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的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7: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是位高产作家,《最后的歌》已是他的第15本小说,他在美国被称为“纯爱小说天王”。从当今市场看来,作为一位作家,他的嗜好可与张艺谋导演媲美。因为对生活的诚挚追求,他还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
     与大家熟悉的《山楂树之恋》不同,《最后的歌》讲述的是一个青春期女孩从叛逆到成熟,从不会爱人到真心投入,从任性蛮横到宽容豁达的转变。暑假时,因父亲史蒂夫得知自己已胃癌晚期,在母亲的特意安排下,女儿罗妮和儿子乔纳去海边陪伴父亲。由于父母离婚,罗妮对父亲抛弃妻儿有着深深的误解,这种怨恨使她三年没有和父亲说一句话。离婚缘由的未解之谜在这个暑假被揭晓,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被朋友陷害,父亲也在这个夏天离开了人世,爱恨不过是一曲歌,聚了、散了。
     在《山楂树之恋》和《最后的歌》中,两本均喊出“纯爱”的口号,并且在情节上涉及性描写,引人深思的便是纯爱尺度的讨论。
  《山楂树之恋》讲述了文革末期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原题材是静秋的日记,通过作者艾米的叙述给整个故事赋予灵魂。无论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还是人物心理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虽然只是一条男女爱情的单一感情脉络,但相比过于饱和的感情小说,这本书能让读者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段或近或远的爱情,也不可否认是个不错的阅读体验。
     这本号称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以表示两人没有性关系,是纯洁的爱情。静秋含蓄懵懂、年龄小,而老三是个成熟的男人,耳鬓厮磨,性冲动是免不了的。在两个人互相取暖同床共枕的一宿,也只是将情节发展简单地带过。相比这两种,对人物感情纠葛的描写,对“干净爱情”的定义,《最后的歌》做得比《山》更纯粹,更到位。
     《最后的歌》以倒叙开始,一个女孩坐在沙滩上,看着浪打石头,想起她父亲最后那一首未完的歌。在30多万字,将近440页的篇幅上,《最》叙述显然不如《山》干净利落,它包含了太多的感情纠葛,父女爱,朋友的陷害,初恋,以及亲人离世,这些桥段在任何一个故事里都是跌宕起伏的添加剂。因此在《最》的阅读过程中,感情脉络过于宏大,力求面面俱到反而无法照顾周全,叙事拖沓,不够直白,在结尾处父亲离开罗妮,威尔回到罗妮身边时,又戛然而止。给人感觉不出彩的地方用墨太多,而需要情感爆发时又含蓄内敛。本书整体看来,明显张力不够。在女主人公的性格上,叛逆正义是最鲜明的特色,几次男女主人公热情的拥抱,亲吻,但都被罗妮制止了下一步行为,可以说在开放的美国,像这样在婚前,保持柏拉图爱情似的情侣完全可以被冠以“纯情”的头牌。两位年轻人对待爱情的真诚、慎重,值得所有80、90后学习。
     在静秋这个人物的刻画上,她代表了中国女性,对性知识空白,害羞谨慎的性格充分展现了所有中国女性灵魂里的弱性。文革时期,禁锢的思想束缚了一代又一代女人。这是无知,并不是纯。而与静秋截然不同的是,罗妮叛逆,敢爱敢恨。几次身体的摩擦,使两人情感不断升温,在大体制宽松氛围下,青春期的罗妮对爱情保持着矜持,对爱情的忠贞,对欲望的自控,对威尔的克制,都是真正纯爱的体现。在传统思想中,只要不上床,就是纯洁,但这个荒谬的观点正是给所有假学士一有力回击。
     “纯爱”已成为社会热词,寻找纯情女主角难,寻找纯情剧本难,究竟给“纯”字何以定义,才是我们最应深思的。如果说“纯爱”的定义,仅仅是男女关系的最终垒,只要没出位就纯爱,这种观点的谎言性本身就很可笑。这是封建,是传统思想的禁锢,真正的“纯”是两个人历经沧桑之后,还能保持一颗干净的心。用最简单的定义来描述“纯爱”。
     在中外作品都主打“纯爱”牌攻势的情况下,真正能让我们动容的是所谓干净的爱情,还是幻想纯爱的自己?是被男女主人公柏拉图的爱情打动,还是对短暂青春的叹惋?杀人放火,抢劫自焚,让人无时无刻不感觉社会那么乱;地震火灾、海啸台风,让人总是在感叹生命可贵,当珍惜眼前。但当所有事件都归于平静,我们又无法安于柴米油盐的生活,于是出现了这些?相爱容易,相守难。如果恰好有人说等你一辈子,不妨相信吧,也许你会更幸福。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4 01:29 , Processed in 0.0501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