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8: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学政治学的人,第一次听到钱穆的名字,从名字看很不错,所以读了一下。后来跟一位学政治学的朋友说起这本书,被对方以很鄙视的眼光看了一下,才知道钱穆原来是大师级的人物。
  最近,又听了腾讯上吴晓波讲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觉得跟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较为相似,又看到前文写的黄仁宇的相关对比,所以勉强作一对比。水平有限,各位看官莫要笑话。
  1.出发目的: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只是演讲稿的集合,所以其并非学术的讲演,而带有更多的通俗性质;吴晓波讲《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也是面向大众而非面向学术,所以也较为通俗;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基本上是以其论文为基底,所以其较为学术性。
  正是其出发点的不同,造成了其更多的不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为演讲词,追求的是其通俗性与概括性,因而并不能作为学术著作,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放大深刻探查;也正是因为其这种通俗性与概括性,让普通读者,如我,在对该问题背景知识不大全的情况下,能够读得津津有味。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为电视讲演,在叙述的同时也强调其趣味性。可以发现,吴晓波在其中有较多的地方表述与史实不符,例如年代不对,字幕都进行了更正。这种口误的出现,并不影响其整体。包括吴晓波在叙述中,也尽量选择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增强其趣味性。
  《万历十五年》作为论文基础上的改篇,可以发现其以较为趣味的方式叙事,其语言中也带有相应的诙谐,但是整体上仍可以看到其严肃性。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不错的。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出站在历史立场看,应该有一历史的说法,所谓历史的说法,便是根据历史,把具体事实来说明,这种态度也是严谨的学术态度。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提出了研究方法。对于学术著作而言,我总认为,研究在于方法,而方法之创新是研究的最重要。姑且不论《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所提出的四个利益集团四个方面矛盾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但其至少提出来,从而接受大家的批判。
  《万年十五年》也是黄仁宇一直”大历史“观的一种表现,这种大历史观,与钱穆的研究方法说来,也有一种类似性。
  3.内容通俗性
  由于其所叙述内容的不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可以作为介绍读,不过可能大多数人不感兴趣,就如同《剑桥中国史》中的大部分研究一样。同例的还有《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其主要也是研究成果的展示。
  而《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历史读物来读,其选择了万历年间几个重要的人物,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特别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竟有些小说的意味。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4 06:59 , Processed in 0.0427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