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想,活出生活本来的样子是多么难,这似乎没有答案。我们活着想着,却很难成为龙文章,一不留神就成了孟烦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在电视剧播出一周之后我开始看书,由于每天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进度总是赶不上影像。在电视剧结束一周之后,我终于看完。
  
  我在多少有些滥竽充数的剧评里抱怨过结局太过匆忙,刹车急停得过于生硬,然而在看完兰妖孽的文字结局后,我居然有些庆幸电视剧没有拍全,南天门生死之役后面的那些故事,那些让人不忍猝读的情节,那些看了会让人内伤的文字如果真的变成影像,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原来最悲凉的不是戎马战争的壮烈,而是分崩离析的凄凉。从生死关回来之后的炮灰团,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又想起那句话“天天在一起的人分开了,会寂寞吗?”或许已不是寂寞的问题,而是存留在每个人心底却又无法言说的痛。
  
  看过一篇评论说“迷龙死了,死啦死啦的心便已经死了”,而我觉得不光是死啦死啦,就连读者沉迷在书里的心也死了。最热爱活着最旺盛的生命就此消失,“迷龙不再呼吸,从此我们进入一个没有笑话的时代,迷龙死了。我们残存的幽默和活力也一起消逝了。”于是剩下的故事里,再看不到温暖,看不到快乐,甚至那些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也没了影踪。一起做过猪肉炖粉条的弟兄生的离死的别,彼此再无交集,然而他们却永远生活在各自的心里。
  
  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兽医的一句话:
  “我一辈子也没法忘记老头那时的眼睛,他死了很久以后我还记得他的眼睛,干涸的,一口枯井。象他以前说的他老家的井,你一直在里边打水,但是有一天,它枯了。”或许我们也是一样,总是忽略最贴心最在意自己的人,习以为常,毫不挂心,然而有一天当我们以为永远取之不尽的源泉忽然消失,才明白什么最值得珍惜。
  
  团长是一个虐心的故事,它用真实而残忍的方式让我们直视那段历史,我们逃避在现实的压力与懈怠里,却又无法不充满敬意地思量和体会那些遥远的悲伤与绝望,理解幸福的代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士兵突击和团长是两回事,但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理想和生存,只不过两者的顺序是反着来的。
  
  士兵中的许三多起先总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当兵,新兵连,五班,七连,都在拼了命的适应,别说寻找自己的位置了,站直了别趴下对他来说就非常难,后来三百三十三的认可,得到的各种比赛的奖,他其实都没多大变化,直至七连散了,他也还是没大能明白七连的荣誉感,也就是那种精神上的追求。他在这方面总是很被动的。袁朗动员他参加选拔,说了很多,其实吸引他的只是能再和七连的人在一起罢了。
  
  许三多是在生存重压下摸到了理想,或说是责任的边儿,他逐渐的承担起了自己,承担起了别人,承担起了他的家庭。团长里的孟烦了却是一开始就明白自己使命的,他学生出身,投笔从戎,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爱国,打鬼子,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可是战场上只有生存不需要理想,他抛弃了理想,鄙视这使他生不如死的理想,他不愿意再承担什么,但又放不下。收容站里每个人心里那理想的小火苗又总是一点就着,他们为此感到羞耻,希望,就不该有希望,明知不该有还有,该死的希望。所以迷龙痛打那些受虞鼓动要参加重组川军团的人,明知道那一定又是一次理想的破灭,他看不了这种为了理想的蠢动,压抑自己,也压抑别人。
  
  许三多不寻找意义,意义是别人告诉他的。孟烦了要扼杀意义,他心中有太多意义。
  
  许三多从无足轻重的炮灰做起,孟烦了却又做回了炮灰。许三多杀了人以后开始思考了,这种思考使他失去方向,无法自保。孟烦了为了粉条丢了礼义廉耻,他们都因为自己不擅长的事拧巴。
  
  或者可以把这两个故事当一个来看,其实它就是一个人的经历,也许小时候学习不好貌不惊人,经过努力不仅能完成份内事,也多少有了些人生感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了,想表达自己,想展示自己,想得到更深入的认可和理解了,甚至想以自己的能量影响别人的时候,那他需要征服的就不只是自己,还有别人,还有所在的环境,这种愿望带来了更大的动力,也带来了几何倍数的烦恼以及挫败,无法上达,无法下泄,充溢胸间,无法舒解。
  
  都怪袁朗告诉许三多,有个梦想在前面等着你,都怪龙文章告诉炮灰们,来啊,我带你们回家。
  
  这该死的希望。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用来形容红楼梦的,团长哪算华林啊,不过迷龙的大床,何书光的手风琴,孟烦了的家信,兽医的药瓶子,阿译的奖章,林林总总的却撑起了这群人的梦,而在战争间隙的种种无聊可笑的对话和事件,正是编剧想要我们呼吸领会的悲凉之雾。他是否要告诉我们,理想与生存,这摆脱不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我们都终将成为它的炮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看电视总是不如看小说本身来的过瘾,电视剧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小说还可以给人很多幻想的空间,所以大多数时候我自己都是选择看小说。
     【我的团长我的团】最近超火,国内N多电视台为了争夺这个首播费劲了功夫,采用了各种小招数来吸引观众。不过电视剧的播出后时间貌似实在是不合适我的作息习惯,因此就只能临睡前催眠半小时功效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文本作坊论坛里找到了全本的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下来一睹为快。
     看完小说当然各人都有各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前面都很好,只是团长的死以及结局有些过于迅速的了结,或许是那段历史在如今仍然是一个相对的禁区,不能太过于仔细的展开吧,不然的话会如同【亮剑】一样,后半段被和谐了。
    
     不过我的读后感倒和团长或者孟烦无关,而是关于虞啸卿。文中的虞啸卿为了过江一战,不可谓不竭尽全力,甚至给最鄙视的龙文章下跪求解决方案,但是当真正的战机来临之时,却不能由着自己的血性而战。或许我们都可以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毕竟他背负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不仅仅是虞师本身,而是整个家族的希望,甚至还有中美高层之间的斗争。直到后来,虞啸卿率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过江以后,俨然已经是众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是已经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热血。他自己或许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自己原先不想成为的人,但是依然不能改变现实。百岁的虞啸卿回到禅达时或许还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但是人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所以孟烦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了。
     回想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虞啸卿这般呢?在校园、在刚踏出校门、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何尝不是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满眼看过去都是美好的世界,只是很不幸的万恶的现实社会逐步的告诉我们现实原来就是现实,而不是完美世界。于是我们逐渐的变化了自己,从所谓的白衣天使变成了众人眼中的白狼,也会心安理得的拿着药扣,也会冷冷的看着世界,更常用的招数自然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然自己觉得自己还是自己的底线,没有害人之心,还有惭愧以及内疚的感觉,或许此时的自己正如彼时的虞啸卿一样,可以对手下强硬的说话,但是转身过后依然有泪水。
    或许以自己的性格永远也达不到最后的地步,走不上按照如今社会潜规则所设定的成功之路。虽然只是在自己的壳里,但是却活得相对安心,自然也就不需要百岁之时再回顾从前。
     因为我还是我,还是那只有角的山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的感觉还是比看电视好,虽然这个电视剧我觉得也不错哦。但是只有看到文字,那种黑色幽默,那种放弃一切又渴望胜利的无力感,那种人被压抑到最低点后产生的强劲反弹才能更准确的被传达到我们的心里。
  非常不喜欢作者让主人公总是瘸着,读起来感觉就是不够流畅,可能这种感觉就是作者希望传达的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他们最好的结局,就是那时一起战死在南天门。但遗憾的是,他们活下来了,背负着三千个孤魂野鬼,他们活下来了。
  
  
  我想烦啦的内心里其实是很羡慕豆饼他们的,因为他们不会在自己的余生里,时时刻刻地看着已死去的人出现在你面前,对你微笑向你说话,但当你真要去触碰他们时,却只能摸到一片虚无。
  
  他们也不会在睡梦中忽然惊醒,然后慌乱地摸着一把不存在的枪,也不会对着黑暗中忽然亮起的灯光大喊鬼子来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用体会伤心,不用见证破灭,不用把自己的灵魂撕裂,不用去怀疑整个世界。
  
  
  
  我想阿译其实是有些羡慕克虏伯那个胖子的,因为他苦苦追求的认同那个胖子很轻易的得到了,因为在后来的后来,那个胖子用一颗子弹和他们的团长一起离开。但他不明白,其实他想要的他早就得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得那时他还在寻找着猪肉,瘸子在偷人家的粉条,老头子拿出积攒的油,久得仿佛那是上一辈子的事,但只要你回忆,便禁不住想抹去嘴边的酱油。
  
  
  或者他其实明白了,所以他辗转了大半个中国,最后还给自己剩下了一颗子弹。
  
  
  
  当他们从南天门上下来,他们以为已经打完了这辈子的仗,他们像十几个幽魂,顺着风从铺满了尸体的怒江悠悠而下,他们的团长说,我带你们回家。
  
  
  
  他们是没有家的,或者说,他们早已有了家,因为他们筋连着骨,骨粘着皮,当他们完整地凑到一起,那就是家。
  
  
  就像迷龙,这个东北佬有老婆,有儿子,有一座或许是全禅达最大的宅子,他有家,但他回到家就待不住,因为阵地上有他的兄弟,有他另一半的灵魂,活着的和死去的。
  
  
  于是他最终一分两半,一半跟着他的老婆儿子,一半则时时出现在所有活着的兄弟眼前。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你打不完的仗,当他们第一次逃回来时,他们以为活下来就是打完了仗,但他们却欠了身后一千座坟,于是,他们要回去,要还债,他们回去了,他们想他们还上。
  
  背着死去的那三千个,背着美国人给的乒乓球,他们顺着怒江缓缓而下,在他们高傲师长的眼前,他们像连在一起那样漂啊漂,似乎就会这样漂到地老天荒。。。。
  
  
  
  然后便是离别,
  
  生离死别。
  
  
  
  烦啦曾经说,我们习惯了一起的,所以当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便觉得很孤独。
  
  他其实是最害怕寂寞的,他怕得要死,只不过他从不承认罢了。
  
  但最后的最后,在一切的结局,他只是一个人,或者,还有他的瘸弟兄狗肉,他们两个瘸过了大江南北瘸过了沧海桑田,他并非是在寻找什么,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他所寻找的他永远都不可能找回,他只是寂寞地瘸着。
  
  寂寞地想念着他那些被所有人遗忘的兄弟,寂寞地看着他那些已成游魂的兄弟不时出现在他面前,寂寞地听着这些野鬼们絮絮叨叨的诉说,他想用他的毒舌冷嘲热讽,但一张嘴,却只有眼泪流下来。
  
  
  他不见了他的团长,他没了他的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把<我的团长我的团>书看完.电视剧看了四集觉得不如书里的精彩.就此放弃看电视剧的念头.
  
     这本书是我看的最累的一本书.越要到结尾时越不想往下看.因为害怕看到结局.这种结局意味着一种冷酷.就像你的朋友,得了重病.只能在人世间几日.你却总是告诉自己结局不是这样的.你力求去与不可抗拒的力量做斗争然而最后你无力的在一个角落里哭泣.那是一种让你失去信念的痛苦.就像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一样,活着的人其实比死的人更痛苦.死着的人是一种解脱.
  
    死啦终于可以安静的休息.不用带着一群没有生命目的人去疯狂,努力的去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迷龙的死是我没有想到的结果.本以为这段会让我很痛苦.但作者交待的只是轻轻的带过.到时后来死啦求迷龙的妻子愿谅他的时候.让我的眼睛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把最后的结尾看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最后都有了归宿.而对于看书的人来说却开始了寻找自己的归宿.
  
    近来一段时间内我不会再重读这本书.原因很多.有些东西看的太投入了,你就以为你是其中的一员.当书合上时,你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然后在睡梦里你却发现,你的兄弟们和你一起在禅达.那个残兵的镇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有老大的签售会,自己却懒得没有去。回家之前去买了本回家看,在火车上就被我看掉了大半。只是一大堆人的,一大堆的痴心妄想和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的否决。
  但是就是有一个人那么的成全了他们的想法,带他们去打仗,去杀鬼子,从缅甸回云南把剩的不多的那几个带回来,接着打。迷龙在途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烦啦没死在战场上是因为自己一直想着那个被自己偷了食物的女孩子。林译不死是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督战,从来不往前冲,康丫他们这些永远躺在异国的国人,再也回不来了。
  龙文章,这个方言机器带着大家回来,一路打着回来还带出来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团———川军团。就这一个冒充的团长,燃起大家的梦。他敬重死者,对灵魂的敬重无人能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全国独家 我的团长我的团(完结) 更新第43集
  妻子的诱惑 即将更新91
  
  http://52xindong%2ecn
  每日更新 高清
  
  每日高清更新
  
  双播放地址保证稳定
  
  播放地址1与电视同步 更新到11集
  播放地址2独家放映 更新到43集
  妻子的诱惑 即将更新91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自认为不是泪点太低的人,看到南天门炼狱般的38天时没哭,迷龙死时没哭,看到我最爱的死啦死啦终于死啦时没哭,看到我最爱的这群人崩溃痛哭时没哭——胸中有郁结,揪揪的钝钝的痛楚,眼睛很酸涩,但那是熬夜看书太久的缘故吧,因为没有泪,我没有哭。
  
  但是泪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在看到结局里的烦啦那样坦然的戏剧的荒谬的去做俘虏时,我的泪就开始忍不住。不是为他做俘虏而哭,我们都知道历史,投诚和战死是他的宿命,我只是恨为什么他要做一个天真的笨拙的无知的孩子的俘虏,他本可以杀死那个傻子几十次,但他做了傻子的俘虏。那个孩子不相信他抗日杀敌,那个孩子嘲笑他和袍泽用生命和灵魂换来的勋章。那个什么都没经历过的孩子不配,不管他多么像南天门上死去的豆饼,他也不配。我几乎要怨恨编剧为什么不让他投诚一个真正的军官,最好是和他一起在北平参加过学潮的同学,是真正在中原打过鬼子的人,在那里他会赢得应有的尊敬,他和他的团长、他的炮灰们的故事应该有人去记得!
  
  阿译,这个从头到尾都显得不合时宜格格不入最不讨喜的人,这个永远在信念与立场中徘徊的人,永远担心检讨自己做错的人,在拥有绝对优势战局的情况下让部署投诚,自己饮弹。他也是一个灵魂早已遗落在滇西的躯壳,见到烦啦让他终能放下心理重负,选择归宿。这个当年的找食小组组长,猪肉炖粉条中的猪肉,炮灰团仅存的余孽之一,他的死,成为最后一片炮灰,袭击了我的泪腺,其杀伤力远超过我的预料。此前郁结于心底的一片片炮灰纷纷升起,不辣、康丫、兽医、豆饼、泥蛋、迷龙、死啦死啦、何书光、余治……有名的没名的,模糊一片……
  
  模糊一片的这种酸涩和伤感在看到张立宪的幸福及坦然时也不能缓解。三个从日军和同袍的血里爬出的上校团长同时也是三个灵魂疲惫厌倦杀戮的男人,为了那个名叫死啦死啦的人所曾说的生命和秩序,甘愿抛却尊严、荣誉和生命,将自己埋进历史的尘埃里,成就别人传奇(解放军一个连队收服了三个装备精良的美械团,怎不是传奇?)
  
  也许这就是炮灰的宿命,在那个叫做死啦死啦的团长叫出“炮灰团的炮灰们”时起就注定了的命运:自愿或不自愿、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对的事”,即使丢掉生命,甚至得不到尊重和荣誉,只能成就别人的传奇、别人的筹码。从抗战到内战,这些炮灰们,一次又一次成就了虞师的传奇、成就了上峰的谈判筹码,成就了解放军的英勇。他们很少人懂得那些主义那些立场,但他们都做了“对的事”,他们成就了他们梦想过但无缘看到的和平与生命。他们都没有人记得,他们被埋进历史的尘埃里……
  
  书页合上后仍然泪流不止,为小说中的炮灰们,为更多的被埋进历史尘埃里的炮灰们……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05:00 , Processed in 0.0459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