备受煎熬的时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另一次光亮。每一天不同的地方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们的世界会以怎么的方式宣告结束,但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度过,那就问问自己心中的米开朗琪罗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没有成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通过述说自己不幸的命运赚取路人的泪水。她一点时间也没耽搁,经营了一家事务所,料理一桩打字铺的生意。
  斯特里克兰德依旧混迹于巴黎街角廉价的咖啡馆,住在破旧不堪的小屋中。通过向朋友的打听,“我”在5年之后再一次见到了他,与其说他是一个流浪汉,倒不如说是个苦行僧。通过肉体的折磨获得精神的超越。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朋友施特略夫,他是一个蹩脚的画家,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和不错的收入。他说他不能如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但他赋予他自身创作的权利就像米开朗琪罗赋予大卫雕像生命的权利一样。他是一个滑稽,憨厚,善良的角色,有着敏锐的鉴赏力,他一口咬定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天才。尽管斯特里克兰德总是毫不客气的对他讥讽,挖苦,恶语相加。他发誓与斯特里克兰德绝交,但没过几天就原谅了朋友古怪的脾气,像一只笨拙的小狗一样摇着尾巴跑回来。
  有一次斯特里克兰德生了一场大病,谁都不知道,过了好久,“我”和施特略夫才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施特略夫坚持要把他带回家中疗养。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生的。
  施特略夫夫人很讨厌他,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野蛮人,但她还是不得不精心照顾这个大病号。过了几个星期,施特略夫太太却疯狂的爱上了这个粗鲁的艺术家。这是很可怕的,女人的爱情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回不了头,她的未来,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将会因此而毁灭。斯特里克兰德不会让他过的幸福,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心,他为了艺术牺牲了自己,同时还要牺牲别人。艺术家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只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他落魄,贫穷,脾气古怪,从不妥协,在他眼里,爱情是没有脑子的女人才会干的事。在另一方面,他又拥有了迷倒女人一切的特质。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思特里克兰德生得粗野不驯,眼睛深邃冷漠,嘴型给人以肉欲感,他的身体高大、壮硕,这一些都给人以热情狂放的印象。也许她同我一样,在他身上感到某种邪恶的气质;这种气质使我想到宇宙初辟时的那些半人半兽的生物,那时宇宙万物同大地还保持着原始的联系,尽管是物质,却仿佛仍然具有精神的性质。如果思特里克兰德激发起她的感情来,不是爱就是恨,二者必居其一。当时她对思特里克兰德感到的是恨。
    接着我又想象,她日夜同病人厮守,一定逐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她托着病人的头喂他食物,他的头沉甸甸地倚在她手上;在他吃过东西以后,她揩抹他的富于肉欲的嘴唇和火红的胡子。她给他揩拭四肢,他的手臂和大腿覆盖着一层浓密的汗毛。当她给他擦手的时候,尽管他病得非常虚弱,她也感觉得出它们如何结实有力。他的手指生得长长的,是艺术家那类能干的、善于塑造的手指。我无法知道它们在她心里引起什么样慌乱的思想。他非常宁静地睡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几乎和死人一样,他象是森林里的一头野兽,在一阵猛烈追猎后躺在那里休息;她在好奇地猜测,他正在经历什么奇异的梦境呢?”
  后来,施特略夫夫人因为他的离开而服毒自杀,可以想象施特略夫是多么的悲痛伤心,他一直在等待的妻子的回头,他一直都至死不渝的爱着她,就像对天使的崇拜那样虔诚。可他天生就是一个滑稽的演员,圆肥的脑袋和身子总是引人发笑,他这个人到人世间来好像就是为了叫人嘲笑的。他一直爱着伤害他的人,可是能有什么办法,谁让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好人。造物主安何居心,要将一个悲剧安放在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上。这或许注释了在人间的悲喜剧中,从来都是一场无法了结的荒诞剧。
  思特里克兰德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后来他去了马赛,靠着每天一块救济面包过活。他那个脾气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能和他一样受苦的乞丐相处甚欢,却很容易得罪其他人。他骂人的口气相当不饶人,尽管饿着肚子也不甘示弱。
  再后来,他搭了一条轮船到了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上。他总是行无踪影,常常住到丛林中去,然后又出来干一两个月的杂活,存了一笔钱,买来画布和油彩。在一个胖女人的撮合下,他娶了一个当地的姑娘为妻,他们一家徒步迁移到一个更荒远的地方安家乐居——妻子爱塔的一处种有椰树林的房产。我想故事就应该在这里结束了,思特里克兰德每天穿着麻皮做的衣服,每天可以自由作画,晚上的时候就到阳台上乘凉,听着蛐蛐的叫声,赏着幽洁的月光,四处都是那么的恬静和谐。我想这就他要寻找的梦的地方,一个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从四十岁出走,他从来没有后悔,不管他是什么时候死去,他的信仰也将得到了归宿,他的灵魂不再受苦。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心备受煎熬的时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另一次光亮。每一天不同的地方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们的世界会以怎么的方式宣告结束,但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度过,那就问问自己心中的米开朗琪罗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我早就听过《月亮与六便士》这本小说,今天终于认真的在网上看了起来,我一下子被迷住了,深深地被毛姆机智诙谐的妙语折服。  
    毛姆是英国的一位多产通俗的文学家,但这毫不影响我对他作品的热爱。在读到作者也就是“我”去规劝斯特里克兰德——我们的男主角,一个四十岁抛弃妻儿去追寻自己绘画生涯的中年男人——迷途知返,从回家庭时,我觉得很有趣。“我”本来想扮演一位道德审判中,可斯特里克兰德的真诚以及他真诚的坦露自己的想法反倒令“我”不知所措。就像上帝质问天使路西法为何要堕落为恶魔,而撒旦却饱含深情的说地狱才是我的信仰和归宿。我们无需用道德去臻辨一个真正天才的善恶,去规范一个艺术家的行为。斯特里克兰德当然不是恶魔,他无意伤害任何人,用世俗的标准扼杀他的灵魂才是真正的毁灭,能超越人作为动物的属性,弃绝早已铺就好的规范路途。财富,地位,性爱在他的眼里就像鱼饵和水草在鱼的眼里。只有真正的阳光才能照亮他的心灵,只有艺术的养料才能填满他内心的饥荒。相反,又有多少人为了追逐命运机心险恶抛出的鱼饵而落入歧途。我在一开始就原谅并理解了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因为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负重和伪善的道义。命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总是把我折磨得要死,为什么不让它再操蛋一些。
     后来,“我”知道斯特里克兰德不是为了另一个女人而离家出走,更不是像他妻子想象的
  那样拿了一大笔钱和情人住巴黎最豪华的酒店,去最昂贵的饭店就餐,过着花天酒地,风流快活的日子。他身上只有可怜的一百英镑,简陋破旧的小屋甚至要把脏衣服扔地上才能腾出一把椅子。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 他没有众人想象的罪大恶极,他为艺术抛弃一切优越的生活,并且不再回头。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是多么的竭斯底里,那岂止是让她失望简直让她绝望。女人在面对他爱的男人时总是表现出无比宽容,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满足他。但当她发现自己毫无希望,她站在悬崖的边缘不得不往下跳,她就再也不能克制,所有的爱在一瞬间幻化成仇恨与报复,想要把他撕扯成碎片。在《犯罪心理学》这样的书中,我知道女人的心理及其敏感,意志薄弱,容易被掌控。她们或表现为深爱或表现为毒恨,其实都是为了得到被爱。贪嗔痴是刻印在骨子里。中国的老百姓很悲剧,中国老百姓的妻子更悲剧,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任旧是弱势群体,要么沦为玩偶,要么成为家庭保姆。在这样压迫不公的体制中,在历史后退的一大步,有人却将度过倒霉的一生。 我自己是一个不聪明的女孩,但我明白,女人想要真正的获得平等和自由,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弱点,无论是白富美还是矮穷挫,只有真正的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小说的故事还没有完,我仅仅只说了一个开头,后面的也还没看,但作者是不会让我失望,探讨的问题也不仅仅如此。斯特里克兰德在后来又遇到的另一个女人,她为了他自杀了,后来他又和另一个土著女孩一起离开,继续他独创式的绘画人生,直到死去。
  当然,我骨子里是同情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的不幸,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愿意正常宁静的生活被打破,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是明智的,他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而变得落魄不堪。对于我自己,我渴望理解,渴望相亲相爱的完美,但我无法把握任何未知的命运,爱情不是量化的天平,无法加注筹码而获得公平,也无法推理预言。于是我选择最简单的头脑去适应,一切随缘。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李敖一篇文章《张飞的眼睛》中的一段。我不是完全赞同,但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意见。
  
  一:"不,你错了,有许多人以痛苦自豪,觉得这是他们感情真诚的标记,他们追逐爱情,像追逐野地里面的一条狼,他们是那么积极、那么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其实他们没有'永浴'在'爱河'里,却永浴在嫉妒的眼光里、患得患失的苦恼里、鼻涕眼泪的多情里、海誓山盟的保证里……他们只知道花尽心血去追求爱情的永恒与可靠,却忘了享受今天的欢乐与忘形。我并不是说一个人不必考虑明天怎样,我是说,为了不可知的明天,而使今天晚上的约会掺进了忧虑与恐惧,是相当不智的!"
  二:这是何等胸襟!何等风度!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我们社会的许多人还活在原始的图腾世界里,我们还用着野蛮的方式去表现爱情--或说去表现嫉妒。我们还用低三下四的求爱方法去求欢心、用买卖式的厚礼去博芳心、用割指头发誓去保证忠心、用酸性液体去对付变心、用穆万森的刀子扎进情人的心……换句话说,人人都用激烈的手段去证实他们的热恋与专一,证明他们是不惜一切牺牲的情圣,他们只相信狂热的感情是爱情,他们还会漂亮他说:'没有嫉妒、没有占有,就不是真正的爱情!'女孩儿也吱吱喳喳附和他说:'是呀!凡是不能低首下心的男人都不是我所要的男人。'因此她神气、她骄做,她用打击男朋友的面子来陪衬她的面子,用别人的自尊心来垫高她的高贵,最后她总算得到了一个男人,可惜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是一个感情狂热的情欲奴才!我们的社会虽然大体脱离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老路,可是青年男女并不懂得西方自由恋爱的真谛,西方的女孩子会很快地放胆去爱她要爱的人,爽快地答应他的约会,热情地接受他的做爱。可是我们中国的小姐们却不这样,她要先拿一大阵架子,她要先来一次诚意考试,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办法去吊男朋友胃口,一而再,再而三,她那种有耐心的考验,好像个筛子,筛到后来,精华筛走了,只剩下糟粕,有骨头的男人筛走了,老脸皮厚的庸才却做了丈夫!总而言之,在爱情上面,咱们文明古国的怪现象实在最多,其反应之不正常、表现之奇异,有时真令人发指。我们到处都可听到爱情带给人们的悲惨下场,像情杀案、毁容案、太保打情敌案;也到处可听到许多令人齿冷的爱情故事,像烧情书、退情书、公布情书,这些小家子的作风该是多么准确的量人尺度!多么准确的量一个时代的'爱情水准'的尺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看书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
  回首,已过去的生活是如此的平淡,与千千万万的人雷同。单纯美好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雷同;懵懂冲撞中度过了人生出现端倪的初中时代,雷同;紧张充实有目标的高中时代在奋斗中度过,雷同;大学时光转眼已过去了两年,人生目标却在一点点的淡化。
  尼玛到底啥才是人生呐!
  从8号学校放假,算上前些日子在福州厦门待的,我在外面已经漂泊了19天了。不想回家,也不知道在外面待着有怎样的意义。在于奔走与大街小巷各个景点拍照留念的快感么?显然不是。在于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占小便宜的开心么?也不是。每天住不同的酒店,逛不同的地方,却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了思想。不想回家,仅仅是因为回家之后不知该做些什么,无所适从。
  发现自己的兴趣很重要。当我看完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后,顿感make a change是一件碉堡了的事儿,在高三那个自认为挺过来就无限光明的时代,每次阅读我都像打了鸡血一般忽然有了奋斗的方向,那就是借助高考这一跳板从而获得绚丽的人生。
  可是在看完《乔布斯转》后,我发现之前赖以生存的兴趣爱好全部都成为了浮云,我开始自怨自艾,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在与同龄人比较中幻想人生,然后,却越发觉得人生渺茫。
  什么才是人生呢?做喜欢做的事?可是曾经喜欢的却都不再喜欢,却难以在碌碌无为中寻找可能的喜欢,越着急就越是什么都做不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这书本想描绘真正被艺术勾了魂的人是存在的,但这描绘本身的价值取向略有病态,莫非作者本人也有些失魂?
  
  对画家独立思考性格的塑造有些过分,过高估计和渲染了图画的魅力有些做作,缺乏对无教养的批评。诸如“找过妓女过后感到自身纯洁”,这是混杂了本能任性和艺术幻觉的路人式的常见感悟。把女性当工具,或老婆被打反而感到被爱,这还是简单的病态禁欲主义的反映。画家的唯艺术论,即因艺术否定生命其余活动的重要性,太不诚实:他不会愿意自宫从而永不被欲望困扰,他打人了怕死会随船逃跑,饿了会不断找熟人乞讨,在饱了和安全了之后大谈艺术高于生活--这是狡诈和鄙俗的明证。假如高评价这样的思想所产生的画作,可以说正是是文明的倒退,是魔鬼对圣经的引用:)
  
  退一步讲,公认的所谓艺术许久以来都不必是健康的。公认的艺术的价值在于拓宽人性的边界,无论真善美或假恶丑的边界。而于我,是向来不是很有时间或兴趣探索魔鬼疆土的,因为绝大多数恶之花其实只是用来掩饰平庸的噱头,绝大多数天才不需要伤害别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小说之所以不真实正在这里。一般说来,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了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是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子也不太看得起……”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时常阅读这段话很有必要。
  该句乃书中经典论述之一。
  生活中小说,歌曲,影视无不在夸大爱情,让很多人像条狗一般,摇着尾巴贪婪地渴望着爱情的到来。
  何妨不把心思放到关心宇宙之上呢?宇宙之大,无奇不有。
  佛曰:随缘。
  之于爱情随缘为好。
  当然‘
  看完这本书我更加 相信爱情,不相信荷尔蒙,提醒自己不要被情欲冲昏头脑。
  love should give a sense of freedom,not of prison。
  有些女人的确被爱情完全遮蔽了双眼,所以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难免感到窒息。
  我很欣赏那些强势的女人,她们身上刚柔并济。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6:02 , Processed in 0.0697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