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大学以来,看了不少的国外的所谓很牛的小说。顺道看了些评论,当时感觉这些书还真的很牛啊。
  
  可是这些现代后现代的作品,看多了,给我带来的只有恶心,甚至对这些书生了不少的嫌弃和鄙视。那些所谓的牛的技法和思想,在我看来,也全变成了矫情和做作。
  
  再做细想,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小说,似乎是从更牛的哲学的角度上对人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但是得出的结论大多是ok我就这样随波逐流,就这样去死好了,就这样没有结尾,就这样不要思考好了,就这样忧郁蛋疼,就让思想控制我好了,就这样自我矛盾,就这样反对一切好了……反观我最近看的这些书,平淡朴素,人们能够用更加亲近自然,更加简单深情的方式处理问题,虽然也许不像前者那样有思想有深度,但是其实,思想和深度这种东西本就是很扯的东西罢。
  
  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关于玩盆景的描写,还有就是四处游历的细节描写。再就是对于情爱对于生活的一些朴实又深有其道理的看法。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分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做前车之鉴也。”
  
  “辛丑秋八月吾父病疟返里,寒索火,热索冰,余谏不听,竟转伤寒,病势日重。”
  
  最近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今后一段时间的阅读的方向有了新的想法,我要读那些被我曾经鄙视过的书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暑假回老家终于按照预想中的那样把这本书读完了,闺房记趣无疑很好看的一章,但是看完坎坷记愁还是留给我更深的印象。当他们一家人每况愈下,青君被迫嫁给别人做童养媳,蓬森辍学转而学商,芸娘拖着病体跟作者寄居他人篱下,可谓辗转颠簸,生活窘迫不堪。继而到最后蓬森竟然死去,芸娘也终于撒手人寰,从此天人一方,读至此,无不令人垂手顿足惋惜不已啊。
  后来经历那么多的坎坷,芸娘的一生可谓不幸。但是,在那个不幸的年代,芸娘无疑又是最幸运而且幸福的女人。至少,知道她死去的那一刻,他一生一直陪伴着她的那个男人未曾离开半步。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执子之手,恩爱两不疑。
  至于其他章节如记叙他所旅游过的地方的景色纵然写的也很出彩,但相形之下还是略逊一筹。我想,人这一生若果真是一场旅行,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终点,也不是沿途的风景,应该是陪你一起走,一起看风景的那个人吧。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执子之手,与子谐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就像很多文人喜欢在作品里标榜自己风流痴情,沈复也一样。他由着自己女人受尽委屈,病痛缠身无钱医治而亡。家里入不敷出,老婆陈芸还得抱病接绣活贴补家用以至于加重病情。沈复三天收入也不够一天得支出,所以没钱治病,四处借钱,送儿子去当学徒,卖女儿当人家的童养媳。他无能又懦弱居然还喜欢自我标榜和他夫人坚贞不渝的爱情。
  老婆三番五次被婆婆公公误解,小叔子也欺负她良善,沈复不说力挺说保护妻子,他连个辩护都不敢直言。老婆去世时口口声声说除去巫山不是云,当朋友送他个小妾后,他就时欣然接受了然后夜夜春梦去。烂人一个。不过文写的还算能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昨日和好友小酌,席间谈到好友和妻子,让我不禁想起金石录后序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还有沈三白和芸的《浮生六记》。也和书里的一样浪漫而温馨。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年轻时曾下决心研读,从《尚书》开始抄写过若干,诵读过若干,注释过若干,虽然所获甚丰,但总是觉得那些经典有点离我们生活甚远,圣贤之书缺少人间烟火。就是《红楼梦》那等精品,也是只适合把玩、欣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直到读了《浮生六记》才感觉到中国的书里真正写出来了真实的人情。《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我都没有读完,但是《浮生六记》我却读了两遍。
  
    三百年前的中国竟然能保存下来这样至性至情之文字,此乃读书人之幸。在书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第一记《闺房记乐》,沈复写了他的妻子芸,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有肉的女人,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是完全不在是片面的符号,而是一个和我们现代人没有太大区别的活生生的人。中国人都是在为道义而活,为国家而活,为真理而活,为正义而活,为责任而活,为忠义而活……可是就是不敢说为自己而活,不敢说为自己的幸福而活。所以这样的人世间,竟然能够保存下来这样一本奇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样的书默默无闻的漂流了两百多年,而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也许我们不能够像沈三白一样洒脱,住在现在的世界遗产沧浪亭里,和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子芸一起过那种平淡幸福有味有趣的生活,但是读读他的书,想想在中国,在三百年前,竟然有人在过着这样的日子,也就应该满足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在世,当如沈三白、芸娘之流,得一无怨无悔足耳。有担当,亦懂得放下,是为超脱。
  
  读完本书,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人生在世、去日苦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懂得及时行乐,懂得生活之意趣,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灵。同时在艰难之时,亦能做到尽力而为、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拿得起、放得下,这样一种洒脱的态度不应该值得尊重吗?
  
  所谓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沈三白乃懂生活之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闲情小品文,家长里短,温馨小事,可叹情深不寿,恩爱夫妻不能白头。芸通透,慈悲,善良,在当时的年代是儒雅书生的模范妻子。只是看到她贤惠到可以亲自为夫主动物色娇美妾,经营一夫二女模式家庭。不解,也无需现代女性的理解。林语堂说芸是中国文学和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估计包涵了对她这层无醋无求,圣母般的女性情怀。看,男人心里果然是商品房,可以一厅几室,哪怕他的新文化思想解放的再彻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少年时曾经仓促瞥过,看完不过自语“羡甚如斯夫妇,如斯好景”,再不曾记起。多年后重读,方知趣意无限,睡梦中犹念念不忘。读到妻离子散处,终忍不住落泪。原来花好月圆,终是水中倒影。相形于细腻平实的感情,游记反而记不清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看《浮生六记》,爱不释手。
      一爱它的文字,介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流畅生动而不失古致,照着原文就能读出其中大意。不需像看唐宋散文一样必须时时查阅解析,或者直接先将它翻译成现代文,如此读来总觉得多了一层隔阂。
      二爱作者夫妇二人的生活情趣。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七夕当夜,两人并坐水窗,齐观皎皎月色,品论云霞。
      在风和日丽之日,与三五好友作伴,携上锅灶柴火,去到菜花园中择阴团坐,品茗饮酒,或歌或啸,陶然自得。
      其实寻找生活中的情趣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像沈氏夫妇在荆钗布裙,竭蹶时形的日子中仍然不改其乐,除了因为夫妻情笃之外,也因为两人都是会享受生活之人。平时除了唱K看电影泡咖啡厅之外,我们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
      生活情趣之极致是将白开水一样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例如在心情烦躁之时突然看到阳台外一株开得火热的木棉花并因此心情恢复平静,或者在赏月之际感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然后为之释怀,又或者在腊八节偷闲煮上腊八粥感受一下很多很多年前的节日气氛。反正,只要细心体会身边的美好,并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那么就会发现生活就会充满乐趣。
      三爱文中处处洋溢的伉俪情分。“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三月不见,“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最为难得的是,当芸娘陈芸不得翁姑欢心而被逐家门时,沈复居然追随她离开了家庭的庇荫,过上流离颠沛,左支右绌的生活而不曾有悔。她着实比唐婉幸运得多。
      也难怪芸临终前会感叹:“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太幸运的人,连天都会嫉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很闲,于是又开始看大量各种书。太多太杂,看的又太快,不知不觉在同一时间看了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齐邦媛的巨河流
  加上自家老爷子的回忆录。
  全是战争和战乱下的蝼蚁小民那些奔波流离。都是好书,可是看完太沉重,经常是掩卷长叹,只觉人生诸多苦具,繁多难述。急需看一些健康快乐,反映生活美好的东西来缓一缓。
  
  幸好订的新书到了,其中有一本中国画报2011年版的插图全译本浮生六记。封面设计的不错,插图也好,看了很多遍的原文,再看看译本,也不错。欧阳居士的翻译,无繁枝厚叶,一概平平淡淡,宛如简单生活。
  
  【余生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后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娓娓道来,写的详细,不带一点斧凿气。有苦有悲,有喜有乐,坦然处之,随遇而安。虽然辛苦,但是还能自得其乐。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陈芸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可爱的女人之一。
  
  她是鲜活的,温润如玉的。又是极富个性,天真烂漫的。《浮生六记》通篇看下来比《影梅庵忆语》要情切意真多了。我倒觉得《浮生六记》的境界要大于《影梅庵忆语》,我实在难以对冒辟疆这个男人抱有多少好感。冒辟疆对董小宛的迷恋还停留在把玩的层面,并无交心。他是将其作为男性附庸来写的,两者并不平等。他笔下的董冒恋虽然穿插了战乱、生离死别,却多少打上了自我标榜的标签。而沈三白怕是第一个敢站出来写闺房之乐,并坦诚其沉湎于夫妻情长而“胸无大志”的男人了。于是他的笔下诞生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陈芸。她羞怯自持,温柔贤淑。有时也行为放肆,妙语妙言。譬如女扮男装与夫同游灯会,执意跟随夫君共赴吴江泛舟太湖等。
  
  为了这小两口我特意去了沧浪亭。这无疑是我在苏州最喜欢的一座园林了。
  
  沧浪亭的美便在于它的“野”。它敢借廊外碧波流水,敢辟一处庭院独栽竹子,敢建石室,敢垒黄石。而这正构筑了它的小而精巧,庭院深深又出其不意的感觉。
  园林外横设一道石桥,进门后果然如《浮生六记》里所写的那般“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石之巅”。置身其中,有身临双清亭之感。园林漏窗一百余处,各色洞门几所,造型迥异。园内有一石室,皆用黄石堆砌而成。石室四壁有孔,采光良好。室上便是看山楼,用太湖石与黄石的残渣废料垒成石阶,从回廊里折出洞门,拾级而上,便可览园外美景。看山楼下有一条小径,弯弯绕绕,周边竹子蓊蓊郁郁,品种各异。穿过小径便是“翠玲珑”了。我向来喜爱竹子,便无可抑制地爱上了这处小书房,顺带连沧浪亭也一并喜欢了。
  
  苏州其他的园子一看便知是有钱人家的后花园,幽静倒是幽静,亦有雅趣。然而规矩太多,有些更是刻意造作,伪自然。沧浪亭里树木葱茏,不事精工巧琢,随意错落之处却更显韵味,真正有城市山林的感觉。想来所谓的大隐隐于市,说的便是这里了。也许是建园年代较早,宋人没有明清时期诸多繁文缛节的束缚,总是要浪漫些吧。
  
  后来沈复夫妇搬离沧浪亭,先是住到米仓巷,之后又借金母桥之东、埂巷之北的一处民居消暑,再后来由于两人浪漫率真的个性而被家长斥逐,迁至朋友的萧爽楼。此后辗转各处,沈复以卖画为生,贫困潦倒,四处筹借,芸娘最终还是客死扬州。
  
  结婚数十年来,两人足迹遍布苏州,日子并不宽裕,却能清贫自乐。
  
  书中陈芸的形象非常饱满。不仅她的一颦一笑可以不时地浮现在读者眼前,她那敏感细腻的心思也能通过文字进行揣摩。沈复对她的爱,是包容的,宠溺的,同时也是尊重的。陈芸对沈复的爱,是礼让的,温和的。但绝不仅屈膝于男权。她主动要求为沈复纳妾,并非单纯地想要做一个传统意义上贤良淑德的夫人,也不是为了取悦夫君,牢牢拴紧身边的这个男人,而是缘自她自身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追求。她要求沈复的妾“美而韵”。遇到憨园,竟喜不自胜,擅自做主要将其纳入府中。在这件事上,芸娘痴得可爱。憨园为强人高价买去之后,她血疾复发,一病不起,半夜梦中仍高呼:“憨何负我”。而此间沈复一直伴其左右,百般安抚,这种夫妻情谊,即便到了现代也是难得。
  
  《卷一 闺房记乐》写了他们喝酒行令,赏花观月的日子。《卷二 闲情记趣》则详实地记录了两人插花植木,叠石造林的细节。文辞清丽,趣味盎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幕吴地文人夫妻之间的生活场景。《坎坷记愁》里写芸娘的死,是非常真挚凄切的。绝不像《影梅庵忆语》里冒辟疆对董小宛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做派。
  
  爱情不一定要与家国恩仇牵扯在一起时才悲壮,淡泊名利、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也未尝不好。
  
  明末四公子固然潇洒,声名远播,但他们与李香君、董小宛等名妓之间的风流韵事依我看来却未必就是爱情。
  
  陈芸温驯,并不具有什么女性主义意识或者反叛精神。若把她随便放在封建史里的哪位公子名流身边,她或许难放异彩,也就作为一名附庸湮没在浩淼的历史里,或者被冠以贞洁烈女的名头称颂赞扬一番,载入史册。那样的陈芸,只会是符号化了的女人,是抽象的,失去了其独立存在性。偏她就遇上了沈三白。也只有沈三白这般闲云野鹤、爱调笑、有情趣的男人,才能于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体贴妻子,发自内心地爱护她,欣赏她,尊重她,从而赋予了这段感情平凡中见不凡的意义。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17:33 , Processed in 0.0440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