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十讲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23: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
  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教中,却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之中。
  
  【新价值】
  1.如果你实际接触到学科分数低的学生,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相反的,他花很多时间在了解人。
  
  (这句话对我这种成绩很差的学生好安慰,虽然有些人除外~)
  
  2.大学开始教艺术欣赏,却没有适当的师资,最后可能就变成一个形式。
  
  (看到这句就想吐槽我学校啊。。。)
  
  
  3.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感觉这句话好励志。)
  
  4.我想,知识属于人,了解了人,无论你学到什么新的知识,都能结合到一起,不会有断裂的感觉。因为任何知识都要回归到人的本分,知识回不到人的本分,那个知识就一定会出问题。
  
  5.老子一直在讲“空”,他说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能住在房子里,也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无”。
  
  6.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新官学】
  
  1.作者林觉民说,要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他愿意去死,死变成他生命中一个崇高的情操跟浪漫。
  
  2.庄子说“至大无内,至小无内”
  
  3.其实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要不断接受挑战,不接受挑战,就不配叫经典。
  
  4.柏拉图也谈过,人被分开来后去寻找自己另外一个有缺陷的部分,人和动物不同,动物的性是一种分泌,在某一个季节分泌出特定的物质,才有性的部分,而人的分泌与动物不同,可能是念一首诗,可能是演奏音乐,所以是超越性别的。柏拉图把性交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殖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雌雄,而精神性的性交只需要一个精神上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
  
  5.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
  
  【新伦理】
  
  1.我想,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地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
  
  2.这时候光靠法律也是没有意义的,我的意思是说,一个更大的果报在后面等着我们,当人们没有内省能力,忙着指责别人时,他迟早会用不同的方式杀人,甚至法律也是在杀人。
  
  3.经由美国巨大的好莱坞经济体制,它可以营销全世界,成为一个梦想,一个伟大的、感人的东西,其实这是意识形态的倾销。最后我们就会接受,就像现在穿衣服的方式、吃东西的方式,甚至谈恋爱的方式,都已经跟第一世界一样,我们也用这个意识形态去面对很多生命现象。事实上,第三世界是很不自主的,从物质的不自主到政治、经济的不自主,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不自主。
  
  4.我自己一直在寻找一个使我可以仰望的生命的意义跟价值,我会跑到佛罗伦萨坐在河边,是因为我觉得有些生命是让我崇拜的,他们让我觉得他们是崇高的生命。
  
  5.我的学生说他们要找人上床真的好容易,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爱好短浅,我好高兴我那个年代这件事是南德,所以会有渴望、有盼望、有期待,所以到最后有珍惜
  
  6.如果我们真的要接受西方的资本主义,不要传统伦理,那么是不是父母也应该学西方伦理,让孩子十三四岁就独立,要读大学就想办法筹学费?而不是把两种伦理负面的东西合在一起,教出一个被宠坏的小孩。
  
  【新信仰】
  
  1.        当他有这种信仰时,他就是生活在秩序中,会有一种安定感,他知道这棵植物枯萎了,但在下一个季节会再发芽,他发现了秩序,在植物枯萎时他就不会绝望、不会幻灭,他知道来年春天植物会再发芽。知道这个秩序、智慧的人,和不知道的人,他们的生命态度是不一样的。
  
  2.我一直很喜欢“行深”这两个字,尤其是把“深”字加进去,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不断地检讨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有时候做了,但可能做不够,就是行不深。
  
  3.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坚强
  
  4.对于文化,我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就是文化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落实在生活当中,文化如果从生活里隔离出去,这个文化本身就只是一种假象,甚至它只是过去的遗产,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
  
  5.知识并不能等同于智慧,知识没有办法解答信仰的问题。
  
  6.信仰跟怀疑有关,一个真正的信仰不会因为被怀疑、质问,就会瓦解;相反的,因为被怀疑跟质问,信仰会更牢固。最好的信仰,一定是禁得起所有人的怀疑。
  
  7.基督教也是,耶稣在成道的过程中,有四十天在荒野受魔鬼的试探,这个试探其实也是他内心的东西。
  
  8.“肉必自腐而后虫生”,我们现在讨论社会的怪力乱神现象,只是在讨论“虫”的问题,不是本质,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肉为什么会腐烂,那就是思辨教育的完全欠缺。
  
  9.我们通常讲“修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自己在修行的过程里面,不管是透过哲学的修行,或是宗教的修行,或者冥想的空间,去感觉到生命的一个反省、检讨、忏悔跟进步。
  
  10.西方的启蒙运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反宗教,实质上是辩证宗教。
  
  11.当维摩诘被问到为什么会生病的时候,他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因为我有太多人世间的痴、爱。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句话,维摩诘讲的根本是一个人人性的本质,也就是说众生所生的病,就是因为我们有痴有爱。痴是没有办法看透彻,爱就是有太多的牵挂。
  
  【谈物化】
  
  1.        你去看看法国建筑系的学生,他很可能在思考五十年以后法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物,他不是关心当前商业的消费,他关心的是我能不能在建筑史上有所突破。
  (嗷~想到一个人啊)
  
  2.        我很幸运,教导我的老师都非常优秀,如俞大纲先生,陈映真先生,他们的道德人品非常高尚,让我受益良多;他们没有被物化,他们对社会有自己的良心,他们把知识分子应该把持到最后关口的价值留在身上。
  
  3.        我要强调的是,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事没有平衡的力量。
  
  4.        当你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在培育人文与精神的美,没有传承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时,你的股票增值、房价大涨、企业营收数字越来越高,但是你的下一代可能为了解不开的三角恋情而谋杀、为了买手机而抢劫、为了一场口角杀死双亲。
  
  5.        一个成熟的社会其实就是两股力量相互制衡。
  
  6.        企业一定会面临从“独享”走向“共享”的转型过程。
  
  7.        关于经济颓势的挽救应该请教专业的经济专家,我们无从置喙,但是发展出制衡的力量,却是知识分子可以做的。
  
  8.        我们不是要责备谁喜欢一件漂亮的衣服,谁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而是如何面对着巨大的机器体制,当它一直运转时,我们要怎么让孩子有力量去思考、去判断,进而去对抗。
  
  【创造力】
  
  1.        在每一个人的思维过程中,其实科学和幻想是交错的,它们是一个相对的关系,不一定是对立,也可以是相融合的关系,以为人真的所知有限,在一个有知有限的世界里,他必得要倚靠很多奇特的方式去应对,所以我们的社会里会充满了各种迷信
  
  2.        听不懂的东西当然就没有文学性,因为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果教派希望经典不用被阅读,只要传诵,就好像佛教用梵语诵经,信徒只有接收到声音,却不懂内容为何,当然它的文学性就死亡了,文学的阅读性和思考性就消失了。
  
  3.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会是没有来由的,反而是一个掩盖、重新包装的过程,因为会怕,所以掩盖,所以重新包装。而越令人害怕的东西,往往跟生命关系越密切。
  
  4.        西方从启蒙运动到弗洛伊德,就是一个连续性的对文化不逃避的态度,因为面对了,这些底层的东西才能被整理出来。
  
  【文学力】
  
  1.        我的生命里,最大的好奇就是去发掘一个新领域里的生命痕迹。就像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人的脸,从他的脸上可以找到今天跟谁吵过架、发生过什么事的线索,从他的脸上可以找到今天跟谁吵过架、发生过什么事的线索。这是生命的痕迹,会留在人的脸上、身上,背的包包里、所处的空间里。甚至是他口袋里的一只小皮夹,都有可能藏着一些东西。我曾经在游泳池的更衣间,捡到一只皮夹,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只有学生证。应该是属于一个人学生的吧,在我把皮夹交给管理员之前,我翻了翻皮夹,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这应该就是文学的开启吧,我忽然觉得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是绝对没有关系的。
  
  2.        那是非常奇特的感觉。就像看到有人把包包打开,把东西一一拿出来的时候,我愣在那边,仿佛是一副电影画面,或者就是我的小说想要描述的场景。我的眼睛忽然从一架无意识、无情感的摄影机,变得有感情、有感觉,我看见这些东西与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的眼睛就是如此。就像我刚刚说的,小偷潜进房间是要偷东西,作家进入一个空间,也是要偷东西,只是偷的东西不同,他要偷的是一些人生的线索和迹象。(其实我感觉,读者也是一样)
  
  3.        即使亲如丈夫、妻子、母女、母子,一个二十四小时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当他打开包包时,你也会觉得陌生,你会发现原来有一部分他,是你完全不知道的。我想,人跟人的相处是不可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
  
  4.        当我们破除一些对于人生的假设,有了悟性的看破时,就可以不带成见地去看一切事物,这才是文学的开始。如果心存假设,假如丈夫看到妻子把包包里的东西倒出来,开始唠叨:“你怎么卖那么多东西,怎么放得这么乱?”文学恐怕无处着跟了。(唔,如果丈夫只着眼于此的话…那要怎样被他吸引…)所以我说文学史一种疏离,保持旁观者的冷静,去观看一切与你有关或无关的事。
  
  5.        这就是一个文学家要面临的问题,他在文学与人性之间游离,好像有点残酷,但绝对不是冷酷,他是在极冷和极热之间。(想到了莫言啊)
  
  6.        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反复地呈现。文学和哲学不一样,哲学是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
  
  7.        没一个人身上都有一颗不可替代的石榴吧。我常常问自己:身上背负的石榴石什么?我也会害怕,当幻想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大时,有一天我就没有办法面对真相了
  
  8.        就像今天我也会回想起在巴黎那一段岁月,二十几岁的我,像黄金一样灿烂。但实际上,我在那里的日子也可能是忧郁的,或者艰难的,那个“灿烂”的印象很可能是假象。然而,二十几岁的青春,本来就该用一生去幻想、去累积。这里面就会产生微妙的文学,又近又远,又真又假,又拥抱又推拒,这种对于青春的双重态度,是非常文学性的。我一直提到文学和哲学史两种不同的东西,哲学会帮助文学,因为哲学有一个责任,要为真相做最后的检查,在真与假之间做了很多探讨,所以就有哲学的文学史很好的文学。《红楼梦》就是一个例子,它里面有很强的哲学性,譬如说探讨佛教的部分,也有老庄思想、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强的哲学性,但它毕竟不是哲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读《红楼梦》,关心的不是哲学.
  
  9.        每一部书最后都有对于本质的关怀,可是这个本质会被包装人生的现象里,而不是一个直接的答案,或者口号、教条。
  
  10.        我相信李商隐绝对也是情欲很复杂的人,当他写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转换到形式思考,因而与自己有一种疏离。我的意思是,他当然是在写自己,却以春蚕、蜡烛来转移,减低了与自己的缠绵性和痛苦性,又使文字有了情感。
  
  11.        一个好的作家,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即使对自己小说里最卑微的角色也不可以有一点轻视之心。我常常把这种写小说的态度转移到生活当中。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应该被轻视的。(我想到了自己的字。。。)
  
  12.        我想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因为你学会观察人、观察事件,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喜好与经验去判断对、错)
  
  13.        它们稳稳地在那里存在着,让这些爱文学、爱舞蹈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业,不管做了多久的逃兵,当他们想回来时,能有个归处。
  
  14.        可是我再进一步去想,李白、波德莱尔,它们是在多少失败的诗人中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如果一个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失败的诗人,就不会有这个成功的诗人。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台湾不承认有以写诗为专业的诗人,李白、波德莱尔永远也不会出现。唐朝有多少人写诗,若没有这些人前仆后继的创作,不会拱出一个李白站在金字塔的顶峰——金字塔的底部是很大的,没有底就不会有顶。
  
  15.        文字的反省力远高于图像。
  
  16.        就像人的面貌,或者是声音的质感,那是文学让人着迷的特色。可是在现在的文学作品里,这种力量已经有一点被冲散了,我很难在下一代的作家身上看到所谓的“文体”,他变成有一点中性化了,把个人的独特性拉平了。
  
  17.        每一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征
  
  【爱与情】
  1.        怎样回到本性?因为所有的科技毕竟不是人的本性,它只是眼耳鼻舍身,与外界沟通的管道,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心的问题,如何定住你的心,是最重要的。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很有趣的是,我们在宗教的修行里面会有内外之分,外层的干扰越大,本心修行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过去的人外层干扰小,修行的考验相对较小,现代人考验更大了,他的外层世界是一整个地球,所以在这个时代,非物质事件的宗教、哲学、心灵上的修行,变成人们更需要的东西,需要的强度也越来越高。我就常常碰到在计算机界、科技界工作的朋友,很认真地在读宗教、读哲学,对于过去认为是非科学的玄学系统,表现出极大的虔诚。就像爱因斯坦,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事实上他也是非常虔诚的教徒,且非常喜欢巴赫的音乐。这就是说外在环境和内在心性这两个部分是在一起进步的,就是我们在修眼耳鼻舍身这些根器的同时,其实你内在的东西也必须进步,一起发展。
  
  2.        很奇怪,这种心境的从容,会让你在这么多事物当中,变成一面安静的镜子,就是映照,就是不着痕迹;不会被忧伤的面容干扰,也不会被喜悦的面容干扰,就只是看到物象在过去。
  
  3.        静观,所以不会因为外面的喜乐悲哀,但又不是不关心,或者应该说是更大的关心
  
  4.        莽撞的介入是一个新的因,与他就会产生一个果,然后就会构成很多的业,生出许多烦恼。所以我会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谦卑的状态里,不介入这个因果中,只是看,以一种“船过水无痕”的心情。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个成语叫做“随遇而安”,就是你在不同的境遇当中去求一个“安”。这么想的话,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修行。
  
  5.        一个职业妇女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异性,她受到挑战与被牵连的机会变多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外在的考验变多时,内在修行的需求度与难度都会提高。
  
  6.        爱的形式与道德、法律没有办法脱节
  
  7.        种种现实的声音都是要说服你,纯粹爱情的不可能性
  
  8.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婚姻可不可能继续保有爱的持续性?因为我看到一些朋友本来很爱读书、很上进、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结了婚之后却开始发胖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字去形容,我的意思是婚姻好像让两个人开始自我放弃了。
  
  9.        我常常觉得,爱应该给对方海阔天空的自由,然后让他愿意回来、喜欢回来。你要把爱人当作鸽子,每天放他出去飞,等着他回来,绝对不是当做狗,在脖子上加项圈、加绳子,时时刻刻拉在手上,怕他跑掉。而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应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来,别人会离开你吗?
  
  10.        每个人生命里爱的支点要多一点。支点就是你所倚靠、你的爱赖以支撑的对象。
  
  11.        同样的,我的爱也有很多的支点,不会只放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些分摊的爱,并不会减损爱情的纯度,反而是一种增加
  
  12.        这样的领悟是需要很长久时间的学习,大概要经历很多次“我一定过不了”的难关之后,才会开始明白,爱应该是要放大、扩大,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
  
  13.        爱的本质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年龄越长时。你在二十岁以前可以倚靠上天给予的青春、健康、年轻,这些不是你自己的,是上天给予的。而当你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以后,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魅力?这就要靠智慧。
  
  14.        所以绝对不要倚赖青春、倚赖性爱,还是要把爱的支体扩大开来,让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真正爱的对象都网络在里面。这样说起来好像是在设一个陷阱,但是当你无限地把网扩张后,它就没有界线了,网就不存在了。
  
  15.        所有的“宝贝”你都只能暂时保管,用一种暂时保管的心情,去面对爱情,其实会好过一点、宽容一点。而且,既然是个宝贝,就绝对不会只有你一个人爱,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爱,它就不是宝贝。
  
  【情与欲】
  
  1.        人为什么会有爱?因为本身不是完整的,因为欠缺才去爱;当人找到另一半,跟另一个身体合二为一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
  
  2.        有洁净的身体才能迎接洁净的精神,身体应该是一个干净的殿堂,让精神入住,什么叫做干净?就是不要用污秽的眼光去看待身体,它所有的存在才会是圣洁、崇高的。
  
  3.        他很敏感地了解到,雷峰塔代表着道德、礼教,虽然礼教不能够少,可是却必须要能够严肃地面对情欲,才是一个健康的礼教,当它不能够面对健康的情欲,而是处心积虑地要压制时,情欲就会反弹。
  
  4.        《红楼梦》在情欲书写上有非常细腻的安排,在表达上也用了非常多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2 07:15 , Processed in 0.0435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