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19|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统是靠不住的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09:4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2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4-18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叙事平庸、语言乏味的《江城》,足足折磨了我一个多月,终于还是没能战胜“读必读完”强迫症,而艰难的把它读完。且不说到底是原著还是译文的问题,是文化差异还是阅读偏好的缘故,总之算是把这本描述中美差异化的传说中的佳作搞定了。读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觉得阅读时间、精力以及读完后的所得,不成正比,性价比实在不高。而这本《总统是靠不住的》,读了几十页,便觉得,之前的阅读疲累终于得到了补偿。
      
      之前读过了林达的第一本书《历史深处的忧虑》,主要讲美国的宪法精神,以及美国人的自由与民主是如何在这一部200年未变的根本大法上生根发芽枝繁叶盛繁花似锦。美国的开国之父们(不同于大多数国家只有一个国父,比如中国的国父就是孙中山一人,美国的55个开制宪会议的代表被后人尊为“开国之父们”,国父是一个群体的统称)并没有因为开疆辟土功勋卓著就趁机抓住了权力不放,反而在打下江山后一哄而散的回家种地。华盛顿居然是被人硬生生的拉了回来,要求他对美国的将来进行一番设计。于是这帮国父们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一呆就是三个月,讨论如何制定宪法和政体。他们从一开始就相信“人性恶”,所以,美国国家体制的设计也由此而生,整个三权分立的制度就是为了限制权力,为了避免集权导致极权以及极权产生的腐败。从华盛顿做总统第一天起,就被纳入三权制衡的机制之下,从没有一天有过越权。
      
      这与中国历次的改朝换代是不同的,打江山之后,必然是坐江山,然后,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历史重演,打、坐、被推翻,打、坐、被推翻……我一直觉得梁思成提出保护北京城墙的《梁陈方案》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太祖的小农意识——我一个农民,辛辛苦苦建了国,连他妈个故宫都不能住了?当然,他没有住进故宫,但中南海已然是新社会的皇宫了。
      
      美国的国父们正是担忧国家机器一旦自行运转,几十年、几百年后,它将不再受宪法精神的制约,而成为一个疯狂的怪兽,就像《西游降魔》里出山的孙悟空,无法无天。为了避免任何一方的权力过大到能掌控整个国家的地步,国父们才共同打造了一套美版的《大日如来真经》——《人权法案》,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滴宪法。也由此,产生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任何一方都来都没有好日子过。而美国人就在这三家儿的厮打中,坐享其成,切切实实的把任何一项国家政策与自身的生活和利益相连。美国人并不伟大,他们其实都是在乎小恩小惠的,不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只是,这权利是正当的,它的名字叫民主和自由,只是,这小恩小惠都有个根本的核心,名字叫民主和自由。
      
      其实《总统是靠不住的》才只读了几十页,就忍不住兴奋的在这里叨逼叨。这本书将以我们熟知的美国朋友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作为叙述脉络,我们也才由这件事得知,一个美国总统摊上了事儿,那就绝逼是个大事儿,他将要付出多大代价。
      
      一位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曾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将尼克松送进监狱。而当你看了电影《福斯特对话尼克松》,也会了解到当时的美国,即使在尼克松卸任两年后,依然对他的错误如何耿耿于怀不依不饶,福斯特,一个区区娱乐节目主持人,又是如何将他打翻在地,要他跪倒在人民前面,表达迟来了两年的歉意。当然,这部电影的杰出之处,并不在于尼克松的落败。与其说尼克松被福斯特制服,不如说他是在最后一刻深深的自省内心,在追思了一遍他当年作为一个步履矫健的青年政治家如何怀揣着对国家政体的敬意和将美国的民主带上一个新台阶的政治梦想后,终于敞开胸怀,勇敢的接受福斯特的利刃相加。
      
      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在读刘瑜《民主的细节》时被这样一段话逗笑并且感动:
      “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内容是两会代表在会议上睡得东倒西歪。固然,领导讲话往往具有神奇的催眠效果,而且人民大会堂的椅子可能格外舒服,但在那个庄严的大厅里,顶着人民代表的头衔,睡得憨态可掬的代表们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仔细聆听政府预算报告的细节,并且在可疑的地方说不。”
      
      当我把这段话拿给朋友看时,他不屑的说,谁敢说不?说了不,他自己就玩儿完。
      也许真是这样,也许换做我,也未必能做到用自己的利益来换取国家的进步。至少,一部分人,包括我,都还在乎自己的蝇头小利,管它国家如何风雨如晦。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为自己与同胞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目标,这样,才有人会面对那个目标而信心不死,勇往直前,这样,才终将换来你自己、你的家人和朋友、你的同胞,乃至全人类的民主和自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4-18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长沙阳光一直很好,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花也开在了春天里。清风习习,暖意舒舒,和林达的文字里思想博弈的快感,很容易让人满足于此。
            这样的阳光会让我想起林达所展现的美国的民主。一切都曝光于阳光下,让人民做全面的检阅,黑暗被逼在了墙角瑟瑟发抖。也许是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也许是求学于强国的心态,林达最大可能地表现了权利与制衡所带来的自由和活力,也可贵的严谨地带过为之付出的代价。
           关于美国的宪政,我想每个读者都不得不啧啧称赞,不愧为美国走向超级强国的奠基石,建国先贤们那些近乎理想主义的妥协和严谨让这一路来的历史超乎寻常地幸运,按着预设的轨迹摧呼拉朽地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溢美之词已经够多了。但是更深远的是这个制度所带来的思考。制衡,程序,理性……这个制度的优越在于每个人只要各司其职便可给这个国家的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最大的限度上克制了特殊和感性。而在某些国家,似乎要很大的勇气和绝对的理想主义才能忠于职守。为了自由宁可容忍枪击案件频发的代价;为了言论与新闻受到保护,即使事关核武器也无可奈何;为了司法公正,牺牲的那些势在必行的个案也是理所当然的。大社会,小政府,小政府里面再分各个部门相互制约,中国古代帝皇的权衡之术倒在现代的美国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因为资本主义的弊端,人民必须让渡一部分权力给政府以更好的管理市场经济。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观点之间的拔河,寸土寸金地在矛盾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对于社会而言,哪能有一概而论的标准答案呢?这样的你拉我扯,墙头草一般的偏转,是不是更适合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呢?谁叫美国不信仰万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呢。
             关于思想与言论。我无法忘记这段话:“不论你所坚持的这种价值观是多么美好,当你要求这个世界只局限于一种价值观的时候,当你的价值观不仅仅表现在严于律己,还发展成苛以待人的时候。这种价值观就可能是禁锢思想的,也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很容易走向极端”我喜欢自由派的“理解万岁”,也羡慕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喋喋不休。在一个会担心因言获罪的国度,反对是最无用的。我会觉得悲观,会无限的消极,会憎恨马列,即使他们有很多的过人之处,但就是不喜欢强加的价值观。十八二十岁正是最热衷于公共事务的时候,可是洗脑后的冷漠让我们对不平等安之若素,对国计民生置若罔闻,汲汲于自己的蝇头小利,从未想过全社会的福利和权利也与自己息息相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还在,回应的却总是嘲笑和白眼。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言论空间在小幅成长。可悲的事,有的矛盾是来自于体制的根源。一家独大的局面会出现百家争鸣吗?我们不得而知。
             关于林达。他们文字的思维逻辑严谨地叫人只有做跟班的份,用着足够的耐心,把一个错综复杂,节外频生枝的故事梳理得步步紧凑,脉络清晰。是的,是他们,对于林达其实是两个人,我一开始还蛮惊讶的,却也羡慕他们远赴他乡,行走世界,观察着,思考着,讨论着……真好……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地方略微啰嗦了点。喜欢他们的观察,不过我可不会改变音乐的喜好,还是喜欢平和的乡村音乐,虽然,我大都是站在一个自由派的观点上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4-18 09:50:0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的装帧十分朴素,朴素到很容易在玲琅满目的封面中忽略它。是旅美夫妇林达一套四本“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二本。内容是大大出乎意料的精彩。
      
      它举了两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在竞选和执政时期遇到的麻烦为例,掰开了揉碎了给读者详细的讲了美利坚合众国那华丽丽的宪法的起源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还有贯穿始终的“平衡和制约”的逻辑。
      
      这两任总统无疑在任期间都是有着卓越才华和魅力,也都在与中国的外交上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在美国,他们也是万众瞩目的“倒霉蛋”,时时刻刻受到国会和民众的监督,法院也时不时给找点麻烦。读者会觉得美国人为什么不让这样有才的领导者迅速带领他们奔小康,而是要处处限制他们的权利监督他们的行为。
      
      书中给你做了详细的解答,就是美国人民如果把无上的权利赋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某天也可能要承受这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领袖,滥用职权带给他们的灾难。所以,通篇就一个概念传达给你,就是在美国“总统是靠不住的,而制度必须是靠得住的”。
      
      这套书98年第一版之后,至今再版不下十次,且没有宣传但十分畅销。真是低调的奢华。以内容取胜的书,是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4-18 09:50:03 | 只看该作者
           力荐。重点讲了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的整个过程,当然每个人每本书都有自己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本书也免不了会存在不足和错误,但我们可以信其八九成,知道每本书都有局限性就好了,因为要真正地去辨析的话,需要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而后者又是需要大量精力的,而我们不是专业学者。
         林达的四本书都值得一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4-18 09:50:04 | 只看该作者
      坦白地承认一个事实,人是靠不住的。必须用一种机制去删选不可靠的人,同时用这种机制去限制和规范人的不可靠的行为。 权力切割的原则就是,宁可切得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要全面统一,高度集中、   
         回顾以及展望当今的中国   本人觉得就有好多地方值得去效仿以及完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4-18 09:50:05 | 只看该作者
      20130128
      林达的四部作品中的第二部。“近距离美国”系列共有四部《历史深处的忧虑》 (之一)(台湾版名《辛普森的启示》)、《总统是靠不住的》(之二)、《我也有一个梦想》(之三)、《如彗星划过夜空》(之四)。林达夫妇是旅美学者,到美国之后写成的四部作品。
      《总统是靠不住的》换句话来说,人是靠不住的,没有制约的人是靠不住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水门事件的来龙去脉。我比较寡闻,还真不知道根本是什么原因。看完之后,更觉汗颜,这么屁大一点小事(中国价值观点,就像澳大利亚某部长住个酒店多报了几百澳元就辞职一样让人觉得小题大做,不可思议,匪夷所思,让人崩溃……)。具体来说就是他纵然手底下人用非法手段获取政治对手资料,还有就是干涉宪法的执行。尼克松要是个中国人,他觉得冤死了。
      还用克林顿竞选为例子,讲解了美国大选的相关事情。既然美国这样一个相对民主(为了不惹众怒,用了相对。其实我个人觉得已经特别民主了,比某些想要超过美国的国家至少先进100年),都认为总统是靠不住的,那么其他国家呢?你懂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4-18 09:50:0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本读起来没有第一本收获多。全书利用大量篇副来介绍尼克松,克林顿的丑闻事件,最后又把辛普森案重新提了一遍。叙事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节介绍,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可能是我对于事件本事并不大感兴趣,所以读起来感觉索然无味。我更想看作者的思考啊,不想听他们讲故事。
      全书这一部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一是人是靠不住的,而处在总统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位置上的人更是容易受到权利的诱惑;二是为了避免人民的权利受到强权的侵犯,人们设计了制约与平衡的机制来维持这部国家机器正常平稳的运行。
      美国人自然认为人性本恶。他们不相信圣人的存在,不指望会有人格高尚的伟人可以抵御得住权利的诱惑,无条件地维护人民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将自由的赌注压在未知的人性上。而反观中国,儒家思想统治了千年的中华文明从读书识字之日起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帝王君主更是将统治者塑造成完人贤者,他们将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筹码压在崇高的圣贤身上,甚至面对贪官污吏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也只是将其归纠于用人不当,而从未想过这是人性使然。
      面对未知的人性,美国人寄希望于制度的约束。他们利用三权分力维持平衡,他们自由言论实现置衡,当然还有其他的许多方法,但是究其本质可以发现,美国人始终将自身的权利把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统治者的选取都由最普通的民众来决定。这种由下向上的监督体制确保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而中国的体制却恰恰相反,中国人将自己的一切权利统统拱手交给了统治者,他们希望能有伟大领袖带领人民走向富强,他们希望伟大领袖能够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希望伟大领袖能够挑选出同样伟大的领导者。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中国人希望有更高层的领导,这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方式。但是他们忘记了,绝对的权利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才会导致如今中国社会上如此多的问题的发生。
      
      当然了,作者对于美国制度的赞赏之情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叙述当中过多地关注到了其美好的一面,也掺杂进了自己的感情。不过倒也无关紧要,读的时候只要抛开国家的限制,把作者讲述的这种美好的制度当做全人类的终极理想就好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4-18 09:50: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上一辑《历史深处的忧虑》中还有不少为保障自由而付出代价的沉重的话,这本《总统是靠不住的》就几乎都在赞颂对总统权力制约的胜利了,而且讲述的节奏更慢,一些细节反反复复纠缠不休……
      但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中,作者的描述却多多少少有了些理想化和绝对化,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这种胜利,也似乎有一些错误。
      因为我并非专业人士,对美国制度了解也不深入,如有冤枉了作者还望批评指正。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159页作者写道:“美国总统是唯一全民直选的,受全美国人民委托代理公众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
      然而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并非直选产生。
      
      263页“美国法律明文规定军队不得干预国内事务,动用军队于国内治安是非法的,所以在美国电影上只有治安警察领着本地民兵带着自家的抢来对付抢匪黑帮。”
      作者在这里没有提到所谓的法律依据的具体来源,但从事实看来似乎是作者想当然。美国建国之初设立联邦常备军的目的,除了抵御外侮外最重要的就是镇压国内叛乱了。
      《美国宪法》第四条第四款:合众国保证联邦中的每一州皆为共和政体,保障它们不受外来的侵略 ;并且根据各州州议会或行政部门 (当州议会不能召集时) 的请求,平定其内部的暴乱。
      另有《美国法典》武装力量部第一卷第十五章331条:无论何时,在任何一个州发了反抗政府的造反时,根据该州议会或者在州议会不能开会时根据该州州长的要求,总统应参照该州要求的数量把其他州的民兵征召入联邦军队。并出动总统认为必要的联邦军队,以镇压这场造反。
      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在法律上有权力动用联邦军队“干预国内事务”,协助州镇压叛乱和暴动。
      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1873年到1967年就至少有十六次动用联邦军队镇压叛乱。例如,1873年"新奥尔良动乱"、1876年"南卡罗来纳叛乱"、1877年“铁路罢工暴乱”等等。总统无不派军队前往镇压。
      1957年9月,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101空降师开赴小石城,并下令把州警卫队改编为联邦部队,由联邦政府指挥。这显然也是军队用于国内事务的例证。
      
      200页作者说:“任何一个犯罪的官员,当他一旦卸下他的职务……谁也不会认为,还有什么‘痛打落水狗’的必要,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兴趣。”
      事实上美国人民真的没有这种兴趣吗?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三款:弹劾案的判决,不得超过免职及取消其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有荣誉、有责任或有俸给的职位之资格 ;但被判处者仍须服从另据法律所作之控诉、审讯、判决及惩罚。
      看来美国法律是有“痛打落水狗”的兴趣的,在弹劾程序之后普通法律的控告和审判也绝非多余。弹劾程序完成之后的司法审判不仅使得被弹劾者的其他罪行能够得到追究,同时也保证了他不会受到同一机构的两次审判,也许司法分支的审判就会宣布其无罪而免除生命和财产的剥夺。当年福特对尼克松的特赦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甚至被认为是福特连任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页“正因为尼克松就是尼克松,在他这场‘水门事件’中,牵涉到几个人就是几个人。既然这不是什么政党的整体行为,所以,站在对立面的政党也无法以‘水门事件’为理由,试图去摧毁整个共和党,这样,也就不可能发生政党间的恶性追杀。”
      事实上,当年的希拉里·克林顿就以特赦尼克松一事攻击福特总统,她后来在自传中说:虽然这对国家团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当时拿来攻击共和党是最容易的。
      
      335页作者写道:“为了竞选,杜尔辞去了参议员议长的职位……”
      而当年杜尔(Bob Dole,又译为多尔)显然不会是参议院议长,也没有担任过临时议长(The President Pro Tempore of the Senate),而是当时的参议员多数党领袖。
      
      可见,就算是民主国家也并非不担心来自内部的暴力颠覆,而政党之争也不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温和…这种也许无意的“粉饰”虽不能否定制度确有伟大之处,却也多少算是作者近距离却没能完全看清的例证。尽管脑子好使的人都不会相信教科书上“政党恶斗,人民当灾”的“小知识”,却也希望能够全面客观地真正看清美国的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究竟好在哪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4-18 09:50:08 | 只看该作者
      顾准问:“娜拉”出走会怎么样?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大家在狂欢之中醉眼惺忪,看上去一切都笼罩在五彩的光环之下。而这样一杯酒会如此长久地起作用,其中有不少人似乎是不应该久久地迷失在这样的虚幻里。
        在我们的感觉之中,建立永远比建设更为重要,但是建立仅仅代表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而之后才是我们真正能否抓住它的时刻。
        而北美殖民地就是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变成了美国,为什么说失控,是因为总开始就没有一个强力的政府,但是,可能也就是因为不断妥协,所以成就了现在的美国。
        在我的印象之中,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之所以历经二百年历久弥新,关键是这种制度能够使人对制度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或者说是能够使自己利益安全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和制度的利益是一致的。尼克松是一名伟大的总统,甚至被人称为帝王总统,结果仍然倒在了这个制度之下,说明了这个制度是有效的。
        还有一个方面可以一窥我们的差异,我所接受的教育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多都提倡从思想入手,首先要是你对某种说法心悦诚服,其次才是怎么去做,从最简单的保护环境到到入党,第一步均是提高人的素质。当然,这两种文化所要求的制度也不大一样,一种是把人置于制度之下,还有一种就是把人稍稍置于制度之上。前者认为人不必制度好到哪去,后者认为人的素质要比制度规定的要优秀。这也导致了解决问题方式的差异。
        然而这两种制度哪一种更好呢,在不同的社会当然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还可以归结到某些特殊原因,比如国情之类的。但是,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是更有效的一种方式。
        对于不同标准不同理解,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平台去让大家交流。可是当前网络讨论更出现一种不负责任或者说拒绝理性的讨论,当然任何国家内部都存在争论和派别,可是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场合去碰撞确是找到更合适的路径的一种方法。
        美国就存在保守与自由之争,这也是任何国家都存在的两种观点,美国也有保守派大骂自由主义摧毁了美国,而自由派却尊重保守派的看法。这两个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内的群体,如何能够让他们兼容而不是撕裂,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美国式的解决办法就是方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去碰撞与交锋,不断互补从而找到一条更优的路。
        观点只有反复洗礼之中才能发现淬火后的光芒,尘尽光生,照亮世间万朵。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06:40 , Processed in 0.0487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