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荣辱二十年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20: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是上学期中上“投资基金管理”的欧阳良宜老师推荐的。
      之所以“力荐”,主要是基于两点,其一是阚治东的真诚,其二是内容所反映的中国特色。
  
     金融圈子始终是蒙着一层面纱的。然而,大概是有过一段失去自由的经历,阚治东的文字让我觉得非常贴近和真诚。
      比如,开头对于他母亲的叙述让我感动地眼眶湿润了:
      “家人告诉我,我出发去日本的那一天,在我下楼后,已经久病不起的母亲硬是让人把她从床上扶起来,站在窗前,静静地凝望着一步一步地远去,直至我的身影消失,也不愿离开窗前。”
      还有,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阚治东花费这么多笔墨写“短短”的21天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和心理。可这确是非常自然的。这21天没有他平时任何一天的繁忙,带给他思想和心理上的震撼却一定远超碌碌一日;同时,我想,这21天是使作者最终想和读者分享他经历的核心部分——虽然前面的申银总裁、深创总裁表面上看起来更加显赫,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铺垫。
      “风刮进深圳看守所里的树叶都得在这里待上一年半载才会被扫出去,出去有那么容易吗?”
      如此真诚的感情。只是略有可惜,他在狱中反思自己在金融圈的思想过程囿于政治原因无法彻底表露。那是核心的核心,现在只能留给我们臆测了。
  
      读这本书,我们一路从静安交易所的黑板到上交所的全电脑配对系统,从担心股票发不出去而抽奖送房到1990年提前三天有人排队买配股,真是无愧于书名“荣辱二十年”。作者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逐步由蛮荒状态过渡到初具雏形。
       建立“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必须是阵痛的过程。有人会付出代价。不过,很多时候,一些细节还是不禁让人泯然一笑。
      比如取名“国库券”而非“国债”的原因是当时认为社会主义“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上交所开始用的是securities而非stock,因为当时股票被认为资本主义的腐化物,批起来不容易;
      申银既要着手和公司一起发B股,又要和监管部门制定法律,真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啊;
      327国债的根本来源还是哥德巴赫猜想似得储蓄保值贴补率,就像目前的CPI一样,“选择性暴露”以操纵展示在人民面前的美;
      朱镕基总理真的很牛,当时开上交所时提出“光干不说”,以减少舆论压力,实在佩服啊;
      “关多少判多少,防止有些犯人由于关押时间长于服刑时间闹补偿”,真是奇葩的反逻辑啊;
      一群猫去抓耗子,最后被猫消耗的东西远远多于耗子偷的;在国企担心的不是这些人花多少钱,最怕吃饱了没事干。
  
       最后,还想说说阚治东的“两落”。
      第一次是上海市政府纠缠在沪深地位之中中让阚在的申银万国坐庄,阚夹于地方和中央这一对异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间,只能壮烈地为上海市领导做“替罪羊”了;
      第二次是深圳市政府让阚作为“救火队长”拯救半死不活的南方证券。当时面对这样一个机会,其实阚并没有多考虑自己能否成功,只是对他来说,“这个对过去间接的肯定”实在太重要了!我个人认为,政府当时只是想找个人担责任而已,这样阚无疑是“最佳人员"了;所以之后政府都没有给阚提供太大的支持;而且一年之后,阚就感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说阚治东是悲情英雄并不完全恰当,只是,在这样一个混沌的中国证券市场,只能做个夹缝中的英雄,或血洗山岩,或屹立山尖。
      我想,每个今后想在国内工作的人,都很值得读读这本书。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2 13:30 , Processed in 0.0470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