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手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0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王寅好几年了,却从未有过更长的交谈。人群中他微笑,安静,带有巨蟹座特有的某种隐秘性。曾在微博上看到作家陈村调侃他,说他很少露面。在南京的短暂相逢中,诗人欧阳江河也说,王寅好像“随身带着一朵云”,随时隐身。对此,王寅只搬用了钱钟书的一句话解释:“吃鸡蛋为什么要看下蛋的鸡呢?”
  
    而作为记者、诗人、摄影家的王寅这些年也有显见的变化,他更随和平易了。“一场大病后我会更节制、更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眼下,他的摄影随笔《摄手记》名列新浪10月中国好书榜前十,在当当文学新书热卖榜也进入了前40位。
  
    内向的王寅,正在更加“自由、开阔和舒展”地表达自己。
  
    如果不拍,就会视而不见
  
    问:以前读你的随笔,总觉得极淡,但这次读《摄手记》,有点意外,有的地方被你感动到了。这是否意味着,摄影,你捕捉到的中意的镜头,比别的更能释放你的内心?
  
    答:如果看我的诗会发现并不淡,情感的表露直截了当。那些随笔都是早期写的,在行文上还有点拘谨,现在我已经不再写那样的东西了。《摄手记》里的文字是最近五六年的产物,表达要率性、放松一些。也许,摄影开启了情感表达更多的通道,但我更倾向于是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在发生变化——趋向更为自由、开阔和舒展的状态。
  
    问:是怎样的契机让你确定自己会从此成为一个“摄手”?
  
    答:我想借用黛安·阿勃斯的一句话并略作调整作为回答:“我认为我之所以拍照片,是因为如果我不拍这些东西,我就会视而不见。”
  
    摄影从一开始就成为我旅行的借口,摄影带给我的几乎都是正面的感受和全新的体验。因为摄影,我去了更多的地方,走了更多的路,见到了更多的人。如果说摄影在某种角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其实并不为过。在大街和旷野中随时进行的创作,和在书桌前的写作有很大的不同,你必须对稍纵即逝的事物全神贯注、充满好奇,尽可能与手中的相机融为一体,让相机成为手臂和手指的延伸,让镜头代替眼睛做出选择。只要摄影带给我的乐趣还没有消失,我就会一直行走下去,一直拍下去。
  
    问:你似乎并不是非常愿意被称为“诗人摄影家”。为什么?诗人的敏感和“摄手”的敏感区别在哪?
  
    答:我更愿意别人从纯摄影的角度去看我的照片,而不只是一个诗人的副产品。诗人的敏感和“摄手”的敏感并无区别,都需要保持时刻好奇的眼光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像梳头一样,步行了解他乡
  
    问:去了20多个国家,你都不是短暂停留,在10天、20天的异乡行走中,你觉得你等待的是什么?你的照片似乎有不少有很强的孤独感,在光影之间,人的处境被隔离着……
  
    答:我去过的国家并不多。但在国外,只要时间允许,我会尽可能地在一个城市多呆上一段时间,像梳头一样,用步行的方式,逐条街道、逐个街区地去熟悉、了解和发现一个城市,而不是匆忙地在城市和国家之间穿梭赶路、走马观花。
  
    城市的表情如此丰富和多变,以至于我舍不得把时间用在室内,只有雨天不能街拍的时候,才会去博物馆。因为博物馆的常规展品100年都是不会变的,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但大街上的每一分钟都如此不同。我去过巴黎多次,每次经过卢浮宫都过而不入,就是基于上述理由。
  
    在我的照片里,与其说有孤独感,不如说是客观观察的距离感更为合适。不仅在国外,在我生活的城市里也是如此。
  
    错误和缺憾,也为摄影所期待
  
    问:听说你近年迷上用iPhone拍照,这是怎么回事?
  
    答:2011年春天,我有了iPhone。就好像得到了一件称手的兵器,让我平添了新的表现手法。我从一开始就很喜欢iPhone的拍照功能,小巧、隐蔽、携带方便。iPhone的拍摄方式和成像结果与大相机截然不同,因为iPhone,我对上海的观察和拍摄有了新的认识。
  
    目前,手机拍的照片已经有不少,明年春天会出一本iPhone摄手记。
  
    问:好像你很少拍那种破坏性的、残酷的、批判性强烈的照片。说说你的生活态度吧,你觉得你是一个超脱的人吗?
  
    答:我在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会更节制、更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这种变化一定会体现到创作之中。与那种破坏性的、残酷的、批判性强烈的照片相比,我更乐于去捕捉奇妙的、不确定的映像,也许在别人看来,那些是无意义的、主题不明确的瞬间。但在我的眼里,它们正是大千世界的折射,就像没有记忆、没有尽头的时间……
  
    我不是一个超脱的人,我只是心存幻想希望自己变得超脱而已。
  
    问:眼前的景物在什么样的状态会引发你摁快门?
  
    答:如果在规定情景中按下快门,这样的照片一般不会是好照片。导致按动快门的也许是极度的喜悦和悲哀,也许是人物和背景相互之间有趣的对照,也许只是一种色彩,也许只是一个几何形体和线条,也许什么都不是……
  
    摄影有太多的偶然性,而这正和诗歌的创作相似,即使是意外的错误和缺憾,也是值得期待的。
  
    打破专业禁锢,发现你的创造力
  
    问:你会出一本将诗歌与摄影相结合的书吗?摄影会不会取代诗歌,成为你最喜欢、最得意的表达?
  
    答:诗歌与摄影相结合的书会是一本精美别致的小书。摄影不会取代诗歌,我说过:摄影如同诗歌,是两辆平行的马车……改造一下曼·雷说过的话:“我用诗歌表达摄影不能表达的,我用摄影表达诗歌不能表达的。”
  
    问:《摄手记》卖得很好。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本《摄手记》,他们究竟喜欢里面什么?
  
    答:《摄手记》最早以图文专栏的形式发表在《书城》和《南方周末》等报刊上,很多读者都是因为《摄手记》了解我的,而不是因为诗歌和我的记者身份。有一次在复旦大学,朋友向一位著名教授介绍我,教授一听就乐了:原来你就是在《书城》发照片的那个王寅。
  
    很多出版社很早就看中了《摄手记》,纷纷表示想要出书。我想,除了个人的喜好和偏爱之外,他们一定看到了其中的市场价值。《摄手记》应该是一本安静的长销书,卖得好并不出意外,但在上市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有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还是没有想到的。
  
    读者在微博上贴出阅读《摄手记》的独特方式和不同感受,等于帮助我从另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照片。有一位读者说,她会和孩子一起看书,让孩子先看照片,说出感受之后,再去对照书上的文字,寻找其中感同身受之处。要感谢互联网,才有了这样直接的交流和互动。
  
    朋友短信转来一位读者的读后感──“喜欢这种日常的、转瞬即逝的摄影和干净的文字。”《摄手记》图文搭配的形式,短小、轻松,可以很快读完。这样非专业的图文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会让人们轻松打破所谓专业禁锢,看到自己身上的创造力,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惊奇和美。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摄影才能,区别只是或大或小而已。
  
    
         问:关于诗歌、关于采访、关于摄影,能透露你下一步的计划吗?你是不是还想跑遍世界各地?
  
    答:明年除了iPhone摄手记,还会出新版的诗集、图文书《双城记:上海-纽约》、《摄手记》繁体字版等等。同时,一个系列的摄影创作计划正在酝酿中。
  
    世界是不可能走遍的。摄影会帮助去想象未知的世界。但可以去一些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瓦拉纳西、哈瓦那、伊斯坦布尔……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21 22:23 , Processed in 0.0428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