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随遇而安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书虫    时间: 2013-5-26 10:46
标题: 随遇而安 - 书评
  《随遇而安》这部作品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6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乐小淘    时间: 2013-7-23 01:49
         孟非,相比其他地方的人,我还是比较熟悉他的,但这种熟悉也仅仅停留在每天的电视节目上。喜欢他的新闻,就如同喜欢《非诚勿扰》一样。喜欢他的读报,喜欢他的真知灼见。因而,当他要出书的时候,便有一种想读的欲望,这种欲望始终都在。
      书大概是一一年出版的,一直都没去买这本书,只是想看看大家的反应,从中窥探出这本书的可读性。后来,一位读书甚多的好友极力推荐这本书,我愈发想读这本书。
      看这本书只花了两个晚上,满打满算也就五个小时。书的精彩不言而喻,至少可以“引人入胜”。孟先生在书中讲了他对故乡重庆的热爱以及对南京灰色的记忆,童年的生活那么有趣。还记得网络上有关他的励志故事流传过很多版本,都不及书中讲述的那么生动,那么生活。可能,这就是他的态度。
      在书中,他提及到自己的外婆,各种能干,做得一手好菜,这也惹得我对这样的老太太十分喜欢。他也在书中提及到自己的父母,也谈及父母的婚姻,他说他完全没有单亲家庭的后遗症,所以很能理解他在节目中的一些言辞。书中讲到他过去的工作,过去遇到的人和事,语言是那么幽默,态度仍是那么可爱。一个人看书的时候,读到某些字句竟会笑出声,孟先生的语言魅力绝对是一绝,完全对得起他语文独树一帜的成绩。
      孟先生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书的后半章节主要讲述了他在各个地方的见闻。我喜欢他文字中的新疆,真想亲自去经历,爬沙丘,喝大碗酒,吃烤全羊。因为这本书,我对新疆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是这本书的收货之一吧。
      说点题外话,我不知道孟先生把书名叫做“随遇而安”的原因,但我真是很欣赏孟先生的工作态度。我们不能说他的人生是一种励志故事,因为他真的是那样,对所有有竞争性质的事情排斥。只是因为,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帮助了他,他很努力,努力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地步。他的态度的确随遇而安,即使在大红之后仍是那么低调。我喜欢这样的人,一点不奉承。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样的人,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
作者: 方托马    时间: 2013-7-24 00:49
  也只有名人有这个待遇,不惑之年的人大多都有可回顾的人生经历,只不过只有名人会写出来,也只有名人的经历才有人好奇,去看。没花多少时间就翻完了这本书,对于不是粉丝的我来说感觉有点不值。普通,平淡的文字,描述了这个当红光头人生中的几个点,书名起的真好,随遇而安。但对孟非这个人,他的微博表现的思想和书中的感觉有不小的反差,万恶的审查制度,想说的人不敢说,不敢表达,一种悲哀吧。
作者: 小勤    时间: 2013-7-26 09:10
  随遇而安这话是孟非老师说的,他的确有资格讲这句话。随遇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安下来得少。孟非老师是安下来了,不仅是现实生活,还有他的心境。
  
  《随遇而安》从他小时候在重庆讲起,重庆的老楼、火锅、江水和老朋友,被他讲述得有情有调,让人对这座山城有许多幻想。
  
  后来写他到南京,半年学会南京话,文科好理科差,和女同学尤其是漂亮女同学相处得很好——看来人生处处是伏笔。他说去南京是一个岔路口,还说人生就是一个岔路口决定一生。
  
  他在印刷厂的生活,辛苦接地气。特别是他的手被绞进机器那一节,看得让人惊心。手被绞了不算,还被医生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把指甲给拨了下来。看着我都倒吸一口冷气,赶紧百度孟非老师的图片,放大了看他的手。还好还好,他的手,现在看起来,至少在百度图片上看起来,完好无缺。这些吃进去的苦受过得伤,被时间抚平。
  
  书中描述了许多他去过得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新疆的那段日子。那些奇绝的经历,既新鲜又辛苦,两种极端的交杂,呈现出异样的魅力,就和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样。他讲看到新疆的某处可能大唐高僧或者某位高人去过的地方“我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相遇了,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包括喝苍蝇为锅盖的酥油茶、包括过只有几根细钢丝托着几块木板的桥、包括以刺树为手杖攀爬山坡、包括从山上下来牛仔裤全部抹破、包括他遭遇的“以酒醒酒”的新疆酒文化......在为这些经历抹一把汗时,又怎么不从心底赞一声:“这才是人生?”
  
  他在国外的经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死海,说几个人下去,没几分钟立刻全部上来——死海里盐分太高,而这些近中年的男人们身上,多少有点小伤小疤,自己往自己伤口上泼水盐水——教科书里美妙的浪漫,就这样破灭了。
  
  还有意大利人慢悠悠的生活、希腊人民平和地罢工还有比利时的“人民公社”,孟非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一一道来,让读者客观地领略生活在别处的风景。
  
  不管是哪段生活,孟非老师没有太多修辞,就是在还原当时的场景,让你在他活在当下的作风中,体味随遇而安的心境。
作者: 楼空空    时间: 2013-9-21 18:28
  随遇而安
  
  作者:孟非
  
  类型:名人自传
  
  文摘精选: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评价:7分
  
  简评
  
  下载的读书软件中正好有此书,便点开来看了。对于孟非,我并不熟悉,知道他是因为《非诚勿扰》,但是我并没看过几期,基本上是家中其他人在看,顺带着凑上去看了会。说实话,这相亲节目倒真的挺好玩挺好看的。然后我就对这位主持《非诚勿扰》的主持人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这书呢,一般般吧,无非就是看看孟非的经历以及他的旅游见闻,长长见识。写的文字是通俗易懂,一些地方也颇为风趣幽默,但也仅限于有些地方,大部分是平铺直叙,偶感流水账之嫌,不过好像也只能这么写了。书中许多东西依个人看法还是稍显流于表面,并未深入,浅浅地一沾即走,甚而一些观点,是不是过于武断了呢?
  
  成功的红人常常出一本书,写写自己成功之前或者如何成功的事。对于读者而言,想要复制这样的成功,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我们最多最多,就是从中找到一些适用于自己的启示,但那启示到底是什么,那只能是各位自己知道了。有些时候,说白了无非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大道理,什么坚持啦,努力啦等等等等。只是,成功永远不可能那么简单,一个人的成功,总会有些特殊之处,有些特殊的机遇。
  
作者: 很久很    时间: 2013-9-21 19:57
  孟非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也是我买书的初衷。孟非的文笔很不错,不浮夸,很吸引人。
  但是,我总觉得很多事情他没有全写出来,可能和作者内心有关,或许是想给自己保存一点空间。虽然我很自私的认为,他应该再多些一些故事,有的段子可以更励志,有的东西可以再爆料些。。
  不过这就是孟非,随遇而安,他总和你保持着若远若近的距离。。。
作者: 枕峰听    时间: 2013-11-4 08:17
  读罢孟非的《随遇而安》有许多随想,都被激发了出来,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憋在心中,或是感动或是其他芜杂的心绪。随遇而安,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词,来形容近遇。没有一种东西,不靠自己的日积月累而能偶然获得的,亦不是每一种经历过后,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悟。一直以来,骨子里都有很多不安分的东西,鼓动着我,让我去尝试不同的选择。这些都是我深深渴求的经历,一种真正摆脱束缚,展翅高飞的机遇。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渴望到不同的地方,找到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或走不同的路。
         童年重庆,小时候的重庆,对我而言,记忆不多。但其却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表哥经常骑着单车到幼儿园接我,而我的脚经常被自行车的链条弄得乌漆麻黑,然后就是各种打闹。后来二年级随父母到了成都,开始了我真正的小学生涯。在成都短短的两年之中,却给了我最深刻的记忆,在这里我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真正的见了大世面。直到现在快十年过去了,我还缅怀着那段随风逝去的日子,纯洁美好,给人无限遐想。小时候的伙伴们,可爱、真挚、重情义,跟他们的感情,也是我在成都永远无法割舍的情谊不知都为什么,我对故乡并没有太深的依恋,出门在外,感觉处处皆可为故乡。记得才到福建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思恋家乡,而我却没有多大的感想,最多默默的在操场散步,风化掉一切......
         对我来说,在外面的世界远比故乡对我的吸引力大,我时常在想,要是在古时我一定会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过着自己大隐隐于世的生活,不争不吵,广博深远的生活。还记得高三压力最大的时候,成绩滑坡,常被老师叫去聊斋,我就想着毕业后一定要找座深山,去过隐居的生活,带着这种心情理所当然没有考出好的成绩,最后几经辗转便被福建的学校录取了。高三直到大一上学期我都一直处在一种抑郁的状态,用舍友的话说便是游离在人间之外,现在想想当初的样子,就想忍不住的笑......
  随遇而安,便是处处皆可为故乡,我喜欢的便是这样的心境。随处走走逛逛,多些丰富的阅历,这是我最看中的东西。在大一时,经常参加很多活动,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反正我都去,就是喜欢这样的感受,有一种自己在不断成长的感觉。哈,年少轻狂的日子,总是随风而逝,现在即将升入大二了,好多事扑面而来,打乱了我的计划,不过有了这个不凡的计划,明年独自去远方,我就欣喜,冒险。
  
作者: yvonne    时间: 2013-11-13 17:02
  一个真实的孟非,幽默、平实、温和、自然、谦和,是个有根的重庆人。。。读完后才发觉原来这书还有个功能,就是提神醒脑^_^。。。本想拿来促进睡眠的,结果却越来越精神,可想这是本多么有趣的书啊,孟爷儿很棒,雄起。。。
作者: super1    时间: 2013-11-14 19:43
  1.文字扎实,但是同时觉得这本传记好像是为了传记而写传记,孟非自己不想让这个传记写的太过于不真实,但是到最后却没有东西了。
  2.情感细腻而真实。很少看到这样的传记了,作者并没有过分的去夸自己,而是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机遇和造化,这种心境不知道比那些快夸夸其谈的好太多。
作者: Mr.JJ    时间: 2014-1-30 03:22
  对于江苏省外的人来说,认识孟非大都是通过非诚勿扰。不过说实话,以前看的时候关注都在男女嘉宾,对孟非的关注比较少。
  总结书中孟非的经历,“随遇而安”这四个字是最恰当不过的选择,所以这本书无法作为励志成功学的经典。但是孟非的随遇而安,不是简单的随波逐流。它既包含了对环境的妥协,也包含了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孟非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相比而言,这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 由甲    时间: 2014-2-2 13:50
         其实在没读这本书前,我一直对孟非是有一点点的偏见的,这一点偏见主要来自他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起初我看了几期非诚勿扰的节目,通过女嘉宾的露骨而又过分的言谈,我感觉的这个相亲节目很恶俗,我记得没错的话“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好像是出自非诚勿扰里某一位女嘉宾之口吧。所以痛屋及鸦嘛,也就觉得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孟非估计也就那样,知识偏见来源之一。其二可能是我个人审美的原因,在同一档节目里,我觉得乐嘉好像更加睿智一些,而孟非则有时候寡言少语,显得些许迟钝,所以感觉孟非暗淡了不少,觉得非诚勿扰能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乐嘉这样睿智幽默的嘉宾在场点评。所以这就是我早期对孟非有一点偏见的原因,现在看起来好像觉得很可笑。
         这本随遇而安主要是做了一下孟非本人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从他儿时出生的重庆,辗转到后来的南京,记述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孟非在南京电视台做记者时,一些自己外访的有趣经历和见闻,以及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读完之后,正像孟非本人在序言说的一样,这是一本很平淡的,并非自传的一本书,没有什么太过高深的人生感悟,只是很写实的记叙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了让读者们认识到一个脱下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光环后真实,随遇为安,乐观的孟非。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其次通过孟非本人的奋斗史来看,也可以作为一个励志故事来激励广大怀有梦想的进步青年。
         “混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浑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在绿军装大行其道、人们的激情正被语录和标语调配的昂扬亢奋的一九七一,我出生在重庆”这是孟非对重庆一段很文艺而又充满无限忆昔的描述,而且描写重庆这一部分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分,不惜笔墨写这么多,可见他对重庆的感情很浓重,这12年是孟非过的比较快乐,比较安稳的12年,因为有疼爱他的外公外婆,以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左邻右坊,时隔近30年后依然如故的儿时玩伴、铁哥们,以及重庆那种很有亲和力,很豪爽的文化,塑造了孟非最初也是最本真的性格,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美好的童年对孟非的日后影响也是很大的。
          而到了南京之后,对于孟飞来说,起初的初中和高中生活充满了无尽的伤痛,但也是对孟非独特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孟飞自己在书中说到,高中三年他的数理化三科加起来总分经常不超过100分,我想大家也都应该清楚是个什么样的水平,不仅如此老师也给他找茬,所以这也是孟非在校园生活里有些自卑的原因,但也正是在数理化上的不开窍,迫使自己发掘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长,孟非的语文基本是班里的第一,语文老师有回答不上来的,经常让他讲解,而且的他的作文在省里竞赛获过奖,不仅文采沾边的他很强,和口才有关的,也基本是他的天下,学校里的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基本上都是他。后来的高考失利,对他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吧。父母嫌丢人,不愿在单位给他找工作,这让他日后坚定了凡事只有自己靠的住的信念。后来他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了一两年,看似艰苦枯燥无味,其实孟非在这里学会了一些做事的基本原则,以及形成了他那种吃苦耐劳,特立独行的性格。
         后来在江苏电视台打杂,从最初的扛摄像机,到摄像,后期剪辑,编写台词,编剧,节目编导,主持人,一步步走来,在这期间我本人觉的是孟非最刻苦的几年,从一无所知到精通电视节目制作的一套流程,一个不是科班出生的高中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大家可想而知。我们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台里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工作教给这个年轻人呢,那岂不是孟非学会之后抢了别人的饭碗吗,书中看到孟非一直对职称,晋升这类东西看的很淡,只是怀着感恩的态度潜心学习,提高自己,以及他做节目时最大的动力不是什么台里的奖金什么的,而是一种媒体人的责任心,其它外在的东西都会随之而来的。这可能也是诠释本书随遇而安最好的例证吧。
         大概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吧,一切事情都是宝贵的经历,不要埋怨,淡定的接受会让你内心更加坚强,这些经历都将是你宝贵的财富。时刻保持谦虚治学的态度,或许支持你一辈子生活的技能是你日后偶然习得的。多去游历世界,旅行这种东西很难说清,但是你在这过程中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丰富的世界观与你固有的世界观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旅行可以沉淀你的情操。
作者: Bastet    时间: 2014-3-28 23:21
  看《非诚》的时候对这位“中国最红的主持人”印象时好时坏,他的妙语连珠急智应变绝对是一流,但总觉得他虽不像乐嘉张狂而自恋,还是不及何炅幽默和低调。
  
  这本只需几个小时就能轻松翻完的自传+游记倒让我发现了我和他之间原来还有很多共同点:我们最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重庆,我们的最爱的食物都是重庆的小面,我们也都觉得中国人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前半部的传记平实自然,草根出身连大学都没考上的他走到今天这步当然很励志,也再次说明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以前从没听说过《南京零距离》,不过他这段新闻人的经历倒是颇让人刮目相看。欣赏他在传记部分刻意淡化了《非诚勿扰》,毕竟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随遇而安。尤其他没有将家庭生活一览无余地展示给最爱八卦的读者来吸引眼球,显示了捍卫自己私人空间的决心,这一点表现出相当的理性和成熟。
  
  后半部的游记中新疆部分相当精彩,时而妙趣横生,时而惊心动魄。文化和民俗的介绍颇为幽默生动:人间仙境般的禾木和喀什,“两个离不开”,公主堡历险,覆盖着一层苍蝇的酥油,塔吉克族人的拾金不昧,“姑娘追”,羊粪烤出来的羊肉大饼,是我读过关于新疆最难忘的经历。
  
  其后希腊的最后一分钟哲学,死海让人忍俊不禁的顶级spa,严谨热情的德国人勇于反思和承担,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基布兹。。。。虽然都是寥寥几笔管中窥豹,却也以小见大,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勾勒出当地人的特质。
  
作者: 薇小薇    时间: 2014-4-10 07:56
  随遇而安,像书名一样,整本书既没有浓重的修饰过的文笔,有的只是孟爷爷很随性的文字,简单、率真、性情。
  
  孟爷爷用他独有的幽默吸引了许多人的喜欢,在他身上看不到急功近利,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和许多普通人一样简单的过活。
  
  他是无可复制的孟非。
作者: 豆豉鲮    时间: 2014-4-25 01:33
  一般般,当做旅游的书看吧~~
  
  孟非的成功看似偶然,但其实有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偶然的道路上铸成了必然。而牵扯这一切的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人生好难,你总是看不到未来的路。人生好赞,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岔路上看到最美的风景。
作者: 、白驹    时间: 2014-5-13 06:39
  买苹果的时候,看见摊贩们已经把草莓上了架。原来都到了草莓上市的隆冬,最开始还以为这会是在北方少有的水果。等回到南京的时候也是草莓满上的月份了。
  走路的时候,看见北方特有的冰糖雪球,从最初的好奇到现在的熟视无睹?向来是对糖葫芦不感冒的。
  躲在这座不知道是不是象牙塔的地方。感受着北方独特的冷,它不潮湿,不刺骨,也不会小奸小滑的在脖子里给你抹一截凉,冻着就是冻着,马路上已经和柏油融成一体的冰冻就是它最显而易见的脾性。冷就是冷,干干的冷,冻到嘴角万年不会愈合,冻到头顶整个月的怒发冲冠带着电离子运作。那让人爱恨不清的暖气,不温不火的供着,像是慢性毒药把人烤的心烦气躁又无法彻底发作。
  学校就像这暖气一般 若有若无的,时不时戳你一下 ,提醒着你它的存在。
  一旦闲散下来,读书好像就成了最佳的打发时间的娱乐。读不来冗长的小说,揣度不了复杂的人物内心,也受够了俗不可耐的情节发展。读不来意味深长的诗歌,驾御不了文言的平仄和晦涩难懂的词句。铺天盖地的畅销读物和成功励志。翻了好多,却找不到很久以前挑灯夜战一本书的激情。不过也算是末日的眷顾,好歹还是觅到了让人怦然心动的《随遇而安》,没看过红极一时的非诚勿扰,又鲜有关注时事新闻,这个歪嘴光头的主持人却用平淡到几乎没有修饰的字句,看到了不平凡人物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噢,不,正如他所言,随遇而安,那梦想便也称不上是英雄梦想。随遇而安,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放纵不羁,不是跟着大社会的洪流高歌前行,不是叛逆着大道默然向上,而是一场淡之,乐之,又带着点踏实和运气的人生。极力推荐——孟非的《随遇而安》。在读不完深刻百年孤独,读不通晦涩的爱默生,读不懂老子心得,读腻了成功励志学心理学的某个阴天,这本书给了我2012年的第一次惊艳。
  
  趁宿舍安静默然敲字的十几分钟颇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滋味,呵呵
  
  
  铺天盖地的诺亚方舟,铺天盖地的世界末日,好像在这个2012年的尾巴上,除了世界末日,再没什么值得盼望。“尽管你知道这是假的,永不可能实现,可也会盼它来临,如果真有世界末日,能让这糟糕的一切停止糟糕,也让正在发生的美好嘎然而止,这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束和最好的开始...”就像微博上这段话所说,最好的结束和最好的开始。距离2013还有11天。幸福的人继续幸福,不幸的人继续不幸。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命运是这样安排的,就像想做一个吃货,就不会瘦成一道闪电,想做个瘦子,就管好你的嘴巴。能量守恒,物质守恒,快乐守恒,人生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守恒罢了。那就随遇而安吧。想要的和失去的,统统有它的所归所往。
  
  3个月未曾改过的电脑桌面,黑底白字的,开了机,每每总让我幻想到那几个小字像是从田震的歌声里飘出来的,不张嘴却吐出声音:忍耐,自由的代价。 这也算是一种随遇而安吧。
  
  
作者: Fine''    时间: 2014-5-17 10:48
  和大部分人一样,认识孟非是看非诚勿扰而认识的,作为一档瞬时而红的节目,无聊时便去看了~那个懂分寸、言语睿智、有社会责任感他让我印象很深,所以有了看这本书的起源。
  开头我就笑喷了,他在序中说:“如果有人肯读完它并且由衷的认为它很有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寥寥数语,感觉他的谦卑、敢于自嘲,正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会心一笑,继续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那个有着独特时代印记的再也不会再重复的乐的苦的的童年。而家乡正是被自己寄予了丰富情感的地方,如果没有被赋予这些,它就是一个地方而已,就好像狗和猪的区别,鸽子和鸡的区别,狗被人赋予情感友谊甚至亲情,鸽子被人赋予以和平的象征,所以我们不会去吃它们。人的不同和伟大之处某种程度就在于,人是有情感和人性的,接触到了这些东西,灵魂好像就得到了升华了一般,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
  他从重庆讲到南京,从外婆妈妈讲到爸爸爷爷,讲自己幸福的、灰色的童年。有人常常将他标榜为励志,似乎有了一些灰暗的经历然后再成功就很不容易是很特殊很特殊的一样,我觉得这有什么呢,人这一生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对于我们而言,增添了更多的亲近感和轻松。
  
  读一个人的传记,你可以很真实的感受到这就是生活。有热闹的人,有安静的人,有开心的事,有不开心的事,经历完很多很多之后,你会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是这么的水到渠成。遇见一个不好的年纪主任,考不上大学,去印刷厂工作,体验劳动人民工作和底层生活。一个岔路口就决定了一生,想到这里我觉得很刺激,一旦当初自己想法有那么一点改变,我就是完全不同的境遇了啊~
  
  我在本书还有收获很大的一点是,他说“我有一个重要的人生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的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我也会将这句话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底。有这样的原则,生活又会快乐很多了~!
  
  或喜或悲的生活,有因有果的人生,一生一次的生命,好好生活,好好感知~
作者: Empty_    时间: 2014-8-12 07:43
  我不怎么喜欢看相亲类节目,对孟爷爷也不甚了解。单从面相来看,孟爷爷应该算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书生。但是,看了随遇而安这本书,对孟爷爷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描述内容相当平凡,无奇,但却十分真实。文学性不足,有点儿像是一个丰富完善了百度百科的简介。平凡中却透露出个人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多彩。
  
作者: Echo    时间: 2014-8-13 18:12
  他的文字和节目里的说辞一样朴实流畅,哧溜一下午功夫就看完了。一个和电视上一样又不一样的孟非,你会觉得他有点儿小性子但又很可爱,觉得他有点儿市井却又有自己的坚持。就好像他坐你面前喝茶嗑瓜子一下午还不停叨叨自己的过往,却没让人察觉厌烦。平平淡淡的是生活,随遇而安的是态度。
作者: 谢谢    时间: 2014-8-15 04:43
  成名之后,出书写传记似乎成为一条习以为常的规律,不管是出版社对市场的灵敏嗅觉,还是名人对于扩大自身影响力的策略,畅销书榜上总有这样一类书籍的存在。
  
  孟非的这本《随遇而安》是2011年出版的,曾在书店入口的畅销书台上瞟过一眼。鉴于对职来职往系达人纷纷出书讲心灵鸡汤励志人生的些许反感,孟非也出书了,在我的思维里孟非应该不属于职场励志的典型,如果他写书,可以和蔡康永走一样的风格。
  
  带着对这个书名的臆想,瞬间决定买了一个电子书版本开始看。
  
  “随遇而安”这四个字带有很浓重的宿命感。畅销名人传记的思路基本可以概括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讲述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然后达到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孟非的故事,其实也可以这样看,只是成长的过程貌似过于曲折,不禁带有一丝悲悯与钦佩,钦佩的是孟非在电视台从打杂开始学习摄影剪辑到做过电视台除了领导之外所有的职位。这一切在书中讲得太快,似乎是作者有意略过,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一段不是孟非想讲的关于随遇而安的故事经历吧。
  
  现在的我,越来越不愿意谈人生,也不喜欢身边人跟我谈这个话题。
  
  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的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关于孟非本人,我们在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中看到的是一个睿智的主持人的形象,对于男女嘉宾观点的总结,对于场面氛围的把控,更重要的是提问,提问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非诚勿扰之所以好看,与孟非的提问不无关系,关键时刻对男女嘉宾的提问,往往方向引导很对,也会带有一点不动声色的主观性在里面,但是能让你感觉到你也是赞同的。这种平衡感的把握,或许正是孟非多年来随遇而安的心态所带来的。
  
  最后,给这本书打★★☆☆☆,总体内容比较浅显,文笔偏平铺直叙的风格,适合在一个安静的晚上,泡杯茶,一口气读完,听听孟非聊家常。
  
  谢文竹 / 2013.08.26
  http://weibo.com/xiewenzhu
作者: lakepo    时间: 2014-9-30 21:43
  在看孟非的这本《随遇而安》之前正好刚刚读完了《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后者通过整整一本书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试图在自己的短板方面努力往往是徒劳的,不如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人的性格和能力优势是天生注定的。这个观点对我来说有一些颠覆,但通过作者严谨的推理分析,让我叹服,并决心洗心革面,开始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发挥。孟非的这本自传之所以取名叫做“随遇而安”,从他在非常勿扰中经常为那些没有人生目标的嘉宾的袒护过程中就能猜到。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犯下大多数人的错误,去刻意的改变自己和追求什么,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其说天天去抱怨眼下,和憧憬未来,不如认认真真的享受现在,做好当前手头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优势将被逐渐发现,并得到发挥,并让你的人生轨迹被这个优势牵着向前行进而逐渐清晰的勾勒出来。推荐大家看着两本书。
作者: 静待鹏    时间: 2014-10-16 23:17
         诚如作者自己所表达的,写作此书目的之一是澄清自己平凡的经历。书中确实道来一个平凡的孟非,就像把在大多数人心里已经飞起来的孟非又拉回了地面。看完这本书甚至让人忍不住反问这么简单的经历,也能混到现在的“大红大紫”(这个词还有待斟酌)?在全书中尽管孟非没有刻意卖弄自己的文笔和幽默,字里行间却在不经意间全然渗透了他的特点,使人读来感到轻松诙谐,能够会心微笑。其实我觉得不一定每本传记都要达到使人励志的目的,看了让人感觉舒心畅快,心理放松也不啻为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我想这本书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走到今天经历的种种不易,而是那种一直在经历的各种体验,正是他对各异经验的完善,使得他逐渐变得“全能”,我想他用简单诠释了生活。也许每个人都这样好好得生活也能创造出自己所谓的成功。还有,孟非确实是一个有思想的有深度主持人,可惜本书中关于他评论性的文章收录不多。期待以后孟爷爷能出些就事件进行评论之类文章的集子。
作者: 妙不可    时间: 2014-10-22 12:51
  知道孟非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他在非诚勿扰上面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他在台上的话并不多,不过他每次说的话倒是分析地都很确切。之所以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他之前在台上说过他从事过很多个职业,甚至有一些是最底层工人的工作,这让我对他的经历感到好奇,一个最底层的工人如何成为这么著名的主持人呢,我怀着这样的问题开始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里面并没有用过多的写作技巧,就用简单的叙事手法再写这篇文章,这本书讲到了他儿时的经历,少年时的经历,以及他后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经历。这本书有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第一个就是他从一个没有编制的摄影助理到摄影、制作、编辑、记者、著名主持人的经历,其实从他的身上能体现出一种勤奋、肯吃苦,对待每一份工作都有足够的激情的一种态度,我想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个就是他对他所去过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进行总结,让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 夏小魅    时间: 2014-10-25 00:34
        ——随遇而安的生活,执着认真的态度。
      我想,孟非在经历过“苦难”的理科学习,艰苦的印刷工生涯之后,到了电视台,终于找到他所热爱的方向。找到了他的天赋所在。
      随遇,生活让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本来漫无目的,但你的行动和天赋总会让你找到属于你的天地。
      而后安,安心在于把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沉浸在你所在的工作中,无论多苦多难多枯燥。
      这大概是他的书的前半部分给我的思考。这是宝贵而又真挚的。
      后半部分是段子。老让我忍俊不禁。
      一个人的文笔不管有多好,没有经历而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只有经历,才能让你的文字拥有了生命,才能让你的文章充满色彩。我们在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总是苦恼,殊不知是经历太少,知识太少。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我的目标。
      所以书的后半段,大概是我对生活的一种向往。我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却不得已的先“随遇而安”。但当我努力的生活,生活同时也一定会让我在“苦难”后找到属于我的方向。一个让我毕生都充满力量追逐的方向。写出有生命的文章。
      我用所有的努力期待着生活。
作者: 八戒的    时间: 2014-12-4 22:44
        到现场多次看《非常勿扰》和《非常了得》,喜欢孟非的睿智,对全场的把控,轻松,幽默,一气呵成,记得有一次的录制,他把放在裤兜里的万宝路香烟(裤兜里有些鼓,录起来不好看),交给了坐在我旁边的旁边的男生(男生很激动),他说:“帮我拿着,录制完再给我”,录制的间隙,他坐在一把小破塑料凳上休息,很随和,没有摆出大明星的架势。刚在手机上下载了豆瓣高分小说,在推荐中,看到了孟非的《随遇而安》,下载后用了一个晚上看完,读他的书,像跟朋友聊天一样的轻松。他用轻松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而这一个个经历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努力坚持不放弃。他是一个传奇,但是他的传奇,不是一蹴而就,一夜成名,当人放得下一些东西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和现实。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一个拐角,就可能改变一生。在面临不同的境遇时,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靠着自己的坚持,困难的处境总会过去,认真的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当机会来的时候才会抓得住。
作者: yulia    时间: 2014-12-5 23:01
    中国的教育总是拿少数顶尖的成功来教育大众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成功,因而书市上充斥着大量的"成功学",而孟非的<<随遇而安>>描述了他从小到大的一些经历,一个"小人物"的近乎毫无远大理想的随遇而安。这对急切渴望成功的浮躁的中国打了针安定剂,成功也许还有另种途径,一个小小的愿望,加上脚踏实地的工作,加上适当的机遇与发挥自己的长处,便会成就现在的孟非。这样的随遇而安,也许你会生活的轻松些,幸福些。
作者: YUAGO    时间: 2014-12-8 18:29
  看了孟爷爷的这本书,最最吸引我的是他人生之前的那些阶段,也就是非诚勿扰之前的那些阶段,从高中的才气四溢,到高考落榜,去就与印刷厂,再去到江苏电视台,然后是新疆,走进亚特兰大,南京零距离,到非诚勿扰,一路走来,不可谓坦途,却也在情理之中。
  
  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人生的必修课:挫折、磨砺、失意、在新疆接地气,这些,我觉得是人生的必修课,看孟非的成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作者: Time    时间: 2014-12-9 01:00
  随遇而安,我想这是以一个人过来人的身份概括了经历过的人生。
  一直挺喜欢孟非的,其实也说不上是看了他的哪一次电视,或者是他说了哪一句话,哪一个行为
  可能也就是这些的一个总体,慢慢形成了喜欢他的这一事实。
  首先,他很真实,就算是在电视节目中,都让人有一种就是你身边的路人甲乙丙丁,不做作,不浮夸
  其次,他很勇敢,有些话语,我觉得在中国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中是不太会有人直接说出来,就如同一个人给你一个面具,你才敢说真话。然而孟爷爷很婉转又能够客观的说出来,当时我就在想,真心想知道他的经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最后,随遇而安。不仅是作为孟爷爷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很形象的代表了他个人标签。随遇而安,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你让一个20岁的人随遇而安大多是不可能的,我想只有经历了一些事,面对过死亡,遭遇过现实社会的残忍并且有过这些种种的压力,随遇而安,就变得那么真实和渴求
  
  
作者: 大季    时间: 2014-12-13 10:40
  从四川到南京的生活,再从新疆到希腊,德国,以色列。光头没有央视新闻评论员那股认真劲,但写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子。                                                         
作者: 四绿。    时间: 2014-12-25 10:48
  
  之前在日志有写过一些,复制过来。
  “最后一本,随遇而安。
  早在孟非主持一档不太知名的选秀节目时就注意到睿智冷静的他了,然后是后来火到不行的连我家人都密切关注并且准确叫出女嘉宾的名字,随后被怎样的男人带走的《非诚勿扰》。
  而后草草了解了一下,他年轻时曾在印刷厂做过工人的经历很吸引我。我总觉得一个成熟的个体离不开早期的磨练,而这样的经历总是很有教育意义值得拿来鼓励当下的年轻人的。
  还有他上学时看过不少书籍,语文成绩不错的过往,像我曾也欣赏的韩寒,也告诫年轻人,多看点书总不会错的。
  还有他曾去过新疆,一直觉得像新疆西藏,那都是个神秘的地方,一直想有机会可以走一走川藏线,仿佛那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捷径。
  然后就开始看他的这本自传了。
  虽然内容仿佛平淡的有些无趣。
  可觉得这就应该是个男人该有的样子。
  沉淀出真知。”
  
  其实这段是首先写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懒得再去重新组织词句,于是一并用了。
  
  其实一直看到最后,有想法的还是那些他所走过的国家,如若有机会,定也要去看看。那片神秘且向往的国度。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