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23|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全集 - 而已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至1927年间所作杂文30篇及题辞1篇。
  《而已集》体现了鲁迅先生以阶级论作为理论基础后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记录“时代的眉目”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而已集》语言精炼,勾画典型形象,讽刺鞭辟入里。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14〕《现代评论》的这个广告登在一九二八年九月十二日北京《新晨报》。

     〔15〕一九二八年九月,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以“言论乖谬,存心反动”的罪名,查禁书报十五种,《语丝》是其中的一种。

     〔16〕林语堂(1895—1976)名玉堂,福建龙溪人,作家。语丝社成员。曾留学美国、德国,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他在北京任教时,曾对青年学生反对章士钊的斗争表示支持。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等杂志,提倡“幽默”和“闲适”,为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粉饰太平。《翦拂集》是他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间所作杂文的结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新书局出版。集中有《“发微”与“告密”》一文,内容是揭露段祺瑞、章士钊等在三一八惨案中的无耻手段,其中曾提及作者这篇文章,有“鲁迅先生以其神异之照妖镜一照,照得各种的丑态都照出来”等语。

『全书到此结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8:0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六日《京报副刊》。

     〔2〕“优美的差缺”这是引用陈西滢的话。参看《无花的蔷薇之二》注〔11〕。

     〔3〕“整顿学风”参看《“碰壁”之余》注〔4〕。

     〔4〕“党同伐异”参看《题记》注〔5〕。

     〔5〕“睚眦之怨”参看《新的蔷薇》注〔7〕。

     〔6〕赵子昂的画马参看《不是信》注〔17〕。陈西滢在《致志摩》中攻击鲁迅说:“你见过赵子昂——是不是他?——画马的故事罢?他要画一个姿势,就对镜伏地做出那个姿势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对了他的大镜子写的,没有一句骂人的话不能应用在他自己的身上。”

     〔7〕“某籍”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作者与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七人,针对杨荫榆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职员的行径,联名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同月三十日,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的《闲话》中攻击这个宣言,其中有“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的话。某籍,指浙江。参看《并非闲话》注〔8〕。

     〔8〕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大学评议会为了反对章士钊非法解散女师大,议决与教育部脱离关系,宣布独立,有十七位教员曾发表《致本校同事公函》。这里说的北大评议员反章士钊宣言即指此事。

     〔9〕逃到东交民巷或天津一九二六年春夏间,冯玉祥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等作战期间,国民军因发觉段祺瑞勾结奉军,于四月九日包围执政府,收缴卫队枪械,段祺瑞、章士钊等逃匿东交民巷(当时外国使馆所在地)。又一九二五年五月间,章士钊因禁止爱国学生纪念“五七”国耻日,遭到学生群众的反对,曾逃往天津躲避。

     〔10〕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发表的《闲话》中曾对当时北方的革命力量加以讽刺说:“每一次飞艇(按指奉军飞机)正在我头上翱翔着的时候,我就免不了羡慕那些安居在东交民巷的政客,富人,和革命猛进者及民众的首领。”

     〔11〕“唯饭史观”这是讽刺陈西滢的。陈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九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闲话》中说:“我是不信唯物史观的,可是中国的政治,我相信实在可以用唯物观来解释,也只可这样的解释。种种的战争,种种的政变,出不了‘饭碗问题’四个字。”

     〔12〕“大衍之数”语见《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后来“大衍”就成为五十的代词。

     〔13〕指李大钊及邵振青。李大钊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邵振青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枪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丙.扑灭四种报章:

     1.《京报》;

     2.《世界日报》及《晚报》;

     3.《国民新报》;

     4.《国民晚报》。

     丁.“逼死”两种副刊:

     1.《京报副刊》;

     2.《国民新报副刊》。

     戊.妨害三种期刊:

     1.《猛进》;

     2.《语丝》;

     3.《莽原》。

     “孤桐先生”是“正人君子”一流人,“党同伐异”〔4〕怕是不至于的,“睚眦之怨”〔5〕或者也未必报。但是赵子昂的画马〔6〕,岂不是据说先对着镜子,摹仿形态的么?据上面的镜子,从我的眼睛,还可以看见一些额外的形态——

     1.连替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的律师都要获罪,上面已经说过了。

     2.陈源“流言”中的所谓“某籍”〔7〕,有十二人,占全数四分之一。

     3.陈源“流言”中的所谓“某系”(案盖指北大国文系也),计有五人。

     4.曾经发表反章士钊宣言的北大评议员十七人〔8〕,有十四人在内。

     5.曾经发表反杨荫榆宣言的女师大教员七人,有三人在内,皆“某籍”。

     这通缉如果实行,我是想要逃到东交民巷或天津去的〔9〕;

     能不能自然是别一问题。这种举动虽将为“正人君子”所冷笑,但我却不愿意为要博得这些东西的夸奖,便到“孤桐先生”的麾下去投案。但这且待后来再说,因为近几天是“孤桐先生”也如“政客,富人,和革命猛进者及民众的首领”一般,“安居在东交民巷里”〔10〕了。

     这一篇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作的,就登在那年四月的《京报副刊》上,名单即见于《京报》。用“唯饭史观”〔11〕的眼光,来探究所以要捉这凑成“大衍之数”〔12〕的人们的原因,虽然并不出奇,但由今观之,还觉得“不为无见”。本来是要编入《华盖集续编》中的,继而一想,自己虽然走出北京了,但其中的许多人,却还在军阀势力之下,何必重印旧账,使叭儿狗们记得起来呢。

     于是就抽掉了。但现在情势,却已不同,虽然其中已有两人被杀〔13〕,数人失踪,而下通缉令之权,则已非段章诸公所有,他们万一不慎,倒可以为先前的被缉者所缉了。先前的有几个被缉者的座前,现在也许倒要有人开单来献,请缉别人了。《现代评论》也不但不再豫料革命之不成功,且登广告云:“现在国民政府收复北平,本周刊又有销行的机会(谨案:妙极)了”〔14〕了。而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宣字一二六号令,则将《语丝》“严行禁止”〔15〕了。此之所以为革命欤。因见语堂的《翦拂集》〔16〕内,提及此文,便从小箱子里寻出,附存于末,以为纪念。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鲁迅记。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十八萧子升(湖南)前《民报》编辑,教育部秘书,《猛进》撰稿者。

     十九李玄伯(直隶)北大法文系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徐炳昶(河南)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一周树人(浙江)教育部佥事,女师大教授,北大国文系讲师,中国大学讲师,《国副》编辑,《莽原》编辑,《语丝》撰稿者。

     二十二周作人(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燕京大学副教授,《语丝》撰稿者。

     二十三张凤举(江西)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讲师,《国副》编辑,《猛进》及《语丝》撰稿者。

     二十四陈大齐(浙江)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

     二十五丁维汾(山东)国民党。

     二十六王法勤(直隶)国民党,议员。

     二十七刘清扬(直隶)国民党妇女部长。

     二十八潘廷干二十九高鲁(福建)中央观象台长,北大讲师。

     三十谭熙鸿(江苏)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一陈彬和(江苏)前平民中学教务长,前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现中俄大学总务长。

     三十二孙伏园(浙江)北大讲师,《京报副刊》编辑。

     三十三高一涵(安徽)北大教授,中大教授,《现代评论》撰稿者。

     三十四李书华(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五徐宝璜(江西)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六李麟玉(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七成平(湖南)《世界日报》及《晚报》总编辑,女师大讲师。

     三十八潘蕴巢(江苏)《益世报》记者。

     三十九罗敦伟(湖南)《国民晚报》记者。

     四十邓飞黄(湖南)《国民新报》总编辑。

     四十一彭齐群(吉林)中央观象台科长,《猛进》撰稿者。

     四十二徐巽(安徽)中俄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长。

     四十三高穰(福建)律师,曾担任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刘百昭事。

     四十四梁鼎四十五张平江(四川)女师大学生。

     四十六姜绍谟(浙江)前教育部秘书。

     四十七郭春涛(河南)北大学生。

     四十八纪人庆(云南)大中公学教员。

     以上只有四十八人,五十缺二,不知是失抄,还是像九六的制钱似的,这就算是足串了。至于职务,除遗漏外,怕又有错误,并且有几位是为我所一时无从查考的。但即此已经足够了,早可以看出许多秘密来——

     甲.改组两个机关:

     1.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

     2.清室善后委员会。

     乙.“扫除”三个半学校:

     1.中俄大学;

     2.中法大学;

     3.女子师范大学;

     4.北京大学之一部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大衍发微〔1〕


     三月十八日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们使卫兵枪杀民众,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后,报上还流传着一张他们想要第二批通缉的名单。对于这名单的编纂者,我现在并不想研究。但将这一批人的籍贯职务调查开列起来,却觉得取舍是颇为巧妙的。先开前六名,但所任的职务,因为我见闻有限,所以也许有遗漏:

     一徐谦(安徽)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中俄大学校长,广东外交团代表主席。

     二李大钊(直隶)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室秘书。

     三吴敬恒(江苏)清室善后委员会监理。

     四李煜瀛(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教授。

     五易培基(湖南)前教育总长,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六顾兆熊(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北大教务长,北京教育会会长。

     四月九日《京报》云:“姓名上尚有圈点等符号,其意不明。……徐李等五人名上各有三圈,吴稚晖虽列名第三,而仅一点。余或两圈一圈或一点,不记其详。”于是就有人推测,以为吴老先生之所以仅有一点者,因章士钊还想引以为重,以及别的原因云云。案此皆未经开列职务,以及未见陈源《闲话》之故也。只要一看上文,便知道圈点之别,不过表明“差缺”之是否“优美”〔2〕。监理是点查物件的监督者,又没有什么薪水,所以只配一点;而别人之“差缺”则大矣,自然值得三圈。“不记其详”的余人,依此类推,大约即不至于有大错。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3〕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再写下去罢,计开:

     七陈友仁(广东)前《民报》英文记者,现《国民新报》英文记者。

     八陈启修(四川)中俄大学教务长,北大教授,女师大教授,《国民新报副刊》编辑。

     九朱家骅(浙江)北大教授。

     十蒋梦麟(浙江)北大教授,代理校长。

     十一马裕藻(浙江)北大国文系主任,师大教授,前女师大总务长现教授。

     十二许寿裳(浙江)教育部编审员,前女师大教务长现教授。

     十三沈兼士(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女师大教授。

     十四陈垣(广东)前教育次长,现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北大导师。

     十五马叙伦(浙江)前教育次长,教育特税督办,现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北大讲师。

     十六邵振青(浙江)《京报》总编辑。

     十七林玉堂(福建)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国民新报》英文部编辑,《语丝》撰稿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5〕《古今史疑大全》这是影射顾颉刚的《古史辨》而虚拟的书名。一九二六年六月,顾颉刚出版了《古史辨》第一册,内收他自己和胡适等人所作讨论中国古史的文字及往来信札;书前有他的一篇自序,详述其身世、环境、求学经过与治学方法等等,长达一○三页,就像是他的自传。书中各篇,往往以主观武断的态度对待古代的史实和人物。

     〔6〕《玉堂春》叙述妓女苏三(玉堂春)遭遇的故事。最早见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以后被改编为弹词、京戏、评剧、电影等等。按白璧德文艺思想的追随者梁实秋在论卢梭关于女子教育的意见时,曾说男女“人格”有差别,“正当的女子教育应该是使女子成为完全的女子”。(参看本书《卢梭和胃口》)这里是说,像玉堂春那样被践踏的女性,应该是最符合梁实秋的理论的所谓“完全的女子”。

     〔7〕中国的法斯德大概是指高长虹。法斯德即德国作家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主角浮士德,是欧洲传说中的一个冒险人物。高长虹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内曾说:“鲁迅则常说郭沫若骄傲,我则说他的态度才能倒都好,颇有类似歌德的样子。”又说:“听一个朋友说,……郭沫若醉后写了一副对联给周作人,意思是什么成文豪置房产之类”。文中所说“同情”也是高长虹的话,参看本卷第499页注〔2〕。按高长虹说鲁迅“常说郭沫若骄傲”,完全出于“捏造”,参看《两地书·七三》。又所说郭沫若写对联给周作人,亦无其事。

     〔8〕关于束胸受罚,参看本卷第469页注〔6〕。

     〔9〕指马寅初。作者在《两地书·五八》中说:“马寅初博士到厦门来演说,所谓‘北大同人’,正在发昏章第十一,排班欢迎。我固然是‘北大同人’之一,也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然而于‘铜子换毛线,毛钱换大洋’学说,实在没有什么趣味,所以都不加入。”

     〔10〕指吴稚晖。他在国民党“清党”前后,常常发表这种反革命言论。这一句迭见于他在一九二七年五月、七月给汪精卫的信中。按广州报纸曾称吴稚晖为“革命文学家”。参看本书《革命文学》一文。

     〔11〕《现代评论》为了扩大销路,曾在该刊“特别增刊”第一号(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刊登“《现代评论》代售处”一表,分“京内”、“京外”、“国外”三栏,详列代售处一百多处,其中有百货店、药店、实业公司、同善社等等。

     〔12〕这是对于自称无政府主义者的国民党政客吴稚晖的讽刺。

     参看本卷第459页注〔16〕。安那其主义,英语Anarchism的音译,即无政府主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文艺又复兴。文艺真正老复兴。宇宙。其大无外。至高无上。太太阳。光明之极。白热以上。新新生命。新新新生命。同情。正义。义旗。刹那。飞狮。地震。阿呀。真真美善。……等等。

     同日,美国富豪们联名电贺北京检煤渣老婆子等,称为“同志”〔3〕,无从投递,次日退回。

     正月初三,哲学与小说同时灭亡。

     有提倡“一我主义”者,几被查禁。后来查得议论并不新异,着无庸议,听其自然。

     有公民某丙著论,谓当“以党治国”〔4〕,即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谣传有男女青年四万一千九百二十六人失踪。

     蒙古亲近赤俄,公决革出五族,以侨华白俄补缺,仍为“五族共和”,各界提灯庆祝。

     《小说月报》出“列入世界文学两周年纪念”号,定购全年者,各送优待券一张,购书照定价八五折。

     《古今史疑大全》〔5〕出版,有名人学者往来信札函件批语颂辞共二千五百余封,编者自传二百五十余叶,广告登在《艺术界》,谓所费邮票,即已不赀,其价值可想。

     美国开演《玉堂春》影片,白璧德教授评为决非卢梭所及。〔6〕有中国的法斯德〔7〕挑同情一担,访郭沫若,见郭穷极,失望而去。

     有在朝者数人下野;有在野者多人下坑。

     绑票公司股票涨至三倍半。

     女界恐乳大或有被割之险,仍旧束胸,家长多被罚洋五十元,国帑更裕。

     〔8〕有博士讲“经济学精义”,只用两句,云:“铜板换角子,角子换大洋。”〔9〕全世界敬服。

     有革命文学家将马克思学说推翻,这只用一句,云:“什么马克斯牛克斯。”〔10〕全世界敬服,犹太人大惭。

     新诗“雇人哭丧假哼哼体”流行。

     茶店,浴堂,麻花摊,皆寄售《现代评论》。〔11〕赤贼完全消灭,安那其主义将于四百九十八年后实行。〔12〕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署名楮冠。

     〔2〕关于当时出现的一些期刊,作者稍后在《“醉眼”中的朦胧》一文中曾说过:“旧历和新历的今年似乎于上海的文艺家们特别有着刺激力,接连的两个新正一过,期刊便纷纷而出了。他们大抵将全力用尽在伟大或尊严的名目上,不惜将内容压杀。”(见《三闲集》)可参看。

     〔3〕关于美国富豪称北京捡煤渣老婆子为“同志”,参看本卷第548页注〔2〕。

     〔4〕“以党治国”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实行反共反人民的独裁统治而提出的口号。他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三十日发表的《告全国民众书》中鼓吹:“我们是主张‘以党治国’为救中国的唯一出路”,“我国民党是负责的政党,所以我们不许共产党混杂在里面,……我们‘以党治国’的主张,自有苦心精义。”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他所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从上古起到隋代止,共二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列为该馆编印的《大学丛书》之一。

     〔13〕F先生指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藏书家。一九一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九年五月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著有《藏园群书题记》等书。

     〔14〕G主事不详。

     〔15〕殿试又叫廷试,皇帝主持的考试。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6〕实录封建王朝中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大事记,由当时的史臣奉旨编写。因材料较丰富,常为后来修史的人所采用。

     〔17〕Y次长指袁希涛(1866—1930),字观澜,江苏宝山人。

     曾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一九年间先后两次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

     〔18〕C参事指蒋维乔,学竹庄,江苏武进人。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七年间先后三次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

     〔19〕“念兹在兹”语见《尚书·大禹谟》。念念不忘的意思。

     〔20〕YT指彦德,字明允,满洲正黄旗人,曾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郎中、京师学务局长。他在这“大内档案”中得到蜀石经《穀梁传》九四○余字。(罗振玉亦得《穀梁传》七十余字,后来两人都卖给庐江刘体乾;刘于一九二六年曾影印《孟蜀石经》八册。)

     〔21〕《司马法》古代兵书名,共三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但实为战国时齐威王诸臣辑古代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兵法而成;其中曾附及田穰苴用兵的方法,所以称为《司马穰苴兵法》,后来《隋书·经籍志》等就以为是他所撰。

     〔22〕蜀石经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命宰相毋昭裔楷书《易》、《诗》、《书》、三《礼》、三《传》、《论》、《孟》等十一经,刻石列于成都学宫。

     这种石刻经文的拓本,后世称为蜀石经。因为它是历代石经中唯一附有注文的一种,错字也比较少,所以为后来研究经学的人所重视。

拟豫言〔1〕


     ——一九二九年出现的琐事

     有公民某甲上书,请每县各设大学一所,添设监狱两所。

     被斥。

     有公民某乙上书,请将共产主义者之产业作为公产,女眷作为公妻,以惩一儆百。半年不批。某乙忿而反革命,被好友告发,逃入租界。

     有大批名人学者及文艺家,从外洋回国,于外洋一切政俗学术文艺,皆已比本国者更为深通,受有学位。但其尤为高超者未入学校。

     科学,文艺,军事,经济的连合战线告成。

     正月初一,上海有许多新的期刊出版,〔2〕本子最长大者,为——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57: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一九二七,一二,二四。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

     〔2〕“大内档案”指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内的诏令、奏章、朱谕、则例、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他文件。内容庞杂,是有关清朝历史的原始资料。

     〔3〕罗振玉参看本卷第389页注〔7〕。辛亥革命以后,他曾在文章中咒骂武昌起义为“盗起湖北”,又自称“不忍见国门”;但他后来寓居天津,仍往来京津,常到故宫“朝见”废帝溥仪,并与一般遗老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子进行复辟的阴谋活动。一九二二年春,历史博物馆将大内档案残余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售价四千元;其后又由罗振玉以一万二千元买得。一九二七年九月,罗振玉又将它卖给日本人松崎。

     〔4〕金梁字息侯,驻防杭州的汉军旗人。清光绪进士,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奉天新民府知府。民国后是坚持复辟的顽固分子。这里是指他在《东方杂志》第二十卷第四号(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发表的《内阁大库档案访求记》一文。《东方杂志》,综合性刊物,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四年三月在上海创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共出四十四卷。

     〔5〕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学者。著有《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人间词话》等。他一生和罗振玉的关系密切,在罗的影响下,受清废帝溥仪的征召,任所谓清宫“南书房行走”;后于一九二七年六月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杀。

     〔6〕蒋彝潜事迹不详。他的《论档案的售出》一文,载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一日《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一号。

     〔7〕Sandwich英语:夹肉面包片。音译三明治。

     〔8〕Sentimental英语:感伤的。按蒋彝潜的文章中充满“追悼”、“痛哭”、“去了!东渡!——一部清朝全史!”等语句。

     〔9〕“国朝”封建时代臣民称本朝为“国朝”,这里是指清朝。

     辛亥革命以后,罗振玉在文章中仍称清朝为“国朝”。

     〔10〕胡玉缙(1859—1940)字绥之,江苏吴县人。清末曾任学部员外郎、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著有《许庼学林》等书。

     〔11〕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县城内,清光绪十年(1884)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主讲者有黄以周、缪荃孙等人。曾刻有《南菁书院丛书》、《南菁讲舍文集》等。

     〔12〕夏曾佑(1865—1924)字穗卿,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光绪进士。他在清末与谭嗣同、梁启超等提倡新学,参加维新运动。一九一二年五月至一九一五年七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5-18 22:12 , Processed in 0.21436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