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在意境。可以将诗句捡起回味,也可以合上诗集去领悟,不需要去刻意理解句子的序列与字词的表面意义。读诗能悟出很多东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是境界提高了,也许是人生阅历丰富了,高中和大学读到的泰戈尔竟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如此真实,如此美丽。飞鸟,新月与吉檀迦利在很多已经见识过的读者那里复活了,在没有被接受的人群里就这样悄悄的散播开来,与当代的语境浑然契合。对于伊沙老师的新译本,最大的感触也就是上面那段文字了。
  很多读者都在对比伊沙老师和夫人译本与冰心郑振铎译本的异同,我就不多做过多评论,在这里我提下看到的台湾的译本,是周仲谐先生的译本。漂鸟,新月与颂歌对上迷失的鸟群,新月与献诗,诗歌文本的再创造看来还是在那个“同与异”的意境上。同应该是对诗歌意象的共同感悟,泰翁在诗集里表现的感情与生命体验相当程度的就体现在译作的“同”上,而“异”我觉得可能跟历史时期和译者自身水平与所处的文化语境等有关系。这就不过多做论述。
  个人觉得伊沙老师和夫人的译本赶上了一个潮流,而且也到了一定的境界。在这个译本中可以体会到诗是生命的体验与感,平易普通的现代语境下的语言情境再现,让读者与译者和作者没有了理解间隔,清清淡淡地将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对语言的运用省略了很多无助于亲近读者的译词,读起来很少有不能理解或者生涩的语句。曾经看过一篇谈论诗歌翻译的博文,十分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其中有这样的说法:“翻译外文诗歌,翻译者最好是诗人,如果不是诗人,最好不是学者,如果是学者,最好不是缺乏诗感的学究;无论如何,翻译者最好自己对诗有较高的实践兴趣。翻译者必须清楚,自己所翻译的只是自己阅读这首诗所体会到的意境,不能说是替诗人传达其要表达的含义,因此,诗歌翻译者对诗本身绝对不能有半点僭越的代庖之心。因此,翻译诗歌之所以需要多种方式同时并用,是因为它既有再创作的含义,又承担着忠实传达原诗语义的义务。”伊沙老师恰恰就是上述观点的实践代表,所以在新译本中我们会有了平淡易懂而又有体悟的感觉。稍作对比,可以感受到下了很大功夫,简要举例,对于现代语境白话语言的运用,恰恰是新作的经典。如往往会将“别”改译为不要;“愚”改译为“傻瓜”;“走了”改译为“离去”;“愿望”改译为“心愿”;去掉了一些带有情绪志向的词,如“只是”;或将句子语序进行调整。最终的期望是达到伊沙老师心目中的佳作。
  钱钟书曾经说过诗不可译,固然有理。但是伊沙老师和夫人译了之后的诗确实会在现时语境下对泰翁的生命理念进行新生的解读。期待更好的作品与译作。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2 20:46 , Processed in 0.0421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