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4-4-26 17:16:14 | 只看该作者
    
    在看秋叶老师《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之前,总觉得实习就是去按照领导的意思去打打杂,学习工作上的经验。还好现在发现了,原来实习除了工作以后也有很大有待开发资源。去了北京实习,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北京接触很多新的东西,不仅仅是百度公司。虽说在百度我的实习岗位不是很好,但是毕竟也算是让自己一支脚进入百度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东西,是我这份实习机会的关键。
  
  观察企业用人要求
  
    2013年4月20号去参加百科七周年庆典时,问了百科运营经理韩笑一个问题“你觉得做百科的运营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反应速度。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似乎都很敏锐,那么真正该拼的就是谁的反应速度快。例如,4月20日百科七周年庆典时正好是雅安地震的第一天,当时有不少百科工作人员不得不放弃与百科庆生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地震专题的制作中来。面对如此突然起来的事件,做产品运营就是要想办法策划一个专题占领互联网制高点,更重要的是能去以最快的速度去整合这期专题的专家资源,如果你能快速的请到地震局专家为这次百科专题做内容顾问,这种资源获取能力对于百科运营来说非常的重要。
  
  交流  进入百度实习,像与百科运营经理这样的百度工作人员的交流机会也就多了起来。跟百科一样属于百度知识搜索社区的产品还有百度文库、百度知道,同样的我也应该去咨询这些产品的运营者关于这类职位的能力要求,并以终为始的提前为百度秋季校招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咨询HR,关于做百度的产品运营对学校、品质、经验要求的百分比,最后,凡是百度内部组织的培训都积极的参加。
  
  观察  我可以通过观察百度员工的日常工作流程与处理事务的能力要求点,来学习他之所以能成为百度正式员工并能让他能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
  
  了解企业招聘流程
  
    我们一般所知道的企业招聘流程都较为外端,即公司招聘网站校园招聘流程信息。进入百度之后,我便可以更前端的了解百度公司的招募流程。具体做法计划为:
  
  咨询  可以咨询我的领导关于百度运营岗位需求趋势,并了解此岗位面试流程,最好是能知道这个岗位的面试官,方便在日常工作中多留下他的处事风格,学习他的特长。目前我在百度的职位定位为百度产品运营,如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社区类产品。
  
  观察  观察近期的人员流动情况,例会社会招聘进入的新员工。通过观察这些员工进来的时间点来了解百度的社会招聘频率高的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社会招聘进入百度的同事,咨询了解百度社会招聘流程。
  
  寻找转正机会
  
    在百度实习的实习生当中,能顺利转为正式员工的并不多,因此在实习时除了努力的让自己成为百度的正式员工之外,我也应该学习下秋叶老师的“把这次实习当做跳板”的胸怀让自己去尝试其他公司的正式员工机会。因此,在实习期间我依旧会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动态,尤其是大街网等招聘网站上信息。
  
  
  
  北京行计划
  
    企业参观  在北京有非常多的好公司,如果能去参观下这些公司的总部大楼,感受下他们员工的工作氛围也算是在北京实习期间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然而,要实现这个计划的核心关键点是获取企业参观机会,我将打算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企业参观机会:
  
  微博勾搭
  
  朋友介绍
  
  公司活动
  
  陌生拜访
  
  通过第一种与第二种活动,我已经获得了几家企业的参观机会,我七月份的公司参观之旅已经有了着落了,如“新浪、杜子健的华艺传媒、智立方、小米公司等,后续我将继续开拓人脉进行公司参观机会的获取
  
  
  
  
  商业会议  相比于武汉北京有非常多的企业、非常多的名人,自然帝都这个地方的商业活动、培训会、讲座也就少不了。参此类活动,是拓展自己的人脉与知识面的好时机。问题是,我将如何获得这些培训会的信息。
  
  新浪微博  关注北京知名书城的微博、知名聚会场地的微博,了解他们的活动动态。
  
  社区      互联网爱好者社区进行发帖咨询
  
  朋友       可以问在北京呆过好几年的朋友
  
  大公司活动公告  通过观察心仪企业的官方主页,查看近期的活动安排信息
  
  参加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培训会、公司活动,在前期做好功课,中期做好记录,后期做好总结,方便日后与这次活动的商业牛人在微博上与之建立联系。
  
  
  
  知名景点  在没有企业参观与讲座活动安排时,趁着还有学生证我将适当的外出参观北京的知名景点,如首都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等。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也顺便把北京市的公交与地铁坐了,在这过程带着一颗好奇心多,留意附件的广告设计排版,多看景区附件的商务情况,去北京科普类的景点时留下客服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活动合作。
  
  
  
  朋友聚会  有不少高中同学在北京,这时候我可以去北京的高校逛一逛感谢下北京高校的文化氛围。除了同学之外,还有ppt圈的老秦、石头哥等,偶尔秋大叔还不会北京参加活动,百度实习生也有好几个认识的人,如老郭、冷威龙等,还有在百度粉丝团之家的各位亲们。
  
  
  
  实习日志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将在这个北京实习的过程中写总结日志,原则上是每天一篇。内容题材:
  
  实习心得分享  当被某件正能力的事情或者是被某位牛人点悟到时这类的总结就会出现
  
  吐槽分享  遇到强大的工作压力或者不公时,吐槽体奏起,有些东西写出来就想通了
  
  活动参与总结  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后期总结必须是少不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0-26 04:05:5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分享第二章的内容——读书和学习。这是全书中所占篇幅最多的一章,大家都应该重点研究。
        作者在这一章中针对读书和学习解决了两个问题——what和how,在how中又阐述了how的思路、关键、解决办法以及意义。现在,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轨迹看看他是怎么指导大学生的。里面会掺杂一些我的思考,不过这些都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是学什么。作者指出了三方面——共性知识(即通识教育部分)、思考的方法(即思考框架)以及通用的能力。作者在这里分享了他的思考框架“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建立行动→效果评估。”并针对该思考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这里插一句,很多人习惯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找出书中有效的方法部分。这的确是一个短时间吸收知识的好方法。但我希望大家给予书中出现的案例同等重视。因为前面作者都在做理论分析和指导,而案例恰恰是学以致用的过程。认真分析案例,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找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后自己实践的时候才不会出现知识与实践的断层。
         接着作者开始阐述怎么学,也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作者把知识分为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仍然用数学打比方。元知识就是你抽象出来的解题模板或者框架,硬知识就是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的公式、知识点,软知识就是你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解题能力。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学习一切东西都要找到它的源头和本质,读书读经典,学习学基础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文理科都要学数学?就是要培养你这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做?就是找到你自己解决问题的框架,然后用它去解决所有新问题。
        元知识如此重要,作者接下来当然会告诉你怎么习得。这里作者推荐大家写论文和长文章(一两万字以上)。目的是训练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看待问题的态度。以下是培养该习惯的建议:
  1.        从你最熟悉的问题开始,从短篇开始写起。
  2.        培养记日记的习惯。
  3.        把写长文和你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这里再提一点个人建议。如果你平时无法完成论文或者长文章这种庞大的文体,也一定要坚持输出。只有在不断强迫自己输出的过程中,你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就好像唯有考过试你才知道还有很多知识点不懂一样,强制输出就是一个跟自己考试的过程,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以后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
  现在就该讨论如何达到训练目的,也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培养自己的能力。笔者的建议是模仿。模仿有两种,一种是结果导向。即找到自己想要做出的成果样板,用自己的视角和知识去剖析,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模仿出原来的结果。一种是过程导向。找出你想要模仿的一种思维框架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通过一次次地模仿来达到从模仿到内化的过程。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模仿的三个关键:自己动手、选择恰当的对象(i+1理论)、模仿到位。也分享了另一位ppt高手@Lonely_Fish的“八心”学习流程:简单尝试(好奇心)→发现差距(细心)→模仿作品(耐心)→求教高手(虚心)→长期实践(恒心)→形成风格(专心)→分享心得(开心)→反馈改进(用心)
        现在你猜接下来一步应该是什么?当我们完成了方法的建立,就应该去实践中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信息和观点,怎么去处理这些信息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作者谈到了三方面。一是从信息中学习。作者在该小节中就如何从信息中学习提了一些建议,而我个人更关心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现在是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去收集信息。因此,锻炼自己有效收集信息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自然地引出第二方面——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学会提出具体、有用、经过思考的问题。三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多方面的只是贮备,同时我们要以包容、尊重的心态去看待每个人的观点。坚持自己,尊重别人。这才应该是一个好的态度。(注:书中顺序不太一样,是把第一个方面放在最后,而我个人比较希望这样梳理。)
         关于学习的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是读书的问题。这也是我这个资深书迷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可惜只有两小节。这里就不用之前提到的思维模式解读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一下。我在这里想谈谈我关于读书的看法。
         如何选书
        我自己是做了一个杂食动物,先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有的知识,然后去粗取精。这是早期的选书方式,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足够的鉴赏力,现在读书会更多地挑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我觉得选书尽量往上走。什么意思?就是去找它的源头。比如经济学,最经典的,可以作为元知识的是哪本书?数学,讲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的是什么书?学一个东西最先掌握基本的方法和理论,后面开疆扩土就容易多了。建议没事儿去看看方法论,要是读不下去大部头的还可以去看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这里整理了一些网上推荐的选书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关注一些质量高或者在专业领域突出的出版社。二是看豆瓣中的书评、推荐、关联阅读。三是看作者。如果你喜欢某个作者就可以看它相关的书。相反,在看到一本书的时候也可以去查一下作者的资料。三印数、印次、版次。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书。四一些专业书籍后面的参考文献和数目也可以利用起来。五。书的序,前言,后记。
         最后推荐作者在实操训练中分享的用搜索引擎找到好书的办法。想知道的自己去查书P51
          关于怎么读书的问题,我根据作者的设问也自己做了一些回答,作为作者的补充,也给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路。
  第一,        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
  没有刻意算过,假期的时候可以一天读两三本,连续读一个星期。平时尽量抽时间,基本上一个星期至少两三本。现在有好多人都不读书了,但读书是我从小培养的习惯。小时候,只要妈妈在家,家里都是不开电视的。妈妈在一边看书,我在另一边看书。所以对我来说,读书就跟空气一样,没有它是不行的。而且我一直爱读纸质书,一般情况下都不看电子书。对于大多数人,不在于一定要读多少,但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不过如果是四年读完一本的速度你还是别玩儿了。
  第二,        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的。毕竟我们可以从每件事情上发掘出它的积极意义。比如我们读完烂书可以知道什么是好书。可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还是希望大家尽量有筛选地去读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好书。
  第三,        哪些书是经典书?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比如《学会提问》都已经第十版了依旧畅销,而我到现在依然认为它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绝对不会被时代淘汰,作者也有推荐过。还有一些是拥有持久的精神力量的。
  第四,        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如果是学习工作必须要看的就没商量。如果不是,可以放弃。实在看不懂看不下去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思想上的,或者是知识上的。做好准备再来吧,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第五,        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
  我之前已经说过我的速度了。相信我,只要你想干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你愿意牺牲去唱K的时间吗?你愿意结束一段毫无意义的对话吗?你有勇气拒绝电视剧的诱惑吗?你可以把上厕所打游戏的时间贡献出来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那就不要再问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第六,        读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速读还是精读好?
  这是一个好问题,涉及到读书方法论。我认为读书分两种,一种是纯技术型的,为了获取知识。这种读书目标明确,忽略路边风景,眼睛只盯着猎物,快准狠地往前冲,过滤掉一切你已经掌握或者不需要的东西,直奔主题,然后获得最大限度的价值。不过请注意,在找目标的时候要快速,但解决目标的时候要缓慢。另外,最好目标单一,要是一本书实在目标太多就多读几次吧。另一种是享受阅读。不需要什么目标,就是为了愉悦身心。那样的话就随意,不需要什么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陶冶情操。我认为有时候生活中要做一些非功利的事情,看书也要看点不功利的书。因为有很多知识你当时并不知道它有用,可是有一天它也许会帮你大忙。不过不能因为追求广泛就到处蜻蜓点水。在一段时间内阅读范围相对固定,做一个主题阅读,然后再转换,才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七,        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学习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读书笔记就是完成知识内化的工具。当你开始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要把眼光放宽一点。不要再仅仅看着这本书,你要看你自己,跟你的实践结合,悟出新的道理,也要看你的知识储备,跟你以前学习的东西结合比较。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理清最有用的部分,解开你的疑惑,有些书甚至要理清它的逻辑顺序。不必纠结读书笔记的形式,书评、ppt、思维导图,任何你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这些都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是推动你思考。
  第八,        有些书看起来找不到感觉,怎么办?
  这个就跟相亲一样,你要是永远没感觉难道就不结婚了?大部分问这个问题的都是不爱读书的。那就强迫自己,读个几十本之后你就有感觉了。对于个别爱读书还问这个问题的,我就觉得你低端了。
  第九,        没有时间,可以只阅读经典博客吗?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鲁迅不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成就了一代传奇吗?碎片化阅读可以作为书籍阅读的补充,但我从来不认为它可以代替书籍。
  第十,        读书时不妨找点乐趣。
  在我看来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你要是实在没乐趣,需要他人激励,就通过微博、豆瓣等别人可以激励你的场合去做,去分享。也许为了博得掌声会激励你去做更有质量的东西。
       第十一, 读书多能提高竞争力吗?
                    那要看你怎么读书,死读书的人永远没有出路。别看那些专家学者天天看书,那是因为人家有批判性思维,你有吗?人家已经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了你可以吗?要把阅读跟实践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你就一定能提高你的竞争力。事实上,学习的方式不止一种,人间处处是学问。而且,我告诉你,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跟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差别不是一般得大,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还是好好读书吧。尤其你要是长得不够好,就努力提升气质吧!
                    不过这个问题不能全怪现在的年轻人,这些问题反应了现在人浮躁的心理,或者说整个社会浮躁功利的心态。这是公民对社会的焦虑和不信任,政府应该做出一些努力。但是这不成为你不读书的理由。
         最后,还是讲讲秋叶老师推荐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萧秋水《他们是如何选书和读书的》读书系列、《越读者》、《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思维的版图》、《学会提问》、大学公开课(具体见书48页)。
         我在补充推荐一些东西。一个是葛剑雄老师在青年公开课《开讲啦》里面的演讲http://tv.cntv.cn/video/C38955/bbf96c41e625497baf1bb72683291681,二是立人图书馆里面的推荐书籍(这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大家可以多关注)http://site.douban.com/106986/room/22863/。三是立人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李英强老师博客中关于经典阅读的看法。http://blog.sina.com.cn/lirenjiaoyu最后推荐王强的《读书毁了我》,这是一本类似散文集的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搞清楚这个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0-21 07:43:41 | 只看该作者
                                        大一,再见
  
                                                序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这句话说的太深,现在的我不能完全理解。一旦深思,觉得我的整个生活体系都要坍塌。我只是想回头看看过去的这一年,大一,该结个尾了。
          在上大学之前,心里一直有一个困惑,大学我要过的怎样过。我一直向往的是自由随性的生活。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中,渔翁对渔夫说:你要赚钱买大渔船要投资要赚更多的钱,然后你就可以安心躺在沙滩晒太阳了。渔夫对富翁说:我现在不就在舒舒服服晒太阳吗?
          以前我觉得渔夫很洒脱,我要这样的活着。上上课看看书,背包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写点东西拍点照,轻松自由地读过大学四年。
          翻看自己以前写的日记,有一篇只有这样的一段话:年轻的时候,在你还精力充沛、有力气的时候,你就是要奋斗的,毋庸置疑,是的,你想真正为自己活着,但试想 年轻的时候你轻闲自在、自由放任,年老时 你靠什么资本过活呢?所以 年轻时的奋斗可以让老年时的你过上你真正想要的闲然生活。
          其实庆幸自己早些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知道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应该要做的事情。这个阶段不努力,下个阶段必定跟着窘迫潦倒。是的,如果遇到坏天气,渔夫只能饿肚子,可是富翁不会。
          年轻是用来奋斗的,大一的主旋律是一个拼字吧。有得必有失,我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 让我有意想不到的幸运;可是我也遗憾过去的点点滴滴。大一,莽莽撞撞地过来,回头看看,有想哭的冲动。
  
   (一)关于社团
          刚开学的时候,在优秀学子报告会上,当时校会主席马洁说:用付出锤炼能力,用能力实现梦想,用梦想成就未来。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个乖孩子好学生,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一笔一划地把那几个字写在笔记本上。时间不久,可是却觉得那时的我多小啊,多小啊。想想当时的我们,大家的眼睛里都是放着光芒的吧。大学一年过去了,那些光 还有吗。
          这三句话 曾被我写在百科的全体大会的黑板上,我仔仔细细一句一句的说。其实,在社团里,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口口声声说的要锻炼自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你怎么提高? 就是要多付出要多做事。搬桌子擦黑板跑腿找人搬东西打印材料贴海报发传单扫楼挂横幅谁没做过,是的,在做这些时我不懂做这些事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我只是傻傻都去做了。我不想说在这些事里面有什么细节有多少技巧只要用心你就可以学到很多,这些东西其实是和人的天生的一些能力有联系的,你能看到什么学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你自身。但我想说,人人心里一杆秤,你在做大家都能看到,真正用心而努力的人是不多的。当你不计较回报时,你能收获到更多。当你把小事都做好的时候,大事自然是由你去做的,没有人会放心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更没有人会把事情交给小事都不愿意去做的人。在这个过程你能力的提升是必然而自然而然的事情,你想要的锻炼实质上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
         而梦想与未来,那些遥远而美好的字眼,也会一步一步地想你走近。
  
         我大一的两个社团,校心协和百科。
         对心协,心里抱着一丝惭愧,上个学期做的不够好,学艺不精,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给策划部添光的。这个学期最后的聚餐,没有去,虽然我好久没有见三位老部长了,好想念,但是我真不好意思在一个学期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再搅合什么了 。一直以来最感谢的自然是列叔,亦兄亦师亦友,还记得那些日子天天跑步时列叔每次的鼓励支持和指点,那些苦逼的日子有你们支持与陪伴,是我的幸运。在心协,最重要的是遇到了那样一帮子人,李乐平,带我跑步,最后一头投奔我大百科了,哈哈;周满,我们聊的不是很多,可是我好喜欢你;高哥,我们好有缘的选了同一个老师的选修,本来以为可以指望你听听课我就不用去了,可是你比我更不靠谱......不过你在做的那些事情我们应该有可以合作的地方。现在正式退出了,觉得那里还是自己的一个家,列叔,我会远远地看着大家的,看着心协的优秀和辉煌,然后告诉学弟学妹,我以前可也是心协的哦~
  
         这一页算是正式的翻过去了,再见了,我亲爱的们,我只剩下百科了。我也只要百科就足够了。
         关于百科,承载了我太多的感情,有太多的东西。在我最抑郁的时候,我的心理老师,听我絮絮地说了很久,然后,他说: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当你提到百科的时候,你的脸上有满足的笑。
         关于百科的很多东西,写在另一篇日志里了。还有百科七周年时的征文,我写了《梦里有爱也有痛》,记得是三千多字。太多的时间、心血、精力、感情,洒在这里,太多,我不想说。
         我的百科,心力汗泪将继续留给你。
  
  (二)关于学习
         关于大学里的学习,从高中老师的科普到亲朋好友的忠告,再到学姐学长的建议。毋庸置疑,学习不能落下 。学习永远在社团工作之上。  但我最初的想法:只要你有效地用了时间,做了想做的事情,即使你耽误了学习,没有关系,你不后悔就行。
         对学习,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如果你去上课,请你好好听,你要学到东西;如果你学不进 ,在教室荒废时间,不如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大一上,还算乖,逃的课不多,考试月的时候,事情基本上都忙完了,去上上自习看看书。老师说的重点,上课时再三强调的东西,会了就行。我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太高,虽然在进大学社团面试的时候,我说:想在大学里拿奖学金。但那个时候完全是为了让面试官觉得:嗯,这孩子不错,挺上进!现实是,我晚自习除了第一个月,基本不再去上。后来辅导员查得紧时,我天天带笔记本去上自习,当时我在忙什么,在参加一个比赛。而那时,我看到了班里的一堆学霸,是真的学霸九点自习下课也不走,互相讨论问题,拿着我没见过的资料。他们逼得我放弃了奖学金的想法。我想:你好好做你的事吧,不要妄想了。结果是,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是班级第二。我唯一的想法是:班里那么多的学霸,我对不住你们了...
         大一下,更忙了。有那么一两个月七八周的时间,我都是一周五天平均一天只上一节课的样子。包括去了之后睡过去的课,虽然去的时候还是那个想法:既然我来了,我要听课。可是有时候是太累了。不过回头想一想,我的所有的老师都认识我,至少知道我,因为我在去上课的时候都有跟随老师的节奏,都会回答老师的问题。我的眼前目的只有一个:平时成绩。因为我都不去上课,老师点个名什么的我又不在,考试你要再考不好,你早晚要挂。所以以此作为一个基本保障吧。其实我喜欢学习,我觉得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我折腾社团比赛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我还是会做回那个好孩子乖学生吧,希望老师们在时隔一年两年之后,还能记得我。
         因为我不去上课,可是又不能一直不上课,期末的时候还有划重点和作业布置呢。大班教学上课时候还好,多我一个少我一个老师看不出来。可是英语是二三十个人的小班教学,怎么办。在我连着两个月没有去上英语课后,我觉得,是时候回去了。我和英语老师说:杨老师,您好,前段时间我家里有些事情,一直没在学校。一直也没和您请假,对不起了。我们英语老师赶紧说:可以的,没关系没关系。也就是我知道我们英语老师人好不会细究,我才敢这么和她说。
  
         一个学期的不学习,换来的就是考前的亚历山大。真的焦虑,我和大使姐姐发短信说,我要复习了。百科的工作这一个月不管了。那个时候好屌,觉得上个学期也没怎么学就过来了,并且还不错,这个学期应该还好。等到我真正拿起书开始看时,真的着急焦虑到肚子疼。从六月三号正式开始学习的吧,前前后后满打满算加最后一科七月三号上午八点半的考试,算是一个月是时间吧,自学了八本书。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七点之前出门,带上一书包的书 和咖啡。到晚上再回来。 我自由懒散惯了,一直不学习,很难回到专心学习的状态。我试过把手机关机,试过出门不带手机,对自己狠一点,慢慢的就可以了。后面的考试时间越排越紧,每一科最多三天时间。而高数,我只学了两天半。
         现在出了六科成绩,我算了一下,平均分是91分,比上个学期的90分要好一些。高数仍是所有科目中分数最高的。
         我想说,大学里的学习,其实仍要像高中时候一样,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比起学霸花费一个学期时间学习,知识上我掌握的不如他们,可是,投资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在不能兼顾时,做到能做到的最好。短时间内要考出好成绩的关键是你要知道每一科的重点是什么。并且你要知道考试的题型,至少做一套模拟卷。其实也就是图书馆里卖的历年的考试试卷。对于那些买不到卷子的学科,那就背吧。如果你说背不完记不住,问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我想说 有,不过我们最好私下沟通。
  
         以高数为例,说说怎样复习最高效。1.找到重点。其实我们班(好像整个年级都没有)是没有给高数的重点的,如何找重点。首先,最后一节答疑课一定要去,不管怎么样,老师总会说到一些的。并且答疑课上老师讲的例题的知识点一定是重点。这只是一部分。剩下的就在个人了,高数预习加学习的两天半时间里,那半天里我抄了学霸的高数笔记,因为写的详细,边抄变理解,上面不懂的题做记号。那两天的第一天的上午,我在图书馆看高数,看了历年的试卷,看的我想哭的时候我给高数老师发短信说:老师您什么时候在办公室我有问题要请教您。他立马回电话说:我现在在新一。我惊呆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问了老师抄的笔记上不懂的地方,顺便加上这样的话:这也是会考的吧。这些是重点吧。说实话,懂一点察言观色是好事。下午我回来时,已经能给宿舍的姐妹们拿书划重点了。2.按照重点做教材上的例题。下午回到宿舍后没再出去。开始看教材上的重点例题。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知识点,至少自己动手解答两三道题。那天晚上我是两点多睡的。做例题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越写越兴奋。3.做历年试卷,找问题,再看书。第二天上午开始做了两三套试卷,那些不会的直接放弃掉。评估了一下,大概可以考七十分左右。找到对应的不会的点,下午继续看书,分值大的那三四个知识点,反复看,背会公式,多做几道题。然后吃过晚饭后,我又做了两三套试卷,已经可以考八九十分了。4.剩下不会的题,跟自己说:不会考的。晚上回去睡了个好觉。起床后是七月一号也就是英语考试。七月二号上午是高数考试,我就这样进考场了,还被包围了...考试时有一道题忘记公式死活想不起来没完全写出来。但没想到 考的不错。
  
          大一的学习生涯就这样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也很少。有些地方我变了,我不想认为我这样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氛围,确实是我变了。我知道,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变,这样就 足够了。
  
  (三)关于情感
         这是最为复杂的东西了吧。不会像社团工作和学习一样,你付出的多、你有方法,你就能收获的多。
         我觉得我是有些古怪的人,有些东西,莫名其妙不能忍受。在家时,邻居去我家串门,我倒拘谨扭捏的不知道做什么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我有时候很疯,但是我不喜欢吵闹,喜欢安静,非常安静。对于嬉戏吵闹大声地笑,有时候那就是我,但当那不是我时,大多数时候我理解并羡慕,偶尔却鄙视嫌恶。
         关于友情。最想对cj说一声对不起。感觉认识我,跟了我,我挺对不住她。因为我总是对身边越亲近的人越苛刻。亲人也是。苛刻的让人讨厌。
         我们和对面宿舍的,部长,宝莲,宋彦,有缘能住在一起,臭味相投,彼此看着顺眼,多么难得,是吧,小莹,小敏。
         从小到大,有那么两三个能一直容忍你的坏脾气,能陪着你成长,能等着你望着你关心着你支持着你,该骂你时骂几句,对我来说,够了。太多的人,在生命里来来走走,聚聚散散,身边总有你们,已经够了。人太多,我招架不住。我已经知道我就是这样的人。
         关于亲情。老爸老妈,你们一直以来都太放心我了。我这么说不是意味着我会找个机会做那么一件让你们不放心的事。不会的。我知道,我们彼此都是不知道怎么关心,怎么说。我是你家的好闺女,你们可以继续放心。这个学期电话打得不如上个学期多了。以后我会注意的。明天回家,准备接驾吧。
         关于爱情。我有话要说。先要祝在遥远贵州支教一年的你,快乐。对不起。然后我想说,我不能接受心理年龄比我小的男生,不能。
  
  (四)关于其他
        大学的生活很丰富,很精彩。远远不止上面的那么些。 你要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于读书
         我喜欢读书。高中时给即将上大学的自己开了一份书单。上个学期一直在完成,深深浅浅看了十几本书。经典的,畅销的,冷僻的,传记,美学,心理学 ,小说,杂文,各种类型都看,很杂。看书,做笔记。这个学期,太惭愧了,总共看只了三四本书,唯有《看见》是认认真真读完的。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里。唯有读书,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有不一样的眼界,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秋大大说: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 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我正在路上。
  
  关于旅行
         我一直都记得,初中时候,别人让写 同学录,那张薄薄的纸上,我第一次直面了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那一栏我写下了:周游世界。我也记得那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他的梦想也是周游世界。虽然是在很多年后才知道的。现在,我长太大了,我对这四个字眼不再有任何感觉,我开始所谓的理性思考,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悲哀。
          想出去走走的想法 一直都在,并陆陆续续地在做,可是这远远是不够的吧。这一年来,在武汉,也有去走走看看,认识认识这个城市 ,这个我要度过四年最美好的岁月的地方。
         有一个想法,我想休学一个学期或一年,去旅行去游学。我觉得我可以拿出让父母和老师同意的方案。我知道挺疯狂,可是我想做。
  
  关于音乐
          对我来说,我觉得音乐能最近的接触到我的灵魂。虽然我不懂音乐。但能沉醉于音乐是我的幸福。音乐让我放松,让我自由,让我安静,让我沉淀,让我温暖,让我有希望,让我觉得世界丰盈而美好。
          钢琴是年少时华丽精致的水晶梦,而提琴则是长大后后优雅成熟的选择。
  
  关于兴趣
          我复读的时候,我大师兄和我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 当时我复读种种不顺,一心只想学习,他整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各种泡妹子。我在心里默默地瞪了他一眼:屁话的爱好,学习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现在,我在心里默默地瞪自己一眼。 很多东西,都是一时的,过了就过了,不会再重要。那些正真陪你走一辈子的东西才重要。就比如爱好。你的爱好会帮你找到心里的方向,他是干涸沙漠里的源泉,是生活中的支撑与希望。
         文学,语言,建筑,音乐,绘画,舞蹈, 体育运动,手工,收藏,计算机,游戏...总有一个兴趣所在的地方。找到那个兴趣,找到那些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找到自己的知己,这是一生的事业。
  
  关于自我
         上大学的我们,大都是只身在外求学。自己必须学会照顾好自己。从生理到心理。
         或许是天生的毛病,我每天早上不到七点自己必定会醒来。高中时候尚不明显,因为本来就要起得早。但在大学,呃,我们宿舍的姐妹估计都有被我起床的声音吵到过。也因为早起的习惯,所以也有必吃早饭的习惯,回头看一看,不吃早饭的日子屈指可数啊。因为早起我不得不对自己说,以后晚上早点睡,习惯性熬夜一会儿,一直这样,身体都受不了了。大二时候,我要早睡早起,不能再熬夜了。
         吃饭也要规律。
         然后,保持身心健康。上个学期我参加心理培训八周,虽然一周只有一次课。这个学期,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问题很多,心理不正常,连续两周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我是班级心理委员,是校心协成员。
         这些问题,我自己解决不了,会及时找老师沟通。和大家一样,我不是没有犹豫,可是我知道这是最好的途径。想说: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有问题死磕,不要不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当回事。老师们都很友善。
  
                                                  结
         这一年,有太多太多,岂是这些个字,就能说清楚的。
        大一,过去了。谨以纪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9 02:43:3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书评写得不是很好,但是书的质量是相当高滴。秋叶老师的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拿到书得那一刻很激动,翻看目录,找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章节先看了。最近一直忙着期末备考,没有什么时间精读,但看了一部分,心里很有感触,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上个学期一直纠结着是考研还是就业,好不容易确定目标了,这个学期又在为实习和毕业论文烦心了。记得这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很担心实习的事情,老早就开始设计自己的简历。看到秋叶老师博客里分享的优秀作品,突然发现自己的真是土得掉渣,最后看不过去了,只好自己动手先模仿别人的,然后拿给身边的同学修改了好几次,总算是让自己稍微满意了。大三是一个特别虐心的过程,面临各种选择,今天打算出国的明天又说在国内就业了,今天说考研的明天又说直接就业了,每天都在与亲人的期望斗争,与自己斗争,最后不知道是妥协了还是成熟了,选择了一种既不是亲人最期待的路径也不是自己最理想的职业。今天看了一本书,是关于一个和女孩儿休学一年,独自一人游遍欧洲各国的故事。就像书中所写的“天性与信仰”一样,我也想做一回背包客,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在大学期间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最好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感受不同的风俗,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也许是在书中看到了秋叶老师的成长经历,突然想起以前那个自卑不爱说话的自己。刚上大一的时候,因为不爱说话,没有竞选上班干,也没有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的必经阶段),班上的同学甚至都不认识我。也许因为这样,从小我就很爱看书,文学、政治,各类书籍都看,在书籍的海洋中,总能找到让自己灵魂栖息的地方。后来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努力学习人家优秀的同学是在怎么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促使自己也朝那个方向努力。不知不觉,竟然在大一下学期自己就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而且后来也选上班干,甚至也在学生会里面获得各种荣誉,真的很难以置信。或许就像一个同学说的,当你在朝着优秀的人不断学习的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优秀的人了。也许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从中学会以一种谦虚好学的心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学习,这应该是我这几年大学生活最有价值的东西吧。
  
  要我说我的大学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离毕业不远的我们,抓住大学的尾巴还能做更多的事。我喜欢PPT,虽然一直在单纯模仿别人的设计或模板,偶尔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作品,但总觉得自己的修炼还不够。真正接触PPT是在大一的时候,因为学生工作需要,那时候用的还是03版的,排版什么的真是不堪入目。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老师给的PPT素材中发现了@秋叶老师还有陈魁之类的大师分享的作品链接,点击进去后,感觉自己的世界一下开阔了,原来PPT可以这么美!再后来的后来,经常逛老师的博客,或者学习微信推送的教程,在一点点的进步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当然,这也成为了我的爱好。大三的时候,很荣幸担任了一年的辅导员助理,看着一群大一的师弟师妹们迷茫的神情,突然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也许是兴趣所在,我习惯性地同PPT为他们制作一些成长的视频之类的,并鼓励他们多多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即使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有时候也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学习PPT后精彩的故事。有时候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到极致,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事情。师弟师妹们也经常会问我,大学到底该怎么过。当然,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依旧常常一个人苦思冥想。要说人生阅历,我比他们也就多那么两三年,谈不上什么人生指引。关于专业、考研、就业,以及大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是跟有经验的老师探讨比较好。
  
  很喜欢书里的几段话:“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不过你要先接纳关上一扇门的现实,才能抬头看见新的契机。”“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迟早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光的舞台。要明白,真正优秀的人,他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而不是身边的人,这是眼界,也是胸怀。”“好的人生,就是在每个阶段做好了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不要以为重复画圆就不是进步”......还有更多精彩的片段,回去慢慢研读,精彩待续......
  
  最后,等我把这本书读完了,就送给12级的师弟师妹们。虽然你们已经即将结束迷茫的大一,踏入未知的大二,未来很近,却也很远。我们每天都在面临不同挑战,不同的困惑,相信秋叶老师会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海量的知识积淀,为你们答疑解惑,启迪你们的思维,为你们开启崭新的大学篇章。想做什么就行动吧,《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28 20:36:16 | 只看该作者
      秋叶老师在微薄上转了我写的一点感慨,同时建议将我的一点想法也转到豆瓣上来,作为一个工作了五年的人,看完这本书的确对自己的大学感到很多遗憾,但是书中的方法也同样适合我们工作了的人,所以,只要行动,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我们还年轻!
      秋叶老师的这本《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是在6月23日与古典老师的《适合比成功更重要》一同在亚马逊上买的,并且在6月26日-7月6日西藏之行的途中看完,期间还一并看了《好习惯的力量》和《天真的人类学家》。
      这几本书中《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是在西藏回杭州的途中的开始看的,本来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即将步入大学的一位学弟推荐一本书而买的,看的时候只是纯粹抱着不可随意荐书的目的去的,所以在飞机上时首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没有想到浏览后便深深的被吸引,然后被震撼,于是又详细的阅读了一遍,回到家后今天仍然感觉余韵未了,于是又倒着看了一遍。虽然我已经是工作了接近五年,但是仍然被这本书所震撼,让我开始深刻的反思大学的四年和工作的五年,同时感觉自己离“独立思想“、”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的目标还有很远。细思之后觉得应该践行秋叶老师的建议,将我的感受写下来,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
  一、关于本书的作者。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秋叶老师:我是在2011年看了秋叶老师的《说服力》系列,当时恰是年末,我忙于思考年末总结和下一年规划的事宜,正在苦于如何有效的向领导汇报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后来恰在机场看到《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这本书》,立刻被别致的排版所吸引,于是买了一本在飞机看,被里面的PPT展示方法和结构化思考方式吸引,同时我将里面的实用的逻辑结构和展示方法用在了自己的报告上,完成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汇报。从那以后便开始关注秋叶老师,并买了另外的《说服力》的书,同时还看了秋叶老师推荐的《金子塔原理》、《演讲之禅》等几本书,并把其中的方法用到自己的日常商务演示中,个人觉得对我工作这几年的影响很大,所以看到秋叶老师出了给大学生的新书,觉得应该质量不会差,所以就买了。
  二、这本书的写作目的:
  这是一本秋叶老师写给大学生的书,其目的用秋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思考;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得让他采取行动”,我想,除了不是刚入学的大学生以外,这本书不仅刺激了我的思考,同时也刺激了我听取秋叶老师建议,通过写长文章来作为自己的一个行动来践行作者的建议的目的。
  三、这本书为什么打动我:
  1,这本书不仅适合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阅读,其实我觉得它更适合我们已经参加了一定工作年限的人来读。这本书一共论述了10个话题,涉及到工作、学习、情感、习惯、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正确的认识天性和信仰、以及正确的认识成长中的反复的问题,其实作为刚进入学校的大学生,他们还对这个社会有真实的体会,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很难具有深度,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社会5年的毕业生,已经深刻的体会过工作压力、学习的迫切性、以及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出色的完成工作有多重要。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写摸索,但看过之后才发现还有那么多需要提升,后悔如果能够早些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甚至能够从大学开始就能够不断有意识的培养这些能力,我想工作后的这几年一定可以不用这么辛苦,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自己的困难;
  2,这是一本具备了方向、方法和行动方案的书。讲道理是相对容易的,发现问题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的很不容易,秋叶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说实话,我看完每一章节后都认真阅读里面的行动建议,并把里面的问题换成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也打算按照这个方法为自己来一次大的改变;
  3,这是一本逻辑很严密的书。乍一看来,很容易认为这是一本组织松散的说教的书,但是当我仔细分析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后,才发现这本书10个章节总体成为一个很严密的体系,从具体到抽象,从基本工具到具体问题,再到习惯、认知层层递进的搭建了一个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承担责任、积极正面的公民应该经历的过程和具备的素质,我相信这个适用于每一个希望更好的面对生活的人。
  4,书中的很多建议和例子都来自秋叶老师的亲身实践或者发生在学校里面的真人真事,这些都是极有说服力和经过验证的建议,这里面的很多例子都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去反思自己大学四年,以及工作的这几年。
  5,秋叶老师是一个真正靠谱的人。前段时间看了秋叶老师发的一篇他的自传式的微信,讲了他是怎么成为PPT达人和很多领域的专家的,真的很难想象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几个领域的专家,同时通过每天早上的“三分钟PPT教程”,也像我们证实了只要勤奋和坚持,就一切皆有可能的例子。
  四、经典摘录:
  1,要学会一项技能,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大的障碍是耐心;
  2,看书不能改变现状、思考不能改变现状、真正能够改变现状的是经过思考的行动;
  3,学会自学,才算上过大学,老实说,我是在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才逐渐有点自学的心得的,所以这么看来,我的大学真的是荒废了;
  4,快速学习的方法就是有效的组织对于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的学习;
  ...
  其实里面的经典真的很多,而且很多秋叶老师已经用黑字进行了强调,这里就不一一摘录了。
  五、一个小问题:
  1,P181页,196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应该是78名,不是1978名;
  
      最近已经辞职在家两个月了,也进入了人生的一个重新选择的时期,对于自己后面何去何从也思考了很多,这本书帮助从很多地方从新认识了自己、并对如何重新完善自己提供了很多可行的建议,虽然不知道以后的路到底怎么样,但是我还是真心感谢可以看到这样一本书,感谢!
       虽然对自己的大学有些遗憾,但是我想我们仍然年轻,只要行动,随时都不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25 13:19: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读的很认真。一来,我是受秋叶老师很多观念、理念影响很大的一个学生,要是早认识几年,说不定我能成长更快一些,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二来,也恰恰是因为自己走过很多弯路,所以如今也会关心一些有关大学生的话题,我在微博里面分享过关于简历、实习等大学生必经历的若干话题的长微博,转发量都不小,因为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大学生确实有很多纠结。
  
  在认识秋叶老师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发过长微博,也很少写总结。因为我觉得,经历了,就明白了,干嘛花时间写那么多字。但是秋叶老师最推崇的就是写长文,即使是你要学习PPT,他也建议你“先好好学会写长文”。我也一直学PPT、用PPT、教PPT、分享PPT,以前,我在微博上分享过很多PPT,自认为挺漂亮,但是传播量一般。随着渐渐与秋叶老师深入的交流,更加认识到思维、逻辑、表达、文案等在PPT中的重要性,而写长文是锻炼这些东西的最佳方式。于是我就开始耐着性子学着多写点东西,慢慢发现,自己的深度确实有所增加。父亲节那天,我分享了一个与父亲节有关的PPT,形式制作极其简单,我以前根本瞧不上眼的。但是转发量竟然过400,要是加上盗图发微博的账号的转发,可能已经过2000。所以,深度怎么来,思维怎么提升,确实要学会思考、梳理、产出,这样坚持半年,你一定会有所变化。
  
  这本书在还是初稿的时候我已经认真读过。后来买到成书,又认真读了一遍,并认真做了摘抄。互联网时代,分享是美德,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下,望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我们在大学的时候,能够认真体味出这57条成长建议,扎扎实实完成这57个实操训练,能和这10个同学进行一次互动交流,再读完这40本书——那么,我们的大学会是什么样?
  
  57条人生成长建议
  
  1.关于专业与就业——专业、选择、兴趣,这些都只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座桥梁而已。大学专业是人在职业领域的初步定位,并不能完全决定你未来的就业选择。
  
  2.关于更换专业——什么是专业?专业是将来走到社会上能够让自己生存的一技之长。专业不等于爱好,也不等于毕业证。所谓专业,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必须经过大量而艰苦的专业训练才能成为“专”才,然后靠它就“业”。绝大部分分“天才”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后拥有特殊技能的人。其实,最好的天赋也需要不断修炼才能成器,“勤奋+坚持”是打败天赋的最好武器。先做出一流的事,自然拿一流的回报。
  
  3.关于我们能否又通又专——在走向通才的路上,得先在某个方向成为专才。
  
  4.关于兴趣——能够把兴趣当职业的人少之又少,毁掉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变成工作。进入职场后,兴趣也许可以成为你组织活动的特长,也许可以成为你结交人脉的最佳名片。兴趣的交往往往少了很多功利心,反而能帮你带来更多的机遇。
  
  5.关于怎么才算读大学——在大学学会自学,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看到很多毕业生非常纠结地想通过考研换专业,想通过求职去转换行业。我很想告诉他们,这行不通。不是因为专业技术多难掌握,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太窄和知识面不够广。
  
  6.关于学习效率——研究如何快速学习,不如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快速吃透一门专业。
  
  7.关于思考框架——写好论文帮你建立思考框架。有了思考框架,我们就能就某个话题进行连续性深入思考。只要我们认真写论文,就可以慢慢培养连续思考的能力。等你到了职场,会发现这种连续思考的能力能让你在复杂局面中脱颖而出。谨记写论文应该是大学生大一就主动去尝试的行为,而不是等到大四才忙着复制粘贴。
  
  8.关于写长文——能写出一篇好长文的能力是不分专业和学科的,每个领域都需要。一个让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快速提升的好方法是尝试写几篇一两万字以上、没有什么废话的长文章。我有隔段时间找一个话题写长文章的习惯,这是一种保持写长文能力的自我训练方法。一个人有没有头脑,要看他平时爱不爱折磨他的大脑。
  
  作为一个PPT达人,我反对新手一开始就学PPT,建议先写长文章。
  
  不先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怎么能接触到有质量的圈子?对质量没有标准的人,生活也会陷入各种敷衍。
  
  9.关于找不到思路和方法——建议模仿。关键点有三:第一,自己动手;第二,选择恰当的对象;第三,一定要模仿到位。待模仿中思考和动手的行为模式变成你习惯中的一部分时,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做到比别人出色。
  
  “八心”学习流程:简单尝试(好奇心)→发现差距(细心)→模仿作品(耐心)→求教高手(虚心)→长期实践(恒心)→形成风格(专心)→分享心得(开心)→反馈改进(用心)。
  
  10.关于提问——我可以给你提问的9条建议,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句忠告:不管你觉得通过提问学到了什么,但伸手党永远是没有地位的。提问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尽快独立思考,进而启发或者帮助别人,而不是爱上提问,依赖别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1.关于多维的思考角度——一个好的头脑,一定要能欣赏和包容这个世界的多元化,而不是假定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或者几种好的选择。一个有好的思考模式的人,应该尊重不同不同的人的不同观点。
  
  12.关于学会从一切信息中学习——了解行业价值链最快的阅读途径就是搜索关于这个行业的综述文章。了解行业文化最快的阅读途径是搜索关于这个行业的各种吐槽。了解行业岗位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去招聘网站。了解行业人脉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行业知识体系最快的方法是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和世界是同步的,阻碍我们学习的,是我们自己,不是世界!
  
  13.关于如何选书——多读书,读点杂书,这是让你慢慢走向独立思考的一个方法。大家应该合理搭配四类书:常备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
  
  14关于如何读书——大部分人一个月读两本书是需要的,但不要刻意去攀比数量。如果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读书便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去安排,书随时随手就可以读。好书一定要精读,你专注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做重点阅读。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比如摘录精华、写书评、画思维导图、学以致用、找朋友聊聊等。
  
  15.关于读书与竞争力的关系——读书多和有能力之间有关系,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
  
  16.关于是否应该加入各种社团——我支持大学生积极加入各种社团组织,但是大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特长和时间,选择合适自己的社团。一个人的加速成长的机会往往在于他生活的平衡被打破,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或环境,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新的知识乃至新的压力,这些新东西会驱使他去付出。在大学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是一条打破平衡,加速成长的可行方式。
  
  17.关于在社团里是否能够学到东西——告诉别人参与了哪些事情,叫工作经历。告诉别人可以独立完成哪些事情,这才叫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多不代表你有工作经验。一个人不是因为上班时间长就是工作经验多,也许他一辈子都是在重复一件事。
  
  一个人的工作经验来自他在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更来自他对不同工作的总结能力。不要因为事情简单就不去总结,以为自己经历过就是知道。养成随手记录自己工作内容,并思考工作细节的习惯,才能让你拥有和别人不同的工作经验。
  
  18.关于社团占据的时间——现代人必须建立的一种时间管理能力: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大块的工作。学会给单位碎片时间寻求多元化用途,当碎片时间找不到合理的用途时,最大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与其养成依赖大块时间才能做大工作的习惯,还不如提前训练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力最关键的不是你在做什么工作,而是你做工作的时候会怎样思考。
  
  19.关于社团的公平问题——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可以做出不同的结果,这才是比较正面的思考。另外,发现社团的不公平,你不也正好可以提前体验一下,给自己将来增加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并非所有的不公平你都能容易辨明是非曲直,公平和不公平其实来自不同的观察角度。
  
  20.关于勤工俭学——我很支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或大脑劳动获得一些收益补贴生活费,减轻父母的压力。不只是为了钱,还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很小的事情里面往往有很大的学问,这恰恰是大学生们眼高手低看不到的。培养能力最关键的不是你在做什么工作,而是你做工作的时候会怎样思考。
  
  21.关于恋爱——年轻的时候,经历一场轰轰烈烈又黯然心碎的爱情,真的是人生宝贵的经历。年轻的时候,能交到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一辈子的知己,真的是很幸运的事。
  
  我相信哪里都有真爱情,只要两个人都真心付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在感情这件事情上,人犯错误的概率会更高,因为当情感蒙蔽了理智时,很容易对错误视而不见,而爱情最大的悖论就是,如果这事情太理智,它就不那么像爱情了。
  
  年轻的时候经历少,往往以为喜欢就是爱,以为承诺就是永恒,以为坚守就是坚贞。可只有等你懂得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时候,你的爱情才有坚实的基础。年轻时以为说出的话就是承诺,可有一天才明白,做到自己的承诺其实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真爱过的人也可能分手,这很正常。人会变,情会移,此乃常情。不正常的是人喜欢用曾经的爱去绑架Ta的一辈子。坚持未必是真爱,放手未必不懂爱。是真爱即使分手也会感谢Ta是那些日子里最懂你的人。
  
  不要因为寂寞去谈恋爱,也不要因为爱情迟来就纠结。应该耐心让自己成长,等待那个能听懂你灵魂歌声的人出现。
  
  婚姻不是夫荣妻贵,或者妻荣夫贵,而是因为遇见你而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因为知道你而让我的灵魂终于完整,因为善待你而让我的存在富有意义。要做到这点,并非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真空环境中,而是我们能携手走过现实中的风风雨雨,面对生命中的平平淡淡。
  
  22.关于同学相处——年轻时,我也曾经以为比别人清醒和有深度,但是自己忽视了一个问题,假如你认为别人在某方面不如你时,这往往是一个危险的趋势:你口头希望平等,内心却极度渴望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筹。觉得自己的颓废堕落是被同学们感染的,是不是一种想通过贬低同学的方式来为自己找借口?在大学,想学习有的是途径,想上进也有的是途径,哪里有时间天天责怪是同学们带坏了自己的学习心情。
  
  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相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待人之道,是不能靠回避你不喜欢的人解决的,要靠不断和各种人接触习得。
  
  23.关于人际交往——喜欢和怎样的人交往,你就越有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24.关于人脉——大学不要刻意去经营人脉,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只要有了一技之长,你就自然拥有了在别人眼中有结交的价值。这说起来似乎很庸俗,你要有被别人利用价值,你才会成为别人人脉的一部分。酒桌之交,在一起再多也不过是点头之交,毕业后再见面,也不会因为当年在一起喝过酒我就应该帮你做点什么。如果你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却跑去学人家玩人脉,不是遭冷眼就是被人骗。
  
  对于大学生朋友,你不需要讨好每一个人的欢心,你只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感恩和有担待有能力的人,你身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找到一个知心朋友很难的,走上社会后“朋友“两个词我慢慢很少提了,我更喜欢用”哥们“或”兄弟“,这背后的无奈,你们也会经历的。
  
  25.关于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考研也好,就业也好,都不是人生的目标,考研和就业无非是走向目标的两条路。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企图用一次好的选择锁定终身幸福的想法是天真又无知的。内心懦弱的人才期待一个绝对安全的选择,而勇者是努力让他的选择越来越靠谱。人生不是由一个选择决定的,关键是人总喜欢把现在的失败归结为当初的选择不正确,而忘了其实决定你未来的最重要的选择,是你现在要立即做决定的选择。
  
  26.关于考研——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导师比盲目进入名校更重要,毕竟研究生阶段你需要更多和导师沟通,名校老师也有名,但带的学生多了,社会活动多了,能否分配足够时间指点你就不好说了。
  
  27.关于工作——努力工作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回报社会,体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社会环境的支持,等有能力了,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这个社会环境变得更好。只要我们还有能力,就应该工作,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或者寄生虫。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环境,而不是让下一代羡慕别人有一个更能干的爹。
  
  28.关于考公务员——非常反感年轻人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国考日在我看来就是国耻日。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不是把梦想放在用艺术,科技,实业上让社会变得更好,而是一窝蜂扎堆到公务员体制,企图追求一碗安稳饭的时候,这个社会病了,还病得很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居然不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在哪里上班,这多荒唐。与其想着给未来一份保障,不如趁年轻时多想想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不过理想不是坐在大学里想就可以想出来的,假如没有足够多经历,人很难明白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越能远离体制生活的人越会得到内心的自由,虽然达到内心自由的路一定要经过更痛苦的挣扎。
  
  29.关于出国留学——反对三种出国求学的思想:1、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强行出国;2、不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而出国;3、只希望通过出国实现曲线移民。
  
  30.关于如何了解面试单位——公司网站、行业社区、搜索引擎、同行业的师兄师姐还有亲戚。
  
  31.关于简历——很多大学生求职的问题在于缺乏有说服力的经历。在我看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能说清楚自己完整做好的一件事,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潜质。
  
  写出一份好简历要先进行职位分析,再进行材料取舍,然后是文案提炼,最后才是排版美化,不可本末倒置。
  
  很多大学生求职的问题在于缺乏有说服力的经历,但越是这样,越要想办法形式创新简历形式抓住Hr的眼球,这并不矛盾,至少说明你是一个肯动脑筋努力的人。
  
  别指望简历一次成型,好简历是反复改出来的,优秀的人从来不会停止折磨自己。
  
  不要等到大四才去准备简历,你应该选择从大一开始积累。大部分同学写不出好简历不是因为没有模板,而是因为没有经历。大学里多攒经历,求职时就少费力气。
  
  32.关于实习——我个人倾向于在确保不影响考试成绩的前提下,优先去企业实习,实习经历一般能很快让大家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会更加珍惜校园时间。不一定去大单位实习才能学到东西,关键是看你在实习阶段观察和总结到了什么。
  
  33.关于考证——我个人觉得与其用很多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还不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学一些能够用到实际中解决某个问题的工具。
  
  34.关于职场礼仪——在中国大学普及生活礼仪、商业礼仪还有社交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假如你已经临近就业,需要赶紧买些书或者搜些文章看。学好礼仪的关键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体谅别人。
  
  35.关于毁约——对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前系统做一份可考虑的企业或岗位名单,只要符合要求的,签约后就不要后悔。要知道,进一个单位后的发展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毁约会有很多风险,毕业生违约的过程也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就业之初频繁的流动,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史极为不利的。
  
  36.关于大学生创业——我个人是反对在媒体上宣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你不能指望一群本应该就业的人去为别人创造就业机会。如果创业是大学生本人深思熟虑的意愿,而且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我自然不会反对。但是创业水深,不妨先去公司工作,扎实地积累经验和人脉再创业,毕竟人生的跑道往往不是比谁的起点在先,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37.关于牛人的成功能否复制——我赞成总结成功规律,但是世界多元化,人性多样,成功需要天赋,努力,运气,有些因素是可以复制,有些是不可复制的。你很难复制别人成功时的环境、能力还有运气,但是你一定很容易绕过他走向成功道路上犯的错误。要想复制别人的成功,答案就是别犯他犯过的错。
  
  38.关于拖延症——人之所以拖延,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立即感受到拖延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存有侥幸心理。利用时间卡片克服拖延的三个关键:1.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把你的想法告诉另一位朋友;3.让你的朋友来监督你执行。
  
  39.关于专注——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坚持在某个方向训练两个小时,随便哪个方向,坚持一年就足够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刻意训练往往不令人愉快,因为它超出正常的工作强度。不过你得想想那些一流运动员,这辈子他们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是远远超过比赛时间的。
  
  对于缺乏专注力的朋友,我有一个训练的小建议,就是找一个感兴趣的、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不复杂的事情,每天坚持做,然后要求自己每次进步一点点,比如写日记、练字、跑步。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培养你的专注力。
  
  40.关于计划——制定和完成计划的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只有对自己没有人性,只有忍住性子耐心坚持才能有所成就。很多人设置了过于长远的目标,而没有为目标设置短期激励,这就很难让目标实现。要想坚持完成计划,还得学会两个重要技巧:第一,明确一个要付出较多努力的大目标;第二,把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目标,这样就可以不断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坚持下去。
  
  41.关于理财——为了将来能更好的适应职场,我建议大学生养成一点理财的习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商培养。作为一个穷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投资增值,而是在遇到风险的时候拥有足够的现金。穷人理财的办法是“不折腾”,喜欢折腾的人,其实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老实学会记账,这是培养财商的第一步,不清楚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绝对理不好财。
  
  42.关于好奇心和观察力——越是有多元化思考框架的人越能发现细节,而越丰富的细节也越能丰富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3.关于锻炼——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如果在半途就倒下了,那就很遗憾。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四点特别注意:按时作息、按时吃饭、培养一个喜欢的锻炼方式、不要抽烟少拼酒。
  
  44.关于拥抱社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对于社会的认识,要么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要么是道听途说。这个社会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社会上的事情并不是简单可以用好或者坏来划分,很多问题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进入大学一定要找机会深入了解这个社会,学习、阅读、交友、旅游、打工、公益、支教等都是了解社会的窗口,千万不要因为融入社会时,遇到不期而至的挫折和打击,就变得偏激,甚至用更恶的恶来对付那些对你不好的人。
  
  45.关于信任社会——当今的时代并不是最坏的时代,只是一个还不够好的时代。弱者只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但强者抱怨后会用行动去改变现状。自己越强大,社会对你越公平。只是如果有一天你强大起来,希望你能尽量公平地对待弱者。
  
  46.关于公益——爱心不应该是被逼来的。用慈善的名义逼别人行善,本身就是一种恶。你不能指望从恶中能生出恶来,只有善意才能慢慢培养出善意,功利性慈善往往会培养出一堆借助慈善投机的人。公益慈善行为应该量力而行,善心不分多寡,嘉行不分高下。不能把慈善简单等同于捐款行为,要把慈善变成自己对身边的人、社区的人长期的服务行为。
  
  47.关于微博上不公之事——很多质疑和回应都不是高质量的质疑或回应,都是用谩骂回应谩骂,用立场回应立场,用情绪战胜情绪,用抱团战胜抱团。上网看到让人愤怒或着急的事情先别急着表态,请多查证下相关信息的新闻源。在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网络环境里,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建立独立思考,理性沟通的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你很难成为一个理性的公民。
  48.关于公民——一个人是不是公民,定义的事情交给社会学家,但学会独立思考一定是一个人走向公民的必由之路。一个公民解决问题不是依赖暴力,而是依赖程序。
  
  49.关于独立思考——大部分人不缺思考能力,但很多人缺独立思考能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得有一个坚定价值的判断体系。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质疑,但是最重要的质疑在于学会自省,而不是批判他人。没有自省的批判能力往往导致更大的邪恶。
  
  50.关于旅游——旅行能让人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风俗,甚至了解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其实,一旦你理解世界事物的多元性,思维就开始具有包容性,就不会简单地寻求标准答案。
  
  51.关于了解自己——一个人要善于内省才能发现自我,才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接纳自己是接纳人性的一个通道,观察自己或别人和周围人的关系,往往会让我们了解成长困惑的一些真相。另外,学会独处,人生的许多小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造成的。没有找到自己定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顺境逆境,都很难有所成就。要找到定位,得不断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在热闹的环境中,人是很难听到自己的内心的。
  
  52.关于外表——上帝是公平的,没有把所有的优点都给一个人。人生很长,靠外貌吸引只是暂时的。我常常对女孩子讲,聪明的女孩子不是比罩杯,而是比脑袋。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不过你要先接纳关上一扇门的现实,才能抬头看见新的契机。
  
  53.关于入党——入党本应该是人的政治信仰选择。政治信仰与其他信仰一样,是人们对某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我提倡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样无论你入不入党,无论别人入或者不入党,你会多一分宁静,多一分宽容。
  
  54.关于内心阴暗——一个人善良或者阴暗的标志不是他想了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如实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这恰恰是维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
  
  55.关于底线——一个习惯走捷径的人,其实一直在培养自己的依赖性或者投机性,他将来走上社会,也总想去寻求这样的捷径。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在现有体制下不是没有空间,而是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在一个讲究诚信的环境里,这样的人就会要遇到巨大的困难。
  
  56.关于坚持——坚持比爆发更重要,凡是可以速成的技能都不值钱。
  
  57.关于迷茫——人生很长,没有人可以一直在进步。某个时段很颓废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人不经历堕落,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堕落是了解自己灵魂中另一面的方法。但是知道如何从中站起来,不长久沉入在里面,才是最重要的。
  
  
  57个实操训练
  
  1.一张表分析你的专业。
  2.绘制你所在学校换专业的流程图
  3.想出5种以上为书分类整理的方法
  4.把你想培养的兴趣写下来并加入对应的爱好者网站或社区
  5.试试碎片化时间学习
  6.分析你的专业课程背后的元知识、硬知识、软知识
  7.用剥笋法学会质疑
  8.发一篇长微博
  9.模仿三分钟教程做一页PPT作品
  10.做一份封闭式调研问卷
  11.请列举,有哪些事情,男生与女生、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12.访问互联网上的大学公开课
  13.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一本好书
  14.熟悉大学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各种检索方法。
  15.为你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份读书笔记并尝试“拆书”。
  16.了解学校的各种社团以及参加各类社团的目的
  17.了解打印一盒名片多少钱
  18.写下你的时间碎片用途表
  19.思考奖学金怎么发才公平
  20.了解勤工俭学有哪些渠道、里面的陷阱、如何规避并画一张表格做总结
  21.学会和异性搭讪
  22.罗列别人的优点并总结向ta学习的地方
  23.通过微博和一个行业名人互动
  24.通过网络找到和你有一样兴趣的人
  25.分析是否该考研的各种考虑因素
  26.了解考研方向的竞争压力
  27.做一次MBTI能力测试
  28.分析考公务员的考虑因素及理由
  29.查询教育部定期更新的最新认可的海外国家留学名单
  30.调研一家你感兴趣但不了解的公司
  31.每个学期为自己准备一份简历
  32.总结各种联系方式,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式沟通
  33.了解大学生可以考哪些证书对求职有帮助
  34.了解名片和电梯商务礼仪知识
  35.把你考虑的单位、职位做一张表并随时补充
  36.写一份商业计划书
  37.读一本名人传记
  38.完成一张时间卡片
  39.尝试冥想训练
  40.玩玩“习惯大挑战”这款软件
  41.记录一周的生活费开销
  42.观察身边的细节(如附近的公交、广告牌、海报……)
  43.装一个跑步APP
  44.找一个参加过山区支教的老生做一次采访
  45.寻找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并分析他们是如何思考和进步的
  46.了解社区义工慈善模式
  47.到微博上看一些热点微博并分析其真实性
  48.组织一次罗伯特议事法则会议
  49.为自己的过去一年写一份有质量的总结
  50.了解一点都市求生自救知识
  51.主动禁言24或48小时
  52.为自己拍一张找回自信的照片
  53.读一读《共产党宣言》
  54.观看12集哈佛视频公开课《公平与正义》
  55.了解知识产权、版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商业机密等知识。
  56.观看《三宝大脑宝莱坞》
  57.阅读漫画书《我在伊朗长大》
  
  
  10位同学精彩分享
  
  @小巴_1990 @Dandoliya @小贤爱百度 @刘健亮 @曹将PPTao @请叫我许胖纸 @谷月K @Dian袁威 @眼儿弯弯的梦想家 @秦阳Winning
  
  
  40本好书推荐
  
  1.《拆掉思维里的墙》2.《专业主义》3.《棋与人生》4.《思维导图》5.《黑客与画家》6.学习之道》7.《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8.《思维的版图》9.《越读者》10.《如何阅读一本书》11.《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12.《公正》13.《象与骑象人》14.《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15.《创业的36条军规》16.《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17.《哪里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和伟大》18.《思考,快与慢》19.《国富论》20.《三体》21.《YOU:身体使用手册》22.《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23.《重新发现社会》24.《乌合之众》25.《观念的水位》26.《批评官员的尺度》27.《潜规则》28.《血酬定律》29.《论美国的民主》30.《旧制度与大革命》31.《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32.《心理学导论》33.《心理学的邀请》34.《自我群体社会》35.《看见》36.《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37.《金字塔原理》38.《迷人的谎言》39.《影响力》40.《我在伊朗长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23 13:43:04 | 只看该作者
  在微博上已经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这本书,终于买到了,迫不及待地拿来读了!
  这是一本如果你按照书中的指导来做,那是不可能不帮到你的书!因为正如本书的作者秋叶老师所说:“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地思考;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开始采取切实的行动。” 这本书在很多部分都有实际操作部分,相信每个读者如果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操作练习,一定可以收到令你惊喜的效果。
  
  关注秋叶老师的微博已久,从中在ppt制作和简历制作方面收获颇多。从老师的微博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秋叶老师经常为年轻的朋友们答疑解惑!能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
  
  是的,秋叶老师说:“其实,你和高手之间的距离只差了一个行动。”
  
  现在开始行动吧!
  
  明天要把本书转送给一位老师的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我相信这是个最适合和有益的礼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2 00:47:34 | 只看该作者
  写在前面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是今天晚上花两小时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忍不住半夜扑来豆瓣写书评,因为这本书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棒!
  
  首先,两小时一口气读完至少代表它是一本好读易懂的书,至于传说中的一样棒这句话是因为在微博和秋叶青语微信平台上面都把这本书夸成一朵花,我亲自买本读完之后确实觉得本书值得一买,以来是为自我提升,二来我还打算送一本给刚高考完的堂弟好好学习下(羡慕他高考录取结果还没出就可以看到这么一本好书,希望他真能用心一看)。
  
  书里内容的评价
  
  本书写给爱看书爱学习求上进的少年,作者提出的很多阅读方法、学习方法和我这几年工作得到的经验基本想通,这么说来感觉作者基本上写的都是“干货”,真实可行度较高,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多年绕弯路后探索提炼出的人生学习阅读经历和经验。
  
  其实我也挺好奇没上过大学或者还是读书的少年们会怎么看这本书,反正我这种经历过的人会推荐你们看看。少们,你们看看这本书好好学学,因为我国变态的10年寒窗苦读制度还未教给你们独立生活思考的能力,别在问我大学读书经验、学习方法、心得啦等等问题啦,这本书会解决你们的很多对大学生活的疑问,你们看完这本书我们再聊!
  
  我不是广告,我写这篇纯粹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趁早能够了解书里提到的学习方法、态度、经验。
  
  书里内容都干货、方法,我懒得做读书笔记,对我比较适用的方法和经验我都拿手机拍照存手机,就不在这里写了~~~
  
  祝你们好运!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4 04:38: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来兑现6月25号考试周前发说说做的承诺。说一说读了《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后的想法和行动,并再一次地向大家郑重推荐。本来寻思着像其他一些书一样,总体上介绍一下的,但是因为这本书很特殊,包含了很多需要行动过后总结时写了才有意义的操作建议,泛泛的介绍于我于人都没有意义。于是我就选择几个我感兴趣和已经开始着手做的具体方面,说说我的一些体会吧。
         我觉得这本书希望大家习得三个方面的能力:思考,行动,总结。这三种能力有助于我们学会选择,掌控自己的人生。三者并不是单纯的先后关系,有质量的思考当然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这首先就要求你去行动去读书,总结是为了更好地行动,总结也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多多行动多多实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总之,三者的关系应该是网状的,是可以齐头并进的。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说,为了层次的清晰,我做了一些编号。
  
  一、思考。
     
         我想和大家聊聊其中两个话题:读书和批判性思维。这也是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分。
        1.关于读书,古往今来的论述估计已经卷帙浩繁,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选书和读书的一套模式。作者秋叶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我们要合理搭配来读的四类书:常备书(貌似就是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和潮流书。这个与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时髦书、专业书、经典书、休闲书”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1】。我觉得我们要花80%时间读的是专业书和视野书。前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仗,后者是我们打开思路的良方。
         专业书,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读这种书,要有一定的方法。秋叶老师将一门专业的知识分为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按我的理解,以经济学为例,元知识就是那些支撑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如供求关系,资源的稀缺和人的理性选择假设,几乎在每一个具体方面的分析都要用到,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深刻的理解它,才能习得一种按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模式和能力;硬知识就是那些具体的知识点啦,各种术语、定理、推论,学习这种知识,应该在对元知识有一定领悟后再重点突破;软知识就是通过实践的检验后积累的经验,这才是我们最终可以用在实际生活中的。
  视野书,实际上和专业书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比如经济学的书对于学经济的是专业书,对其他人就可以是视野书。因为长期以来通识教育的缺位和二元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我觉得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哈佛大学的报告要求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几大领域一系列学科的一些内容”,比如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宗教等等。对这些学科的了解,将有助于你建立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学会换位思考,遇到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事,说不定换个角度就可以理顺。比如对于网上流行的“屌丝”一词,你可以试着从各个角度给它下一个定义【2】。关于这类书的选择,我的教训是一定要选择经典的易懂的,可以多方搜索比对,一本不好的书,如果用来入门的话,将极大的扼杀你的积极性。如果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话,建议看几本原版书,特别是经济学和心理学。
         关于读书方法,秋叶老师提供了一种拆书的方法,就是读原文,然后复述有价值的片段,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看看能不能拟出几条可行的行动方案【3】。我读这本《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也是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之前也有用过,不过好像是无意识的,没有刻意地告诉自己。我觉得今后要多多给自己这种提示,强化这种意识。因为这也算一种能力吧,能力的习得需要大量的练习,必须主动为之。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你积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自己的节奏,找到你自己的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选书的话秋叶老师的建议是充分的利用网络工具,如百度、豆瓣、微博、亚马逊等。我的方法里还参考我信赖的作者和朋友,我会去查找他们推荐的书或者读过的书,了解大致内容,归类并做个清单,当我开始读某个主题时,再从我的清单里选择。这样一点点的顺藤摸瓜,也攒下了好多的好书。秋叶老师在书中也推荐了四十本书,我把它们列在了文章末尾。
         2.关于批判性思维,这个能力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你吸取知识的水平和看待问题的态度。我觉得批判性思维,首先其批判性来源于多角度,因为世上的事大多无法简单的用一个角度就能评判清楚,即使评判清楚,是非曲直也不一定就是显而易见的,你要从多个角度好好地审视你所接触的知识或生活中的事件,这就用到了我们前面说的视野书的积累。好比罗胖在讲戊戌变法时说“这个事我们不清楚,没关系,大家一起来摸”我们从多个角度投以思考之光,说不定就能照亮事物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样貌【4】。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十版)》,这个秋叶老师也有推荐,我在这之前就开始看了,因为学期开学时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我还买了好几本同类的书。在这本《学会提问》中,作者提供了一个批判思维的模式,比较重要的有:一个论述的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有哪些论据,论据可信度如何,有没有其他证据可以支持论述,能否推出所给结论。如果没有这本书的话,我们总结这样一个模式肯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实践,这也就是我们总结的意义所在吧。这也说明学会利用一切渠道去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的重要,因为你所面对的问题可能有人已经进行了很好地解决。
  培养思维力,秋叶老师给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写长文章,更专业的是写专业论文,没有这种习惯的人可以从短的篇幅开始,比如记日记,回顾反省自己的一天。我觉得关键性的一点就是你一定要动笔写,想法在头脑中是虚的,是不稳定的,落实到纸面上,也就是一个规范和筛选的过程,也可以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进入状态。这个我深有体会,倒不是思考,而是在拟定一些计划时,除非落实到纸面上,否则我一般会很快忘记或者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开始。写出来一目了然,也很方便的可以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时间。
  秋叶老师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最重要的质疑在于学会自省,而不是批判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负有全责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学着独立和自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去过我们自己的人生。批判别人的好胜心和过度情绪化的观点交锋是我们的大敌。如果每个人在批判别人前,能三思自己的论据是否充足,别人的观点是否有可取之处,或许网上的口水会少很多。我觉得可以给自己做一个错误本,就像高中的错题集,记下自己的错误,总结原因,不时拿出来看看,警示自己不要再犯。定期进行总结,对一而再再而三犯的错误重点标记,贴在醒目处。
  
  二、行动。
  
         行动起来,才能改变。我现在回顾读的书,也算一种行动吧。秋叶老师的书中提供了57个很具体的操作训练。比如“了解打印一盒名片多少钱”,“通过网络找到和你有一样兴趣的人”等【5】。这些方案给了我们一个个引子,如果认真去做的话,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打印名片,这里面也大有学问。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它更像一份地图,透过它,行动起来,你会接触到一个更广阔的真实的世界。所以书我虽然一天就读完了,内容却需要行动后好好体会,这也是我在文章开头说总体介绍无意义的原因。
  行动起来,才知道知易行难,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把知识运用出来,应对各种意外和麻烦,才是我们需要千锤百炼,好好提升的方面。之后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说我把微信安装到电脑上的过程和一些思考。
         说行动就要实打实的,说说我看完这本书的行动吧。我看书的时候加了秋叶老师的两个微信账号“秋夜青语”和“秋叶PPT”,书中一些内容可以在微信中获得进一步的信息,我也就随时回复,阅读。之后在考试周期间,我把读“秋夜青语”里文章时遇到的一些有启发的观点摘录了出来,也放在文章最后。为了让这篇文章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也把一些拓展的东西加了小注。我在新浪发了一篇长微博,我制定了假期的计划,写下来,放在空间。我试着用拆书的方法来解构我刚读完的几本书,效果还不错。我开始有计划地学习ps和python语音,并把成果放在网上请大神评判。我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学习那些实用的技能,以帮助我在一年多毕业之后顺利的进入社会。今天是暑假第二天,我还可以继续扩充我的行动。之后在陆续和大家分享。
  
  三、总结。
  
        总结是为了将经历变成经验,以便在日后遇到问题时迁移过去解决问题。这个貌似没有啥好说的。我一直写日记的,回顾每天的生活。过生日时,也写篇文章回顾一下一年的情况。至于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总结我倒是没怎么做过。
  搞了三个方面,结果越写越没话说,写了不少字了,行动没话说是因为去做就好了,总结这个要行动之后才能写吧。行动和总结,这是这个暑假要加强的地方,好好加油。
  注:
  【1】参见孔庆东北大附校讲座《如何读书》 。
  【2】参见微信公共账号“IT怪兽”,回复关键词“31”可得。
  【3】可以在微信中关注“秋叶PPT”后,回复关键词“一起来拆书”了解详细。
  【4】可以去优酷网搜索“罗辑思维”查看相关视频。
  【5】全部57个实训内容可以去新浪搜索秋叶老师的微博“秋叶语录”,里面有。
  附录:
  一、“秋夜青语”语录
  ··不要看别人做到了什么,要看他具体情况下如何做的,进而吸取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方法。(我的复述)
  ··把精力用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上,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假的“二难选择”,在纠结中无作为还美其名曰自己在思考。要有成本意识,自己做出选择就要勇敢承担后果,人生路还长。(我的复述)
  ··自尊心用于激励是好事,用于死撑就是坏事。
  ··在人生某个阶段,必须全力以赴,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大量的事情,这个阶段没有人性,只有忍性。
  ··每个纯洁的孩纸上班第一课就是接受伤害,然后熬成老人去复制伤害新的新人。希望你能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一个人能坚持善良是很难的,因为他要比坏人更有能力。
  ··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
  ··我们的错觉是以为选对了某个方向风险就会小一点,但真相是,你选哪个方向,那个方向就会成为你风险最大的方向。
  ··读书读出思想这个玩意,在现实中是一种稀缺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大的缺点是,它往往无用。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明白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
  ··不经过挣扎的成长不是成长,不想过放弃的坚持不是坚持。
  ··错过的未必是风景,经历的未必是情怀,怕永远是精彩的敌人。
  ··记住大学三件事: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存。
  ··人活着要追求稳定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稳定的工作。
  ··我不担心你不谙世事,我只担心你百无一用是书生。
  ··有一个好的开始,不代表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每一个小小进步往往会导致你有一个大的退步!!!因为人的心理机制很容易让一个小进步成为纵容自己的理由。
  ··成为这样的人:阅读,思考,行动,总结,分享。
  ··一个人只有要行动没有思考那叫冲动,一个人只思考没有行动那叫迷失,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要靠总结。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事情却从来没有总结,那叫经历不是经验。
  ··大部分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优势,但都有一些特别突出的缺点。
  ··过于绝对的话往往自己给自己说是励志,如果给别人说就是洗脑。
  ··选择了就让你的选择成为最好的那个选择,而不是指望你现在做了一个好选择。
  二、书中涉及到的书视频等等:
  1.古典 《拆掉思维里的墙》  2.大前研一《专业主义》 3.罗振宇 《罗辑思维----夹缝中的80后》 4.博赞《思维导图》 5.《黑客与画家》 6.维茨金《学习之道》 7.心理学入门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邀请》 《自我·群体·社会》 8.《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十版)》 9.查德·尼斯贝特《思维的版图》 10..郝明义《越读者》 11.《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 12.如何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他们是如何选书和读书的》系列 萧秋水 《这样读书就够了》赵周  新浪连载 13.《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14.迈克尔·桑德尔《公正》 15.《象与骑象人》 16.《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17.百度视频  金正昆商务礼仪 18.孙陶然《创业的36条军规》 19.《棋与人生》卡斯帕罗夫 20.《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21.《哪里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和伟大》 22.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23.《国富论》 24.《三体》系列 刘慈欣 25.迈克尔·迈哈迈特《YOU:使用身体手册》3本 26.《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 27.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 28.起步者十二问  豆瓣小站 29.《乌合之众》 30.刘瑜《观念的水位》 31.何冰《批判官员的尺度》 32.吴思《潜规则》 《血酬定律》3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旧制度与大革命》34.《共产党宣言》(实训题) 35.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 36.凌志军《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37.《三傻大闹宝莱坞》 38.漫画书《我在伊朗长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6 07:09:2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在越洋书城匆匆阅读的,前后估计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原以为这样的书对于我来说就像童话书一样,已经不适合我这个年龄了,但出于对作者本人的兴趣——我关注他的博客已经很多年了,恰巧书店有这本书,我就拿起翻了翻。翻后还是有一些收货的,我想如果我读大学的时候能有这样的书,也许当时许多纠结许多焦虑就会减少,许多决定会改变,也许现在的人生也会不一样……
       不过说这些对于现在已然无义,书中有许多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也是无比适用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感触:
  1、        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从现在开始要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尽量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不再人云亦云,只有能独立思考了,自己的内心才会强大。
  2、        坚持比爆发重要。从现在开始,坚持一个爱好或兴趣至少半年以上,坚持半年之后再说这个习惯有用无用,再谈放弃。再者,我的人生太缺乏坚持的经验了。
  3、        从现在开始,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遇事多从积极方面去思考,尽量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8:45 , Processed in 0.0915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