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2: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就在生活中
  ——秋叶《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秋叶老师、萧秋水老师、陈永隆博士是我通过卓弈所接触的培训老师,在微博耳濡目染间,习得很多引以为豪的心得和习惯。他们给我的改变和进步,让原本痛苦的出差经历变得美好而极有收获。
      今天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旅程:下午一点从普陀出发赶往浦东机场,赶那个延迟了2个小时的航班,终于在晚上九点到达了广州。但是,因为有随身的书籍作为陪伴,这一路,在旁人玩pad游戏,客舱里抱怨或养神的长时间等待中,我读完了秋叶老师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一路的时间的利用,是受了陈永隆博士“如果生命中每一次等待都在阅读思考,那人生中就没有浪费”这句话的启发。不过离萧秋水老师的一路三本书和三段书评还有很多差距。还有,在卓弈杜平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写一篇长微博,和诸多同学们凑个热闹。
      照理我应该早已不属于《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受众群了。但也许是HR职业习惯和培训敏感度让我对这本书出奇得感兴趣。因为在我参与校园宣讲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很多热切期待解答的,迷茫和梦想共存的眼睛。秋叶老师完成了很多HR、学校老师、职业规划师很早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让同学们在入学的时候,就认真考虑未来四年(或者还有研究生生涯)的规划和目标。
      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是对于问题,给了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答案,给了练习的空间而不是说教。
      秋叶老师列举了几乎所有大学生面对学业、工作和生活的困惑。以他的的阅历和知识,其实可以给很多解决方案,在这个追求速成的焦躁的社会,找到成功捷径之术成为很多人的迷恋,而这也成为很多书籍的卖点。但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秋叶老师的思想、感怀和个人经历,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这本书中的世界,没有明确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有的是对于这些所谓好坏对错的社会现象在学校所体现的缩影的思考和解释,让我们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胸怀去看待和面对。全文的建议都是方法而不是答案,并且推荐了大量的书籍和练习,给了我们实践和练习的空间。从培训的角度上来理解,绝对有开发成一个学期的课程的空间啊。所以也很建议同学们不要激动得的一天内读完。我们需要完整的时间去分段细读与思考,练习和实践。
      文章中看到很多同学提问的案例,秋叶老师说,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的,是没有经过提问者自己独立思考的。其实这样的现象也常常出现在企业中,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迷恋网络却又忽略强大网络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平台,一方面期待有自己想法和见解的同时却又总是剥夺了下属和孩子独立思考以及选择的权力。当我们用越来越多“Tell”的行为,我们忽略了“Ask”的魅力,我们也忽略了让自己、让别人思考和生成智慧的可能。
  
  二是对于梦想,原来它就存在与生活的每一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
      最喜欢读秋叶老师被逼做PPT的那段经历。他的经历每个职业人都有感怀,英语叫做“Same shit,Different day”(每天换着法儿折磨人)。但是他看待这种无奈的态度却少有人学会,因为我们往往用否定、合理化、抵触、忽略,却忘记了还有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方法叫做升华:发现那些不得不做之事的意义和价值,并在琐碎的事情中掌握背后的大学问,并让这些事情最终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尽管我们在培训中也常常传播这样的理念,真正能够调整自己态度和看法的人屈指可数。
      看到秋叶老师讲到自己从小受到各种困惑却始终不放弃自己而努力的片段,以前一次和他邂逅的经历再次浮现在我眼前:在电信网络学院附近的地铁出口,作为学员的我,看到了他的背影,平头、西装、双肩包、手里拿着包子作为早餐,匆匆赶往培训现场。当时我感到吃惊,因为当时培训师在我心目中应该是遥远、神秘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他却那么生活化得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读到书中讲到的,他喜欢坐地铁,甚至喜欢挤公交,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细节。这一句话在我有了6年培训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原来,梦想并不遥远。因为第一步是想清楚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第二步就是享受走向它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平凡的生活,琐碎的工作,难以预期的困苦和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梦想路上必须经历的体验,从每一种体验中学习和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的经验就得到不断得提高,如果人人都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可以有积极的改变。
      当代年轻人,不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不缺代言人。如今的网络时代,也不缺对如今社会风气和批判和不满。但社会却缺少一个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在这样环境下生活和自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相比参与这些不满和批判,思考如何让自己、让别人过得以及变得更好一点也许更能体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性的反馈,看到了理性的正能量。我们也相当期待未来能够有试用与职场的《毕业后开始也不晚》类似的精华。
      合上书本,侧头望向窗外,我惊讶得看见以前一直都忽视云层,竟会如此之美。一大片独立密集的云层正对下方的广州山区集中倾斜雨水,云层间还会间歇出现明亮的闪电。在云的一侧是刚刚露脸的月亮,另一侧是映红半边天西山红日,在这阴阳共存的神奇时刻,还有一架和我们航班平行并保持相对静止的飞机在远处行驶着穿过这片云层。
      我发觉,那是我看到的最美的景色。
  
  PS:
  大胆推测书中提到的天才需要10000小时的练习来自于《异类》中的理论;案例中的心理咨询师杜老师应该就是卓弈杜平老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4-5-11 22: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就在生活中
  ——秋叶《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秋叶老师、萧秋水老师、陈永隆博士是我通过卓弈所接触的培训老师,在微博耳濡目染间,习得很多引以为豪的心得和习惯。他们给我的改变和进步,让原本痛苦的出差经历变得美好而极有收获。
      今天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旅程:下午一点从普陀出发赶往浦东机场,赶那个延迟了2个小时的航班,终于在晚上九点到达了广州。但是,因为有随身的书籍作为陪伴,这一路,在旁人玩pad游戏,客舱里抱怨或养神的长时间等待中,我读完了秋叶老师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一路的时间的利用,是受了陈永隆博士“如果生命中每一次等待都在阅读思考,那人生中就没有浪费”这句话的启发。不过离萧秋水老师的一路三本书和三段书评还有很多差距。还有,在卓弈杜平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写一篇长微博,和诸多同学们凑个热闹。
      照理我应该早已不属于《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受众群了。但也许是HR职业习惯和培训敏感度让我对这本书出奇得感兴趣。因为在我参与校园宣讲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很多热切期待解答的,迷茫和梦想共存的眼睛。秋叶老师完成了很多HR、学校老师、职业规划师很早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让同学们在入学的时候,就认真考虑未来四年(或者还有研究生生涯)的规划和目标。
      一气呵成读完这本书,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是对于问题,给了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答案,给了练习的空间而不是说教。
      秋叶老师列举了几乎所有大学生面对学业、工作和生活的困惑。以他的的阅历和知识,其实可以给很多解决方案,在这个追求速成的焦躁的社会,找到成功捷径之术成为很多人的迷恋,而这也成为很多书籍的卖点。但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秋叶老师的思想、感怀和个人经历,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这本书中的世界,没有明确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有的是对于这些所谓好坏对错的社会现象在学校所体现的缩影的思考和解释,让我们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胸怀去看待和面对。全文的建议都是方法而不是答案,并且推荐了大量的书籍和练习,给了我们实践和练习的空间。从培训的角度上来理解,绝对有开发成一个学期的课程的空间啊。所以也很建议同学们不要激动得的一天内读完。我们需要完整的时间去分段细读与思考,练习和实践。
      文章中看到很多同学提问的案例,秋叶老师说,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的,是没有经过提问者自己独立思考的。其实这样的现象也常常出现在企业中,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迷恋网络却又忽略强大网络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平台,一方面期待有自己想法和见解的同时却又总是剥夺了下属和孩子独立思考以及选择的权力。当我们用越来越多“Tell”的行为,我们忽略了“Ask”的魅力,我们也忽略了让自己、让别人思考和生成智慧的可能。
  
  二是对于梦想,原来它就存在与生活的每一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
      最喜欢读秋叶老师被逼做PPT的那段经历。他的经历每个职业人都有感怀,英语叫做“Same shit,Different day”(每天换着法儿折磨人)。但是他看待这种无奈的态度却少有人学会,因为我们往往用否定、合理化、抵触、忽略,却忘记了还有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方法叫做升华:发现那些不得不做之事的意义和价值,并在琐碎的事情中掌握背后的大学问,并让这些事情最终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尽管我们在培训中也常常传播这样的理念,真正能够调整自己态度和看法的人屈指可数。
      看到秋叶老师讲到自己从小受到各种困惑却始终不放弃自己而努力的片段,以前一次和他邂逅的经历再次浮现在我眼前:在电信网络学院附近的地铁出口,作为学员的我,看到了他的背影,平头、西装、双肩包、手里拿着包子作为早餐,匆匆赶往培训现场。当时我感到吃惊,因为当时培训师在我心目中应该是遥远、神秘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他却那么生活化得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读到书中讲到的,他喜欢坐地铁,甚至喜欢挤公交,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细节。这一句话在我有了6年培训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原来,梦想并不遥远。因为第一步是想清楚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第二步就是享受走向它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平凡的生活,琐碎的工作,难以预期的困苦和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梦想路上必须经历的体验,从每一种体验中学习和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的经验就得到不断得提高,如果人人都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可以有积极的改变。
      当代年轻人,不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不缺代言人。如今的网络时代,也不缺对如今社会风气和批判和不满。但社会却缺少一个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在这样环境下生活和自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相比参与这些不满和批判,思考如何让自己、让别人过得以及变得更好一点也许更能体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性的反馈,看到了理性的正能量。我们也相当期待未来能够有试用与职场的《毕业后开始也不晚》类似的精华。
      合上书本,侧头望向窗外,我惊讶得看见以前一直都忽视云层,竟会如此之美。一大片独立密集的云层正对下方的广州山区集中倾斜雨水,云层间还会间歇出现明亮的闪电。在云的一侧是刚刚露脸的月亮,另一侧是映红半边天西山红日,在这阴阳共存的神奇时刻,还有一架和我们航班平行并保持相对静止的飞机在远处行驶着穿过这片云层。
      我发觉,那是我看到的最美的景色。
  
  PS:
  大胆推测书中提到的天才需要10000小时的练习来自于《异类》中的理论;案例中的心理咨询师杜老师应该就是卓弈杜平老师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9 06:36 , Processed in 0.0497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