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晏词笺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8:3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晏词笺注》对二晏词的全部作品作了全面整理,除运用多种校本校勘外,对词中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名物、典章、故实等作了笺释考辨,还特意对词意作了讲疏,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书后收录前人对二晏词的评论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9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2 07:51:4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很喜欢晏殊。历来人们常说晏殊词多富贵闲愁,其实不尽然。细细看完晏殊的这些词,能明显的感受到一种时间维度变化带来的伤感和美好。他对时间流逝看得通透。看似是宴饮歌舞花鸟庭院仅此而已,其实是他平和淡然眼光下最普通真实的世界。生命在于好好活过,好好活的方式,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
      这个版本的二晏词笺注很不错。旁证博引,提供了很多可供想象的侧面。繁体竖排版,纸张也不错。是可静心体会的一本好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2 23:42:34 | 只看该作者
  夏日无聊,读二晏词。
  随手记些自己喜欢的。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踏莎行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渔家傲
  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蝶恋花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
  暂时看到这里了。慢慢补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3 21:55:27 | 只看该作者
  曾有一位故友敦敦相告于我:“耽于文学词章,其结果——无非就是做个无用之儒生。”
  我很保留地体会他这话。如若生命之中只是专注于文学与文艺,诚然多会荒废自己的光阴和韶华;可是如果没有文学与文艺,或者此二物匮乏不已,那人间何异于蒿草漫布之荒冢堆、乱坟场?自然,我也是一家之言,或许,压根就不算“家”的,仅仅一人之言。
  由此想到晏几道和小山词。上世纪初,词学大师夏敬观先生有言及此:
  “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晏几道之字)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大概父母暮年所得之子嗣,多半都是忧世伤生的种子。晏殊四十八岁生晏几道,他这第八个儿子,和他的差别真是大。
  也许是基因隔代遗传?
  二晏词里面,晏殊的词集取名为《珠玉词》。珠圆玉润,清润之中,光彩不失,温存不减,即便有些许的伤感情怀,大约也是一时为外物悄然触动罢了。而晏几道的词集叫做《小山词》,即便就此词集的名字而言,也已足伤人心。照常话说,小山、小山,实在普通得紧;抑或,就是这份普通,让人不能无动于衷?
  有时候,我觉得晏几道与曹雪芹挺像。
  生为世家子,半生何飘零?父兄归道山,潦倒作痴情。
  他们二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无能自拔,孤傲沉郁,宁愿悲怆以死,不愿妥协于世。他们经历的变化也说不上有多么凄凉惨痛,只是文人感于春草秋花,夏阳冬雪,尤其容易心思牵扯其中;故而,他们只好钻那牛角尖。
  《小山词》的前言说,苏轼曾经在成名之后,要经由黄庭坚,与晏几道谋得一面之晤,但为晏几道坚拒。一面是文人相轻,笔风路数皆不尽相同;一面恐怕也是晏几道自负又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不过,无论如何,晏几道是一个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人不假。他的词章,多半都是描写歌女歌姬,以及与她们的感情纠葛,或者简单明白的友谊。其忧天悯人的赤子情怀,还是十分动人。
  晏几道算是一个耽于词章的人吧?于名利观之,下场的确不怎么样;但他,至少算是一个正人君子;这,就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4 14:15:31 | 只看该作者
    戏拟小蘋手笔,赠小山
    
    红泪轻弹怜苏小。堪怨王孙,忘了归期早。飞絮蒙蒙扑旧帽。长条故惹多情恼。  三两新词谁解道?剔尽银釭,唯照相思老。梦也而今都渐少。别情不似重逢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5 00:16:36 | 只看该作者
  处乱不惊,悲喜有度的城府。
  
  几十年的朝廷生活,并没有使晏同叔变成一个圆滑的人,要不然他就不会在玉清宫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
  
  我想,那时他真的得是非常的生气了。
  
  那是1027年,他三十八岁的时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6 18:34 , Processed in 0.0429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