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志》的版本很多,常见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当今最为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以上四种版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2-28 21:07
  • 签到天数: 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44#
    发表于 2012-8-20 16:25:18 | 只看该作者
    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乌巢烧粮

    继续阅读 三国志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毕竟三国演义里面演绎得成分太多了,又添加了许多无中生有的成分,由裴松之加注过的三国志比单独陈寿写的三国志又丰富了不少,陈寿本来治学严谨,许多搜集到的史料值得怀疑的都没有收录在三国志里,而裴松之后来又搜集到不少史料载去伪存真的基础上给三国志加了注,其实就是丰富了内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著名的前四史之末,三国志记载了中国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群雄逐鹿,豪杰并起,成为中国漫长岁月中最具有魅力的片段。
         三国是指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大集团之间的对抗,而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曹操。在曹操阵营中,群星灿烂,诸葛亮曾经说过,曹操营中,足智多谋之士,能征善战之将,又何止一二千人。在这些文臣武将中,资格最早,且有王佐之风的,应该只有荀YU一人而已。
         荀YU传在三国志中排在魏书第十,虽然不算很前,但却是曹操阵中众谋士的第一位,其地位可见一般,荀YU投靠曹操时,曹操曾经说:吾之子房也。要知水镜先生评价诸葛亮也只比做兴周800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而已。可见曹操对荀YU的才能是一眼就认定的。而且将他定位为曹操营中的第一谋士。而荀YU在后来的表现,似乎绰绰有余的证明了曹操的这个评论。
         荀YU主要帮曹操出了三个主意,固本强基,迎奉天子,评析袁绍。没有固本强基,曹操就没有与群雄逐鹿的资本;没有迎奉天子曹操就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没有评析袁绍,曹操也就很难一战定北方。所以说荀YU是曹操阵中第一谋士,或者起码说是曹操打拼事业的时期的第一谋士是比较恰当的。
         这三个主意充分体现了荀YU作为一个谋士的深邃的洞察力和精辟的分析能力。首先,当曹操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荀YU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个时候曹操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本向外扩张,用军事学的术语叫做掌握了进攻力学原理,先是设计帮曹操守住了自己的大本营,而后又统领全局的向曹操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的计划,可以说正是这套计划,使得只有一身血气的曹操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和奋斗的步骤,可以说,曹操正是严格的遵循这个计划,才一步步的将自己的大本营稳定下来。从孤身一人到成了有资本逐鹿的群雄之一。
        如果说固本强基只是荀YU小试牛刀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迎奉天子则是荀YU才华的集中体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当年要读这部书的时候,是因为隔壁的人找爷爷借,被我看见了。是小学吧,因为记得当时很闲,是常年在家装病的时候。随便的翻,像看小说一样看得很快。爷爷说,不是小说,你懂吗?很不服气。因为当时已经读过很多书。当然也读过三国演义。于是默不做声,只是翻阅。读完了,有点困惑。书里的三国和演义里的三国似乎并不一样。然后就想起父亲的话,三国演义只是个小说罢了。然后,困惑就消除了。
      三国演义固然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但是,这部书可以还我们一个真实的三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把《三国志》里面最激赏的一段生译出来,与大家共勉。译文哪里比得了原文?只是为了先让大家看懂,放在前面;然后鉴赏一番,放在后面。望诸君仔细看原文。
      
      译文:
      
      陈登,字元龙,在广陵(三国时属徐州,当时徐州叫“彭城”,江苏叫“徐州”)有威名。又挟制、侧攻吕布军队有功劳,加官职为“伏波将军”,三十九岁去世。后来,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元龙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能举个例子吗?”许汜说:“以前我遭遇战乱,然后路过下邳,然后我吧去见元龙。然后元龙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然后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然后他自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地产价格,说的话没一句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不取的做派,凭什么跟您说话?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想自个儿卧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上,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刘表大笑。刘备接着说道:“象元龙那样的文武胆志,应该到古人中去寻求,一般的人真还比不上。”
      
      原文: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鉴赏:
      一看陈登如何豪气。前一段铺叙生平:其字元龙,其爵伏波,其人英雄气短。为陈登作传,数句而神完。之后闲闲来写刘备寄居刘表处时一段闲谈。写元龙但写一鳞,写伏波将军但写余波。却是何等豪气,令人扼腕。
      
      二看许汜如何涩气。身为“善士”、“有国士之名”,只在刘表处居坐陪聊。品论英雄,两句话武断别人,却不能省察自身。说元龙事,也是在讨好刘表:还是你对我好。——比如今日与省长对坐,跟他说,那个小县长让我住招待所,哪有您派头大呢?——刘表听了能不高兴吗?元龙卧其一夜下床,不能反省;中又数年,还不能省。当刘备层层剖解、刘表听了大笑之时,许君还能卧于地否?看他钻于地缝何处!
      
      三看刘备如何枭雄气。枭,一意寄养,一意凶猛。寄养者,处处察言观色,不能得罪许君,更不能得罪养主。听了许君的一句之论,先是征求刘表意见,看看他作何表态。如果刘表说“甚是甚是”,那么他也就无话可说了;幸好刘表听了刘备的一问,也因此有了疑惑,于是刘备顺水推舟,代刘表问一句“宁有事?”及要抨击许君,也是先美言一番,“君有国士之名”,意思是对您的期望太高,所以才失望很大,不让许君太丢面子;之后看到刘表大笑,才骂不带脏字地说了“你们不如去死”的意思。再看其凶猛:看“宁有事邪?”,知其重实不重虚名;看两句“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对应许君“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知其明哲善辩(八字真刘备大格言也);看“百尺楼上”,更胜元龙豪气。说刘备是眼泪帝王,我不信。因为他比元龙更有豪气,他是“湖海庙堂之士,豪气收放自如”。
      
      四看刘表如何湿气。刘表蜗居荆州,兵精粮足,却不思进取,豪气已除,坐待被曹操收编,更是个许君第二。若是“许汜与刘表共论天下人”,又当如何?一句“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表当大笑,谓“汝为善士,所言不虚。”也许会琢磨一下,陈登可是个大名头,怎么就不那么得人望呢?想一想,或许会问问许先生,为什么这样贬低人家呢?听了许先生的遭遇,再想想自己对待许君实在不错,跟他对坐着嘛。于是再发大笑。看刘备一句“造次难得比也”,不着一言,噎住当场两个湿涩之人,这是何等场面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是新版,2005年印刷的 质量纸张都较好,性价比很高,由于没看到更好了,暂且为“推荐”,但这本确实很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四大名著我除了红楼梦以外
      都不太喜欢,可能是故事情节很熟悉的原因
      还不如读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来的有味
      就说三国演义吧 可能以刘备为正统
      处处贬抑魏 吴
      我记得电视剧三国演义 舌战群儒一段
      找来一班外表猥琐的人来饰演顾雍 虞翻 严畯等人
      这些人比诸葛亮差一截 但是也是高官大儒
      这样一刀切现在不应该
      
      还有 我们通过三国志
      知道对蜀国着墨最少 也可能是蜀国人才少的原因
      也可能是诸葛亮太强 别人就显得黯淡无光了
      诸葛亮的朋友徐庶 还有一个谁忘了  在魏国当官
      做得不是很如意 诸葛亮感叹“岂魏多士?”(大概这样,原文记不得了)
      而不是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 徐庶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
      像魏国的荀彧 郭嘉 哪个不是才智绝伦呢
      总之 我对三国演义处处贬抑魏 吴两国
      给人带来的历史认识错误是有不满的(当然可能有人说谁也无法了解真正的历史)
      
      还有一些张冠李戴的事情
      如把一些鲁肃的事情搬给孔明
      把刘备的一些事情搬给张飞(打督邮是刘自己打的,干张飞何事?难道是为圣贤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小時因喜讀《三國演義》,愛屋及烏,一次于外婆家翻到外公藏的《三國志》,現在想來似乎還真是全套5卷本,中華書局版,但年代應更古舊一些,因為78年,外公已不在。
      
      那時應是初中,已習過文言,能讀懂,但年幼,與《三國演義》比,大抵都是敘史,偶爾有下面裴注的一些趣聞逸事,吸引自己。后來也沒再碰過。
      
      青封皮,紙發黃,一股書柜里的舊書味。文字里竟都是心中英雄光輝形象的不符和破滅,大人之書,當時的自己是沒有什么理由會喜歡上的。
      
      外婆學的是理科,對外公的文史古舊書籍,也無多大興趣,占著一個大大的壁櫥柜,偶爾打開,也是我來拜訪時,百無聊賴之際。后來讓媽媽和大阿姨整理出一個書單,很多很多本。
      
      再后來,買給了一個書商。
      
      現在去外婆家,外婆用電腦,還給外婆考過一些小游戲,外婆很喜歡,常常玩,而外婆很愛我,來了總問喜歡吃什么。
      
      我長大了,也感激外婆,隨媽媽回娘家總是又吃又喝,只是沒有了以前在外婆家淘舊書,一天把《李自成》第二卷看完的快樂。我沒跟外婆說,我越來越喜歡看書了,特別是文史類的,對外婆的賣書也是十分理解,也相信那個書商會好好對待外公的藏書。只是,只是,一次,我去外婆家,又百無聊賴,不知不覺來到了那壁櫥,打開,怔怔地看著滿眼的大衣...
      
      我想,我是再也看不到那套《三國志》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7-27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江湖未静,不得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曹操的这句话,让我比较喜欢这个人物,不管别人是怎么评价他的。一个英雄,敢说敢做。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9 05:06 , Processed in 0.0440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