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麦克鲁汉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爱士兵的军官,因为你什么都没有."     龙文章和虞啸卿很相似,但有一点,龙文章爱他的兵.他是他们的团长.他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她为了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放弃了那一切,师长口中短兵相接的天才却只剩下自己的炮灰团.可就是这样,他还是带了他们决然赴死.     因为他所想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还有更多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见过的,没见过的,已经死在及将会死在日寇枪下的人.     而虞啸卿却在最后与官僚们合流,任着他的兵死去,他眼中,一到几十万德数字也好,忠心耿耿跟着他几年的亲信也好,终究成了他锦绣前程的注脚.     本来开头的川军团就好似虞啸卿拉起来的,而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毫不在意的丢掉了最初的信念.所以他只是师长,高高在上的师长是看不清小人物的死活的,他看不到荒野上空飘着的亲切的魂灵.     能看清并深深为之痛惜而又不会悔过自己所做决定的.     只是我的团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从士兵突击一路追来,看完电视剧买来书看。
    补充一下电视剧里缺失的细节解释。段奕宏的表演很棒,看书的时候能回想起他的声音,觉得比书出色,小眼晶晶的孟烦了,出色的最在于台词,演员发挥得很好。
    恩,想说什么都忘记了,就这些,看完下再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刚刚买了二手书,问了是正版才买的,之后发现是盗版,郁闷
  
  关键是,绝不止于此。我其实拿到书时就觉得不对头,字像是影印的,但没见过正版书,无从比较。一直没出过校园,买衣服也不会还价的人(痛哭,金钱意识太渺茫了,败家子~~),就这样反正不确定,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结果现在看的时候纸质、切边、油墨,都不对头,真的郁闷了。我没买过几次豆瓣的二手书,给我留个好印象行不行
  
  还有以前买的收音机,也是一时兴起,见面时品相大大低于期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闭上眼想想自己对抗战史有多少了解,《国殇》史无前例的在大陆文坛客观记述了三七年卢沟桥到三八年底武汉陷落这十五个月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历史,《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详细的以一个曾获普利策奖的作家的笔触记述了日本在整个二战中的起起伏伏,虽然,中间涉及不多中国战场。而抗战史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击日寇,誓死将日寇清理在西南大门之外的那段血染的历史。也许与整个中国战场相比,这里的战场不算庞大,可这里有怒江,有野人山,有南天门,深山老林,波涛汹涌,交通不便,瘴气四伏,又岂是装甲师驰骋的中原大地可想象的?若是有心人,会算得这是甲午中日战争那场耻辱之战之后中国第一次御敌于国门之外,单是这一往无前的气势怕是也可以将丛林的浓雾驱散了罢。《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缅北之战》这些书或是以现代寻访国军老兵,甚至有些残忍的挖出他们最不愿提及的历史而写成,或是直接以当时战地记者的身份将篇篇枪林弹雨中写成的通讯稿合集而成,翻阅于手中,深感沉重。近日,阅读了兰晓龙所著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又唤醒了我一个不甚熟悉滇缅地理的小毛孩儿脑中那些支离破碎的地名:腾冲,密支那,龙山……,等等等等,这些地名后面是成千上万有名有姓的国军战士,他们中的大部分或许在上峰的谈判桌上只被视为炮灰,虽然他们并不视自己为炮灰。他们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命,是有着年龄有着故乡有种情思有着本能的人。他们中的哪一个老兵不是几条甚至几十条所谓“炮灰”的新兵垫出来的?他们哪一个没在战争中死去的幸存者在回望那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时不会膝下一软,低头便拜?他们中哪一个从西南死人堆里扒出来补充兵员拉向北方迎击共军的老兵油子在看到成片成片的黄色制服溃败在地平面的尽头时不会捶胸顿足泪如雨下?他们哪一个看惯了尸体用惯了武器终于可以带兵打仗的那些校尉军官在看到老友投诚来劝时不是释然开怀亮出白旗呢?一本好书,不是一拍脑门子可以想得出来的,想必是要把自己拆个皮肉分离还不忘顺带抽了访问者的骨头才创作出来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是这样一本书,看着里面的一个个人,没有人会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存在过,只会在脑海里向着他们中的死者默哀,向着他们中的生者致敬。
               写到这里,可能稍微偏离一下主题,到底如疯子一般带兵如魔鬼一般摆道如赌徒一般冒险如骗子一般稳定军心的从假冒团长到如假包换的真团长的龙团长为什么会在终于不用带着一个团的编制却用着一个连的人数终于不用捡武器求装备而可以有打不完的美国子弹吃不完的美国罐头的窘境的时候拒绝北上反共而被判处死刑呢?思考良久后得出一个可能还很幼稚的结论:他实在看得太过清楚。从一个下属的角度,他真的该死,打那种断子绝孙的狠仗,开那种满嘴火车的玩笑,一个团可以在一个昼夜便拼的如他们制服一般破破烂烂,这个团长欠债太多了!而就是这些可以打残却打不死的川军团的勇士,这些高层眼中的“炮灰”,可以誓死跟着他们的龙团长险涉怒江,可以疯了似的跟着他们的龙团长忍受黑的恐怖窒息的要人性命的甬道爬入南天门山的心脏并据守三十八天直至援军前来。有这样的团长才有这样的团,而没了他们的龙团长,他们心中的对生的敬畏对死的尊重的信念早已生根发芽,且不论政治道路,他们在之后的几年里打的英勇善战降的不卑不亢,真真正正是把子军人汉。他们虽不像他们团长一样在抗战还未结束时便做成当时看来滑稽可笑甚至疯狂透顶也顺带要了他小命的预言:北上打共军,打不过的,三万铁骑,十万铁骑,三十万铁骑都打不过,因为年轻的必定打败年老的。但这些“炮灰”们在之后的举动无疑传达出共同的信息:龙团长,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
               但凡行事,必要一个理由,也就是俗称的奔头,打仗亦不例外,抗日,不用想得太多,甚至根本不用去想,对于错,分割的是那样明显,友与敌,界定的是那样清晰,说白了一句话,听到日语想都不想拿起枪便可以扫过去,所以我们的国军战士便把性命拼在上面,无怨无悔!可拉到北方,听着乡音,大脑怎么都得留出时间来考虑考虑是要给他一粒铁花生米还是伸出臂膀去结结实实的拥抱一下,所以我们的国军战士便把政治抛在脑后,无可奈何!对于任何一支部队,目的都是最重要的,内战不代表正义,在这一点上,国军输了,这点输了,便实在没有打下去的必要,徒徒留下那些在抗日战场上英勇并活下来的战士生命而已,真的,仅此而已。可有些人看不透,很多人看不透,便把我们的龙团长当了疯子,当了共党,当了犯人。在行刑的路上,龙团长用自己空弹壳加上火柴上的火药骗来手枪饮弹自尽,之前对他唯一不敢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朋友虞师长说了六个字:“西进吧,别北上!”,短短六字,难道他指望虞师长就此解散虞师与共党言和?就算是这样也不过多一个被枪决的虞师长,于内战的发动进行终止无任何意义,他只是看的太透又天生不是忍着不说的命,他只是看着他们弟兄在身边倒下,实在不能再带着活着的弟兄去北方送死,龙团长,死就死在他这双假通灵的眼睛上!他的团,被人叫做“炮灰图”,甚至他自己都如此自嘲,可他当真把弟兄当炮灰?他的顶头上司虞师长的师被叫做虞师,这在他看来,真不是个好称呼,似乎这一声声的“虞师”便真的将这个师的战士生死系于虞师长一人之上,虞师长存则虞师壮,虞师长没则虞师散,说到头就是这么回事。倒不如少些光环,多些诚实,少些崇拜,多些思考,至少也撒下种子,别太吝啬。
                历史总是后人评说,我当仁不让的把这点作为中国人的优点,谁打了鬼子而被人说不抗日,他们的魂魄怕是要从野人山的树根下,从南天门的甬道里,从怒江里的鱼肚子,从禅达人家里的灵牌上飞将出来,咬死这个混蛋书生吧!为的不是什么“坐地平升一级”,为的是他们还活着的弟兄他们还活着的子孙,要的是他们记住这段历史,接下沉重而光荣的信念。远征军将士中的大部分早已作古,而对于生者来说,这段生死与共的经历,已成为他们再也无法忘记的痛苦与幸福的结合体,他们静静的生活着,等待去和他们的战友相聚,在那个世界,他们等着他们!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甲子。生活必当归于平淡,战争,改变不了这一点。在这里,我真的还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却被根本没见过的怒江水瞬间吞没,再别说那些阵亡将士是无名氏,他们就是我们,就在我们的血液里!
                中国抗日将士万岁!远征军万岁!我们记得你!对,就是你,不是你们,是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孙子诶,这是我看过的篇目最长的书。装在我那个看似高端却无亲切感的Q9里,每每夜不能寐,魑魅魍魉在我周围时,我就跟抓怒江里那根绳子似的抓住手机,读啊读,终于把这八百多页啃完。
  
      对于战争,虐杀,死亡等体裁,我一向非常怯懦,所以像《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能拖则拖。有时候还跑去看小清新找安慰。看《团长》书的契机仅仅在于电视里看到的那点零碎,那点神经质的磨叽让我印象深刻。书其实读得浑浑噩噩,因为有的地方真的太磨叽。一群时时刻刻闻着尸臭,把手指扣在扳机上再也直不回来的人还能多要求他们什么。
  
      郝兽医在被炸死之前,反反复复地说:我是伤心死的。
  
      他们都是伤心死的。命在,魂丢了。魂找着了,命没了。那最后活下来的孟烦了,总是能看到死人。他的心一次次碎掉,捡起来,拼好了,然后重新再来。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他那张阴损的嘴的惩罚。老天没给孟烦了一枪崩了自己的机会,而是让阿译听着那曲《葬心》而死。他只能带着所有人的伤心,把故事写下来。
  
      我不想与你们分开,即使是一起去死。因为我们这些被唤作炮灰的人,早已经跟那炮灰尘埃一般融在一起。虽然伤心太痛苦,但至少还常常能看到你们。伤心之时,也是想念之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 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 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 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 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某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在网络游荡正酣,友人传过来这首歌:野草闲花逢春生。看名字,隐隐流露着春心萌动的质朴和香艳,一瞬间便幻想会是黑白老影像中含笑的姑娘。曲子开头留声机沙沙作响,旧上海女声细细软软咿呀婉转,几十年前的慵懒迷离哀伤醉到骨子里。我看书、写文章,酥软的声音在耳机里萦绕整晚,十分情怀扯为百分长,嘤嘤回旋。
  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电子书,惊见此曲从阿译口中唱出,顿觉吴侬软曲儿也带了家国哀伤。
  国民党少校阿译不幸身为战败军官,流落在西南边陲,和憔悴、落魄、狼狈、暴戾、失意、狡黠,肉体或精神遭受重创,耻谈尊严名誉只求果腹的官兵厮混于一处,并意外成为匪夷所思的觅食组长。这个头衔,可能更多是出于揶揄,战时兵战败匪的手下们咋着嘴,抱定破罐子破摔的信念在正规军面前无所事事闲逛,将啥时吃、吃什么、怎么吃的重大问题抛给连战场都没有见过的青瓜校官。尽管阿译“来自锦绣的江南之地,三青团员,某军官特训团成员”,混乱的溃兵团中勉力保持着军容整洁,却无法掩盖自己离家去国的忧郁,永远飞蛾扑火般的投入,却又永远无法投入,对一棵花树细致入微浇水伺候,在不涉及伙食问题时成功将自己同众人隔离于咫尺。
  一场闹哄哄的“猪肉炖粉条”到尾声,溃兵们有劲儿折腾了,“爷给你们练手绝活——吃粉条子!”,“爷给你们表演睡觉打呼。”,到阿译这里,忸怩上阵,“那我给你们唱首歌吧”,在迷龙尚未来得及打呼,一群溃兵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很不识趣开唱:“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招致暴躁的迷龙迅速扯下床板砸过去。
  我只看到这里,用检索功能知道全文还有两处提到这个曲子:一处是收容站长用留声机放,阿译满心忧伤听;另一处是对阵日军,表情凄苦得对着喇叭唱,大约除了小太爷谁也不能够忍受。
  原本因爱情离伤而生的怨女思念曲子,蓦然有了家园破碎的愁情郁结。想想就很凄凉,一个大男人,还是旧上海那种家境良好生活小资的男人,流离失所在瘴气横生的亚热带雨林,记忆里光怪陆离的大上海只剩得这首歌。阿译贪恋过去又回不到过去,求生求平安也成为奢望;他不是小太爷,不是迷龙,只能在哀婉的曲子里盘旋,寄情于此,如怀念随春逝去的爱情一般,任丝丝缕缕的思家念国情锁在喉口,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这首歌完全不适合战争,但从阿译嘴巴里矫揉作态唱出来,竟然会觉得恰到好处再合适不过,我重新听旧上海能够找到的曲子,觉得再用另外的来代替都不够份量。
  这是故事前面一小部分和一首旧曲子的交汇,书很长,焉知还会撞击诱发出什么。
  书是兰晓龙作品,电视是康洪雷作品,都值得期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兰晓龙在我看来是个鬼才,是一个妖孽,妖孽这个词是他常用的(妖是智,孽是逆流激进),他总能写出很有精神内核的作品,首先他是一个很好的编剧,《士兵突击》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的播映,高收视率让他成了金牌编剧,但书一般都比影像更有张力和想象空间,所以我更喜欢看他写的书,《我的团长我的团》不是一本适合闲散或不动脑就看的书,书中以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故事为原型,这本身就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值得国人去了解的一段越来越隐匿在历史长河的一段历史,看完全书又会发现,让人记住的不仅是那段历史,那段历史里的人和事,书其实更是在描写中国人,写出了理想与生存这个人生大命题,看到得又何尝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众生态呢!
  
          龙文章——一个身体力行的理想主义者,总是试图让事情是它该有的那个样子的人,对错的选择对他很重要,只要是他认为是对的,就会毫无保留竭尽全力的去做,他高喊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一群兵渣滓能再次找回了希望与存在的意义,他是天才的军事指挥官,他可以在南天门战役中孤军和日寇血拼38天,为让炮灰们能更多的活下去殚精竭虑,却也可以在授衔授勋的时候,因为失望,而不急后果的选择死!
  
          孟烦了——这个人物是书中的线索,一个总喜欢说损话做损事,当逃兵的兵痞,常自以为是、心口不一都是他,但他作为学生兵,也是有知识有文化也有能力,只不过岁月与无数次的当兵溃逃经历碾碎了他曾经的一切理想,他再也不再说真话,对一切都蛮不在乎,只是在龙文章当团长后,才逐渐唤醒了他,成为了他真正的自己,书的最后,他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也活的最久。
  
          虞啸卿——一个师长,一个乱世中能存有信念的人,撑得不可谓不苦,在全面溃退的糜烂军队体系中,仍勉力要打造有好的军纪军貌的铁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样一个可以面对牺牲毫不眨眼的铁血军人,但却也要在现实面前弯腰,因为各种掣肘,他不得不选择要牺牲炮灰团,内心纵使煎熬,却也得低头!换个角度说,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个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书中还有很多人物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如阿译、迷龙、张力宪、上官戒慈、小醉、不辣、郝兽医等等,不再熬述。透过这些书中人物,透过这段历史,让人唏嘘的时候,更可以看出作者借古喻今的感觉!这些人物都是不同的化身,龙文章是一个化身,一个能坚持理想信念到底的人,谁人都有理想和信念,可有多少人能始终忠诚于这些呢,孟烦了更是大多数人的化身,芸芸众生的常态,在现实面前碰壁后选择包裹自己选择逃避,虞啸卿是另一面,有担当有信念,但也有软弱和背叛的一面,这也是很多人都会体味到的。而中国人的形象不就是这些人物的综合体吗!我们的历史太悠长了,有多久的历史也许就有多复杂的人性,这本书可取之处就是让人物如此的鲜活!说个题外话,前段时间不是《潜伏》在荧屏大热吗,很多人看潜伏不是当成谍战片而是当成了研究办公室政治和权谋的教材,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本书依此类推,不妨当做研究中国人研究人性的一本好书。。。
  
         “我只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我是这么一个狗屁不通的天才!条条路都走不通,可我还是做不到,做不到你们要我做的,把陋习说成美德,把假话变成规矩,把抹杀良心说成明智,把自私说成爱国,把无耻变成表演,把阳痿说成守身如玉,把欺凌弱小说成正义,把人变成炮灰,把炮灰变成荣誉……” 分享一段龙文章的独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摘抄:
  
  但我回头看了看那家伙破碎的表情——确实是破碎。一个人把自己被打得支离破碎的信心、信念、情感全堆在脸上就是那样,好像碰一下就会成为垮掉的沙子。
  
  为什么总打败仗,打败我们的是浑噩的生命,从来没有任何事值得做什么,做什么也都无用。于是当危险来临,我们便只好一再开动逃跑的本能。
  
  年轻而苍老的我,年轻而苍老的我的祖国。
  
  我仍然会碰到那些背着书的,半死不活地蹒跚过整个中国的人们,他们真是累得快死了,连周围这样的好景致都没心去看,但他们一个比一个年轻。
  
  我像瞎子一样穿越他们。
  
  我,孟烦了,野心勃勃,诸战诸北,一事无成,孤星入命,孑然一身。曾于这战乱之秋誊抄了十几份遗书发给所有亲友,从此就冒充活死人。我回头看着他们,现在就我一个人了,我像阿义一样看着他们的背影发呆。死啦死啦说,杂碎,看见你们的孱样,我宁可挖掉自己的眼睛。
  
  幸福的人,坚强的人,自由的人,宽广的人,活着的活人,为了不看见你们,我宁可挖掉自己的眼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很想对这部小说说些什么,但始终无法落笔,正如当初看到士兵突击的最后一页一样,在作者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语言面前,彻底丧失了言语的能力。
      试着把心里的片言只语做个简单的罗列,希望到看完第二遍小说后,与今天的文字和观点做个对比。
      这是一部有历史背景的小说,却绝非传记,更非纪实小说,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审视这部小说,有点常识的都会觉得出入很大。毕竟,小说是高度浓缩的艺术,而不是考古,允许适度的夸张,何况那些品评说人物说话太过火的,则苛刻到可笑了。谁也不是当时当刻的当事者,何来过火一说。
      小说里有人物群像,虽然不能面面俱到的丰富每个出场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但至少炮灰团的几人是生活化,生动的。而那些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话是极具笑感的。出现的场合也很合时宜。迷龙、不辣、阿译尤为出彩。但烦了,由于整个故事是从他的视角出发,很多旁白是主观的,代表烦了,但是否代表作者的想法,自始至终没有得出我想要的结果,唯一的结论是,团长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说看了电视剧,觉得台词太矫情。而在我看来,电视剧的台词很原汁原味,虽然剧情的嫁接和一些情节的交代不够清晰,导致观众对台词的理解变得令人费解,但是否能称得上矫情,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说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天地是炉鼎,万物是刍狗”就是矫情,因为这些乡巴佬们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理由就显得牵强,流于浅薄了。新文化运动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在1915-1923年间,而小说里印缅远征军的时间交代在1942年后,孟烦了此时24岁,龙文章34岁时出场,他们都经历过传统封建文化的教育,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无论是开口离骚,闭口英语,根本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何况娃娃兵出身的孟烦了文绉绉的时候也仅仅是内心独白,毕竟他是个娃娃兵,而龙文章游历广阔,见多识广,会的杂也不稀奇。至于迷龙、不辣,蛇屁股,兽医等,对白都是各有各的地方特色,白话,土话,简单,粗暴,有趣。
      从来没有看过一部战争小说,是时不时忍俊不禁的,也从来没有看过一部描写战争场面的小说,是那样震撼,并非为那些残肢断臂的情节,而是那些残酷到只能恶毒嘲讽的无奈,无奈到只能惨笑面对的的残酷。
      看完一遍,着实不过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1-8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日子我每晚零点守侯在江西卫视看率先播放的2集电视“我的团长我的团”,不过隐,就去买了一套盗版光碟,含泪一口气看完,3个字:好安逸。大陆影视界盛产各种题材的童话剧,以前期深受专家和观众好评达到国产电影电视一个高峰的军事童话剧“亮剑”“集结号”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相比较,在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枪戒烟火、音响特技等专业方面“我的团长我的团”均高一筹,同期播放的同类电视剧“中国兄弟连”那更是小学生的作业和大学教授的论文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我段言“我的团长我的团”得不到“专家”的好评,也得不到“亮剑”和“集结号”得到的那些荣誉和奖励,还会得到不少网友的批评甚至辱骂,这都非常正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见了一个远征军幸存的老兵的批评就感到万分遗憾,他说此剧:假,服装、枪炮、头盔、情节都不真实,有愧于远征军的型像,他要写剧本,写真正的远征军,我崇敬远征军,也尊敬这位老英雄,是他促使我来写这段评论的。
  我是四川人和剧中郝兽医同岁,算是50后吧,可我在70年代才因特殊原因和特殊缘份认识了单位的一位原远征军战士和邻居的一位川军战士,我才知道抗日战争里有一支远征军和川军团。我想说的是13亿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远征军?知道他们数万将士战死国内疆场尸骨未还?1亿多四川人(包括重庆人)有多少人知道200多万四川男儿穿单衣着草鞋,拿老套筒步枪出川上战场,为不当亡国奴和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搏斗,用几十万血肉之躯筑成一段新的长城。
  “我的团长我的团”安逸,好,好就好在它通过电视屏幕让亿万观众知道了“远征军”和“川军团”,它是一部军事童话剧,那位老英雄不必去苛求细节真实,让我们记住剧中红色抗日和尚的那句话:远征军万岁。我再补一句:川军团万岁。我希望老英雄能写出真实远征军的剧本,希望有投资商出钱,希望康洪雷导演再拍一部记实片,希望万岁。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05:43 , Processed in 0.0435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