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这些人,那些事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宇宙大心灵    时间: 2013-5-26 10:54
标题: 这些人,那些事 - 书评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5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沫沫浅    时间: 2013-7-27 02:22
  台湾作家吴念真作品,就如同书名,就是讲一些一路走来遇见的杂七杂八的事儿,可以说是怀念,也可以说是整理自己吧。全书一直都是以一种叙述的方式,或者是像老人在回顾往事似的。
  儿时的伙伴,儿时待过的村庄,那些好心的,淳朴的村民,那些让人琢磨不透,让人无法理解,让人心痛,或者让人不认识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脆弱的角落,住着特别的人,特别的事,难以言语,伴随一生吧。
  我是从豆瓣上看到的,评分很高的,看了感觉不错,虽然语言无奇,但却句句让人看到心里!
  
  
  
作者: milkyg    时间: 2013-7-31 11:12
  读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不自主的将此次的阅读体验和之前类似的经历进行关联,这本书令我想起了白先勇的《台北人》,也令我想起了杨绛的《我们仨》。
  
  旧书夜读,再次翻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还是同样的抓人。一方面也许是时空交错,过去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无法了解,这种吸引力正像是每年过年回到老家,喜欢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当年的事情一样。另一方面也是源于这种白开水的精彩。平淡朴实到生活的细节,但是却是最为本真的感情,最能够触碰得到的情感。
  
  这些故事的动人之处正是在于他们的普通,他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作者的年龄阅历给故事本身又增加了一种时间的厚重。部分的故事读来有一种生命寻常的无奈,对于悲剧,离别,和伤痛是当作注定的事来看的。这样说来又有一点像《目送》了,LOL。
作者: hey邵    时间: 2013-8-16 16:05
  这本书我高三的时候看的,一个午后就读完了,文笔流程,通俗易懂。每个故事都一波三折,很有时代特色,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动。读完以后,总给人喘不过气得感觉,故事得道理不浅,思路很多,而且越想越复杂。别具一格,思想深度。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3-9-11 01:48
       台湾知名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 ,这是百科对吴念真的标记。看完全书,如果要给他贴上一个标签,我还是会借用大家对他的称呼,“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
       这几日的每一个清晨,我就着早餐读吴念真笔下的小故事。他就和我面前的早餐一样让我感到真实。他让我联想到我读过的台湾作家的文字,共同的特点是生活化,有将街头小巷阿嬷大叔都能描写的充满诗意者,如林海音;有温情如水哲理其间者,如林清玄,有激进勇敢口诛笔伐者,如龙应台(当然她也有柔情一面);我把吴念真归为剩下的这一类,他故事里的人很平凡,他们的生活很现实,不煽情的语言在努力还原故事的本身,却是最煽情的力量。
  
        吴念真讲故事很有一套。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真的就如同一幕幕电影,让你在轻合书页的片刻,不禁在心中默念,人生呵。
  故事里面最打动我的,是让我阅读起来最不舒服的地方。生活在哥哥阴影之下自杀而亡的弟弟,在铁轨上撞了火车的兵哥老莫,那个跑片最后落逃的阿光,挖坑道而被炸的血肉模糊的工兵营。那些“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逃避直视的地方,恰恰也是生活最真实的地方。
       读着他的故事,像读着一篇篇短小却引人入胜的小说,但读到最后你会醒来,这哪里是小说,明明就是脚下的生活,肮脏的、不堪一击的,却又时时让你觉得值得。这可能就是吴念真的魅力之处吧。
  
  
      我喜欢听外公和外婆讲故事。那个年代,故事就像路上的石头,捡起一个是一个。我仿佛穿越到几十年前,看到外婆去大山教书,看到外公在大会上愤怒离席。我曾经想为他们写一本传记,让这些遥远的往事不被时间的尘埃深埋。
  
        我一直是个爱听故事的人,也曾经是个爱讲故事的人。记得小学、中学,我总喜欢把自己读过的书本故事讲给好友听,大都是些事名人轶事。近两年,我放佛关上了耳朵和嘴巴,听不到别人的故事,也很少再讲故事给别人听,更多是沉湎于自己的世界。直到发现,不仅是讲故事、连简单叙事的能力都大不如从前。而文字,则成了我与外部世界最多的交流。
  
  
       继续扯回《这些人,那些事》。朋友说吴念真是个性情中人,是在舞台一旁看戏都能流泪的男人。在书中的每个故事里,我都看到了吴念真自己。或是小小的睁大眼睛的启蒙少年,或是略带疲惫的中年男人。他有时候在故事中,有时候和我并排站着,看着故事中的人,还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就是那个阿嬷、那是她不争气的孙子。
  
       吴念真,本名吴文钦,因初恋女友叫阿真而取笔名吴念真,意思是“不要再挂念阿真”。
      这个笔名岂不是对他念旧与重情义的最好表达。
  
作者: 不眠夜    时间: 2013-9-16 04:47
  本书以一篇篇民间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市井生活。
  
      其中里面的《寂寞》《长梦》还有《情书》最引人入胜。《寂寞》让人看后心生对庄严父爱的惋惜,内心的那份无人诉说的孤寂,在一个年迈的继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读到此篇,眼中不禁流露出泪水,我什么时候有看到过父亲那严肃的脸庞后那抹寂寥和落魄。父亲一直在外地打拼,有时离家一走就是半年到一年,他是怎样带着自己对家人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在异乡生活的,或许他是不能矫情的,不像是尚未年少的儿女,可以任意地诉说着自己的感情。作为一座山般的父亲,他所支撑的是整个家庭,很多苦很多累还有无数的思念,他都是不能用语言来诉说的。我忽然记起,在某个夏日的午后,不经然间看到父亲双鬓的白丝,它们在诉说着艰辛和不易,诉说着无数的隐忍。
  
  《长梦》则让人在混沌中看清现实,很多东西并非如自己幻想的那般美好,同时有很多事又只是表面的花哨,实质上是无尽的虚伪和欺骗。是谁怀揣着单纯被伤的遍体鳞伤,又是谁在一次次受伤后又义无反顾地去相信真心,相信爱情,最难得的是真心。
  
  《情书》则让人有了另外的情怀。很多情愫就是在一瞬间的际遇,在这一刻那种莫名的感触油然而生,可能会让你爱上一个人,从而献出自己的青春。然后,这样的际遇不关乎缘分,只是关乎那须臾间心田所闪过的那抹情怀。
  
  
  
  吴念真的作品是很值得一读的。他所描述的一段段小故事,人物有血有肉,似传说,但传说中的人物又似乎就是住在楼下的那位阿姨或者是那个水果摊的老板娘,他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四处都有他们的影子。这份细腻的情怀正是人们的动情之处。这大概是出于自己内心对生活细微处的感悟与观察吧。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各种场景历历在目,脑海中闪现着各种各样的人。这些有血有肉又有爱的人们。
作者: 乔治Bi    时间: 2013-9-17 01:16
  
  这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却并非作者的回忆录。
  
  虽然脉络也是沿着童年——青年——中年的常规路线走,内容上却没有重大的情节和线索贯穿,作者只是用了五辑、三十八个亲历或是听闻的故事,记录了关于家人、关于故乡、关于朋友、关于青春与恋爱,以及关于台湾一些很少被关照到的角落的往事。
  
  每篇故事都很短,一般的2、3页,最多不过7、8页。但都很好看,尤其笔法特别。总是先用平淡至极的口吻,流水账一般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却每在临近结束处,用简单的几句话,突如其来把情感推上高潮。既来势迅猛,又很难忘怀。因故事涉及面太广,亲情、友情、爱情无所不包,所以无论谁看,总能找到一个故事,去感受和心头一击的突然遭遇。
  
  这是写作的技巧,也是作者的情怀。正如吴先生自己所言:“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那些事在经过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那些平淡叙说的,想来就是曾经的怨怼,而那些猛然遭逢的感叹,则是筛选过后留下的温暖。
  
  或许是因为一篇篇故事背后都隐藏着这样的感悟,因而整本书读罢,虽然也有人生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却显得从容豁达。纵然是故事里提到灾难和死亡——或许是作者经历使然,这种场面还不少,——叙事的调子也依然是不紧不慢。当你把这些细细碎碎的一次次感动,一次次唏嘘聚在一起,你看到的,是在生活艰辛、在条件困苦、在命运捉弄面前,因为还有关怀、还有扶持、还有温情,还有陪伴,因而有再多波折,却随之产生更多直面生活的勇气和活力的底层民众们,他们的台湾往事。
  
  这哪里是回忆,分明是刻意去掉鲜花和溢美之词的赞颂,以及不去直言的眷恋。故事里常常有人对作者说,你不记得我,我记得你。或许为了让这些当事人明白自己在作者心中的价值,吴先生特意在自序里引用了下面一句
  
  “我相信,该记得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刚好这句话,也可以作为这篇小小感触的结语。
  
作者: 我爱你    时间: 2013-9-22 14:20
  吴念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平淡如水的文字,仿佛和老朋友讲故事的描述中,散发着脉脉温情。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擅长在故事中展开若有若无的铺垫,带领你走进某个小巷,某户人家,某个满脸皱纹的阿嬷,某个朴实内向的少年,带你看人世变化,不予评价,却在故事的结尾让你恍然大悟。不得不说,故事中的台湾人民身上保留着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家庭,爱情及战友之情的最纯真质朴的部分,很多故事没有百转千回的剧情,没有山崩地裂的情感宣泄,却让人读后潸然泪下,或无语感慨,让人感受到时光,岁月,命运等对人的刻画和安排。这是一本值得在漫漫人生中不断回味,不断给自己的心灵增加温情的书,我想,经过人生的起落分合,才更能体会这些故事中人物复杂却单纯的喜怒哀乐,这些人,那些事,可能你我并不曾也不将经历,但这些情感和情绪是共通的,总会在人生的某时某刻让人领悟。
作者: 不看正    时间: 2013-9-28 13:28
  最精彩的文笔,表现出来的不是华丽,而是字字真情。我是第一次看吴念真的书,果然是大家,名不虚传。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普普通通,似乎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场景在演绎,但是经他写出来,就活灵活现,特别感染力。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有感动你的存在。能抓住这一瞬间,并把它定格起来,继而去感动更多的人,是需要天赋的。
作者: leeon    时间: 2013-10-4 20:32
  当坐在Zoo coffee 的窗边,看到她从包里给我拿出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笑了。来之前,我本也打算买这本书送给对方。之前,只看过其中的一篇『思念』,当时想找个时间先读完再说吧。所以,这本书本身是一个故事。
  
  回家途中,靠着窗,在嘈杂的车厢里,我竟然读完了这本书。在吴念真的笔下,一如这趟双层列车是开在台湾,开在金门,经过那些故事的中的山林,村落,街道。我们说从一篇散文最容易看到一个作家,他的书如我曾看过的那篇文章,很少描写自己的情感,尽是些简单的文字,说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然后,我们就有了相同的感觉,说着『是啊』,想起了自己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搏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这些人,那些事。
  
  『你说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我问风叹息了又怎么安慰呢』,金海心的一句歌词,曾有人把这首歌作为『思念』的背景音乐,再恰当不过。我们每一个心中都对某些人有着自己的思绪,而彼此却不那么容易发觉。当岁月渐渐的拨开这一层层的薄雾的时候,却发现,童年,青春,中年,都和那些云一样的随风走了。到头来,只能在脑海中寻找一丝丝的痕迹,然后发现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埋藏的都那么深刻。终于,我们也可以被最亲爱的人和土地感动,然而幸福才是那一瞬。
  
  小孩子总喜欢把自己的秘密筑起一个城堡,向每个人炫耀城堡的美丽,却又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它。像『思念』里的两个小孩子,以为父母都不曾察觉她们彼此的喜欢,而双方的父母则默默保护着这份美丽的纯真,最后留给她们最美好的的思念,即使最后的泪水都是没有杂质的。后来,自己长大了,和家里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识破她们的想法,而小孩子自己却徜徉在自己的秘密城堡。不禁想起自己的小时候的种种『计划』,然后感谢父母长辈们没有拆掉过我的童年的美好。
  
  小时候我们像『只想和你接近』里的作者一样,努力的去接近自己的父亲,有一天,或许发现,和父母长辈们走的越来越远了。渐渐的,我们跑的太快,快到父辈们想接近我们都很费力了。你发现,我们能聊的越来越少了。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爸爸总会去车站接我,我从小就爱说话,在车上,自然是多聊一些IT行业以及实验室的东西,渐渐的爸爸对我的回答更多的也只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所以我更情愿去和他聊篮球、时事这些话题。还有一天晚上,我和姑父聊天,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哥哥,从事软件开发的,和家里交流并不多。姑父努力的关注着电视上关于IT的一切新闻,我也愿意跟他讲,有一次还聊到了『比特币』呢(比特币:我想许多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也未必了解)。那一次,我看到父辈们在家里多么努力的也在奔跑追赶,有时候比孩子们还努力。
  
  因为还年轻,所以我不愿意多写自己的故事。想想今年冬天,就是坚持写日记的十周年了,其实,故事里面有几个人,就有几篇日记,有的写在纸上,有的记在心里,有的渐渐遗忘了。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要感谢吴念真,他自己说这个笔名的意义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挂念自己的初恋女友阿真。从他的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字。你可以评价里面的每一个人的好与坏,但他们是都是真性情的人。过去,我们一直看到自己的『真』,而不曾注意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人的『真』。我们一直在感动自己,却不曾被自己爱的人感动。
  
  这本书,我曾想过看完后,送给对方一本,在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原来也有人也会留下一份心意为我准备这一本,你可以说是默契,也可以说是别的,这是『真』。
  
  其实,不管你在哪里,花些时间给那些『真』的人,生活就会很幸福,请相信,总有人相隔千里,会因为你的喜悦和你笑的一样开心,也会因为你的烦恼而为你担忧。过去我们总是被自己感动,不曾知道,自己背后有多少别人带给自己的感动。
  
  我们都在为亲情、友情、爱情努力着,也请记得:
  
  懂得,爱;发现,真;
作者: 张晓玲    时间: 2013-10-18 19:45
  最近这些天心情不是很好,或许说这2年多以来,一直过的不是那么舒畅,我是个感性的女生,我喜欢阅读有感情的文字,我也喜欢看电影电视,每每看到动人情节,免不了落泪,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那就是蔡琴的“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我想这两者浓缩的就是笔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悟,毕业两年多来,为了我自认的爱情,伤害了很多爱我的人,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很多,这些失去让我不能沉淀下来,浮躁游行于这个现实的社会,这样的态度让我失去更多,文字是个能让人沉淀的东西,莫名的就来到了豆瓣,莫名的就读了散文,莫名的被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吸引,莫名的就勾起了我的很多情感。我很感谢,感谢这个社会还有许多美好的一面,还有这么美好的文字让我来品读。我也像吴念真先生重逢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有着故事,我也希望哪天能够碰到一个愿意听我故事的人。非常好的文章,值得一品。
作者: 呆子青    时间: 2013-11-11 09:01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些人,一些事,只是有的人擅于说,有的人擅于写,而有的人只能将其烂在骨子里。无疑,吴念真是一个擅于写的人,于是有了这本《这些人 那些事》。
        没有恢弘的记事,有的仅是以人和事链接的生活或人生。如果没有吴念真的叙述,也许那些人和事将永远埋在岁月的荒凉中,无人知晓。历史的残酷之处在于历史是有偏见的,它喜欢讲述那些名人轶事,如尧舜,如杜甫李白,它也喜欢叙述那些影响历史车轮走向的宏大叙事,如商鞅变法,如玄武门之变,如义和团,而那些掩藏在大历史,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和小事件则往往被人所忽视和遗忘。而这些人,那些事,可能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共同构成你我的人生。 故事往往因真实而令人感动,故事也因为真实让人产生共鸣,仿佛那些人和事就发生在生活的点滴中,而不是冷清的躺在书本上。吴念真讲的故事就是这样,他会让你如同置身于那些故事中,也会让你觉得那些故事又好像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他让你感动,也让你沉思,关于生活,更关于人生。
        我是一个不擅于讲故事的人,以致于那些存在我记忆中的人和事开始慢慢模糊。我本身并不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可是近年来,那些曾经出现或路过我身边的人渐渐远去或逝去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对于那些曾经路过人间的人,也许除了在亲人的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之外,已找不到任何存在的证明。可是,他们就该被如此的遗忘?可是,现实是他们有些人和事已经被遗忘。这多少有些令人伤感!
        或许吴念真本身意识遗忘和忽视的残酷,于是他拿起了一支笔,而我却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最终能否有毅力和勇气举起那支笔,写下我身边的额这些人和那些事!
作者: 清水驿    时间: 2013-11-22 22:54
  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看的头天晚上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其实感动并非所闻所见,而是潜藏在心底已经被遗忘或者被束缚的那些熟悉的情愫,在找到一个适合的契机就破茧而出了。用《小小》:“回忆是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来开始这本书,真是再适合不过。
  
  ——关于兄弟,那年我搬小小的板凳,为戏入迷你也一路跟
      《遗书》一文,用的是第三人称他,我却心灵感应般地认为,这是作者的故事。什么工作都干不长整日赌博到处借高利贷甚至为了钱编造各种各样谎言的弟弟自杀了。听到这样的事情,我想旁人的评论总是千差万别的。可能有人会说:死了挺好的,这种人渣还活着干嘛。稍微有点同情心可能又会有人说:可怜他的妻女。而他身边离他最近的人,却什么都不会说。他会回忆起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穿过公司走廊时的表情,他跟他说话时候的一些小动作,还有他离开时望着远处山脉的那种眷恋,都带着不舍的温度,久久地回放。
  
  吴念真说:回到住处看到弟弟的摩托车,总是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觉得自己有个地方让疲惫的弟弟安心的休息真好,觉得自己可以当一个被信任被倚靠的哥哥真好。这样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相信每一个作为哥哥和姐姐的人总是最明白的。那个总是屁颠屁颠跟在你屁股后面,你发怒起来可以捏着他的脸佯装大人的口吻教训道:“再不听话就打你”的孩子,你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他就是你生命里不可能被擦拭的白描,抽离开来人生的框架和轨迹都不复存在。尽管他为尘世所累,他犯了错,他无耻耍赖,可在你眼中,你还是那个可以捏着他脸看着他惊恐的眼睛用着大人口吻叫到:“你这顽皮货”的人,他还是那个被你骂了一脸委屈跑到爸爸妈妈跟前告状的人,什么都不会变,因为血脉是一个小小的线,牵在心脏的位置。
  
  ——关于爱情,不是不存在爱情,只是人生总是有多种姿势和表情
  
  他说,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在公交车里相遇了,整整半年总是面对面坐着。男孩有一天鼓足勇气爬树摘了一朵木棉花
  
  送给女孩。女孩轻描淡写地送了男孩一封信,里面是一个硬币和一串数字。男孩用那个硬币给女孩打电话。这是一个琼瑶式的开头,我以为会有一个琼瑶式的结局,但结局,人到中年的男孩在女孩在国外带孩子的时候再次爬树送了女老板一朵木棉花,女老板报以一个硬币,一个电话号码,一个宾馆的房间号。
  
  他说,一个女孩爱上一个才子。真有才,写的情书可以让石头都有温度。整整三十封,让女孩的爱宛若桑拿天,分离一刻都煎熬。只是女孩有理想,去了国外。越洋的距离传递不了温暖,女孩嫁给他人。婚姻不幸,离婚后重遇才子,才子轻轻耳语,你是我最爱的人。我以为故事该到这里结束,才子去世,女孩在其葬礼上对着他的遗照告诉他,你也是我最爱的人。但结局,女孩是参加才子的葬礼了,葬礼上才子遗孀分了一本书,书名叫《字字句句都是爱》,是当年才子写给自己妻子的情书,身边有人轻笑,已近半百的女孩回头,一个妇人笑:当年他也给我写过一模一样的情书。女孩翻开一看,字字句句跟当年写给自己的都是一模一样,甚至连日期都几乎一模一样。
  
  他说,一个女孩嫁了两任丈夫。第一任丈夫去当兵,后来杳无音讯。临走前告诉她,没有回来就再嫁。她开了个小旅馆,迎来送往日子红火。后又招了一个小伙子,互相设计成良缘。后来她远方的丈夫回来,她尽心尽力地照顾。两个男人在谈论去留的时候互相客气。我以为这时候,女孩应该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做一个决定。可结局是,女孩把两任丈夫都留着,高兴谁伺候就谁伺候。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爱情只有一个剧本可以写。人生再大的苦难在爱情面前都可以渺小得微不足道。只是我们不知道,爱情实际上只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苦难只会激起征服的欲望,而那些生活的平淡意外和猜想,才是爱情最大的腐蚀剂。而实际上,我们站在起点的时候,总是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又会是怎样,但行走的过程即使是跳过一个小水坑,都是成长。即使生活多变化,人世多沧桑,多一份回忆,多一份可以回忆的爱情总是好的。
  
  ——关于闽南话,最美不过是乡音
  
  台湾人对于闽南话或者说台语总是分外的感觉骄傲。这跟闽南人很像。出门在外,天南海北的地方,似乎都会有闽南人的足迹。闽南人凑一起,操着乡音很重的别扭的普通话,似乎在人群里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声波频率。而后循着对方的声音,见面便是哈哈大笑,紧接着的第二句话绝对不会再是普通话。尽管每个地区的闽南话总是略有差异,但是忍着时不时问着“你刚刚说什么”来打断对方的尴尬,也是不愿意用同样变形的普通话再交谈。
  
  所以当我在书里看到【古意】【头壳剁下当椅子坐】【夭寿】【番仔】……,我感到的是一种山高水长天高海阔的清新,与浅尝辄止的不满足。闽南话对于每一个闽南人那就是刻进骨子里融进血脉里的眷恋,你可以不讲,但是不能不会。
  
  记得几个月前与我生在福州长在福州的小堂妹不知道为什么聊到了闽南话,她扁着嘴老不开心地说: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自己会闽南话。我惊讶道:为什么?她反问我:“我为什么一定要会?”对于她来说,闽南话好像就变成一种工具,是她要什么东西嚷道:奶奶,倒杯水。或者跟乡下里各种或亲或疏的亲戚们交流的工具,而这些我觉得她可能都不喜欢。于是我说:“你不是喜欢SHE吗?你看看你现在就可以自由地唱着她们的闽南语歌曲。”她想了想,而后点点头:“那倒也是。”其实她不了解,对于闽南人来说,闽南话就是一种归属和信仰。根的东西,拔掉太痛。
  
作者: 落漠风    时间: 2014-2-10 10:58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真心建议大家读一读。
作者: 奇源村    时间: 2014-2-19 18:45
         看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这样的杂文以后豆瓣又推荐的一本书。看了管理、经济的书多了以后就想偶尔看看这类的杂文,让自己重新感性一次。生活有时候会很累,因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量,还要应对各种生活琐事。所以,我总感觉人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心累了。这个时候去回忆吧,回忆你的小时候,回忆那些自己想起来会热泪盈眶的事。吴念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东西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他只是在讲故事,一个个让你会静下心去听的故事。这本书不长,可以这么说快一点看一天不用就看完了。我看了三天,因为我不想很多故事被我很快地跳过去,我想把那些故事记下来。
          前言的四个相命师,真的很准,可能真的应了一句话,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吧。作者的命运真的就像那相命师所说的那样:写文章、写剧本通常是晚上,而投资老板或邀约的导演果然是千百种不同个性的人。。。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妈妈让算命师父给我算的,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还是期待一下哈。
         如果说这本书一定有逻辑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父亲、母亲、兄弟、朋友、普通朋友、一般接触的人。从一开始的命途多舛到后来的成就,好像世界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从小就显露对文字的热爱,再加上对人性的理解,所以他总是能把一个故事叙述地那样感人。整本书让我最感动的是最后一章的《寂寞》,当父亲把一家人的照片放在一起,然后用自拍拍的那张全家福,我的眼里有点湿润。到了那样的年纪,他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了,只要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就是最美的。所以当新闻报道孩子回家探亲将立法的时候,我还是不免有些心寒。
         这本书是我22岁读的,我想等过了一段时间我还要再读,再过一段时间我还得读。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与作者不同的对话。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自己在回忆的引导下经常意外地与遗忘多时的某个阶段的另一个自己再度重逢,就像久别的老友偶然相遇一般,有更多的回忆被唤醒,一如梦境与梦境的连结,没有逻辑,无边无际。
         生活累了,就去回忆吧。希望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作者: 东辰    时间: 2014-2-22 12:27
  在《老友记》上看到吴老师的真容,确实人谦和低调,想起《这些人,那些事》,印象最深的是写他弟弟的内容,哥俩代表两种人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种反差让弟弟煎熬,而作为哥哥,将事实写出,也是自责之举吧,那种五味陈杂,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总之看到弟弟的结局时我们也应该体味一下哥哥!
作者: 小猪臀    时间: 2014-2-24 13:49
        看到这本书是个偶然。薄薄的一本,封面和插画都是简单的素描,凌乱快速,似乎要迅速记录下深藏在大脑里即将逝去的回忆。
       人生漫漫,却也只有数十载。姣好容颜,抵不过瞬间的灰飞烟灭。人在成长之后,总是喜欢回忆过去,年纪越大,越是如此。想要记录过去,才发现很多东西已经模糊。人生纠缠的丝线不知何时开始断开,想要抓紧却早已松弛失去弹性。
      书里有很多人的故事,甚至是一生。捧着这本书时,恍惚感到时空交错,思绪混乱。看着书里人物的喜怒哀乐,只感到浓稠的苦涩,好像刚煮出来的黑咖啡,酸酸涩涩,苦苦的,喝到嘴里很长时间才能感到一丝甘甜。查了一下书的作者,原来是台湾知名的导演,没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又怎么会拍出好的电影?每一个故事只有短短的篇章,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再平凡不过的故事,可是读完就会热泪盈眶。好像那些生活在过去纷乱年代的人们就在眼前。
      没有如果,没有结局。人生就不可能从头来过。平凡小人物的哀愁总是可以轻易刺痛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忘怀。曾经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在这本书里却异常珍贵,生命的沉淀就是如此吧。书里的文字如同古董,自然而然地刻上岁月的痕迹,每一个故事都是最真实的感动。
      生命地长河静静流淌,蕴藏着巨大却沉默的力量,激荡着我们的心,冲刷着我们沉睡的回忆,像一个人神经质的老人在迫切地从卷抽里不断地抽出胶片,想要看清楚过去的一切,拼命记起一切。
作者: Rainy    时间: 2014-5-14 01:51
  还是用书名做标题。散文就是有散文的美,文字平淡,但情感真实,那些真实的人的经历,在读完后总有一种淡淡的感动,不舍。不是我想像的心灵鸡汤一类,较之一众矫情刻意文笔的散文显得很深刻,这样百味的社会,这样无奈的人。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