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借书] 悬浮的精英——“内地生”在香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7-30 12:3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6:02:24 | 只看该作者
    “能否不要再当过客?”


    “你把身份证明书看了又看,你原来是一个只有城籍的人。”1974年,香港女作家西西写在小说《我城》里的话,正在内地生身上得到印证。香港身份,作为一纸城籍证明书,对内地生而言,是安全的保障,却有失落的乡愁。

    “前内地生”缪毅,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历这样的身份痛感。1999年,他作为获得“香港赛马会奖学金计划”的首批学生来到香港就读。那时候,到港求学就意味着必须在原籍地销户,并且上缴身份证。

    一开始,往来港澳通行证成为缪毅唯一的身份证明,也并非大碍。到了毕业,一直希望成为律师的缪毅决定回内地参加司法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在内地早已是个“黑户”。

    这种“既不属于这儿,又不属于那儿”的窘态持续了数年。“我到底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这好像是个问题。”多年后,缪毅拿到了香港身份,并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面对这个常被人问及的问题,他已波澜不惊。“我会说,我是个宁波人,是内地人,也是香港人。”

    内地生陆文在浸会大学的毕业作品——纪录片《他城我乡》,追踪了一个内地生与港生冲突事件。红领巾,作为内地读中小学人们的集体记忆,但对香港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陆文的记录片中,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生在学生会竞选中遭遇误解,随后,内地生们戴着“红领巾”来“占领”城大,还挂起了海报:“我戴红领巾,但我不是妖怪”。

    在很多内地生看来,身份的“悬浮”,是不得已的疏离。毕业两年的内地生米洛夫就职于某著名电视台,工作在香港的他却把住处选在深圳的落马洲,“距离远一点,这大概正说明,不是不愿意融入,而是真的无法融入香港的圈子。”
  • TA的每日心情

    2013-7-30 12:3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6:02:47 | 只看该作者
    就如一个真空,介于作为落脚城市的香港与内地生所处的空间之间,“我们漂浮着,好像就是没法落地”。如从业IT的港大内地生黄超所言,“我更愿意想想为中国社会,而非只为香港做些什么。”

    和很多内地生一样,在他看来,香港作为一个和北上广并无二致的中国城市,香港身份更多意味着在北京买房买车不用排队等政策的优惠,出国签证的便利,而非更多。

    周保松表示担心,港校自主招生以来新崛起的在港内地生群体,“能否不要再当过客?”

    乔苏还记得,2012年7月1日那天,她一个人跑到维多利亚港看了烟花。当她被吞没在拥挤的人群中,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那个瞬间,她为自己感到恐惧。特别害怕有一天,身处陌生的“我城”,即便拥有城籍,她才发现,“到头来这永远都是异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7 12:00 , Processed in 0.0430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