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名侦探的诅咒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3-6-2 21:00
标题: 名侦探的诅咒 - 书评
  陌生而单纯的小城里,密室杀人、凶手消失谜团四起,引起恐慌。奇妙的是,这个世界不存在“本格推理”。这个世界里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杀人诡计或其它犯罪手法。除了我,还有谁知道本格推理、各类诡计?还有谁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2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Honey     时间: 2013-7-24 17:39
  虽然诡计比较简单,风格也相对轻松点。但是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面,仿佛在自己和自己对话,究竟是为了什么抛弃了传统的“本格推理小说”,那些暴风雪山庄,密室,连续杀人,一人两角,奇特的建筑,消失的凶器,不可能的犯罪等等,为什么最终都抛弃掉了。东野圭吾最后也深深自责,好想再一次的写纯粹的本格推理,不用去追求销量,不用去追求其他人的眼光,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已经不屑这些了,其实这些都被作者放在心底里的一个角落而深深封印起来了。与其说这本书推理小说,更加可以说是作者本人对他创作事业和推理小说前景的一次深思。
作者: nathan    时间: 2013-8-21 08:44
  是在大概两周前刚好在图书馆看见的时候用复习的一个小时看完的,当时还觉得一小时看13万字挺牛逼的。现在觉得东野圭吾真可怜,这么幽怨的小说我这么快就能看完了。
  用13万字来吐槽现在不写本格推理的社会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可想而知作者也是被逼着要放弃本格推理进而写社会性推理然后被人宣传然后大卖然后被夸奖多么多么厉害然后下不了台然后继续写……就是这样远离了本格推理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想装逼,跟别人说我不看本格推理喜欢社会性的多牛逼多有内涵啊。这种人活该被骗,骗走了你本来可能花在更喜欢的地方却花在装逼上的时间。
  读想读,读所读。
作者: 九、兵    时间: 2013-9-5 14:36
      很不幸,我看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作品是《嫌疑犯X的献身》,第二本才是《名侦探的诅咒》,所以,在合上书的那瞬间,不免有些失望。
  
      故事内容什么的我不必赘述,看过的人都会明白,简单易懂,没看过的看一遍就知道了。
      这种以怎么写小说、写什么小说等为主题的作品,我认为划分为文学创作指导类更为恰当。没有充实的案情就连续破案的故事也不及《嫌疑犯》看着爽快。
      我承认,看完《嫌疑犯》之后,看推理小说时会戴着有色眼镜,因为那样的作品在我脑海里掀起的滔天巨浪让我的内心根本无法平静。而这本书,或许只能算是东野圭吾的一个回忆录吧,或是对自己抛弃曾经写作方式的行为表示忏悔的检讨书。
     
作者: 雪夜的    时间: 2013-9-9 23:20
  讲的是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的身份被邀请到一个奇葩的小镇侦破一些案件的故事,然后三个案子都是类似于柯南那种感觉的诡计类本格案件,最后道出了真相其实东野想写的不是案件,而是关于自己不写本格推理了的一些思考,还有对于自己喜爱的本格推理的一些缅怀,以及今后的写作方向之类,大概就是这样吧。
  总体来说,案件的部分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不是案件本身,其次我倒是很想吐槽,说什么天下一大五郎是自己写过的唯一系列侦探,然而这个大五郎跟守则的大五郎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吧真是的。
  最后来谈关于本格推理的反思。
  说到底,东野的书中,最有想法的到底还是这种反思类的小说,《守则》也好,《超杀》也好。总之似乎大家也都是这样吧,最初踏入推理界的时候(当然不只是推理,很多其他的东西都是这样,不,严格来说,一切事物大多都会给人这种感觉吧),一切都很新鲜有趣,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推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就会逐渐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为之苦恼,也会说一些挖苦或讽刺的话来陈述其不足,不过即使是骂,恐怕也还是爱着推理的吧。
  东野似乎便是如此,看得出来,东野小时候恐怕也是很爱本格推理的吧,他的早期作品多半是很典型的那种诡计型本格(我个人笼统地将本格分为三类,一类为诡计型,一类为布局型,一类为逻辑型,当然三者之间可以交叉。像柯南的案件多数属于典型的诡计型,既没有逻辑也没有布局,纯粹马萨卡,所以我有同学不承认其属于推理= =),什么事物发展起来都会形成许多模式化的东西,推理也不例外,以前的十诫二十条且不说,近代的本格推理也渐渐总有一些典型套路,为了诡计和布局而设计的一些僵硬的东西(杀人盖房子啦,名字之类的各种巧合啦什么的)可以说是为了诡计而诡计,单纯地提出本格的部分,简直就跟出一道推理题一样,除此之外别无他物。那么这样的“纯粹”真的有生命力吗?如果本格的谜题就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那还何必要买你注水加厚的一本小说呢?直到这里,东野的想法和我本人都没有什么不同。我是坚定的福尔摩斯拥护者,但是有一点很清楚,福尔摩斯是纯粹的侦探小说,而不是纯粹的推理小说,更不是纯粹的诡计小说,同时它充满了作为一步文学作品所应具有的魅力要素。因此,其实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是比较反对本格(也就是将推理小说“纯粹化”为一个核心谜团的之类的想法)的。当然每当我说我反对本格,别人就认为我推崇社会派,或者只喜欢悬疑而不是推理。不,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我根本不会说我喜欢推理。我真正喜欢的,乃是拥有精巧诡计内核的,拥有流畅逻辑推导的,拥有美妙整体布局的,充满悬疑与伏笔,讲述了令人难忘故事,塑造了让人印象深刻人物角色,同时还能打动人心或者阐述某种哲理的作品。这与它属于本格还是社会,悬疑还是冷硬无关,我想要的,是一本推理侦探题材的文学作品,仅此而已。
  所以说到底,其实我反对的,只是将推理小说诡计化、形式化、单纯化,但反对的并不是诡计和逻辑内核本身。所以我所希望的侦探推理小说的未来,也是在内核优秀的基础之上令其整体更加丰富,其实新时代的作家们正在做这件事,虽然有的人做的有些过分(比如北山之类)但是大方向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说实在的,一直号称本格的岛田庄司,其实在作品中貌似也不总是那样模式化。再比如森博嗣,虽然不能说他每本书的案件都很出色,但是在卖萌和卖哲学的基础上,他的每个案件核心设计的都还算是比较靠谱,而且好歹毕竟也都是密室嘛。
  总而言之,我同意单纯的,那种僵化的本格模式在未来肯定是行不通的了,但是,本格作为推理小说最核心的理性精神,注定会在其他丰富外延的包裹下依然能散发出其应有的绮丽光辉。至于说东野圭吾,明明自称深爱着本格,却不去思考如何让本格更好地发展,却怯懦地以真实性、社会性和现代性为借口(其实虽然这三性很重要吧,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它们有那么的必须),直接放弃了本格,而走上了“不管怎样能畅销”的不归路,那么,我也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坚信,并且特别期待的是,当本格推理以新的形式大放异彩的时候,肠效菌将会作何感想?
作者: MJ.Cha    时间: 2013-9-9 23:30
  引子:
  
  
  “忽忘我……”
                                                                                                            ——本格推理
  
  
  不久前,南海出版社推出了东野圭吾的作品(不算新了,该作品创作于97年),《名侦探的诅咒》。腰带上是这么写的:《名侦探的守则》的姊妹篇,东野唯一的侦探系列作品。作为一个东野拥护者,我是不会错过这本书的,一掏腰包,连带《黑笑》,《毒笑》一起买下来了。
  本以为和《名侦探的守则》一样,《诅咒》也会是短篇集合,谁知一开书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名侦探的诅咒》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而这三个故事虽然也是短篇不过却彼此联系,有先后之别,一个故事的展开联系下一单命案的发生:
  第一夜(即第一个故事):本书主人公天下一在机缘巧合之下(至于这个机缘是怎样的,大家自己看书吧,不能剧透阿,总之是很有意思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小城调查失物盗窃案,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这个小城每个人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出现,就连存在的理由都不知道。最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小城的居民居然没有人知道本格推理小说是什么!什么密室杀人,凶手消失之谜,孤岛模式就更加不用说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第一单命案的时候,即密室杀人事件,就可以想象出我们的主角天下一会感到多么无所适从了。因为按照一个侦探、同时也是本格推理小说迷们的固有思维(来了,东野的本格讽刺):密室发生了杀人事件,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他杀,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有人被杀,然后凶手从密室消失,制造一个自殺的假象!这种思维正是我们这群强调理性的小说迷们的传统思维(也就是被本格熏陶出来的逻辑思考,而这恰恰是最不合逻辑的思维)!东野给出了让我们恍然大悟的解答:在密室里面发生了杀人事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调查现场,查找有无犯人逃跑的痕迹,没有发现痕迹,所以推论这是自殺事件,由这样的假设来推出结果才是正确的三段论逻辑推理。可是我们却只会先提出他杀的假设,然后拼命来验证是凶手行凶后逃走(反正死在里面的人在本格推理小说里面99%是他杀)。这不得不说是本格的悲哀,所以说东野的讽刺绝不是空穴来风,他正是看到了本格的固有弊端,才会放弃本格写作的(我后面还会提到)。虽然在这单命案中解谜部分很简单,不过东野穿插了不少笑料作为调味剂,而且提到了不少关于密室的传统知识,算是给推理迷们温习补课了。
  第二夜:天下一调查了一位和失窃案有所联系的小说家,在会面过程中,小说家就被堂而皇之的在名侦探面前杀死了,然后凶手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具有行凶动机的几位人物都有铁一般的不在场证明。(来了,本格的不在场诡计)。还是本格老套路,经过了一系列的推敲取证,天下一把众人叫到一起,揭穿了凶手真面目。案件本身无特别的地方,特别之处在于东野在这单命案中昭示了这样的线索:连带第一单命案,这两起命案都是运用了本格小说里面的杀人诡计,而这个世界确是不存在本格小说的才对。那么,除了熟知各种本格杀人要素的主角之外,必然有至少一个人从存在本格推理小说的世界中带来了本格小说杀人诡计,这个人又会是谁?为了避免泄底,这个留待大家去看了)。
  第三夜:整部作品中出现的众角色齐聚一堂,在某别墅中商量如何进一步侦破失窃案。谁知,惨案接连发生,连续有人死去,而这时别墅又与外界失去联系!(来了,该来的还是来了,万众期待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所幸有名侦探天下一,凭借大量明显的线索,他侦破了这起案件,找到了幕后黑手!
  那么,是不是这部书到此就完结了?完全不是。真正的高潮是接下来的部分,在失窃案的发生地点——地下室,东野圭吾在这里做出了对本格推理小说的告白,揭露了《名侦探的诅咒》的真相,做出了对自己小说创作之路的一次救赎。
  “真实性,现代性,社会性是小说的三大支柱,若非如此,将难以在今后的推理小说界生存。诡计和凶手消失之类的题材已经过时了”。
  “看了这部作品,也许很多人在想,东野圭吾是不是远离本格推理?其实完全不是,不是不想写本格了,是不能写了,才是事实。”
  以上是东野圭吾原话。
  他杀死了自己创作的名侦探,他将自己挚爱的本格推理小说封存起来,他,东野圭吾,严格意义上说从97年开始,已经不再是一个本格推理小说家了。不是写不出来了,不是穷尽了所有诡计了,而是因为没有出路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兴趣变成谋生的手段,兴趣就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一种挣钱的工具。”我不知道别的推理小说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但在我的理解中,东野圭吾就是走到了这个瓶颈,深刻地看到了这个问题。
  东野圭吾以本格小说家出道,凭借《放学后》崭露头角,之后十来年一直致力于本格推理小说创作,他是如此深爱本格小说。可惜,本格推理小说在社会终究只有一部分受体,而这一部分受体眼光又颇高,与此同时,前人又将本格推理小说推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这样的门槛限制下,东野圭吾的作品不断碰壁,难以获得成功。即便之后有几部作品获得直木赏,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本格推理小说。或许正是从那以后,东野开始逐渐放弃本格推理小说创作,转而向社会派推理小说发展。
  东野圭吾被冠以“推理小说天王”的称号,这里的“推理小说”,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都应该理解为“社会派推理小说”。或许有人不赞成,有人会说东野还是有《嫌疑人X的献身》,伽利略系列等本格推理小说。但要这么理解,这些作品还是夹杂着大量的社会派要素的,只不过在推理和社会影射上达到了平衡。东野以本格出道,以本格创作为积淀,酝酿了成熟的文笔,从而往社会派过渡并成功转型是不争的事实。东野不止一次在《名侦探的守则》里面暗示到,本格推理小说已经很难有出路了,那是一种无奈,一种割爱。作为一个畅销作家,要兼顾兴趣和销量是很难的。而在本格上创作达到的瓶颈,绝不可能只存在于他身上,相信在其他本格推理小说家身上也同样存在,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东野这样的作家来说,社会派小说比本格推理小说更能获得成功,说的直白一点,东野的本格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了。所以东野选择封存自己的本格推理小说世界,将挚爱藏于心中,只在闲暇时候看到本格作品,能够怀念起当初的一份执着,回到自己曾为之奋斗的乐土。就如同那朵“忽忘我”,那正是化身为花的对本格的热爱。
  《名侦探的守则》让读者知道了东野对本格推理小说发展的无奈;
  《名侦探的诅咒》让喜爱东野的我们明白了东野对本格的舍弃绝非诅咒。
  东野圭吾的自白——《名侦探的诅咒》,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小说,从这本书里东野圭吾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了提升,我欣赏这番自白。
作者: 猩猩    时间: 2013-9-10 16:57
  一部不以推理为目的的小说,一部不以故事性取胜的作品,更像是作者对于本格推理的摇旗呐喊。一部以穿越为题材的作品,不是穿越时间,而是穿越空间,到达一个从来没有诞生本格小说的小城,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本格推理的概念,更没有密室杀人的概念。虽然以本格推理小说这一小说种类为题材,的确是一种很新颖的尝试,但小说中涉及的三个杀人诡计却毫无惊艳可言。要的是情节,但可惜情节真得很弱,加之穿越到一个幻想世界,更使读者毫无共鸣感。
         当然,东野借由主角的口,讲出了自己的密室杀人讲义,讲义的部分倒还是值得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仔细研读一下。当然这讲义没有《三口棺材》中的经典。
       东野为本格推理呐喊助威,但感觉他却更像社会派的。
作者: Sunmoo    时间: 2013-9-17 21:55
  很像……
  一个二货大河原警部和一个感觉很二很萌的天下一侦探的基情故事。。
  
  其实看过守则之后,这本书看了开头就差不多能猜到结尾了。而且我对东野的转型其实是很欣赏的…对我来说本格真心没什么意思。。
  
  最后记下来快要结尾处的一段话吧,最有感的一段
  
  p203
  
  我以前在拼命地做些什么呢?我想通过自己的小说,创造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世界。但是,吸引力到底是什么?是能够令自己获得心理满足的世界吗?什么时候才能获得那样的满足呢?
  
  很久很久以前,我想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世界。我很幸福,而且从不关心他人的看法。我在追求对自己而言非常舒适的游乐园。
  
  我又开始回想,我是什么时候没了那份感情的。似乎太过久远,我无法忆起具体时间。但是,的确有那么一段时期。在沙滩上专心致志地堆积城堡的小孩,一点儿都不在意其他孩子的看法,他的城堡是他唯一的目标。
  
  我开始回忆自己堆积的几座沙子城堡。悲哀的是,我自己用脚将它们一一踩碎了。如今,我还记得当时的话语。
  
  “这种无聊、幼稚、非现实、不自然的东西,这种东西,这种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看着自己精心垒起的城堡,我甚至感到耻辱,甚至试图忘掉当时的自己。
  
  不知不觉,我流下泪来。一瞬间,我明白了。我是为了能够在这里像这样流泪,才来到这个世上的。
作者: yvonne    时间: 2013-9-30 12:36
  点子太幼稚以至于像儿童剧
  案子太没有逻辑严密和精彩度
  东野也有那么烂的书
  这算是东野在摸索自己的风格道路中的牺牲品么...
  亦或是对他抱有极大地希望
  所以看完之后才会有如此大的失望么
  
  洗完玄幻的可以看一看这个回到自己书中的侦探的破案故事
  可是对于一个沉迷于现实主义的我来说
  这本书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作者: ring    时间: 2013-10-13 23:42
  冲着东野买的。 刚看完颇为失望,在推理方面实在没什么阅读快感,几个案子比柯南系列还简单,后来仔细想想,其实作者用意并不在此。
  代入感自然是第一时间的,书中说到出版业的不景气,传统推理小说的没落,甚至编辑的催稿等,都有种让人会心一笑却又颇感悲凉的笔触。 一个社会派推理小说家,如东野自己,又如书中提到的松本清张等人,却围绕本格推理展开故事,将其比作不可触碰的让人着魔的诅咒,结尾处又说,这是从小的梦想,并希望仍是可以随时回来的游乐场,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就好像一个做haute couture的工匠迫于生计,不得不放下炫丽繁复的刺绣而拿起卡其布做流水线产品,但又忍不住忆起昔日盛景的感觉。
  还好我们的世界还没有无情到如书中的图书馆一样,完全抛弃本格推理的一切,别想什么时代背景亘古人性吧,一个完美的谜题本身不就足够令人激动了吗?
作者: 碎星D    时间: 2013-10-14 05:27
    无论是谁,上了年纪都会怀念年轻时玩过的地方。年少时创造的那个由自己最单纯的喜爱所构成的世界,心灵的乐园,
    我们是否能够拥有比东野多那么一丝的幸运,将其最本真的样子守护而不再踯躅
    还是将其深深埋葬于心底,想起、怀念....
  
      它,始终欢迎着我们的归来
作者: K小榔O    时间: 2013-11-1 08:37
  很短的故事, 有心的話一天就能看完. 不得不說, 看第一章時就猜到結侷, 某種角度來說, 這種推理小說很爛. 但因為這是東野圭吾對自己的否白, 所以要從別的角度看. 故事架搆可以看作進階版的<雷頓博士>劇場版, 雖不精緻但可從中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 如單純想看推理小說,請跳過, 如果喜歡東野, 請細細品嘗.
  看東野圭吾的人, 應該大部分是被他描寫社會人性等等真實層面所吸引. 我第一本看的東野圭吾是<放學后>, 第二本是<惡意>. 如果當時不告訴我作者一樣, 我根本就不知道. 因為兩作的風格完全不一樣. 我其實從來未曾接觸過本格派的東野圭吾. 我所認識的是本格社會派的他. 看完這個之后, 我深深感到了他對推理小說的熱情. 不再寫不代表熱情減退. 很多時候是現實的考量. 我覺得這個概念其實可以延伸到任何領域, 不止是寫作而已.
作者: 风挑一    时间: 2013-11-1 14:54
          印象里,东野圭吾是从《放学后》开始受到瞩目。其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作品大放异彩,让他一时风头无两,名声大震。一般介绍里都说他从本格推理起步,但回顾他的作品,带着明显的本格派推理特征的不过《白马山庄杀人事件》等寥寥几部,1985年出版的《放学后》已经可以算作社会派的小说。在卷首列出出场人物表、现场平面图的纯正本格推理玩弄的是诡计,而在侦探小说发展了百年之后,纯正而能令人拍案称奇的诡计早就所剩无多。时代的发展伴随的技术进步进一步压缩了诡迷的生存空间,很多谜题定格在了逝去的时空里。
          这就是本格推理的困境,但是作为催生许多推理作家的土壤,本格派曾是许多人在创作之路上学步的后花园,它往昔如日中天,辉煌过去的余晖仍未散去,映红天空一隅。
          作为高产作家,东野圭吾应该很早就感受到了本格推理的瓶颈,它的深度终究不够,也缺乏拓展的空间。这时候向社会派转变显然是极其明智的选择,推理本身就带着对人性的剖析和对阴暗面的挖掘。在后续的作品中,东野圭吾尝试了几种创作思路,而他最受好评的力作则井喷在较为沉重灰暗的现实区域,将社会的无奈令人信服地谱入不合理的故事之中。
          本书的故事很像一部悬疑电影,莫名其妙的时空穿越和离奇怪诞的凶杀事件发生在没有历史只有传说的城市。木乃伊、打不开的门、小城的传说、人们的感受都是若隐若现的关键线索,似乎有一个惊天的秘密藏身其中。被封藏的本格推理本身就像一个悖论,如果它在我们的世界是合理存在的,那么即使被刻意隐藏,难道就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自然产生?更何况这种传统的侦探叙事才是现代推理小说的一大起点。书中,小说家的弟子已经发现了这种在那个世界里崭新的推理小说类别,其他人也总因为它的缺失感到若有所失。木乃伊是一个传统的带有恐怖和残酷色彩的意象,用这样的意象来借指被自己尘封于回忆深处的本格推理,可以算作是惨痛的告别,埋葬一段不愿回首的历程。时过境迁,光阴流转,重返这片封印之地,虽然只是短暂的停留,但故事的结尾对于过往染着哀伤的描绘和当下心境的表达,透露出作者已解开心结。东野圭吾自己说,“不能再写本格推理了”,不过万事不会绝对,最早的印象最挥之不去。这本书是东野圭吾对于自己创作风格转变的自白和悼念,但旧梦重温,故地重游,到底还是抛之不下的。
作者: 假正经    时间: 2013-11-12 03:40
  各案件都是本格中的本格
  不很难推,至少比铁路问题好多了
  岛田的阴影啊...
  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社会问题
  东野写腻了本格后又写腻了社会派
  和黑笑小说怪笑小说等相同
  风格何其颠覆,嘲讽的口才真出神入化堪比御手洗
  只是天下一少了点搞笑桥段
  那片单纯的世界真的只能永远停留在手稿中?
  也许这本书道出了广大热爱本格推理却又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写非本格作家的心声
  万分期待东野的新本格
  
作者: SPASM    时间: 2013-11-27 08:56
  觉得就是他的傲娇。哼哼。
  
  东野圭吾的书还是不错的,我第一次读,晚上读了还有点害怕,但还是一口气读完了。
  
  小绿很可爱啊。
  
  大叔你是萝莉控。
  
  至少我懂了啥是本格推理。
  
  就是这样。
作者: tianya    时间: 2014-2-3 20:57
      这本书与其说是部长篇,不如说是几个短篇推理的合集,在前作各种对本格推理的自嘲之后,无论是书中还是书外,东野都和本格进行了一次告别。几分伤感,几分无奈,在读完后三个星期后重新想起这本书,我发现我真的很难回忆起其中的案件,或者人物,除了那份伤感。
作者: natsum    时间: 2014-2-15 10:23
  里面的几个诡计都很传统。
  整部书的意味在于东野对本格的描写。
  果然东野真是太可爱了。
  看过这部书,越来越爱东野啊,拿自己开涮,把别人给骂了。哈~~~
  东野的书所传达的那种感觉,正是自己所想,这种感觉很珍贵啊。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人有这种感觉啊。
  比如道尾秀介,比如西泽保彦。。。虽然这二位的书也是很出色的。。。但读完之后,只觉得一个比一个可恶。。。
  这么说起来,绫辻行人也写过一本非常扯的书。。。但因为馆系列,我还是很爱他。
  本格啊,到底还是我的最爱,如果要社会派,不如去看首席女法医了。
  要么科学到底,要么一味本格。
  嗯。。。我也精分了。。。
作者: 橡皮    时间: 2014-2-21 08:39
  意外,某人送的书。是东野圭吾的,那就看看呗。小说在一种很奇幻的背景中展开,由于日剧《热海的搜查官》的影响,一度以为描写的是作者死后世界的故事。故事以一条主线,串起3个杀人事件,糅合了很多本格推理的元素和诡计。“引人入胜”这点做得很好,不知不觉进入最后一个事件,也是最复杂和惊心动魄的事件,此时整个故事也进入了高潮。揭示谜底的那一刻,让人惊讶原来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这样奇怪的逻辑,作者却也自圆其说了。书中的“天下一”和日剧中的“天下一”太不一样了。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