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皮火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绿皮火车 独唱团
  
  韩寒 周云蓬
  
  文字 音乐 旅行 黑暗
  
  小时候7511323146
  
  没有关键词可透露
  
  有多少人读过啊
  
  周 还获得了什么人民文学奖
  周 还获得了什么音乐奖
  
  很好的书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从来看不进散文、随笔的我被老周的文字吸引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透着老周诚实的态度、独特的幽默。很难相信老周是个盲人,在书中的世界,如果不是他自己提到,几乎要以为他是个观察力敏锐的明眼人。在书中见识了民谣歌手、卖唱艺人的生活,也了解到好多有趣的人、乐队、音乐,对民谣、对一个诚实的人感兴趣的青年不妨看看这本书。
  
  对了,这书......看起来听候,但是我断断续续的看,一天不到也就看完了,因为里面大片大片的空白实在太多了,这一点微坑爹。也许是为了布局好看?但空白还是太多了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当当网买野夫的《乡关何处》的时候,推荐的组合,感觉应该不错,就一同买下了。没有听过他的民谣,也并不认识他,我真的算不上什么文艺青年,但是看了第一篇,就喜欢他写的文字了。
  
  他说他主职是民谣歌手,写字是副职,可是这两者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好像是个卖烧饼的,听到人夸奖‘您的油条太好吃了’一样”。我相信他做的烧饼和油条一样好吃。没吃过烧饼,不过他的油条一点不油腻,用的是新鲜的原料和油,咬下去香脆又有嚼劲。既能垫饱肚子,很实在,又值得你一再回味。总之,吃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看这书的时候,朋友发来短信,说觉得做人很没有意思,家庭、工作、社会,让人觉得很累。我说既然已经做人了,那也只能在不开心中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做做。人生本就苦短,何必老是跟自己过不去。但这种开心的发现需要自身去寻找和感悟,也是一种本领。周云蓬就有这种本领。虽然失明,可是心里比我们很多人都看得明白,并且用一种幽默,乐观的视觉来看这生活。看他写的《那些租来的房子》一篇,现实是肯定艰苦的,但你会读的很开心,那些充满惊喜的场景、每个不同的房东,就像喜剧电影一样呈现脑中。
  
  心向往之,身未能行,看周云蓬的随行杂文也是一种安慰,羡慕在绍兴的慢节奏,羡慕一个搞文艺的青年能按自己的性情生活,特别是开心的生活着。有时候觉得,无论在哪个城市,掌握生活的节奏在于自己的心,而无非城市。在上海,一样可以浪费时间看太阳,看星空,看海。心慢点,再慢点,我们的生活就能更多彩一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我没听过老周的现场,以前在网上听过他的歌。这本《绿皮火车》让我对老周的印象深刻了不少,不恰当地说,这也算“见字如面”吧?老周在这本随笔里收了很多文章,写音乐和写朋友的咱暂且不谈,就谈谈第一章《路》。老周在这些写城市的短文中体现了他“看”城市很有“眼光”的一面。
  
  大部分人住在城市里,是定居者,而老周是浪荡汉子,流动居民,早年当流浪歌手,现在是经常到各地演出,他对各个城市的体验,单次时间都不长,跟很多旅人一样,但恰恰因为他需要用感知力代替视力,体验城市的方面就与别人不一样。
  
  第一章《路》,上来先写北京。北京有北漂族,是文艺帝都,老周早年久居过活之地。北京新近遭灾,内涝与其他各种城市病犯在一起,堵车、房贵等多种城市病算慢性病,内涝淹水算突发大病。病从城市传染到人,老周写道:“和朋友聚会,每个人都充满焦虑,无论有钱没钱,有名无名,脸上统统写着’北京病人‘。”
  
  然后写常州,写到了全国第一个把公园免费开放给市民的前任园林局长,老局长喜欢老周的歌。这种少数开明官员给城市建设带来光明的现象,老周明眼看到了。只可惜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然后是海南,老周去海师大本科部做讲座,他写到在全国多个城市都能见到的大学城远离市中心的现象,“利用数以万计的青春,来为附近的房地产暖地皮”,多好的批判!转身到香港,写到香港大学校园“不似内地大学菜市场一样喧嚣”,内地学生太惨了。
  
  《梦忆三峡》写到老奉节被长江三峡大坝高程水位淹没,如数家珍的教授级女导游说“奉节就要到水底下去了,永安宫就成了水晶宫”,奉节新城被天通苑附体,这说的是近年来一直热议的大型水利工程破坏古建古迹的问题。这种遗憾不仅会使胜景消失,使一种文化消失,最悲剧的是“千城一面”的弊病也会习惯性来袭。城市被改变并且被弄得越来越像,老周用“什么州”来形容,“我想起了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城市都长得越来越像。”连老周都能看到鄂尔多斯模式缺乏新意,不计其数身经百战的城市规划和策划业者那健全的视力就看不到吗?
  
  几篇写法国阿维尼翁的文章过后,新疆、台湾匆匆过笔,当老周写道“刹车计划”、写到绍兴时,这列绿皮火车好像进一步减速了,因为老周在来回折腾的旅途中知道,城市发展得快带来的那些问题降临到人的身上,那种突然患上的急病,只有靠人主动脱离来进行治疗。在写绍兴的那些段落当中,我们都看到老周和绿妖快乐地生活着,不说无忧无虑,至少比呆在大城市时少忧少虑。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都有决心去绍兴、大理这样的准世外桃源过生活,老周在《跑得那么快去哪儿》中写道,“生命除了死亡还需要休息,思考需要一个菩提树下的坐垫,梦想要求一张安居的床”,更多的人只能像老周写过的北京房东大姐、上海房东老太太那样,过得稍微精心一点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我越来越喜欢接地气的作品了。徐晓的,老周的。我读的不多,但是看这些作品时,有一种感同身受。
  
  
  
  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时代;同样的爱好,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渴望自由的心,不同的人生际遇。从这些或明或暗的摸索中,看到了那个世界,天高广阔,空气舒畅,有大风大雨打在高原上,雅鲁藏布江畔有成群的野马放肆驰骋,大江大河的怒吼伴着野马的嘶鸣,那是个梦中的世界。
  
  
  
  我看评论,有人说老周的这本书,简直像随意拼凑的,不知为什么竟然这么多人喜欢。说这种话的人,我觉得他要不是缺乏耐心的,要不是缺乏感知生活的能力的。
  
  
  
  老周书的精髓,在于一种谐谑,他蔫头蔫脑地开着命运的玩笑。命运不放过他,枯了他的眼,他哼哼唧唧地顶这个狗屁世界两句,是那种隐忍的,不带聪明气儿的,人家歇口气时,他好死不死地来这么一句,撺掇得世界说,这小子,他妈真找死,得对他再狠点。他就像小时候总被别人欺负的老蔫,有个学习好性格好的班长姑娘坐同桌,挨了打就背后就编排人,逗得姑娘巧笑嫣然,姑娘这一笑不得了,班里的小伙子一个个红着眼,商量着下课再给他来一顿。
  
  
  
  他从唐诗、孙静修和海子的诗里,硬生生地长出了一个精神世界。有点妖媚,有点沉重。我想学他开玩笑,写人生的方式。我太喜欢了,这个幽默的老蔫。字由心生,他估计也有一个不着调的心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的时候,家里刚刚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又让我有更多的感慨。周云蓬啊周云蓬,我是个乐盲,可我多么热爱你写的文字,和这文字背后纯真的心。尤其是你说,保佑我暂时成为小孩子专注地一笔一画地写下去,别长成面目可憎疲于应酬的傻大人。
  
      我的表弟二十二岁了,正在读大三,准备这个暑假去云南,我给他联系了丽江的朋友,可以在旅舍给他提供一个打工的机会。这个大男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我说姐姐,我一定会努力的。二十二年一直遵从父母的意愿生活着,哪怕大学也是在本市,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他太向往外面的世界了。结果,他妈妈说,儿啊,我舍不得啊,你那么瘦,外面太苦。她还说,儿啊,妈妈身体不好,你非要把我气疯才甘愿吗。她又说,儿啊,你要是这趟去了,你爸爸又要和我吵架了,不是妈妈不愿意,是你爸爸不同意啊。她说了很多很多,以致于我二十二岁的弟弟,在答应她不出远门之后,沿着公路奔跑了十公里,这个大男孩打电话给我,泣不成声。
  
      我觉得,他的妈妈十分精明,不是一个傻大人。她用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困住了一个本该独立自由的人,用爱的名义达成了她所有的愿望,你能说她傻吗?真正的傻大人,应该是不懂得这些手段的,要么简单,要么粗暴,就像我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大冬天在雪地上追着儿子跑,追到了一顿狠打,然后拎回家。后来他儿子在二十三岁时喝农药自杀,他简单地举行葬礼,然后离婚再结婚,照样风生水起。   
  
      无论是精明还是傻,我们都不想去面对他们。他们的心里,要么充满着不确定的恐惧,希望依靠绑住别人的方式来增加安全感,要么充满着简单的暴力,对一切不服从进行棍棒管教。
  
      我们的心还是那么的纯真,除去下雨时看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到地上砸出小坑,除去花开时愿意静静守候等待它的绽放,我们还愿意去认真去听对方内心的声音,我们不喜欢勉强,不喜欢压迫,不喜欢指使,不喜欢束缚。因为纯真,所以我弟弟选择妥协,因为柔软,所以我同学选择再见。
  
      我愿意永远做个小孩,因为曾被粗暴地对待,所以不能再转而粗暴地对待别人。和周云蓬一样,专注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永永远远不成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傻大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周云蓬出新书,赶紧收了。京东的促销太给力,订了一大堆书,快递当天就送来了。看来看去还是这本《绿皮火车》最顺眼,慢慢地抽着空翻着看。
  
      看周云蓬的书,就像和一个宽厚的兄长聊天。什么都不用说,只慢慢地跟着听,心也就慢慢安静下来,他十几年天南海北卖唱的生活和经历,发酵成朴实又温润的文字,生活的不足和烦恼渐渐远离,“腊肉白米饭老熟的陈香”涌上来,手边应再配一碗绍兴黄酒吧,身心舒坦,兴尽而归。
  
     作为最最具人文气质的民谣歌手,无论是歌曲、诗歌还是散文,周云蓬的作品不缺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他的尖锐藏在太平山上的两只牛蛙像咳嗽着聊天声里,藏在大理一玻璃杯黄金一样的阳光后,忧虑和深思代替了叫嚣的嘶吼,此刻我已全无浮躁的火气,只是跟着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兄长,慢慢听他说沿途风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让我有印象深刻的场景!还不上我读过的一本童书《神奇的收费亭》让我印象那么深刻!全书的感觉就是自己带着民歌走遍中国走向世界,感觉有为民歌做广告的嫌疑!或者是我理解和阅历不行,无法深刻理解周的思想!但还是在这里支持他的!柴静的序不错,我蛮喜欢的!但是他们的生活我还是蛮喜欢的也很向往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旅途中总爱带上一本小书,供无聊时的消遣。前几天出差就是带的刀尔登的《不必读书目》,没想到只在旅途中便读完了,这倒不是我读书快,而是它比较薄的缘故。
  
  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不必读”的。首先这本书是名不副实的,书名只是一个噱头。初看书名,再看目录,作者不读这,不读那,长长的开列出了一串书单,而这些书单,大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而被奉为“经典”的,但作者竟曰“不必读”。本以为他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谁承想,在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不读所列书单的理由,作者也不是为了说明“为什么不必读”而写这些文章。总之,这个书名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罢了,姑且饶恕作者标题党的做作。书的内容怎样呢?若不是奔着“不必读”而去看的,那么,这些文章还有一定的可观之处。这本书内里虽然没有多少新的观念,但作为中国古典正统文学的入门书籍看,还是值得一看的。有些行文也倒有些趣味。不过作者的有些论述难免“满嘴跑火车”,这是读者应该注意的。
  
  总体来说,《不必读书目》差强人意,还行吧。从文笔来看,有些迂阔处,这是“文人之文”的通病了。旅途中同带的还有一本周云蓬的《绿皮火车》。和一些人一样,我也是从韩寒的《独唱团》上才第一次读到这个叫周云蓬的人的文字,《绿皮火车》这篇散文写得很棒,文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
  
  后来,我买了周的《绿皮火车》这本散文集。《绿皮火车》里主要记述了作者东奔西走天南海北的见闻感受,另外还写了一些人。若说《不必读书目》是文人之文,那么《绿皮火车》就是生活之文,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文字。周云蓬是盲人。九岁失明。
  
  读周云蓬的文字,感觉他对于生活敏感,在常人看来一些细微的一闪即过的感受,他总能捕捉下来,我甚至把这种“技能”归结为他的眼睛失明——在我的观念中,总以为盲人较为敏感。然而,读他的文字,那些游走于中国每个地方的文字,那些色彩斑斓的生活,竟然出自一位盲人笔下,又是觉得惊奇。有时我想,周云蓬有一个陪在他身边的绿妖姑娘,这是他的幸运。显而易见的,周云蓬笔下的一些景色,是通过绿妖的双眼转达至他的笔端。
  
  在《绿皮火车》里,你会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的盲人,乐观,幽默,随和。最后说句,我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当初买下它,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封面设计甚得我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9667a01014umr.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人,是因为他刊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的一段文字:“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他用类比的方法,让自己接受宿命的安排,那时,我觉得这个人有一点令人崇敬,有一点令人怜悯。QQ音乐播放器里存过几首他的歌曲,时间久了也就忘了。
         
       前段时间,豆瓣首页推荐了他的散文随笔集《绿皮火车》,想到曾经读过的那段文字,断定此书必定是好读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他的“盲人影院”里,世事都很客观,不褒扬、不诋毁,看得清、讲得明。这文字也算对得起被砍伐的树木,对得起曾经纯洁的白纸。
      上了文字的瘾之后,才又想到听他的歌儿。连续听了几天之后,突然听说周云蓬要回沈阳演出,心中暗自发笑,这也算是生活中的一点小灵犀、小巧合吧。
         
      我琢磨过,一个9月就失明的人,怎么能把世界看得如此清楚?
      他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回忆说:
      小时候去厕所总是姐姐陪着,每次刚蹲下姐姐就在外面喊:“完了吗?”我说:“没完”。过一会又问:“完了吗?”我说:“没完。”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贼,就想一个人上厕所,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想上多久就上多久……
      后来,他的这个梦想实现了。16岁那年,他一个人挤在开往北京的火车过道里,吃着事先准备好的煮鸡蛋,喝着小啤酒……“于是世界就成了我哥们儿,和我在一起。”
      我想,就是这句吧,“和世界做哥们儿,和世界在一起”让他可以在光明的黑暗里穿行。绿皮火车拉近了他和世界的距离。越是“面对”越真实,越是“面对”越清楚。这和旅行能让人变得坚强、坦然是一样的道理——真实的面对,这力量是无穷的。
         
      咱也和世界干个杯吧,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哎,做我哥们儿怎么样?别老掖着藏着的了,咱赤诚相待,谁也别负了谁!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17:34 , Processed in 0.0517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