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不相爱就软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彭浩翔察人观事,泼墨经年,挥洒自在。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不仅辑录了作者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版中也另增录了作者新近的杂文创作。在本书中,彭浩翔细论感情琐事,畅谈电影制作,拉杂世事,游历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染于书中的,是作者体味身边人和事时的独到韵味。此次更邀请跨界摄影大师郑中基为书中散文拍摄相配照片。

    作者简介
      彭浩翔:1973年生于香港。身兼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多重身份,电影及文字创作繁多, 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香港最佳电影首作奖、香港金紫荆最佳编剧、香港金紫荆最佳创意奖、釜山影展PPP奖、葡萄牙波图影展最佳亚洲电影、曼谷世界影展最佳电影及台湾时报文学奖;执导电影作品有《买凶拍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伊莎贝拉》、《出埃及记》、《志明与春娇》及《维多利亚壹号》。内地文字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破事儿》和专栏作品集《爱的地下教育》。
      郑中基 内文摄影: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郑酷爱摄影,早年化名「tinyeyes」,将其影作上载至相片分享网站Flickr,其摄影技术之高超,更被网友激赞,称他是flickr上最优秀的Leica摄影师之一,与日本的大岛利浩(Tommy Oshima)齐名。

    最新书评    共 23 条

    Mary$    他说他看吴虹飞有本书叫再不相爱就老了,他认为那是女生的观点,而男生的观点通常是,再不相爱就软了      原以为整本书都是关于情感的小文,会延续上次看过的那个《爱的地下教育》的风格,非毒舌不能留      翻完之后,却看到情感专栏毒舌专家另外一面的他,果然是黛玉葬bra的文艺青年,各种琐碎的事情都要留下案底记录,各种离奇心情都会铺展开一段伤怀的叙话      但是,最令我惊奇和欣赏的是他各种举动,例如看到咖啡馆里的杂志贴上了咖啡馆的标签,原意是防止顾客偷拿,但是他认为这行为是对顾客的不信任,是负面的,于是……你会怎么办?如果是我,也就见怪不怪了,或者自己开家咖啡馆的时候不这么干,但是他却把标签小心撕下,按照杂志封面的设计,重新贴上标签,例如,有一本杂志的封面是一位穿背心的女明星,他就把标签贴在女明星的手臂上,感觉好像是奔赴一场品牌秀,将咖啡馆标签与杂志完美融合,再如最绝的,是杂志封面是一位穿比基尼的女郎,他就把标签建成三角形,刚好贴在三角裤上面=。=是不是有点猥琐?不过成品还不错      另一件事,是他为了支持环保,决定将垃圾分类,同时,也为了方便收垃圾的人员,他买了一个可以把易拉罐压瘪的工具,在安装此工具的时候,有些劳累,于是喝了一罐可乐,顺便也试压了第一次,好生痛快之余,却发现,这样的易拉罐要累积好久才会倒出去,而在这样一段时间里,易拉罐里残留的饮料却又容易招引蚊虫=。=人生的真谛在于折腾      最近一段时间,复习考研,狂看理论书,作为一个理论零基础的人居然痛下决心要考学术硕士=。=每每被各种美学家离奇古怪的思想困惑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就翻几篇这书里的文章,想不到,今天居然翻完了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大V哥$     别看着书名就往偏了想,其实只是走的小文艺范儿,但是文艺片,我们都管它叫“三级片”。绕来绕去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    从电影聊到游戏,从环保聊到办公室恋情,各种精炼的小故事。随手书那种。可以扔在包里,无聊时翻两页。但主要内容还是与电影有关。不过书里面介绍了几本书,倒是觉得不错,可以加入私人书单。    彭导的幽默和调侃,着实有些乐趣,但别当笑话看。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却不想百科全书那么给你详解,自己参透去吧。    不会给星星很多,因为着实觉得一般。没那么大亮点。看着玩吧。里面配图,实在可能不出好坏,可能不懂吧。可惜了当时摄影课没好好听,是吧……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木头$    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抱着很大的兴趣开始看,可是越看越没有看头,越看越乱,完全是东拼西凑的内容,文集里亮点很少,全是胡说八道,想到哪说哪,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人形薄$    第一次知道彭浩翔这个名字是在《伊莎贝拉》于柏林电影节出尽风头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反而让我产生莫名的厌恶,惭愧,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这部影片。不过托宣传的福,倒是记住了彭浩翔的名字,这三个字成为《伊莎贝拉》的标配,想起前者必搭后者,如同上中学学过的知识,只知道一和二要一起出现,而至于一讲了什么内容二是个怎样的人则全然不知。   真正开始了解他是在我的高中时代,《看电影》上一段时间内有彭导的专栏。今天想来,那些专栏的内容已经够中规中矩了,可是在我当时看来,依旧是惊奇好玩的不得了,再加上每有彭导出现必同时出现的“曾被当做智力障碍儿童去检查而发现智商超高”的个人简介,向来喜欢怪咖的我自然是对彭导十分喜欢。   奇怪的是,直到上大学我才开始看他的电影,对于这位电影导演,我的最初了解除了来自专栏之外,竟是来自于后更名《指甲刀人魔》出版的短篇故事集《破事儿》——到现在我还记得作为一名高中生,看着做爱时把妻子想成牛蛙不由自主哼出来动画主题曲的丈夫、变成鬼的女友逢年过节还会回来作节的故事,是怎样一边自我审问“我是不是不该看这类书”一边在心里狂笑想拍着彭导的后背大叫“好妙!”的。   看的第一部电影自然是《志明与春娇》,其中穿插的小故事无一不是让人会心一笑的,无比羡慕志明与春娇的爱情,又觉得那是港人才能有的“偷情也偷得优雅”,为了向电影致敬,真的跑到港岛的巷子里(只可惜没有到影片拍摄的巷子,下次一定要实现)抽了根烟,看到真有胶袋飞起来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头发都要变成酒红色了,只是身边缺个张志明,也缺了Patty公公等一众人等,不能偷吃外卖。   一直十分喜爱彭导电影里的小段子,觉得或下流或狡黠,都是我的菜,常常有种黑帮贩毒时对接头暗号的感觉,上不了台面自娱自乐的东西,能发现别人也喜欢、发现有同样的人,那种暗爽很难形容。(想举的例子实在实在太多了!)   读这本书会有相同的暗爽之感,彭导碎碎念的记些鸡毛蒜皮的不值得放进电影却又十分有趣的小事,唠唠叨叨的讲自己看的书,譬如因翻译听错而译成“彭导把朋友偷情的事放进电影又请朋友夫妻俩来观看自己手淫”的经历,譬如把放影碟等步骤的时间把握好使得影碟机刚好和跑步机上的时间一致,譬如那篇坏坏的《邪骨小王子》,还有我太喜欢的标题“坐牢切勿拾肥皂”“黛玉葬Bra”和刚看到之际便想叫好的“再不相爱就软了”(我妈一直用“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来指代这个书名:“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放哪了?”“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内容不是和《破事儿》一样吧?”“你新买的彭浩翔的那本书要是不是和《破事儿》一样的那我就看一下”诸如此类)。彭导的坏更多是自娱自乐的坏,而这种原本只是为逗自己开心的小坏一旦被同好的人发现,便变成了相视一笑眼角一道稍纵即逝的狡黠的光。   原本标题叫“没和彭导这样的人谈过恋爱该是遗憾的”,这也是我刚看完书后第一时间的感想,但是再想想若是谈恋爱必会纠缠进许多麻烦事,一不小心谈婚论嫁又觉得伧俗不已,怕是大大破坏对方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使之堕入凡间,变作和路人无异的芸芸众生,真心可惜了一段相识。   所以想来这样的人最适合做好友,几人同吃一碗彩色巧克力豆喝没营养的碳酸饮料讲荤段子八卦爆料一整个下午,笑得大声,拍桌。或是作为“friend with benefit”,对于我这样有点虚荣的人来说,日后的确是一大可以炫耀的谈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向小佛$        每个拿到此书的人都会第一眼瞄到标题:《再不相爱就软了》,并会一致地会心一笑,哟嘻嘻。女生比如我,会立马想到彭浩翔“抄袭”了吴虹飞的书名《再不相爱就老了》,还偷梁换柱地如此猥琐;男生大多一样,会专注书名里的动词,不屑地发出啧啧啧之声。彭浩翔也解答过无数遍观众对这个标题的好奇,说因为自己也有听阿飞的歌和她的书,见到她的《再不相爱就老了》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满像女生会想的东西,女生会担心再不相爱就老了,而素来爱搞怪的他觉得,应该去弄一本男生角度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男生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再不相爱就软了。”相比之下,我仍更喜欢他的上一本书的标题《爱的地下教育》,不知这一本能否吸引男性读者购买?    但说来说去,这仍是一本给女青年们阅读的书,教我们如何从男青年的角度思考,看我们自认为的合理行为在男青年的眼里到底是如何不合理的。就像我永远分不清的《春娇与志明》两部电影,大张旗鼓地教你如何重获劈腿男友。并想告诉你,在如今的恋爱地球里,无论你漂亮贤惠与否,男友总会离开你,电影里的杨函数就是例子,至少导演的角色设置初衷是如此吧。    这本杂文集选自彭浩翔颇受好评的港版杂文集《一种风流》和《坐牢切勿拾肥皂》,辑录了他2005年到2009年间为CUP,HIM,Pandaa等香港报刊杂志撰写的专栏,同时在该简体版中也另外增录了彭浩翔新近的杂文。和电影的风格大同小异,难得有这样一位爱瞎扯又瞎扯得风趣有物的彭浩翔,以男生的视角来细细谈论感情琐事。当然也有他从导演的角度畅谈电影制作的文章,拉杂世事,游历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染于书中的,是作者体味身边人和事时的香港韵味。除此之外,书中的黑白水墨似的模糊配图,也是由冠着“摄影大师”称号的郑中基专程完成。    台湾有亦舒,香港有张小娴,自中学时代就在枯燥的语数外之外,用各种爱情故事、激励教诲,戳动了不少懵懵懂懂的少女情怀。现在,少女大多长成了少妇,忙着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爱情观点自然也有了进阶,从太过在意,进阶到看起来没那么在意。“感情如同食物,自有期限。人家对你的思念,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从冰柜内拿出来,用微波炉弄热咀嚼,吃剩就用保鲜膜用好。大概城市人将饮食习惯延伸到感情习惯,大都吃得多,吃得杂。看惯韩剧的人,口味比较浓,吃不到生离死别,呼天抢地,总是有点不够饱。我还是希望吃得比较清淡一点,又尝到细味,一啖芳香。没有大喊爱你一万年的奢望,只求品味期限不会是那短短的100天。”      这是我写过的最撇的一篇了。   仍旧存之。      2012.8.   见于《明日·快1周》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藤儿青$    看到这个书名,我相信这确实是彭浩翔的作品。      他就是这么一个能够毫不避嫌地坦坦荡荡地说出自己在任何境况下意淫之无限真实快感的人。就像他笔下那个对男友极其认真地说出自己梦境的女孩儿,就像她明明知道自己在登机之前就已经深谙了自己不能拥有整架飞机的事实,还是在登机后仍然固执地秉持着拥有整架飞机的幻想…….      对于一个在恋爱中根本迷失了自我的女孩儿,做这样一个假设,彭浩翔的想象力令人赞叹,我们尚且不对这个可爱抑或可悲的女孩儿的IQ和EQ做任何评判,单看就这样一个可以笃定地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显然已经很值得我们侧目,更何况这个梦中的女孩儿不就是现实中太多太多矛盾着的我们吗?      看过彭浩翔执导的几部电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书还是头一次看,《再不相爱就软了》是身兼了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等多重身份特立独行的鬼才彭浩翔的作品文集,收入了他最近几年的专栏作品,其实对于他可遇而不可求的重口味表达我是带了某种芥蒂、某种偏见以及某种准备才开始阅读的,(另外在看书之前我还给书包了一个皮,哈,不是我对本书有多珍爱,实在是我怕被别人看到这个书名,误以为我热衷三俗而轻视我呢)确切地说,选择阅读它的目的,也不过是想给我既往的认识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已,如此想来阅读的理由还蛮多呢!      虽然我带着这个颇有点矫情的目的开始阅读,但是一路读来,我的那些认识以及准备都多余了,因为在阅读中它们根本没有得到确切的肯定,反而还被颠覆了很多,本书中虽然彭浩翔依旧是那个彭浩翔,还秉持着“非文青也非流氓”的写作风范,但是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在他执导的《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和那些毁誉参半的同志电影作品中肉欲、冲动、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背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表达,本书中,彭浩翔以自己调侃、油滑,甚至还加入身体色彩的方式,书写了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各种主题,也就是说,他以一支根本寻常的笔和一个基本寻常人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样式,就轻描淡写地完成了对时代飞速发展和进步下现代人日益趋于窒息的慌乱艺术的冷静叙述以及深入剖析。见仁见智之处可圈可点。      人都在说他“没得救了”的时候,他却毫无羞愧地自诩自己“太有才了”,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彭浩翔的作品更具争议和吸引吧,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他具备了让人期待的各种理由。      这是他对一段生活一段文字的总结,也是他对个体生命的再一次审视,读《再不相爱就软了》,让我不免心生感慨,那就是:看彭浩翔要极早,否则他的锋芒也会被世俗一点点浸淫,直至消失弥尽。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7 10:23
    小飞侠    从一个文青朋友那边顺过来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想还回去,这家伙竟然不想接收了!可见我俩对该书的感官差不多——可有可无。   没看过几部彭浩翔的片子,但是片子里边无一不体现出彭导的香港本地文化情结,印象中大约每一部都是离不开粤语脏话的o(╯□╰)o如果换成国语配音和国内放映,大概不知道怎么删减呢。   看过此书,最大感觉就是这书确确实实是一本报刊专栏文章串起来的札记。第二感觉是彭导是个碎碎念的人,有时候一副痞子的嘴脸,有时候又化身成心灵鸡汤,好分裂啊。     详情 发表于 2013-7-21 01:32
    陈二狗     这是一本彭浩翔的专栏散文结集,文章多由他在等人、坐车的空当用MP4录音下来再整理而成、也适合在等人、坐车这些不经意消失的时间里来翻翻。    我倒是把大好时光拿来看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目前看得最快的一本杂文集了。书名并不是噱头,彭浩翔本就是个重口味文青,相比他的电影和其他的书(就我目前看过的来说),这本书是相对严肃、正经的了。正经了反驳了网民义正言辞地支持盗版的问题,正经地抱怨了香港电影在审查上的不平等问题,正经地批评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他人的行为。看惯了彭氏电影的轻松戏谑,一下子看到这么一个把小事当大事来对待的认真的彭导,竟觉得他如此可爱。若此次是初次接触他的作品,恐怕会觉得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可我就欣赏这种立场鲜明是非分明、直指错误的态度。他的立场一点也不伟大,没有那么多同情和宽容,甚至有一点刻薄,但也比学者明星们打着公众人物的旗帜宣扬自己的善良或哗众取宠来得真实有用多了。他不能算是一个公知,却往往能关注到细枝末节的问题;没有质疑体制这样大而空的问题,而仅仅以一个市民,或一个电影人的身份,表达着自己不满。   我喜欢这样一个一面自喻“伤春悲秋欠揍小文青”,一面又扯着“黛玉葬bra”(二者皆为章节名)这样的烂梗的彭导,似乎我也是这么一个“伪善”“闷骚”之人,便觉得这般把自己在不同的档位切换来切换去实在很有意思。搞电影创作的毕竟是感性之人,对生活体悟诸多。我尤为喜欢最后一章《这些我,都是我》,大多都在怀念。印象比较深的有其中一篇讲到他中学的文章,“新法书院的放任,培养出年轻人的创意。大概我没有在学业上得到什么,可是三年后离开,感觉生命有一点变化,总是开始去想天马行空的事情。今天,学校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座数十层高的豪宅。没有人会在门口埋伏来打你,但我还是怀念过去那一道青春苦涩。”以及另一篇文章《成长》中的这句话“我们这年代的幸福寄托,来自吃喝与挥霍。”   讲到台湾,我一定会想到清新到死的小清新们;讲到香港,我就一定会想起港片中市民们操着粤语讲闲言碎语的自大的模样。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后者。这些人的旁边,大概有个“一口脏话跟你讲邪骨,也可满怀诗意地与你聊康德”的彭浩翔。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02:46
    榆秸瀛    你永远也别指望一个拍电影的能写出什么好文章。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10:05
    白银那    刚开始,我以为是一本教人赶紧恋爱的书,但是当我不知不觉看到他将等出租时插他队的中年妇女也拿出来议论一番时,我想,这本书就是一个香港宅男的喃喃自语。      透过这本书,我进一步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导演办了健身年卡也懒得去,他们也并非一个一定有毅力的人。即使变成导演,屌丝骨子里还是屌丝,不会变成高富帅。我说的是一般意义上而言,猥琐的思想,龌蹉的言谈举止,不会有所改变。      彭浩翔是生于70年代的香港人。于是,他在缅怀青春的同时,对那些传统的也许正在消失的东西仍旧充满感情,撕扯着他的记忆。他会想着初中就读的那个已经拆迁的太子道新法书院,同时又希冀人们能对百年前革命党人留下的遗迹驻足相望。      他会一边看着AV拍着“AV”,但是认识天宫真奈美后却不再去看她拍的AV,甚至讨厌别人评论她,因为觉得那是在欺负一个朋友。      他会貌似勤快地跑去健身房,就是为了看一部depressed的《六尺之下》,而后纠结于碟影机时间与跑步机时间不对准,一个人自娱自乐地在那儿校准时间,然后窃喜不已。      这就是他,一个矛盾、真实、纯真的香港宅男。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11:3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5:28 , Processed in 0.21546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