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鹿鼎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为奇特的一部书,同时也是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封笔巨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对于人物的塑造一般认为是三个阶段:由早期的大侠到中期的无侠再到后期的反侠。大侠的代表就是像郭靖,萧峰等的一系列侠之大者;无侠之代表作即为中期的《连城诀》,主人公狄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而且武林中都是人心险恶,刚刚贪财一直最终都葬送金银珠宝之中,没有侠之大者出现来拯救众生;《鹿鼎记》则又是典型的反侠,主角直接是一反派人物。
  《鹿鼎记》以清朝康熙年间诛杀鳌拜、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施琅攻克台湾等史事为背景,描写扬州妓女韦春花的儿子韦小宝如何因缘巧合,被侠士茅十八带到北京,从冒充太监小桂子开始,周旋于康熙朝君臣、明室贵冑沐王府、反清组织天地会、邪教组织神龙教,以及平西王吴三桂、西藏喇嘛、蒙古王公,甚至俄罗斯王族之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最终娶得七位美人归隐江湖的传奇故事。小说一反常态,从主角为大侠的题材中跳出,主人公定位成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的无赖。这样做首先就别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本书非但没有大侠,反而在反讽大侠。像陈近南一类的人还算不多大侠。而像之前《碧血剑》中出现的归幸树夫妇那些所谓的大侠,在这里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这一点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然而,《鹿鼎记》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就我个人来说,初次读这部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笑话书,不是武侠作品。小说从头到尾无不充斥着各种搞笑桥段。印象最深的就是康熙说了自己的宏愿,要做像尧舜禹汤那样的皇帝,韦小宝没有听懂,但自己感觉这句话对于讨好皇上很有帮助,于是就不停的重复“鸟生鱼汤”这四个字,很是有趣。聚赌时使用水银骰子,袖中藏刀杀死喇嘛等等情节。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调侃能力,如《尼布楚条约》上面的黑色墨迹其实是韦小宝的名字,两个原因:一,他不会写字,怕别人耻笑,故意抹黑;二,条约签订好后被人抹了一下,正好抹掉了韦小宝的名字,后世就不得而知了。结尾时,韦小宝想搞清自己身世,就去问他妈在生他前和什么男人上过床。结果他妈回答,汉满蒙回藏都有,不过,还有一个喇嘛,每次睡觉前都念一段佛经。其实,你更像那个喇嘛……每次看到这些内容,我都会捧腹大笑,暗暗佩服金庸高强的语言功底。
  《鹿鼎记》相对其他武侠小说还有许多独到之处,如每回的章回题目都是出自其祖先查慎行的对句,很有特色。而且里面对于扬州当地的风俗,盐枭以及妓院内部场景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人物形象变了,连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做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的武侠小说大多将环境定位在英雄大会,还是什么比武大会,屠狮大会的,而这部小说刚开始就是妓院内部的纷争,很是特别。据金庸先生自己描述,他从未去过妓院,赌场一些地方,都是据别人介绍自己构想出来的。所以很是值得称赞。另外,金庸还就此书表现出了自己开明的民族观念,无论是汉族统治还是满族统治,只要能为人民谋福利,那就是好的政权。这些当然体现在了韦小宝的身上。他一人兼多重身份,即使满族高官,又是反清组织中的香主,直接被总舵主收为弟子。所以,到了最后关头,他作为汉族人,不忍残害同族,而他又认为皇帝是真正的为人民的好皇帝,他又不想杀害他使生灵涂炭,况且汉族人统治的明朝后期就是因为腐化堕落才被满洲人给颠覆的。所以,他选择了隐居,写妻儿老小归隐山林不再入世。这应该也就是金庸先生个人的情怀吧!当然,《鹿鼎记》有很强的讽刺效果,很多故事其实是在影射现实社会。如鳌拜被铲除以后,韦小宝和索额图负责抄家,期间,两人的种种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现实中这样的贪污贿赂很严重,这又体现出金庸先生对于现实的忧患意识。有时,为了达到讽刺效果,作者有不惜使用脏话秽语来增强效果。如韦小宝经常挂嘴边的“辣块妈妈”,以及调戏女子让其为之唱《十八摸》这样的浪曲。还有许多。这些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初看那会不屑,可能也只是一笑而过,然而,多次看下来,你就会懂得作者这样设计的良苦用心了。也许,这也算是《鹿鼎记》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到之处吧!
  总之,《鹿鼎记》是一部奇书,有人曾问过金庸,为什么《鹿鼎记》之后不写了,他说,写不出来了。或许,《鹿鼎记》真的达到了顶峰,无法再上了。它不仅在现在,即使在将来,也还是会独树一帜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17 14: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为奇特的一部书,同时也是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封笔巨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对于人物的塑造一般认为是三个阶段:由早期的大侠到中期的无侠再到后期的反侠。大侠的代表就是像郭靖,萧峰等的一系列侠之大者;无侠之代表作即为中期的《连城诀》,主人公狄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而且武林中都是人心险恶,刚刚贪财一直最终都葬送金银珠宝之中,没有侠之大者出现来拯救众生;《鹿鼎记》则又是典型的反侠,主角直接是一反派人物。
  《鹿鼎记》以清朝康熙年间诛杀鳌拜、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施琅攻克台湾等史事为背景,描写扬州妓女韦春花的儿子韦小宝如何因缘巧合,被侠士茅十八带到北京,从冒充太监小桂子开始,周旋于康熙朝君臣、明室贵冑沐王府、反清组织天地会、邪教组织神龙教,以及平西王吴三桂、西藏喇嘛、蒙古王公,甚至俄罗斯王族之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最终娶得七位美人归隐江湖的传奇故事。小说一反常态,从主角为大侠的题材中跳出,主人公定位成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的无赖。这样做首先就别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本书非但没有大侠,反而在反讽大侠。像陈近南一类的人还算不多大侠。而像之前《碧血剑》中出现的归幸树夫妇那些所谓的大侠,在这里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这一点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然而,《鹿鼎记》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就我个人来说,初次读这部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笑话书,不是武侠作品。小说从头到尾无不充斥着各种搞笑桥段。印象最深的就是康熙说了自己的宏愿,要做像尧舜禹汤那样的皇帝,韦小宝没有听懂,但自己感觉这句话对于讨好皇上很有帮助,于是就不停的重复“鸟生鱼汤”这四个字,很是有趣。聚赌时使用水银骰子,袖中藏刀杀死喇嘛等等情节。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调侃能力,如《尼布楚条约》上面的黑色墨迹其实是韦小宝的名字,两个原因:一,他不会写字,怕别人耻笑,故意抹黑;二,条约签订好后被人抹了一下,正好抹掉了韦小宝的名字,后世就不得而知了。结尾时,韦小宝想搞清自己身世,就去问他妈在生他前和什么男人上过床。结果他妈回答,汉满蒙回藏都有,不过,还有一个喇嘛,每次睡觉前都念一段佛经。其实,你更像那个喇嘛……每次看到这些内容,我都会捧腹大笑,暗暗佩服金庸高强的语言功底。
  《鹿鼎记》相对其他武侠小说还有许多独到之处,如每回的章回题目都是出自其祖先查慎行的对句,很有特色。而且里面对于扬州当地的风俗,盐枭以及妓院内部场景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人物形象变了,连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做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的武侠小说大多将环境定位在英雄大会,还是什么比武大会,屠狮大会的,而这部小说刚开始就是妓院内部的纷争,很是特别。据金庸先生自己描述,他从未去过妓院,赌场一些地方,都是据别人介绍自己构想出来的。所以很是值得称赞。另外,金庸还就此书表现出了自己开明的民族观念,无论是汉族统治还是满族统治,只要能为人民谋福利,那就是好的政权。这些当然体现在了韦小宝的身上。他一人兼多重身份,即使满族高官,又是反清组织中的香主,直接被总舵主收为弟子。所以,到了最后关头,他作为汉族人,不忍残害同族,而他又认为皇帝是真正的为人民的好皇帝,他又不想杀害他使生灵涂炭,况且汉族人统治的明朝后期就是因为腐化堕落才被满洲人给颠覆的。所以,他选择了隐居,写妻儿老小归隐山林不再入世。这应该也就是金庸先生个人的情怀吧!当然,《鹿鼎记》有很强的讽刺效果,很多故事其实是在影射现实社会。如鳌拜被铲除以后,韦小宝和索额图负责抄家,期间,两人的种种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现实中这样的贪污贿赂很严重,这又体现出金庸先生对于现实的忧患意识。有时,为了达到讽刺效果,作者有不惜使用脏话秽语来增强效果。如韦小宝经常挂嘴边的“辣块妈妈”,以及调戏女子让其为之唱《十八摸》这样的浪曲。还有许多。这些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初看那会不屑,可能也只是一笑而过,然而,多次看下来,你就会懂得作者这样设计的良苦用心了。也许,这也算是《鹿鼎记》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到之处吧!
  总之,《鹿鼎记》是一部奇书,有人曾问过金庸,为什么《鹿鼎记》之后不写了,他说,写不出来了。或许,《鹿鼎记》真的达到了顶峰,无法再上了。它不仅在现在,即使在将来,也还是会独树一帜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6 03:47 , Processed in 0.0470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