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挪威的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2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一个人闲在家,突然想重新细读一遍《挪威的森林》。一个人孤独落座于窗台前便去想去书里找共鸣。告诉自己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原本想通读,但读时有些章节跳过了没看,比如渡边在阿美寮的那段。
  我没有通读长篇小说第二遍的习惯,很多小说即便故事讲得不赖,我也很少会去翻第二遍。(怕越读越失望?)
  大抵是受林少华序言和渡边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响。会信手翻开一页读下去,高中时也常常会选择书中一段场景来读。
  上一次信手翻阅,已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放弃呆在村上所营造无奈与孤独的氛围中的原因是,高复的时候情绪状态实在不适合醉心于此种氛围之中,那时焦虑、局促不安的状态已到了医生给开安眠药的程度。
  是朋友的劝诫,自己大抵是做不到出入其中这般游刃有余。
  大学四年中都没怎么认真去读过哪一段。
  这遍读完之后,才猛然间深刻地发现,村上写的是发生在大学时代的故事。这是我初高中翻阅无数次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无论是年龄还是周围环境这些特定阶段独有的条件。好比致青春致的是大学而既非研究生也非高中。年少些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年龄渐长则已开始逝去。
  继而萦绕在脑海不逝的一个想法是,如果我在大学时代重读这本书,是否我的大学生活会因此不同。或许我就不为一些人和一些事而羁绊了。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要练就一颗极其强大的心。不然就是自己找罪受。
  称其为私人性质的小说的,大致可以这样定义,一个层面上,书中很多处世哲学影响着我,抑或可以说得严重些,我的语言和行为在照搬书中的描述。另一层面上的话,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情绪丰富,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能够产生共鸣。即林少华在总序中提到的,“同是作家,川端也罢,大江也罢,读之总觉得是在读别人,中间好像横着一道足够高的门槛,把我们客气而又坚决地挡在门外;而读村上,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
  看完陈英雄拍的《挪威的森林》,觉得他更多地站在了女性的角度上来诠释这部作品。陈英雄的电影必定带着自己对这部原著理解基础上所完成的作品。(林少华的翻译也算二度创作,必定带有林少华本人的角度。)一个歌手的特点被许多模仿者拿出来模仿时会显得愈加明显。电影是一个特殊的载体,从这个载体上看陈英雄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并加之呈现。会让作为电影观众和小说读者双重身份的人更多角度地去理解这部作品。
  不过,如果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零一个渡边,倒也夸张了点。
  有次与一位女性朋友聊天(我有送过她本《挪威的森林》作为生日礼物,并诚挚推荐于她作为私人性质的小说),她说我说话方式有点像书中的主人公,我因此而甚为得意。
  好比,玲子初次见到渡边时说,“你这个人,说话方式还挺怪的,是模仿《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个男孩吧?”
  渡边的回答是我正所需要的格调,“‘从何谈起?'我笑了。”
  高中的我的人生态度或者说生活方式选择的是渡边,说把玩孤独不至于,但是在作茧自缚。到了大学我选择的是永泽,一度奉行其经典的人生规范,当一个绅士。“绅士就是: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都有阶段理解的限制,只解读到一个人物的一个方面。并没有体会到人生的多变与复杂。不要说在文字里,哪怕是生活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也体会不到其冷暖与得失寸心间的十分之一。
  永泽和渡边的生活态度可以用书中渡边的一句话来作区分,“他奔往新的天地,我则退回自己的泥沼。”
  但无论是新的天地还是自己的泥沼,都逃脱不了生活的主题,就是挣扎。永泽无论多么春风得意,也无法逃脱,“他也背着他的十字架匍匐在人生征途中。”
  渡边把玩孤独也并非主动,有一点不得不如此的意味,境况是挣扎在泥沼之中。书中一段描写再清楚不过,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对于只身独处的人来说,四月实在是不胜凄寂的时节。四月里,周围的人无不显得满面春风。人们拖去外套,在明媚的阳光下或聊天,或练习棒球,或卿卿我我。我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直子也好,绿子也好,永泽也好,所有的人都远远离我而去。现在的我,连问一声'早安‘或’你好‘的人都没有。甚至对敢死队我都有些怀念。我就这样在无可排遣的孤独中送走了四月。”每个人会去平衡好自己的人生,平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一个人经历的情绪如果织成一张网都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只不过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随机分布。
  渡边是一个被动的人。无论是与木月、直子一起相处还是和永泽结伴物色女孩时,调动氛围的是具座谈之才的木月和永泽。
  被动之人,并不是说对生活放弃之人。渡边有的不是绚丽夺目,但绝不失才情趣。只是在极小的范围里以诚相见,绝不随意张扬。不滥用才显珍贵。
  被动与主动两种生活方式太难去评价孰好孰坏,改变与否看人生机缘。有欲望之后就会有求于人,不得不说这委实是一件令人无比难过的事。假如被拒绝,更是雪上加霜,难以平复。但无欲则刚,太不人道。
  能遇到一个契合之人难,相处得到更难。
  自处与相处永远在忐忑不安、小心翼翼中前行,如履薄冰。
  不得不,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强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6 15:39 , Processed in 0.0464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