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位职场人对本书的评价,这个是有趣的现象职场人看了本书都写长微博评论,大学生就满足于晒书被我转发,仔细想想这科学吗?
  
      看到秋叶老师的提问,我就在想,我能回答下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职场的人看了能写出长微博评论,大学生写的却少?——原因是,多数大学生经历相对较少,同时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尚不能真正体会到书的内涵与实用性,或者说,还没有产生共鸣。
      举个例子来说,什么时候你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你工作中要用到某项知识却发现自己储备不够之时。什么时候你会体会到前人“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精妙?当你登高望远,极目四眺之际。什么时候你想抒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当你客居他乡,又恰逢某个佳节之日。
      职场上的人,或是到了大三、大四的人,看《不要》会深有体会,是因为书中讲的某些案例、场景,ta经历过,困惑过,思索过,哪怕思而未解,秋叶老师的描述却能唤起自己曾经的记忆,秋叶老师提供的方法让自己感觉还有实践价值,由此产生深深的共鸣。
  很多大学生们,只有当有明显时间节点意义的事件到来时,或者事情临到眼前不得不解决时,才会去思考。只有独立思考之后才可能产生深层次的认同感,否则只是泛泛的感觉,嗯,秋叶老师说的对。然后呢,然后没有然后了。。。
      很多学校,大一新生入校时,班导会请来毕业的校友或者大四的优秀学生来给新生们讲解如果度过大学四年,这些校友和学长们讲的很多也都是有实用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可是,新生们能听进去吗?听进去了又能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吗?少。然后,等他们摸爬滚打到了大四,摔打锤炼到了职场,回过头来跟自己学弟学妹们交流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想讲的话跟当初自己作为新生听学长们讲的差不多,可是自己体会却更深了。为什么?经历过!
      “善思践行者成”——我很相信,阅历是财富,所有的经历都会留下痕迹,在某个你可能并不曾意识到的时刻显现出来。这些经历,不管好的坏的(如果你硬要贴上“好”“坏”的标签的话),对于一个有正确价值观和正常思考力的人来说,都会对人生起正面指导作用。
      现在想说的是,对于经历少之又少的人呢?两个办法,一是想办法多经历些,二是多读好书,先把别人经历后的经验化成理论知识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何多经历些?把《不要》里的57个操作实训,给自己定个小计划,每周完成一个,一年下来,回头看看自己有没有收获!书中讲的道理也好,介绍的经验也好,“理解,去执行;不理解,也去执行。在执行中去理解!”至于第二条,你在操作实训的过程中,不就是在利用你读好书《不要》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吗?学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5 22:30 , Processed in 0.0445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