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掘你的竞争力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好学生没有出路,坏学生反倒大有出路?
      普通学生可以战胜北大清华学生跨进IBM;高中生可以年薪百万,搏击基金经理;小出纳可以成为猎头公司的抢手货;为什么好学生却只能在底端人才竞争中激烈搏杀?…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1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9-17 12:48:44 | 只看该作者
          等到我们真的可以开始认真想想“我要做什么”的时候,“职业”这个词就变得复杂起来,还好,迷茫中终于有个人对我们说:做好你的生涯规划,这个旁白者的话语可以把它当做是实用指南,因为你可以从中获取你的专属规划,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心灵修行的进步,因为你可以看见人性、困惑以及感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9-16 02:20:42 | 只看该作者
           你要工作,你要赚钱,但是你首先要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一个人身上什么最值钱。美国盖洛普公司把人的优势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部分。才干是“个人所独有,贯穿一生,无法传授,培训和强求。”
        
        但是才干不等于优势,才干是种子,优势是结果。要从才干变成优势,需要辅以知识和技能,并在适当的岗位上持续地使用它。
        
        举个例子,一个律师,法律知识的熟知是“知识”,收集证据,辩论技巧是“技能”,但是他必须有一样“才干”,比如善于表达,善于发问和质疑,这三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优势。
        
        新东方学校职业咨询师李令彬把盖洛普的优势理论更具体了,更加中国化。他把一个人的价值或者说优势分成了:学历,知识,技能,素质,才干五个部分。这个分类更具体,更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我们还用律师做例子来解释这五个构成价值的部分。
        
        学历:一个律师一般是法学专业毕业,他的学校和专业背景是他价值构成的一部分。但是因为高校的扩张,伴随大学生人数暴涨,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在暴涨。已经完全超过了社会的需求。学历的价值越来越低。
        
        知识:包括在学校学习的法学知识。但是因为高校严进宽出的政策,大学生在学校真正学到的知识并不多。当然,要成为律师还要经过司法考试这一关,很大程度上积累了他们的知识。虽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保持在8%—12%之间,但是绝对数量上的人数依然超过了社会的真实需求。
        
        技能:包括一个律师的收集证据的技能,根据案件寻找相关法律条文的技能,按法定程序接受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技能。
        
        素质: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在律师这一行业中重要,在其它行业中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前面的学历,知识,技能就不能发挥出来。
        
        才干:是素质的一种,是是“个人所独有,贯穿一生,无法传授,培训和强求”的,通常我们称之为“天赋”。比如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有人天生对人际交往感兴趣,有人天生对文字有兴趣。
        
        这五个部分组成了人的优势,或者说价值。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值多少钱,就是由这五个部分决定的。当然,这五个部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那么,它们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价值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个是用在劳动产品上的劳动时间,一个是供求关系。因为劳动力也是商品,所以马克思提供的价值判断标准也适应于劳动力价值的判断。
        
        学历,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低的,就算你把很多的劳动时间用在上面,因为这些价值有很多人在提供,在劳动力市场上是供大于求的。东西多了就不值钱。
        
        还以法学专业的学生成为律师来解释:具有法学“学历”的人非常多,所以价值较低;通过司法考试的人虽然积累了不少法学知识,但是通过了司考的人也很多,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要,所以价值较低;律师所要具备的搜集证据,寻找法律条文的“技能”也很容易习得,也就是说能够提供这种技能的人也很多,所以价值较低。
        
        
        
        
        
        那么什么能提供较高的价值呢?就是一个人的素质: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等。正是素质最终决定了一个人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高低。
        
        如果没有相应的沟通能力,一个律师就没法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提供哪方面的辩护,如果没有相应的表达能力,那就没法在法庭上与对方律师“对抗”。不只是在律师行业,在其它行业也是一样的,这些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从事行业上的高度。
        
        也许你会说,难道我连基本的沟通能力都没有么?当然,不至于连基本的沟通能力都没有,但是如果说自己的沟通能力不错,就很难说了。想想你和父母的关系,你们能顺畅沟通么?想想你和宿舍同学的关系,很融洽么?想想你在恋爱中的表现,对方的心思你能理解么?你的意思能完全传达给对方么?
        
        很难说。我们通常只是身处其中不自知而已。所以说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除了沟通的能力,我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你可以观察一下周围那些赚钱较多的人,或者过得比较快乐幸福的人,是他们在学历,知识和技能上的表现比较好么?不是的,是他们在“素质”上的表现比一般人要强。
        
        正如盖洛普公司认为的,“素质”也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素质需要辅以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优势或者价值。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的沟通能力举世无双,但是丝毫不动法学知识,也是做不成律师的。
        
         大卫·奥格威说,创作成功的广告是一门手艺,一部分靠灵感,但是基本上是靠知识和勤奋。如果你具备一定的天赋,而且知道什么技术对收银机有作用,那你就能长久地干下去。
        
        (有才干和素质,有知识和技能,知道如何用素质知识技能形成的优势赚钱。)
        
         才干或者说核心兴趣是种子,勤奋和知识是辅助。或者说,因为有才干,就更愿意勤奋。因为一个人才干的表现往往为他的兴趣所在。奥格威就是勤奋的,他是“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勤奋的人”,“每晚公文包里塞满了文件,都快爆出来了,剩下的装到信封里,一并带回家。第二天来到公司的时候,已全部处理妥当。”
        
         1965年,奥格威辞去奥美公司董事长职务,专心从事创新设计,一干便是十年,随后“退休”。名为退休,实为继续勤奋工作。在他的帝国之中,他的影响力深广依旧,直至1999年最终逝去。
        
        同时,奥格威在广告行业上也有“一定的天赋”,就是前面所说的“素质”中的“才干”。他说,“除开广告之外,我是一个可怜的笨蛋。我读不了资产负债表,不会使用电脑,不会滑雪、打高尔夫,也不会画画。但是一说到广告,《广告时代》说我是‘广告业的创意之王’。《财富》发表过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把文章的题目定为:‘奥格威是个天才吗?’我要我的律师就那个问号起诉编辑。”
        
         奥格威非常明确自己在广告创意方面的天赋。
        
         用哲学的活来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素质和知识,技能是矛盾中的两点,素质是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那么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来解释“素质”的高价值如何说得通呢?
        
        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是简单的。因为简单,很多人在做,也就形成了供大于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买房市场。
        
        素质的习得不是简单的,很少人在做。因为它并不明确,也没有具体的指导,而且成效也不快。这样,具有高素质的人就少,在市场上形成了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有多大的差距?中国制造工业产品卖到美国,美国就是一个买方市场。因为制造产品简单,中国不做,印度可以做,东南亚可以做,所以买方市场中的产品提供者获利很少。
        
        美国的电影,科技和奢侈品卖到中国来,就是一个卖方市场。因为文化和科技的东西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对卖方市场来说,几乎没有人和自己竞争。它甚至可以自己定价。美国通过电影和科技赚了中国多少钱,我想没必要说了。
        
        这时有人会说,那还是把精力放到提高素质上来吧。
        
        一方面,素质的提升是想不想的问题。另一方面,素质的提升更是能不能的问题。“素质”这一劳动商品在市场的稀缺,不是很多人不愿意发展素质,而是不能。
        
        提升知识可以以背诵标准答案来习得,提升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习得,但是你很难知道素质的提升通过什么方式来习得。
        
        不是商品的供不应求造成了它的稀缺性,而是它的稀缺性造成了它的供不应求,进而形成了它的高价值。
        
        
        
        
        
        当然,素质的提升也是有方法的。
        
        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等本质上都是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有智慧的表现。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投影。改变视点,或者把视点提高一个观察角度重新来看待问题,其实答案就简单明快地出来了。例如十字路口交通堵塞问题,三维的观点用立交桥就可以解决。
        
        你有更高的思考能力的话,就会发现问题在哪里,也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你有更高的思考能力的话,就会了解沟通的分歧在哪里,也就能沟通融洽;
        
        你有更高的思考能力的话,就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也就能达成合作;
        
        你有更高的思考能力的话,就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也就能较好地表达;
        
        提升素质的方法就是提升思考的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思考的能力呢?就是经常思考。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是提升厨艺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多做饭。提升体质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多锻炼。
        
        比如说,你观察一种社会现象,通读网上的评论,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虽然可能显得很幼稚,但是这锻炼了你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你把自己的文章贴到网上去,有人质疑或发问,你回应。这就锻炼了你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或者是别人的文章,你认真读,用心看,提出质疑。这就锻炼了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在锻炼你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现在网上流传的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思想,比如韩寒的文章,熊剑的文章,张鸣的文章,当然如果你能翻墙更好了,看到不同观念的对话和冲突,可以重塑你一直以来有意无意坚持的价值观念。
        
        “爱思想”这个网站不错,牛博也不错,连岳的第八大洲,也不错。
        
        谁能想到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思想会骗我们呢?多看一些“反面”的言论,试着去理解它们的合理性,也试着去解答它们的质疑,你的思考能力会在痛苦中提升。
        
        提升思考能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件事做好。
        
        深入做一件事就会突破思维的局限。如果你的思维总是停留在现在的水平,是不能把一件事做好的。为了把这件事做好,做得超出你原来的能力,你就要开放自己的头脑,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
        
        做好一件事,这也是一个人通往自我解放的道路。佛教中的“精进”也是这样的道理。“精进”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
        
        李令彬老师说,一件事情包含着所有的事情,他以调查洗发水消费市场举例:
        
        如果你能把洗发水的调研搞清楚,你就会对调研产品,甚至营销的其他环节与问题更加清楚,因为很显然你不能闭门造车,你要分析和研究大量的行业文献,其他公司的报告,这里面有多少学习啊!你要去拜访很多行业专家、分销商、销售员、消费者,这需要多少沟通能力啊!你可能无法独自完成这样的工作量,需要团结一批铁哥们来做,这多需要团队精神和领导力啊,撰写报告的时候多需要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啊!一件事情就能锻炼和考验你所有的素质,一件事情就包含了所有事情!
        
        可能一件事看起来没什么意义,但是你只要用心做下去,你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说了这么多,一直没有提才干。才干是什么?是天赋,是上帝给你的种子,它是没法通过练习和思考习得的。它通常表现为你的兴趣所在,李开复博士说,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通过你的兴趣找到这颗种子,然后辅以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浇灌,就是幸福的成功的人生。
        
      
      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bandaozhicha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9-15 23:30:42 | 只看该作者
      说是一本职业规划的书,但我觉得它更是一本颠覆你思维的书,并不是告诉你所谓的职业规划模板,而是告诉你一种不同德思维方式,很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15 08:15: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大学生的书。
        生活在北京,遍地都是充满理想,却又窒息于现实的年轻人,奔波劳碌,惶恐不安,而如果将这本书作为一个生涯规划的参考来读,将会拥有新的起点,不一定会将你引领上辉煌的人生之路,但给了我们一种可能。
        读完了前两章,作者其实是在试图帮我们纠正教育体制下培育出的僵化思维方式,努力把我们从“井底”拉出来,藉此看到万里晴空。还没有通读全书,但也想简单的把自己受教之处记录在此:1、学会独立的思考(中国学生在这一点上先天不良,后天不足);2、思考力的提升带来的是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直面问题的勇气的提升;3、尊重自己内心深处的意愿,“爱”与“钱”同等重要;4、介绍给了我们一种方法论,在面对新的领域时,我们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和提升实力;5、人素质层次之说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能力组成,并确定今后的培养重点;6、以市场化的视角来定义人才价值,从此我有一种全新的思路面对社会竞争和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8-30 20:20:46 | 只看该作者
      “戴安娜·威兰:当这些数字出现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约翰·凯斯特勒: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吧,我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跟着这些数字追寻溯迹,发现每个数字都与这50年间世界发生的灾难时间精确吻合。地震、火灾、海啸……而这些数字链中的下一个数字就与明天的时间相应和。在地球上,有81个人将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丧生。
      
        菲尔·伯格曼:喔,停止这种疯狂的解释吧,除了你之外谁还会有这种想法?我们所有人眼里这些数字都极其普通,除了你,为什么?因为人们总是看见他们想看见的。”
      
      
      这是电影《先知》里的一段精彩对话,50年前的孩子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一切灾难,这在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电影给我们的启事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科幻的层面,如果能够提起人们的防患意识,才是达到最终目的。
      
      
      今晚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我的工作好忙,一天到晚忙的两脚不离地,我没有思路,在这里我啥也得不到。”我说你想要什么啊?“工作,生活,学习,感情,我都想要,但是我现在一样都没有。”我说你是不是要的太多了,人不能太贪啊。她说“安逸,有前景的生活,每天充满快乐的工作,一份真挚的感情,想要一个有动力有奔头全心投入的学习状态,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吗?”
      
      
      是的,这些要求都很合理,这些东西也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为这些理想的状态做过什么?刚刚毕业一年,工作换了好几份,每份做几个人就感觉无聊,没意思,天天像打杂一样,每天就想着一步登天,怎么可能。很多人都羡慕外企的工作,但是很多人被他吸引的原因却是高新,良好的待遇,高档的职业套装,漂亮的办公大楼,当真正进去后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孙正耀的退休感言中说的,“外企的工作就像看A片,看的人很爽,但做的人不一定很爽。”
      
      
      我们不能被工作所规划,当你一无所知的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一切就会慢慢的被你的老板所规划,他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也许会把他们认为适合你的发展方向安在你的身上。然后你就过着别人想要的生活,天天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收获,因为你的收获时别人想要的。正如robin老师的书《发掘你的竞争力》中一句话写的非常好,“职业规划,不是帮你规划好未来的路,而是帮助你提高对未来的预知能力”。这句话简单几个字就说出了职业规划的精髓。在很多人咨询的过程中,总是想要给一个方法,能马上解决眼前面临的职业困惑,但是一个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长期积累所致,珠穆朗玛峰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当职业出现困惑的时候,不是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而是需要透过问题看到问题发生的本质,面对这样的情况,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职业规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预知未来的能力才是职业规划的核心。面临任何困难要有水一样的精神,从长江源头出来的水经过无数个转弯,无数个瀑布,无数的高山阻挡,但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停下来,不是退回去,而是想法设法穿越障碍,这才得以最终流向大海,一滴柔弱的水,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6 19:04:5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很偏执的认为,书就分两种,一种是作者曾经受到巨大的伤害,或者,伤害没有多大,只是过于敏感,能够“感受到”巨大伤害,的那些极其敏感的人类,写的一种只求获得“理解”的文字。脑海里浮现安妮宝贝、张爱玲、杜拉斯、曹雪芹.....
      
      另外一种,借用王小波的话——“推己及人”型的作者。就是自认为自己过得特别的、异乎常人的牛逼,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为成功案例、把自己的生活态度、理想、作风,都集合成“要想成功/开心/有意义不可不知的N件事”。典型体现在李开复、李令彬、孔子,更广义一点,包含了各种愤青、文青,可能还包含王小波自己。
      
      倒没有更偏向于哪一方的论断,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也是一定的,把两者都归为一种——获得“共鸣”,也是无妨的。
      
      想说的还是这本书,我在心里异常排斥所谓的 成功学 书籍,因为坚信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或者, 即便复制成功了,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炫耀的——无非就是又听了一个老师的话,照做了。无趣。
      
      但是,实在是屈服于环境了,我一微小而又动弹不得的“找工作患者”。
      拒绝迷茫却无法逃脱迷茫、拒绝此类煞有介事的书籍却迅速看完 还写了篇感言.....真TND....*!
      
      它的作用?让你安心于自己的简历还过得去,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市场一点,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无限循环
      
      我只能说 我讨厌 却无权讨厌此类书籍。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6 11:26:1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读的似乎有点晚,在我大学要毕业的这一年,很多的震动只能是深深的遗憾。这本书读的似乎又是刚刚好,在我马上要去求职应聘的这一年,很多的经验也许就是最初的尝试。
             对于作者的很多经验的介绍,青涩如我,也只能是半信半疑,我不敢说对,也不敢说不对,心里只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也许呢?试试呢?但这本书之于更我重要的是,又给了我一个反思自省的窗口,又一次看到我身上的很多缺口。
             关于爱和钱的平衡,这是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讲的东西,他反复论证了一个观点,那便是,追求你内心渴求的东西,同时它也自然会带给你物质上的满足。其实这个平衡在困扰着很多人,作者的结论跟我们大多数人的体验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总在困惑挣扎,在梦想和现实间游走。在我看来,作者没有说错,大多数的感觉也是正常而自然的,问题的症结在于除了做梦,我们还做了些什么?我听过很多很多的梦想,也听过很多很多所谓深沉的爱,但为梦想坚持的却很少看到,多半是报纸上的事迹,为爱沉迷的也很少听说,多半是小说里的传奇。于是,一个结果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爱是爱了,爱的滔滔不绝,爱的夸夸其谈,到头来,也只能是爱的无限遗憾,爱的满是伤感。
             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能触动多少人的心弦,可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深深地刺激着我。我曾以为我爱某件事,没有人会比我更执着,可突然意识到我爱的如此卑微;我曾以为我为我爱的在做着什么,没有人会比我更努力,可我突然意识到我所做的是如此的少(至少没有书中所说的沉迷);我曾以为我在我爱的坚持着什么,没有人比我更执着,可我突然意识到这只是无作为的偏执。这本书之于我就是这样的当头一棒!
            
             我总想说,我的大学也在收获着什么,可我突然感受到了我的大学还是有那么多的空白,有多少日子是在迷茫中度过,有多少日子是在悠然里度过,这也许没什么错,只是现在不去奋斗以后便再也没有那么的机会精力体力了,可是留给我们悠然的光阴还有一把又一把。
      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少能把哪一本书当作圣经一样,就像当年的毛主席语录,也不可能有哪一本书是所有人的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在面对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可是这样的一本书能让人看到我们的生活里的缺口,总还是好的,即使我们不能立即去做什么去改变什么。清醒的缺口总比糊涂的完整来的有意义的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6 02:41:4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成功学的书烂大街的年月,抱起一本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很多想法都模模糊糊的在脑子里,看到别人写到纸上的,感同身受,再向积极的方面引导一下,就能让自己有个更好的心态吧!封面封底让人挺无语,但是内容,有的话还是挺好的。
      第一是选择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纠结于本科毕业后的出路。然而大家都知道却都不愿意付诸实践的一个想法就是:走最适合自己的路。而这个最适合,也不是空想出来的,不是问别人哪个前途更光明纠结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找到一个感兴趣的方向一点一点顺藤摸瓜出来的。真的了解了,再去走这条路,是我们都知道却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我们太习惯大波轰式的生活,它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鸦片。我们18岁之前,成长中无比重要的时段,我们适应了“不需要思考”的教育模式,适应了“没有选择”的成长道路,适应了“先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取得胜利之后就能海阔天空”的思维方式。于是造成了在大学期间会十分怀念高三,认为那才是自己最充实的时候的想法。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在群体行动中麻醉自己的思想,最后不敢有任何有悖常态的作为。认为是有太大风险,物质上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的。这导致了我们今天对未来的恐慌,对尝试的恐慌。反映到现实中来,就是很多人纠结于考研出国找工作。最后很多人屈服于考研,因为它最接近我们习惯了的奋斗模式。把希望寄于有了研究生学位,就有更好的人生。而研究生的两年学了什么,他们自己也没有目标,跟着老师走吧。很多工作失意的人,不从自身能力找原因,寄希望于考个研究生给自己贴点金,然后换个工作岗位,突然就变成的身价高的人,继而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不是自己骗自己么?要靠能力创造价值,而不是牌坊。
      第二个就是心态问题。
      还是上面的情景,还包括一些待业在家和痛苦的在岗位上埋怨错对象的情况,其实都是心理上没有成长好。我们的成长环境让自己不能独立的面对现实,有了不满意的地方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问题出发点—能力。而是抱怨没有好的机会,没有好的文凭,没有好的老板/老师,没有好的大环境。空想之后,一切照旧。却不愿意踏下心来去尝试出自己可能会喜欢上的事物(工作),需摸索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摸索中试探出自己的喜好,真正的了解自己。我们会觉得,现在的工作还没做好,不能浪费时间。真的有那么忙么?如果你放弃几部美剧,几个游戏,几十个小时的刷社交网络?因为你不愿意而已。你不习惯沿着自己的爱探索,因为在小的时候,爱就被封禁了。
      最后,要做什么。
      为了成长,请学会爱,脱离对精神麻醉的依赖,认真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停止YY,做点什么去看看。这些才是带你走进美好生活的关键。如果你喜欢心理,就去看书,去问人,停止一边想着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我就是学心理的料一边打游戏。归根到底,就是主动地生活。文凭,关系,一切都救不了你。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救世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 04:32:47 | 只看该作者
      就是简单摘抄
      
      1、相信你自己是这个现存世界的中心思想,以你为主,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思想,有主见,有骨气。
      
      2、人生是一段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3、你获得的知识一定要去用。比如英语,如果不用,就是浪费。
      
      4、一个人如果没有给自己任何承诺,一个足够强大的承诺,任凭谁也无法为他的命运负责。
      
      5、只要你一直抱着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不是为难处而放弃,未来的一切辉煌就完全都有可能。
      
      6、你不能为明天的善变而准备,你只能为今天的热爱而准备。
      
      7、“好的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又单纯又独特。
      
      8、人生处在冲刺阶段的时候,更应该学会放下,轻装前进,才能走得更快。人生状态低迷的时候,也要学会舍弃,做好人生的减法。
      ①简化你的目标
      ②让它变得更独特
      ③Just do it!
      
      9、人性化、个性化、市场化、国际化。
      
      10、好奇心和实际益处是学习的两大引擎。
      
      11、开始学习一个新科目的方式,便是从现实问题着手,关键词裂变式地开始拓展学习,并发现一个自己特别想要知道的小问题,再深入地研究。比如你可以把它当做博士学位论文的课题,最终这个问题会带你遨游整个新领域。
      
      12、大学四年能做到两件事就堪称完美:1、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2、依据它发展出一种初步的谋生技能。
      
      13、冲动——持续的冲动——梦想——理想——事业——职业——就业
      
      14、让自己保持想象力的活跃,精神的开放,就要重视生活中每一次小冲动的价值,那是你的天性在对外发出呼声。
      
      15、成为在一个领域真正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16、玩个痛快,学得踏实,干得漂亮,活出精彩。
      玩个痛快:不把乐趣看成敌人,或者是成功的障碍,人生才会充满魅力。
      
      17、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呢?就是人之为人的那些事情,就是你之为你的事情——基本健全的人格和定位清晰的个人特色,这些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18、追求梦想,就是与“不可能”作斗争的一个刺激过程。
      
      19、没有关系建立关系也要上,你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建立支持自己的人际系统。
      
      20、主动、主动、再主动。
      
      21、准备好你自己的问题,问问题比回答问题常常更考验一个人的水平。准备好你的问题,要简明,独特并且不是查查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的东西。
      
      22、关键时刻,可爱一点儿。
      
      23、人最怕的不是起点低,而是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24、最好投资自己的方式就是投资在优质教育和与自身目标相关的个人独特体验上。因为好的教育塑造人,给人以自信、健全的思维和合理处理问题的方式。独特性的体验则是你个人学习的终极方式,我们虽然听了一大堆道理,每个人根本上只能从自身经验得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25、任何人都要有投资意识,你最大的成本是生命里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让你自己能在不断的历练中升值。
      
      26、有目的的读书关系到人生发展,无目的的读书可能关系到人生的态度和幸福。
      
      2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种人。
      
      28、复合型人才要求多种技能要“合“而不”杂“。
      
      29、对很多大企业而言,他们要求的”经验“仅仅是能证明你良好的潜质与积极与态度的实例,你不能是个只知道闷头学习的避世者,而应是积极、开放、合群、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足够个性成熟度的年轻人。
      
      30、找到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超乎想象的程度,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大学生活,也是牛人的速成方法。
      
      31、新东方的创始人老俞说,做一件事做到你把自己都感动了的时候,你就会成功。因为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会感动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回应。
      
      32、你必须首先在一件事上闪闪发光,才能照亮你的前途。
      
      33、决定你未来高度的不是你今天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是否有长期自我驱动的意识和能力,去获取资源,创造机会,不断让自己向上攀升。
      
      34、优秀是求同,卓越是求异。
      
      35、优秀的极限就是100分,你只能无限接近,或者打到满分,但如果不在100分之外做点什么,你就不可能被称之为卓越。
      
      36、你要不断地去征服外部世界,也要能更深理解和驾驭自己。
      在一切行动中,有一种追求卓越的超越性意识。
      
      37、人生快意不过如此——就是有梦想就采取行动,贯彻到底。这样你就会被自己的梦想所感动,被自己执着的行动力所感动,被梦想成真所陶醉,你就会相信,人生应该一直这样过下去,这就是信仰的形成。
      
      38、女性最大的魅力,恐怕也是自信,是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是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感到基本满意,又有梦想能够踏实追求,能给身边的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染力,让人觉得有你在身边的生活洒满微笑和阳光。
      
      39、人生是一种知行互动的过程。
      
      40、快乐不是什么特殊天赋,而是一种重要的习得能力,更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41、我们应该享受人生这个过程本身,不管有多少艰难,有多少困顿,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6 00:52 , Processed in 0.0510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