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2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特的一生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5: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柳比歇夫的为人
  
  1. 对权威的怀疑
  宁愿打倒权威而不愿树立权威的怀疑派。
  他所说的一切, 似乎都是离经叛道的。最最不可动摇的原理,他都能提出怀疑。他不怕冒犯任何权威——达尔文、季米里雅泽夫。论据每每从别人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并经过他自己的验证。
  要说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那就是无可争辩的真理、 不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
  去寻求真心诚意和摆事实讲道理的论争,他要求双方都能容忍不同的意见。他属于那么 一种罕见的人,当人们同这种人争论时,感到很愉快。当他开始同强有力的对手争论时,他力求理解透彻对方正确的一面。
  “真正的科学家和真理的探索者,从来没有绝对的信念(这里说的是有争论的那些知识领域),他总是不断用新的论据来试图取得对方的同意,他这么做,并不 是因为他觉得在对方面前有什么值得自傲的优越性, 也不是出自虚荣心,而首先是为了检验自己的信念。因而一直到他确信自己确已理解了对方全部的论据,确信对方并非基于极为客观的材料,而是由于这种或那种偏见而持这些观点,因而,进一步的争论已属无益,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停止争论……笔者只有在能用与对方相同程度的说服力来陈述对方意见,并能补充自己的意见来说明对方偏见的根源时,才能停止剧烈的争论。”
  
  2. 神奇的乐观主义和好奇的性格:
  他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起来便会感到愉快。
  他身上有一种向自己提出问题的需求。
  他的可贵,在于他努力作出回答,不怕有错误。
  
  3. 虚无主义和唯理性
  柳比歇夫在青年时代,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满脑袋虚无主义、唯理主义的巴扎洛夫。
  他认为他是虚无主义者,屠格涅夫所说的那种虚无主义者。屠格涅夫说: “虚无主义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不膜拜任何一个权威, 他不信仰任何一个原则,不管这个原则多么受到人们的尊 重。”
  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 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 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对自己理想的要求。
  
  4. 广泛的爱
  文学是他的嗜好?没那回事!它是一种自然的需要,是一种无所企求的爱。
  当一个人意识到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他就能胸怀全世界。能意识到国家的命运就是自己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公民责任感。胸怀全世界,这是从属于整个人类的一种感觉。
  这里重要之点在于他激起人们的思维,他促使长期不动脑筋的人去思索。
  
  5. 生命的道德感
  这种情感多半是感到天赋的生命是无价之宝;不仅生命只有一次, 不可复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具有这种只有一次, 不可复得的性质。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 地方无权滥用。在这方面,柳比歇夫为自己订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
  如果不去考虑轻松不轻松的问题,而考虑需要不需要的问题,那么人必然会严肃地考虑如何利用他一天、一月、一年中荒废排的那些时间。
  他不是按照自己 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按照任务去衡量能力。他认为, 有一种精神上的义务,要比保持心灵上的安全感好。
  每一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充分施展自己 的才能——这是每个人和全人类面临的日益增大的任务。
  利用时间的方法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得到的是 什么。
  
  
  二、柳比歇夫时间日记的特征
  
  1. 每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
  
  2. 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注明一天用了多少时间写这部或那部稿子。无休无止地进 自我工时标定。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他都记下时 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3. 小结: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 一览表。
  
  4. 算出每件主要事件的时间“价格”。
  
  5. 想方设法利用每 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 会、排队……
  
  6. 纯时间和毛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7. 制订年度计划或月计划时,要依靠过去的经验。
  
  
  三、时间的令人烦恼之处
  
  因为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时间的。 有时候他压根儿无处可用,只好磨时间。
  时间的令人烦恼之处正是在于时间不能不用。结果,人们随兴之所至,乱花滥用,用来干五花八门的荒唐事。
  
  
  四: 时间日记带来的改变
  
  1. 特殊的时间感
  多年来经常看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他的时间好象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
  
  2. 严格的自我审视与监督
  时间日记照出来的不是人现在的面目,而是他过去的面 目,才过去不久的。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作出公正 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
  他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监督自 己,自己监视自己,自己向自己汇报。
  
  3. 清楚“溜掉”的时间到哪去了
  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4. 对自己的研究,科学使用时间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
  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
  
  
  五:搜集素材
  
  我手头有大量的存货,一旦有可能出版,存货立刻能派上用场;文章写得很快,因为事实上它不过是我平日储备着的材料,随用随取。
  所有看过的东西,我都要仔细研究。怎么研究?如 果一本书谈的是我不大了解的新东西,我就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书,我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 介。
  
  
  六: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时间使用原则
  
  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发展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几条柳比歇夫个人的时间守则(按照生活和身体特点制定):“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 40 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 。钻研一 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 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三个小 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三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他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十个小时,分成 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十分钟。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象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七:常见的时间谬误
  我们记得的只是 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半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
  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干扰、借口客观条件而认为不适用。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6 12:04 , Processed in 0.0414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