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全书我感想最深的地方莫过于那段关于逃跑主义的描写。谁走谁留是一个大问题。以我从学校收到的教育,也就是东方,甚至是中国的教育来说,集体主义,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理所当然的问题,所以毫无疑问应该选择身体智力能力最优秀的人作为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不应该存在任何争议。但是书中的描写确恰恰相反。按照西方,或者是美国的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存权是一样的,不存在因为身体智力的差异而有高低贵贱。这估计就是西方和东方普世价值的不同吧。很难想像一个如此崇尚精英能力至上的美国在人权上会那么地大公无私一视同仁,而印象中应该是集体主义为先,经过了无数次阶级斗争,按理说阶级差异应该早就被消灭了的中国,人们的潜意识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却依然根深蒂固。当然,这两种普世价值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并无优劣对错之分,但却实很让人深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人 物 表
  
  罗  辑   本书主人公,杨冬的高中同学,在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面壁者四号
  章北海   太空军高技术战略研究室成员,“自然选择”号执行舰长
  史  强   地球防务安全部成员,多次负责罗辑安保工作
  弗里德里克泰勒   前任美国国防部长,面壁者一号
  曼努尔雷迪亚兹   委内瑞拉总统,面壁者二号
  比尔希恩斯   获诺贝尔物理学和生理学两项提名,曾任欧盟主席,面壁者三号
  叶文洁   杨冬之母,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地球三体运动最高统帅,宇宙社会学的奠基人
  丁  仪   杨冬之夫,宏原子的发现者,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山杉惠子   西恩斯之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常伟思   三体危机初期太空军政治部主任
  乔治斐兹罗   哈勃二号空间望远镜控制中心军事负责人
  艾伯特林格   哈勃二号空间望远镜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
  萨  伊   三体危机初期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坎  特   联合国官员,负责罗辑与行星防御理事会的日常联络
  庄  颜   中央美院本科毕业生
  东方延绪   “自然选择”号舰长,太空新人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三体》,我是无法写书评的,因为段位不够。作为一个二流学校中文系混出来的文学青年,小说稍复杂一点就看不懂的半吊子科幻爱好者,我是无法做出什么有营养的评论的,在这小说面前,我的立场就是脑残粉的立场。
  我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支持一本书,支持某一个作者,这个奖那个奖的我不会在乎,是不是有大手作序写书评我也不在乎,我也不像那些专业人士那样,会从社会啦人文啦什么角度去评价,一个普通的读者能够做到的,给与作者的最大敬意,就是掏自己的腰包买他的正版书,而且真心地赞一声,写的真好看。一部通俗小说,不管她背后有什么样的哲理也好思考也好,阅读性始终是一,其他的都是零。我是读者,能够分享的,就是自己的阅读体验。
  我向大刘致敬,感谢他创造了《三体》,这是我这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是我这几年来能够一遍遍阅读而不至于絮烦的小说之一,我买过两次实体书,第一套丢了,又买了第二次,全都是正版,我根本就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是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大刘通过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造物,但这个世界的生命力,似乎超出了他的控制,朝着一个谁都不能预测的方向飞奔而去。刘慈欣惯有的宏大叙事和设定,被他挥洒到了峰顶。他并不是没有短板和硬伤,比如其中描写的社会政治形态,以及爱情,但当我沉迷于眼花缭乱的世界时,这些硬伤被选择性忽略了。他搭的还是积木,却是巨大的积木,时间,空间,都已经超出了我们惯常所见的范围,,当我为着眼前展开的一幅幅画卷着迷的时候,我已经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大刘的脑残粉阵营。
  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关注情节和画面,而是关注体验。第一遍阅读时,我跟的是作者的上帝视角,对于人类的命运,前途的未知,我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第二遍的时候,开始试着让自己进入每个角色的视角,幻想自己如果是小说中的人物,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幻想自己如果是生活在某个年代的人,会有怎样的命运,这样的设身处地的想象让我这一次的阅读充满恐惧与新奇;
  第三次的阅读,我重新回到上帝视角,看着这几百年的文明史,看着人类和三体人的一轮又一轮的争斗,这其中每一个个体的困惑,迷茫,希望,联想起最后的结局,突然读到一种异样的苍凉。我们的星系和星球像是这个宇宙的一粒尘埃,但是对于我们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它们就是全部了。我们的维度,我们的时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说,也就像是永恒了。思维跟着文字扩展到无限大,然后缩回到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城,缩回到30层写字楼的一个小隔间里。我环顾四周,有一种无言的感慨。
  这就是三体带给我的,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碌碌终生中的俗人一枚,却因一本小说,得以越过自己的边界,向外张望过一眼,因这一眼,生活有了略微的不同。
  大刘,我向你致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后很震惊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三体》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之所以用上伟大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完全配得上这个评价。目前国内对其的评价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即使考虑到国内外文化等的差异,《三体》在国际的科幻小说领域也应该是最顶尖的一小部分之一。
  
    既然为科幻小说,首先说说它的科幻内容。虽为幻想类小说,但科幻小说其实并不好写。你不能让主人公结个印就爆个大火球术,也不能受了点刺激就小宇宙爆发,总之一切都得在科学的框架下进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作者的发挥。现今的科幻类小说,大体的题材无外乎机器人,外星人,超级电脑,时空旅行等等,有着极强的新意的小说很少。但是这些科幻的创意在《三体》中被用到了极限。《三体》第一部刚出来时没有实体书,是以连载的形式出版,开篇就描写了很多违反最具本物理定律的“神迹”,甚至包括宇宙本身的闪烁等等,那时候和一些同学讨论过原因,网上也有各种猜测,但是当大刘最终揭示智子工程时,我还是深深被震撼到了,就我所看到的任何一个解释都不足以和其相比。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第二部中的“水滴”,第三部里的低光速黑洞等等,不仅从未在其他作品里见过,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看三体的感觉就像一个自觉已经窥得门径的程序员初看高纳德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你觉得精妙的想法在书里总有比你更好的,而且俯拾皆是。
  
      另一方面,《三体》是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这里的纯粹说的是其科幻的骨架。有不少科幻小说,包括一些很精彩的作品,科幻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舞台,是可以被剥离的。以太空歌剧类小说为例,如果我们把里面的星舰换做战车,把星空换做大地,把粒子束核弹等武器换做长矛,它完全可以使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三体》则不同,从其主线设定来讲,它只能发生在未来,无法通过类似的代换来使其成为一部历史或现实题材的小说,这也是《三体》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此外,《三体》还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里面还蕴藏了大量社会人文方面的探讨。最明显的就是其主线,“黑暗森林”状态的设定。我猜想大刘应该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但是我肯定大刘是第一个将费米悖论的这个解释阐述到如此地步的人。他不仅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给“黑暗森林”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基础,还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论,得到了“黑暗森林”的必然性推论,不得不说是很有说服力的。在此之前,我个人对于费米悖论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刘几乎说服了我这个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且在《三体》之后,更有专门的学者对其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并有学术论文问世,这大概也是科幻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例子了。
  
      除掉主线,《三体》里人文的思考还有很多,如民主和专职各自的利弊,极端环境下的人性等等,这里不再继续剧透了。总之,《三体》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小说,其价值绝不限于消遣读物。说到科幻国内总是感觉非主流,其实国外也一样,唯一例外的是美国。在那里科幻是很流行的,很多科幻小说家是各个科研领域的大牛,很多名校科幻也很畅销,同样美国也是现在世界上科技创新最发达的国家,其间的关系不言自明。有时候觉得国内的研究整体太务实,缺少的就是这种天马行空般的灵气。但在《三体》之后,科幻终于开始悄悄兴起,在主流文学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不只是昙花一现。也希望后人在讲起中国科幻时会想到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佩服作者宏大的想象能力和超脱的宇宙观,他的黑暗森林理论的确是一个存在于小到质子微生物大到平行宇宙的普世价值.在这个价值被时间认可之后,就产生了小说第三部的改变规律的意愿.我预测第三部结尾是我们生存的宇宙最终由于几大规律坍缩消失,相似的故事会重新呈现其他在平行宇宙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作者还是挺有想象力的,但我觉得第二部没有第一部精彩。
       颂扬这部作品的人太多了,我就不罗嗦这本书的优点了,谈谈希望改进的地方。
       除了罗辑之外,其他的面壁者都太概念化、模式化,典型为了陪衬主角而存在,人物性格细节不丰满。
       关于爱情,是不是中国男人都喜欢清纯完美的类型呢?刘欣慈对于美女的描写基本都是男的对女的一厢情愿的钟情,女生则异乎寻常的完美。事实上,美丽没有那么绝对的标准,只有成长和经历才能让人越来越有魅力,人物应该更个性化,而不仅仅是只有外在的美貌。
       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整体有些松散。
  
       这里面,还是大史更可爱一些,遗憾结尾没给他出场的机会;叶文洁是个神奇的人物,不仅引来了外星人,还在只言片语间就给罗辑点明了抵御外星人的办法,这个成长于文革的女人简直不同凡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看科幻书的不适和障碍,对于我来说,科幻小说建立的各种物理情景和知识离我有一定的距离,虽然理科出身,但是我对这些东西确实不够敏感,与之伴随的就是会有微微的跳出感,我更感兴趣的不是科幻小说里对各种未来科技和社会图景的描述,而是这本书里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和思想基础,以及整个的推理过程。对各种专业术语,我采取的办法就是直接忽略。
         关于三体,没有看黑暗森林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体一是在电子书上看的,死神永生都是朋友的纸质书,看完了书就不愿意再去看电子书上的黑暗森林,于是偏偏就漏了二,这个遗憾还是在电子书上得到了弥补,和很多人一样,我看电子书比较没有感觉,总觉得那个东西更多是消遣,不适合严肃的思考,与作者进行对话,而且电子书不如纸质书随意的大范围翻页查找验证那么方便,电子书一般是躺在床上看,有些一闪而过的很精彩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就真的一闪而过。这本黑暗森林从开始看到结束用了两天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车上和昨晚今晚两个晚上,有些很精彩的内容看完后再去记录描述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脑子中构想出她在生活中的出现,一点点勾画她,每一个细节,她所生活的环境,她的生活经历,她的教育经历,他的家庭环境,她的衣着打扮,她竖起来的马尾辫,她小时候受到的委屈,成长中的挫折……所有这些无微不至的细节构成了最后的她。当她被构建出来,就真的存在了,她就一直陪着我,生活在我周围,我同她对话,和她谈心,陪她吃饭,天冷了嘱咐她多添衣服,生活中因为她有了色彩。
  面壁者计划本身的逻辑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悖论,当一个人被选为面壁者,他就陷入到这样一个诡异可怕的规则中,所有的行为都源于人心理的不可知性,行为与心理真实所想产生的不对应是面壁计划的根本逻辑,面壁者的所有行为在这个逻辑下都有了合法性的基础。而破壁者所要做的就是猜测面壁者的真实意图。四位面壁者,第一位试图用球状闪电杀死自己军队将其变为量子态,然后再反杀三体舰队,违背了人类的伦理。第二位制造威力更大的恒星级核弹与三体同归于尽,结果人类用石头结束了他的生命,因为大家显然不想死。第三位想要突破大脑运算限制,通过提升人类智力来提升科技发展速度,依次对抗三体的文明,也因为智子的封锁而失败。而第四位面壁者罗辑只不过是发现了宇宙的丛林法则,并借用了这个法则威胁三体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他被视作三体世界真正的威胁。
        最重要的面壁者罗辑表现出的反逻辑一面也很有意思。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罗辑和逻辑谐音,罗辑是个科学家,其思维方式自然是逻辑的,宇宙社会学就是建立在数理推论基础上的,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中显然是一个非逻辑者,及时行乐,讲责任视作一种负担。在最后,罗辑用逻辑建立起了对抗三体世界的终极武器,将三体世界的坐标发送到黑暗森林作为筹码,他选择的地方是自己老师的墓地,支撑起他的也是自身对爱的信念,他认为人类没能发现黑暗森林的秘密也是源于人类有爱,不愿意用险恶的前提去揣测宇宙的森林法则。但作者显然也表达了最爱的渴望,在最后,也表达了对宇宙中超越森林法则爱的期待。
         在黑暗森林中有关于未来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描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现在少数几个大国并立被更平均的分布打破,出现了宇宙社会,两者并行,人类开始在地下发展,信息与生活的交互无处不在,更加智能化的社会,但是那会儿的人类也已经在很多方面退化,敏锐的反应力,即时的思考学习能力等。刘慈欣在香港书展的一个讲座上,提到科幻小说家其实是在进行思想实验,建立一个规则,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测试,在他们自己的构建的世界中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方方面面提出设想,甚至用各种规则进行检验。三体世界中对于建立在两个假设和猜疑链、技术爆炸基础上的宇宙社会学非常有意思,用这么简单的定理、如此严密的推理竟然就推导出了宇宙生存的基本法则。
        关于未来人的变化,三体给出了很精彩的描述:在三体世界中,未来的人会在某些方面发生退化,在一些方面进化,退化的包括运动能力,在《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这本书里提到,各种技术工具是对人类身体不足的一种补充和替代,人类的历史发展其实是在不断用各种工具替代身体器官的过程,我们用各种车代替了腿的行走,用越来越复杂的工具代替了原始粗糙的表达,人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而相应的身体越来越孱弱,随着技术大爆炸,智力在其中发挥作用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工具替代了人类自身的身体运动,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脑容量可能会变大,而身体肌肉会发生萎缩。另外,在身材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太空舰队中,由于低重力的作用,那里的人身材更高更瘦一些。在相貌上,未来人的面孔会更加精致,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美女帅哥,相貌的差异会减少,用来识别彼此的可能是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瞳孔,在这点上,我比较认同,比起我出生时候灰头土脸的样子,现在的孩子精致了很多,当然这是建立在家庭条件基础上的,不过,我总觉得这种精致的打扮和保养会慢慢累积反映到后代身上。
        三体的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都有对人类陷入绝境的描述,在黑暗森 林里更多一些,恒星舰队在缺少补给和燃料时产生的心理问题,“部分人死还是全部人死”,这在已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中是个无解的问题,原有的规范不能解决问题,新的规则还在萌芽状态,舰队的崩溃状态像是浓雾一样散播在每一个人心中,但是这时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没有人说破,所有人选择了沉默,这种内心的争斗和纠缠沉默才能最好的表达了。这里用了亚当夏娃蛇的类比简直是太妙了,旧世界已经崩溃,新世界还未诞生,那只蛇在引诱着,把世界往他的方向带领,人只是顺从了自己的本能。第二个崩溃,水滴像子弹穿透薄纸一样一层层毁灭人类所有的太空战斗力,那些压根没有设想过的结果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时,原有的狂妄和自信瞬间崩溃,随之而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混乱,表现出了两个极端,逃离和放纵,这个可以用弗洛伊德那套精神分析理论里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很好的解释,这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科幻小说就像是个思想实验,所有的内容建构在一些不证自明的假设上,在这个假设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庞大的世界,在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尤其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作者所做的,只能是忠实的去描述,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乱加以涂改。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幻小说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完三体2,激动,佩服,对刘欣慈的小说和他的构想深深的折服。本想明天再写读书笔记发到豆瓣,转而一下睡一觉之后的我肯定不会写下一根毛线的。所以我还是趁着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还无法平静的时候留下我读过这本书的痕迹,以及实现我对作者的诺言——写下一篇读书本笔记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垃圾的作品老子不会写读书笔记,因为那种为只挣版税的混蛋在浪费我的生命。)
         先写在前面,要完全理解三体2,就必须对三体1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不打算在这里说太多三体1,因为它相对与2来说,真的稚嫩太多,但是在刚刚看完的三体2中,我真的觉得这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过的体验,你会惊讶于这本书的知识含量,哲学深度,编排顺序,更重要的是它的构思。
         老实说我也是个很挑剔的读者,平时动不动对一些书破口乱喷(有些确实垃圾),但是这本2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先说知识量的问题吧,庞大科学用词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能用一两个比喻让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这不能让你折服的话,我就再说一下一些哲学深度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写作的讨论,和正常人一样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编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东西是个人应该都会,只要肯努力,大家都能成为作家,刘老师用生动的篇幅告诉你,写作绝对是个技术工种,而且还伴有”病态”,其实这个病态很难解释,按照普罗大众来说是人格分裂,但其实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只有文学天赋高的的人才有可能得这种”人格分裂”,看的有点乱吧?哲学问题是有点不太好说各种滋味,还是看完这本书,你再品味一下。
         接下来是关于爱情,”每个人都的爱情都沉醉于自己的梦中情人,现实的恋人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梦中情人的相似者,如果哪天你跟他分开了,那也仅仅是因为现实和你想象的情人不一致了,仅此而已。”这样断章取义的拿出一段,难免有些单薄的说明作者的水平,但是作者前面还有很多铺垫,让你绝对不会简单的理解爱情。
        其实这些都是小亮点,故事的设计才是王牌,其中有五个核心亮点,以主角为首的的四个人为了躲避智子无孔不入的监视,被成为了”面壁者”,于此之外就有相信外星人为王,被外星人扶植的”破壁者”,每次的破壁都成为一次小高潮,还有量乱另外的一个军官成为另一条线,最终发展为下本书的引子。在全书的最后,估计还剩不到10页我都觉得最后剩下的男主角肯定无法挽回了。以为答案可能会在第三部书才说明,谁知峰回路转。插一句,相信你看到上句话,会绝对觉得我是个sb,这种套路多常见,相信我,你看完了会有同样的感觉。
  我相信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打动我的一个原因就是,你无法知道下一刻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并不是像那种白痴小说突然有什么未知的超能力出现,而是让你后知后觉,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的感觉,一点都不觉得枯燥难懂,反而能刺激你更快的知道发生了什么。另一个吸引我的原因应该是全篇的构思如此精密,高潮迭起却又安排的异常合理,没有一丝让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根本不想是那种连载的小说,今天编点明天再编点,整体性特别的明显,这点也让我对作者更加钦佩。
         要说的基本上说完了,再次感谢作者给了我这样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虽然这本书是我借同学的,基本上没给您创造什么效益,另外,感谢梁文道先生,正是由于他的推荐我才能看到这么好的系列小说。最后引用文中的以一句话以于大家共勉: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8-22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宇宙社会学中的猜疑链 to囚徒之间的博弈 to语言和思维 to我想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分析哲学在解决日常语言的问题方面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欣赏大刘和我膜拜维特根斯坦的理由是内在一致的。
  自说自话的集体讨论(不管是有意无意)实在让我厌烦,问题是,有解决的办法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1 00:15 , Processed in 0.0458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