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怪屋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粉晶乖乖    时间: 2013-6-2 18:47
标题: 怪屋 - 书评
  写《怪屋》纯粹是为了消遣,我有理由相信,这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阿加莎·阿里斯蒂
  利奥尼兹家族似乎是亲密而幸福的一家人——但一家之主亚里斯提德斯·利奥尼兹被谋杀之后,活着的人们之间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7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Haku    时间: 2013-8-2 10:16
  ——“我想人比较常杀害那些他们所爱的人,而不是他们所恨的那些人。或许是因为只有你所爱的那些人才能真正让你感到生命难以忍受。”
  ——“有共通的特征吗?我怀疑。你知道,”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如果有的话,我该说是自负。”
  “自负?”
  “是的,我从没遇过不自负的杀人凶手……他们的自我毁灭十之八九是自负、虚荣的心理所造成的。他们容易或害怕被抓到,但是他们禁不住吹嘘、夸耀,而且通常他们都自信他们太聪明了,不会被抓到。”他又加上一句说:“还有另外一点,杀人凶手都想说话。”
  “说话?”
  “是的,你知道,犯下了谋杀罪让你处于非常孤单的地位。你想要把一切告诉某个人--而你却又不能这样做。如此一来让你更想要找个人谈谈。因此--如果你不能跟别人谈你是怎么下的手,至少你可以谈谈谋杀案本身--跟别人讨论,提出一些见解--推敲一番。
  ——“遗传,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就拿哈薇兰家族的那种残酷性来说,还有我们姑且称之为狂妄的里奥奈兹家族的生性--哈薇兰家族的残酷性倒无所谓,因为他们不狂妄,而里奥奈兹家族的狂妄也无所谓,因为,他们虽然狂妄,但却厚道——但是却有个后代子孙同时有了这两种遗传。”
  ——————————————分割线—————————————
  
  这部小说被阿婆称为消遣之作,而且她本人认为是她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可能大多阿婆的书迷不这样认为,但我相信阿婆她在写这本书十分享受及愉快的。一个住在山形墙三连屋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冷酷,大家长的意外离世,让畸形屋的大多人都紧张万分,大家都热切盼望是正确的人杀死他的,因为不敢想象任何一个嫡亲的成员会杀死这位个人魅力十足的老人。所以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虽然他们也不相信是他是真凶。这位大家长,人们崇拜他,当然也有人恨他,可通常长期的恨意不会产生预谋的杀人计划,冲动杀人倒有可能。那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呢?
  
作者: Celest    时间: 2013-8-4 23:29
  那本日记上简短的几个字深深吓到了自己,以致有好长时间自己都不敢再看一遍结尾
  今天我杀了爷爷
  
  从罗杰疑案中对自我的怀疑后,这本书让自己对孩子也产生了毛骨悚然的怀疑,阿加莎奶奶喜欢玩出人意料,但愚钝如自己,没想到有这么出人意料,将美好至纯的东西变得如此可怖
  
  越简单的东西,越是以一种平常的方式接近你,就越觉得它可怕
  
  无知是一种恶,懂得太多太邪恶又何尝不是?
  
  还好最后这个凶手用一种可以被大家接受的方式受到了惩罚,而不是更为残忍,更惨无人道的方法,自己想这也是阿加莎她自己想要思考的问题,当面对这种非常理的谋杀,我们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惩戒凶手
作者: Cccccc    时间: 2013-8-8 14:39
  我在一个周末偶然用手机读了此书
  结局吊读者胃口
  心理描写很细腻
  推理部分不很出彩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作者笔力注重的地方
  
  畸形的一家住在畸形的房子里
  到底算不算畸形呢,这是个问题
  总觉得是作者特意把畸形的温馨扩大化
  小说气氛表面看来温和,实则压抑沉重
  
  总而言之
  吸引读者
  对我也不例外,蛮喜欢的
作者: Tong    时间: 2013-9-17 22:29
  我只想说,凶手一直在眼前,
  而且作者并没有隐藏推理的线索;
  所以这是一盘完整的菜;一场公平的游戏,
  难度系数3,因为答案比较直白。
  
  接下来关于道德和良心的推论是只属于每一位读者自己的餐后甜点了。
  
作者: BLUE    时间: 2013-9-27 19:16
  以前看禁闭岛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开始就想到LEO是不是头号精神病,这本书开头有点怀疑索菲亚,然后小女孩诡异出现,我就怀疑她们2个的其中一个了,看来猜测悬念片的凶手也是有经验值的。
  这本书层次很清晰,有主人公和索菲亚的爱情,但是也不拖泥带水,很喜欢。
作者: 木木    时间: 2013-9-28 14:34
        这里住着一个扭曲的家族。三代人都很冷酷,只是冷酷的方面不同。
      看到中途就猜测谁是凶手。有几个地方简直显而易见。但最后还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离真相只差了一部。
      到最后揭露凶手的时候,感到内心无比阴冷,不敢睡觉。这里的人,这里的感情,都跟这座房子一样,怪异而冰冷。
作者: ◥┱鹏    时间: 2013-10-1 23:32
  要承认大师就是大师,今天看了《怪屋》,阿加莎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   于是又再次进入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营造的特有的扑朔迷离,罪恶弥漫的氛围。   在错综复杂的扭曲人性和杀人动机里盘旋。   当书的最后几页谜底揭开的刹那。   当打开了诡异女孩的黑色日记本,上面赫然写道   “今天 我杀了爷爷”   浑身的汗毛孔都不禁立起来的感觉。   那种对推理的享受达到了极点。   是啊,唯有阿加莎克里斯蒂能带给人这种享受。   这种感觉永远让我欲罢不能。     这本《怪屋》的确是我认为和《帷幕》一样经典的心理学谋杀。   有时残忍的想法只是来自那微小的心灵阴影   正像克里斯蒂赋予波罗的经典台词   “谋杀是一种习惯”
作者: 蘑菇    时间: 2013-10-9 10:02
  阿加莎·克里斯蒂之《怪屋》中利奥尼兹一家的共同点是冷漠。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冷漠只是面具而已,家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如旋花交缠纠结。这起发生在世外怪屋的案件,曝光了这个家庭隐藏至深的忧患,理顺了说不清的感情。
  
  
  
  人性中是一定有偏见的。利奥尼兹们彼此间怀疑着,心中各有自以为的凶手,却一致把矛头指向遗产继承人和与其暧昧的家庭教师。私下里却为道德、真相不知所措,拼命加之以罪,然后逃离这块无忧却不自由的山庄。甚至连侦查人员,在作出高明的心理分析后,也因感情上的侥幸而在感情上放过了凶手。
  
  
  
  阿加莎竟说这是她最满意的一部作品,笔者倒觉得这是她最带着偏见下笔的作品。从凶手的怪诞出场开始,就晕染出其一言一行都在心底嘶喊着“是我是我是我!!!”的潜台词。开始笔者自以为这是凭着对阿加莎风格的了解而自然产生的无理由的结论,后来笔者越发清楚地认识到——阿加莎,你犯规了。
  
  
  
  在所阅过的阿加莎作品中,还未有过看到一半时就笃信凶手必是那人的肯定猜测,即使猜对,那绝对是无意识的第六感,无异于“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谁”。《怪屋》不然,笔者用“最”的程度的肯定下结论,凶手就是Ta,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从未碰到过一个不自负的杀人犯……十有八九,正是他们的自负导致他们的毁灭。他们可能害怕被擒,但他们会忍不住想要炫耀或者吹嘘,他们通常觉得自己聪明如此,不会被警察逮住。……还有一点,杀人凶手喜欢交谈。……杀了人之后,你会觉得非常孤独。你很想找人说——而你却不能说。越是不能说,就越是想说。于是——就算你不能说你是怎么做的,你至少可以说说谋杀案本身——讨论讨论,提出见解——回忆一下。”有了这一段,不能不说阿加莎带着托出凶手的偏见将凶手昭然于天下。笔者侥幸希望阿加莎又在掩人耳目地将答案放在倒数第二章,这是对偶像的崇拜的偏见,是“偏执的爱”。
  
  
  
  在常规意识中,偏见是个缺点,笔者挺喜欢因偏见而心生的“偏执的爱”的。
  
作者: 邪猫读    时间: 2013-10-16 23:13
  这本书还可以,障眼法用的很好。
  
  问一下,结尾之处,主人公说在约瑟芬说完话后,听到传来一声叹息,他闻声望去,看到伊迪丝姨妈站在楼梯口,但又觉得那个声音不是她发出的,而是约瑟芬背后的门里面发出的,于是他冲过去推开门,却什么人都没看到。
  
  这个剧情没有解释,不知道大家是否推测出是谁发出的叹息啊?
作者: 剑雪浮    时间: 2013-11-12 08:51
  虽然这么些年来,一再输多赢少地与阿婆斗智斗勇,但这回依然甘拜下风。好久没有这种臣服的感觉了耶......
  
  可是怎么就没人和我一样,怀疑凶手就是“我”呢?根据阿婆一贯的欲望罪壑穿插甜蜜爱情剧的三明治作派,以及永远八面生风的凶手心理状态,状如扑克牌中红桃Q一般平面的符号氏人物索非亚,显然只是虚晃一枪。而假如索非亚获得巨额遗产,间接受惠的只能是“我”吧。
  
  不过如此一来,阿婆就得重复自己,那可不是侦探女皇干的事。因此等看到书的后半部,始终处于高度警备状态的我三番五次地从怀疑名单里撇除掉“我”和索非亚(阿婆你就不要再拿索非亚当幌子了)。
  
  唯一的真相或许永远也不及错综的推理教人着迷,恰似谜底始终也不会有谜面的诡异难辨而令人深陷其间。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注定要对探奇故事欲罢不能,就像读完那许多千回百转的文字,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不过是一场又一场心理学理论的实践验证。
作者: Joseph    时间: 2013-11-27 11:00
  当初光看这个名字就很喜欢了,谁叫我对这种家族谋杀没法免疫呢,人文的封面又做得那么精致,前天小林子带来了怪屋,今天早上在145车上看了一半,回家在地铁8号线上看了剩下的一半,怎么说呢,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对家族11个人的人名记得那么清楚,为什么看书速度那么快,而对于同样家族案件的葬礼之后的人名头痛不已,用了三次反复看那段文字,才记住人名,阿婆说这是她完全作为消遣而不是作为谋生而写的小说,是她个人最喜欢的小说,说实话,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叙事手法,喜欢这样的情侣,但是还是比不上褐衣男子在我心里的地位,那个年轻的继母和家庭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会是凶手,只是我还是没有想到约瑟芬是凶手,完全是个孩子,而且从她之后的日记中看出,她的杀人动机竟然如此简单,或许这家人的冷酷无情造成了她这样古怪残忍的性格,而在布局和自己下毒方面,可以说是心思细密,不得不说这是家庭的巨大悲剧
作者: 小满少    时间: 2013-11-27 18:27
  
    关于这本<怪屋>作者写道:
  
    写《怪屋》纯粹是为了消遣,我有理由相信,这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这意味着什么呢,写得最好?最想写的才是真的水平。或是太随意?抛弃了推理小说的规则可能成个四不像。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没办法做出猜测。对于一个写了几十本同一类型小说的人(大多在密闭环境内),如果将书中人物按可疑程度一一排序作为A,B,C...H,I,K的话,那么每个人其实都成为凶手多次,我们根本无法从这个角度进行判断。最可能的人、最不可能的人或者有可能又不太可能的人都当过凶手,从概率上来看,他们出现的机会都差不多,所以我也无法对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在这个故事中,我甚至一度怀疑老利奥尼兹是自杀的。在阿婆的戏弄下,我承认我已经有些神经质了,事实证明,我怀疑一切的想法有些过度了。但看到这本书的结局,我还得承认我最终还是被戏弄了。由于书中一再提到凶手可能的特征,即急于表现愿意说话,但我还是没有想到是他(她),直到最后。
  
    虽然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甚合理,但这就是个游戏,阿婆并没有犯规,愚蠢的是我自己,仅此而已。
  
    写推理小说的书评是很困难的,我尽量不去将内容泄露出来,这样导致我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没办法。你看看推理小说的目录,再看看<三国演义>的目录,就知道区别在哪了。  
  
    关于本文的题目,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眼睫毛。
作者: Maius    时间: 2013-12-26 02:46
  第二遍我愣是没看完,贝贝已经给我选好了下一部,第2遍看了中途就放弃了。阿婆说这是她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确实如此,文字很细腻,情节一波三折,看到布伦达被抓起来还有30多页,我想这并非最后的结局。
  关于约瑟芬杀人的情节,实在令人惊悚,一个魔鬼一样的小孩子。阿婆一直强调遗传在一个人本性里起到的重要作用,人的命运在他一出生就已经安排好,后天生活的影响和教育也许会使人更接近自己的命运。
  第一遍阅读还会猜测凶手所指,第二遍我想还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安静地享受阿婆迷人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的阅读的乐趣。
  有时候会想,幸好这世上有这些天才存在,才会使得我们这些庸人生活有些乐趣。
作者: 为清欢    时间: 2014-1-14 09:47
  小时候看过无数遍由上译厂配音的翻拍自阿加莎.克莉斯蒂小说的电影,经典的配音加上离奇的推理,精彩绝伦。之后又看了bbc拍的探案电视剧集。熟悉到一定程度,蛮迷那个比利时的小个侦探波罗的。可她的书里并不是只有波罗。
  
  阿加莎.克莉斯蒂写推理小说关注的是人性,由凶杀引发出各种人的反应来折射人性。她借书中人说过:人性到哪儿都一样。基于此点再看她的书,有时会忘记找凶手,反而很享受看书中各色人等的个性心理言谈举止奇怪反应。《怪屋》是作者自认写得好的书之一,并且承认“写此书纯为自娱”。这本书就充分地利用了一件谋杀案,写尽了一个家族里性格各异的家庭成员----老实愚蠢的大儿子,冷若冰霜的小儿子,戏剧化的妈妈(二儿媳),冷静自苦的大嫂,古灵精怪的孩子,虚荣慵懒的第二任太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至,缤纷多彩。
  最后还奉献了一个情理中意料外的结局。线索提示地也恰到好处,尽显英式风味----凶手总是太自以为是,狂妄自信而且爱表现。
  
  可是面对如此的凶手, 我的理解是作者在书里的另一句话:“人常常会杀害的是他们所爱的人.......只有你所爱的那些人才能真正让你感到生命的难以忍受。”
  
  
  
作者: Flora    时间: 2014-2-10 11:19
  可怜的小孩,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选择了杀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印象里,亦舒阿姨有本小说里也写了这么一个孩子,美国有部心理恐怖片最后的凶手也是个小孩儿,韩国的恐怖片就更不用说了。
  真可怕,发现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同时都住着天使和恶魔。而且后一种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掉。
  
  不太愿意看阿加莎的东西,结局总是让人惊悚。今天开会,看旁边的同事有一本,于是看完。没啥新意。不如福尔摩斯和柯南好看。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