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星巴克拯救了我的生命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看书问道    时间: 2013-5-1 13:21
标题: 星巴克拯救了我的生命 - 书评
  这本书是“从一杯拿铁开启的生命奇迹”。
  每章开头的语录都印在星巴克美国连锁店的杯垫上。
  它激励人心又富有启发性,可以让你获得完全满足的阅读体验。
  它从头到尾都十分真诚。
  作者描写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9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YOUNG    时间: 2013-7-24 06:33
         有一天我陪周桑妮小姐逛书店,当我把一个在读硕士对于职业的迷茫告知她时,她推荐我了两本书:《星巴克拯救了我的生命》、《史蒂夫·乔布斯传》。这个书单无不再提醒着我,周桑妮小姐真是一个挚爱starbucks的果粉。
         4月3日开始读,断断续续的于今日读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我想说,还行吧。
         暂且不议是否是生活所迫带来的一切改变,作者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投入以及发自心底的热爱是深深震撼到我的。对异己的感同身受、理解、尊重也在时刻提醒我先入为主的可怕。还有,一个高管都愿意从打扫厕所间做起,一个职场菜鸟天天在想着企业能给自己的职业规划带来什么还真是有点可笑呢。
         或许有一天会重读这本书,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吧。
作者: 子非鱼    时间: 2013-7-27 06:20
           Michael 从一个成功的白领,每天喝着latte到事业家庭破裂变成一个给人端Latte的服务员已经是中国的花甲之年了。
  
           他竟然觉得活了一辈子,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才真正感悟到人生的幸福。这让我吃了一惊。我身边60岁的老人都是手颤拄拐轮椅的形象,他们一坐就是一整天,或是把自己埋没在孙子的一举一动中,他们没有幸福的概念了,更不用说还去追求。
  
          Michael比一个年轻人更兢兢业业去重复着服务员的工作,并享受着这一切。他的病好转,和子女关系改善。中了俞老的话,生活就这样对他笑了,60岁的老人,就这样找到了一辈子追求的幸福,恰恰是在他放弃寻找幸福的时候。
  
           每天的一点一滴,慢慢就觉得每天的日子美好的不像生活,倒是像童话里的情节。又有了写诗的心情,想为你写首小诗,化作明天的晨曦,柔和温暖。
  
  
  
  
                                                                                     2012.09.16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7-27 08:59
  既可以看做是一本自传小说,也能看成是一本企业文化宣传册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3-7-28 04:39
  前几天把《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看完,所得如题。由于最近实在身体抱恙加懒,一直没写。直到今天两本新书又送过来了,才知道再不写又要堆一堆了。书算是一本比较简单的个人自传吧,讲的是作者在64岁晚年经历过失业及创业失败后,一次偶然到星巴克喝latte却得到了一份工作,从而改变了他以前的很多不妥的看法并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不是说此书有很深刻的思想批判及哲学探究,更多的都是一些生活的所感所得。作者用拯救自己生命为题,并不是说他之前有过自杀轻生的念头,而是在这里工作,像刚说的,改变了他之前的人生价值观,重新认识了自己及生活,故以仿似重获新生。
  
         首先说说自己关于星巴克的理解。之前看过创始人Howard(虽然最早创办的不是他)写的书,知道星巴克除了分享最佳的咖啡口感外,重要的是传递来自于意大利的各个街头咖啡店形成的社区文化。故从我看的这三本书了解所得,星巴克应该算是餐饮业里企业文化最好的一品牌。不过在自己去过的门店不曾感受到这种开放、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在澳门去的那一次会好些,因为点餐总会问你的名字,做好后会 有MM(貌似男的几率更大)叫,但是我去的那间店刚好是在旅游景点区,且位置不大,一般店员都不太可能忙得过来,不过还是会对你笑笑的。但国内的可能就比较冷淡,就如很多大品牌移植到大陆都变了味似的,虽然环境依然挺舒适,但是感觉不到应该有的独特氛围。不仅这样,看国内的门店,咖啡种类比较单一,就那几样,拿铁,卡布奇诺,特浓、玛奇朵,再看看货柜摆的东西,糕点没仔细看,但国内放的我只见到各种各样的茶包,没有见到咖啡豆或咖啡磨粉包,VIA冲饮咖啡倒是一小柜。故看出,来到中国的星巴克带有的商业气息已经掩盖了原本的文化气息,按需供应。可能是我去的这几家门店不够大,肯定会有一家应有尽有的门店的,这倒是对的。但是,假如我到不同的地方到同一个品牌的店竟然喝不到同一个种类的东西,那么这个品牌的价值是不是已经大大折扣了呢?不过每一家星巴克倒是跟设想那样装修各异,但是却不像美国的门店那样,没有呈现出所在社区的内涵。
  
         貌似又扯太远了,我只是觉得,假如中国读者怀着国内门店所得的感觉去读这本书的话,可能无法理解或大失所望的。回到我要说的公司文化,此书最大价值就在于这一命题上。作者的绝大多数笔墨在工作的细节(员工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客户间的相处)以及由此勾起的回忆及作出的行为同思想变化。
  
          毕竟我对餐饮业不了解,故体会最深的只有上述这方面。要形成公司文化不是一句话那么容易,而要毁掉它却不是什么难事。在校的管理经历所得,发现企业文化不仅要靠人传承,还得有制度条文做印记。我所在的组织是由几个人及一个老师创办发展而成的,一直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发展很快,规模变大了,隐形问题越积越多,到了换地方这一环节,问题开始爆发,加上这一届人能力不够,付出不多,且交接工作也没做好,使一直留传下来的精神文化逐渐流失,导致现在的分崩离析。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尤其在大组织里,靠一个人很难让整盘棋活过来,只能把手中的筹码用好。管理团队够不够团结,有没有决心和魄力,是能否转变的关键。故像人和公司的发展是一样的,技术或专业知识只能是核心竞争力,要有良好长期的发展,必须塑造良好行为素养、道德操守和自我管控(公司体现在制度完善及良好的管理决策上)。
  
           头越来越痛了,暂且不说太多自己的事情吧。管理是一个大课题,自己的这点资历还是不能够评足论道的,在此只是写一点关于自己的管理体会吧,有说得不对的地方的话,见笑了。总结一下这本书,想建立公司,创造优秀文化,或研究一下员工行为的话,这本书都可作很好的参考。
作者: 小瑶    时间: 2013-7-31 12:47
  “有人告诉你,旁观者能够发现你的美。但他们没有告诉你,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你为自己的生命所做的抉择。”——没有华丽的词藻 却是个真实真情的一年特殊经历 读来让人心生踏实 也更喜爱S大巴的企业文化了^_^
作者: 嘎末豆    时间: 2013-8-10 19:38
  说是小说,又说是作者的经历,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自传性的励志书籍。
  
  一个在美国最大广告公司干了20多年,身居副总裁、创意总监的耶鲁毕业生,某一天,他亲手提拔的曾经的下属,告诉他被解雇了。接着,他的人生堡垒渐次倒塌:创业不成事业破产、外遇私生子导致家庭崩溃、又陷入了经济和健康的威胁……最后,偶然在星巴克喝咖啡时,获得了店员的工作。
  
  也许因为作者曾经是广告界精英的缘故,所以整本书都洋溢着一种不动声色地煽情:
  
  1、煽情于作者曾经的往事历历,娓娓道来与拳王阿里、作家海明威的交往经历;
  
  2、煽情于出入名流荟萃、佳媛云集的豪宴,游刃在权力和财富的巅峰,多么光鲜夺目;
  
  3、煽情于星巴克国际性企业的福利——其实作者倒不回避他最初的动机就是冲了这个福利,能为自己的健康——作者的听觉受脑底肿瘤影响——当然据作者的医生说这个肿瘤虽有风险但总体是安全的,也能为自己的小儿子和私生子,提供一份健康保障;
  
  4、煽情于在星巴克重新学习了人生的功课和简单的生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暖坚实的情谊和快乐——包括家庭的、朋友间的、同事间的。
  
  这最后一点让我疑惑于作者是否要向读者大众贩卖简单生活的理念,不过整本书找不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但也让人想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商人想帮一个渔夫用20年时间上市,圈到钱完成资本的退出,然后渔夫就可以退休、荣归小渔村,享受快乐生活了。而渔夫当即疑惑: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子么?这倒与作者最后的感受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追求什么,所谓仁者和智者各有所求罢!
  
  对于此书,看到别人的一些评论和推测,也是我的疑惑,逻辑上说得过去,很幽了作者一默,总结一下:
  1、在广告这个年轻人的行业里混,要知天命。
  2、这么多年高薪的工作了,怎么也能有千万级的积蓄吧,哦原来是找了小三,生了孩子,估计离婚的时候财产都没有了,于是大哥无奈的必须再就业。
  3、自己先开了公司,而多年的关系怎么一下就突然间用不上了呢,那么多客户对你很有兴趣很欣赏,随便给点单子也能维持原来的薪水和生存吧。估计是客户知道了找小3的事情,于是对RP感到怀疑了——这只是推测。
  4、再不济应该有以前你提拔的手下现在也能呼风唤雨的给你个顾问之类的头衔,怎么也没有呢?估计是在职的时候过于苛刻和NB,于是那些手下怕找你回去,如再找个大爷。
  ——最后的结论是:务必要多积攒点金钱,务必不能找小三。
  
作者: timeas    时间: 2013-8-13 13:05
      “迈克尔盖茨吉尔生于康乃狄克州,为《纽约客》杂志知名作家布兰登基尔(Brendan Gill)之子。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华特汤普森广告公司工作二十年之久,并晋升为创意总监、副总裁,最后竟遭裁员解职。之后他创业不成,又陷入家庭、经济和健康的多重威胁,在六十几岁的年纪陷入人生谷底······”
  
      这个人充分满足了大众喜欢看有钱人倒霉的心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神奇的星巴克怎样让他重回到生活的高峰······直到看完···这就完了?他还是一无所有,除了一份在星巴克当服务生的工作!
  
      这样的书看着有什么用呢?难道学习怎么做一个服务生吗?
       
      父亲90年代去日本打工,临出走时家里简直陷入崩溃之中,单位已经许久开不出资,父亲用尽各种方法维持生计。(关于东北国企的那些事儿是说也说不完的烂帐,那么多工人的人失去工作和尊严,这是谁的错?)听说他要离家,我和母亲用尽各种方法阻拦,谁也不知道这一走将是什么结果。
  
      几年后,父亲回家,我以为终于迎来大团圆结局了,但父亲总是闷闷不乐,只有谈论起在日本工作的日子才能让他的眼睛亮起来。
  
      原来,在日本,虽然工作辛苦,虽然日本人固有的对中国人的歧视,但是劳动保障和对人的尊重都是基本的。不仅是家电俱全的独门公寓,还有偶尔的旅游,(他甚至早早就去了迪斯尼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有技术且敬业的人员的尊重。
  
       父亲是家中老二,既不像老大维系父母期望,也不像老小承受宠爱,在战战兢兢寻求肯定的一生中,他很神奇的在异乡找到了工作的尊严,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闪亮的日子。
  
      最近,海底捞在豆瓣挺火,我想海底捞与众不同的也许是中国最欠缺的----“把人当人”。在看《海底捞你学不会》的时候,我常常想:这是在利用员工啊----为了企业的发展,调动员工积极性,用这些务虚的东西笼络人心,也许多发点奖金比啥都重要吧。但是又有谁能否认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呢?
  
  工作中能提供许多东西,薪水,前程,肯定······也许只是工作本身,工作本身带来的尊严。
  
  
  
作者: 藕雨    时间: 2013-8-15 19:02
      乍一看这本书实在有为星巴克打广告的嫌疑,不过作者自己是星巴克员工的话这么做倒是可以体谅吧。
     自己是广告专业的看到老前辈广告事业结局如此确实有些悲凉,也许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吧,你没有新东西可以表现了,那么你也可以说再见了。
    不过迈克尔确实是勇气可嘉的,虽然书中提到一些逼不得已的境况,不过显然他状态调整的很快,人有时候便对自己的失败是极难承认和走出阴影的,特别是以他的年纪。
    如果我是他的话,一切从同开始?
    开什么玩笑!
    人在低处是容易往高处走的,因为这样无论是外界舆论还是内心斗争都在朝相对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如果反过来的话,就极不容易了,原来是总裁的你去当一个餐厅waiter,会觉得自己很窝囊,我想这种感觉是一开始始终盘踞在他心里的感受吧。
    也许生活中有一群真正热爱自己岗位的同事真的很重要,也许公司不怎么样,工资不怎么样,但有了他们你会学到很多人在工作后渐渐失去的东西——热情。
    迈克尔在星巴克工作后重新遇到的大学好朋友对他的包容和理解也让人动容,很多人说学生时期的友谊比起工作后所接触的朋友,是珍贵的且是纯度最高,也许这个观点也很好的体现在迈克尔的生活中。
    我想是的,因为如果有人喜欢什么都没有的你,那么,那是一种对你最纯粹的喜欢!
作者: rebecc    时间: 2013-8-16 23:11
  老实的说,我不是看了什么AMAZON的排行推荐,也不是听信了《纽约客》的书评才去看这本书的,只是出于无聊。然后带着无聊的心情下了电子版,无奈所有的版本都只连载一半,终止在8月末,即使如此,我想他改造现在再时不时穿插些过去的片段,这样的文字风格应该会延续到故事的最后一页。
  
  就我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定义成一本另类的励志小说。见多了从像星巴克这样的服务层摸爬滚打到智威汤逊这样的跨国公司,最后以高高在上的副总裁收尾,这本书像是用了倒叙的手法,颠覆了长久以来对成功的定义。说真的,我对这本书没什么感情,顶多就是看到星巴克三个字心里会咯噔一下,想到半年前拿着Starbucks Case在那里假模假样地做analysis,不像看了《人在欧洲》那样时不时地有点小感触。
  
  现在再想想这本书,《星巴克拯救了我的生命》,除了的确会让我羡慕嫉妒恨的成功史,在小酒吧和海明威的交谈,在康乃狄格州参加名媛酒会,在福特的会议室里演示文案,他能让我记住的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工作即尊重。想起在很多个昏昏沉沉的课堂上被无数次提起的马斯洛,他把“尊重”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其实对于迈克尔的故事,实在没什么理由去扼腕痛惜的,在智威汤逊穿西装登皮鞋的时候,凭着他异于常人的创造力,赢来了客户,赢来了高薪厚职。坐在副总裁的高位,执着权杖,定是有一班人马服从听命于他。服从也是一种尊重,只不过是略带点畸形而已。在百老汇大道的星巴克门店,虽然是围着围裙,顶着滑稽的工作帽,但从打扫到收银台,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更实在的尊重。你看,效果是一样的。所以究竟是什么拯救了我的生命,我想应该是对工作的热情,即使是在一个三流的阶层里也应该发挥出一流的水准。每天多学习一点,多创造一点,成不成功不重要,成长的过程是关键,带来成就感的不应该是成功,是成长。OVER
作者: Caitic    时间: 2013-8-17 08:43
  第一眼被吸引是因為看到了星巴克這三個字~~但是沒想到下面一句話更是令我衝動~~
  
  說實話,這本書一直被我視為生活的最高原則~還有什麼能比邁克爾更加悲劇的呢?既然他可以重新來過,那麼,這個世界上恐怕沒什麼克服不了的人生劫難了~~
作者: 史提芬    时间: 2013-8-21 11:49
  很欣赏作者的转变。
  从金钱根本不值一提,到根本不值一文,这个打击是巨大的。
  但是作者却一步一步地爬了起来,重新生活,
  过着充实而简单的生活,然后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也体验到以前不曾拥有的幸福感。
  这是一个不错的励志故事。
作者: 史提芬    时间: 2013-9-5 01:05
  很欣赏作者的转变。
  从金钱根本不值一提,到根本不值一文,这个打击是巨大的。
  但是作者却一步一步地爬了起来,重新生活,
  过着充实而简单的生活,令作者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也体验到以前不曾拥有的幸福感。
  这是一个不错的励志故事。
作者: Brin君    时间: 2013-9-10 02:04
  源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让故事更加真实、亲切、自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花甲之年的迈克晚年遭受了家庭破裂、破产、脑瘤等灾祸。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从零开始新的生活。在星巴克做一名普通的服务员让迈克在“60多岁感受到20多岁的成就感”。
  
  故事中包含了很多有关文化差异的内容。
  -差异1:一位白人成为黑人克莉斯多的部下
  -差异2:一位老人融入20几岁年轻人的团队
  -差异3:JWT公司与Starbucks公司的文化差异
  -差异4:各种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在星巴克的大融合
  
  以前有过基本有关星巴克的书,总觉得对这类书有点抵触。但这本书绝对是个例外,迈克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美国纽约星巴克的文化。
  -星巴克充分尊重员工,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被重视的。员工有免费早咖啡和吃掉外形损坏了的点心的特权。
  -店员有明确的成长路线。比如迈克从最开始的卫生间清扫工作,到开店门、关店门工作,到点餐收银工作,到咖啡调理工作,再到“咖啡大师”。各种工作有时是相互交错的,这种培养路线能够让一个人得到持续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星巴克店员之间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强者照顾弱者、互相鼓励。
  -从了解咖啡到喜欢咖啡。
  -严格的规章和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
  -注重保持卫生,提供可信赖的食品。
作者: 5分钟    时间: 2013-9-19 01:12
   读这本书的的最大的感受就说心态上的改变
  
    我三个小时读完了整本, 但是不觉得买的愿望
  
     里面有很多专有名词,让人常识上得到丰富
  
    里面的人都很温暖,我喜欢
  
  
作者: senori    时间: 2013-9-19 23:05
  文字很流畅,不亏是广告文案出生- -。。。
  
  现状与回忆不断的结合 偶尔觉得关于回忆的描述略微多了点,但整个结构还是蛮喜欢的。。。
作者: 路漫    时间: 2013-9-22 08:01
  在作者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十年前还是投资经理,金领,十年后为了糊口,为了孩子的保险,不得不在星巴克做一名最普通的职员,这种人生历程,如果是我,不敢想象。
  
作者: 豆子    时间: 2013-10-4 10:40
  地铁上读完。
  以休息了近半年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心情读此书,
  对作者“工作即尊严”这句话挺有感触,
  不管成绩如何,
  想说,
  I have done the best I can.
作者: 聆听星    时间: 2013-10-7 18:33
  跟所有人的一样被作者的经历所吸引,本以为是励志题材,但是发现被“骗”了。呵呵!本书整个一个以作者经历回忆为表面,内在却是星巴克的广告宣传。书中“赤裸裸”的宣扬星巴克的精神,介绍星巴克的理念,我对于国外对星巴克的态度不是很了解,但是看到书中那样的描写,总觉得心里不是很舒服。四个月前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停工....最近又捡了起来...但是看了看又有闭书的冲动了...可能我对于那种主观宣扬自己的书籍免疫吧!呵呵....
作者: 第十一    时间: 2013-10-10 20:21
  标准的老美国人语调 对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强烈的冲刷 融合
  在今天的世界 像作者这样被抛弃的老家伙不占少数 大部分都如同书中前40页所写到的沉浸旧梦 顽固不化 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 但试问又有几个能像作者最后呈现出豁达 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有人觉得他人生的这一课上的太晚 我觉得不然 他在60岁都能够有勇气重新开始精彩的人生 都可以正视自己的沉沦 唤起自己斗志 扛起自己的责任 就说明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年轻的心. 作者能够将这样的人生精力写成文 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正视 对整个人生有一种新的看法 我想他悟到了如何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 热爱生活 敢于尝试 敢于做先前之不敢想之事 这是不容易的.
  再来说说这本书 心里上描述的文学性很高 让人能够很透彻的东西 在这个时间段 经历这样的事情之后 作者有一个怎样的心境 是迷茫 是悲伤 是振奋 还是坚毅 总之 这篇作品真是真真切切的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如何从高处坠落 如何从低处爬起来的全过程 让我清楚的知道了其实人的思考在这个时候是如何如何 年轻一代需要这样的书 因为有些事情是可以经历 但有些事情 是不能或者最好不要经历的 这本书 能给你一段失败的经历 能给你一段跌倒后爬起来的经历 这样的事 你能体会到其中真谛 已是书籍给予人莫大的恩赐.
  最后是星巴克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很喜欢那种惬意的环境的 一杯咖啡一下午的日子也让人很神往 但从这本书中我体验到的 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面向消费者的星巴克服务公司 而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 让底层人民有机会得到生活真谛 让在这儿工作的人们找到快乐 找到伙伴的一个快乐的自留地 这样的星巴克我诚然是不能够在现实中触及的 索性这本书能给我这样的经历 我想我对整个星巴克文化有了一个更深沉的了解  那些名人写在咖啡杯上的话都能让人们体会到星巴克的浓郁的咖啡文化底蕴.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