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世界因你不同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书虫    时间: 2013-5-25 18:40
标题: 世界因你不同 - 书评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9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寻梦    时间: 2013-7-22 15:04
  什么是梦想?
  伟大的梦想是梦想,小小的梦想也是梦想,梦想归根到底是对于自己的坚持。
  什么人让人感动?
  坚持做自己的人最让人感动,无论是大是小,他/她都有做自己的勇气和不妥协的固守。
  
  有梦想的人之所以让人感动大概亦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生中一个个的目标,在追求中感受快乐,带给周围人正面的能量。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在学校看成绩,进入了社会看名利,这种一元化的思维模式是价值观丧失的表现。”我们不需要自己的梦想有多大,哪怕是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梦想!一个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或许有更多意向不到的收获正在等待着你。
  
  做自己就是要“Lead,don't follow.” follow的人永远只能被人影响,而无法影响别人。
  
  或许kai-fu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社会,工作环境并不与大多数人相同,因此我们要克服的困难更多,接受的磨砺更刻骨,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梦醒而发光,世界也会因为我们的梦想而不同!
作者: Missio    时间: 2013-7-25 17:32
  这本书应该算是我的第一本能看完又想再看的书,也是第一本我能一下子就看完的书,吸引我的地方有很多,1是李老师数学见长,又从事IT,从事多个巨无霸型企业,是我学习的楷模。2是这本书李老师是作者,里面的想法是最真实的,原味的,当事人的想法是最值得回味的。3内容却是引人入胜,很有意思,你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我学到很多东西,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成功,自信,真诚,追随自己的心声。我得出个结论,要看就要看知名人士自己写的书,那样更真实,离他们也越近,要不然,我们总是站在局外人看,看了也未必真正信服,那还有什么意思。
作者: 天涯书    时间: 2013-7-26 10:15
           由于是下的电子书,不全,但是后面说google 公司 的文化和google中国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知道的google 的秘密!也知道了google 成为伟大公司的原因!google 的搜索不竞价排名确实很伟大,比国内的搜索搞的假药假广告横行好多了!有品味的人用google ,搞技术的必须用google 啊!
作者: 安室    时间: 2013-7-29 02:20
  李开复在中国的影响力有目共睹,是什么给这个人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什么让这个人如此有亲和力?是什么让他成为著名的海外华人企业家?他是很多人的当之无愧的榜样。
  
  温和 ,充满正能量,精力无限,高智商,亲和力极强,客观,追求民主,最好将所有的成就押宝在对中国有极大贡献的创新工厂,这就是他,一个榜样
作者: 宝宝不    时间: 2013-7-30 02:57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候看的恰巧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和关注李开复老师。看了这本书时感觉讲得还是挺细致的,介绍了开富老师的各阶段经历,包括和微软打的官司。其实,平心而论,开复老师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成才的,先后毕业于著名的学校,进入世界名企担任要职。回国创业,成为青年老师。但书中倡导的信念或者理念还是很能激励青年人的,那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追随心中的梦坚持下去。这和乔布斯有点相像,但是开复老师更加有中国的中庸在里面,个人性格随和谦逊。乔帮主则有一股偏执的性格,但大家都说正是这种偏执、追求极致的精神才成就了伟大的苹果。我很喜欢开复老师,心底更钦佩乔布斯。(不必比较)
作者: 木寻云    时间: 2013-11-14 05:24
  2013年5月31日 我作为六个月的实习生离开SAP的时候,SolMan Team为我的离职准备了这份礼物。我八月要赴美读书,因此这本书真的很应景。李开复曾在CMU度过了五年PhD时光,而那个他停留的城市,正是我的目的地——匹兹堡——虽然我要去的不是牛校CMU,而是一街之隔的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我还没看完。
  但是会陆续更新一些笔记。
  
  现在读了两章了,觉得李开复小时候的形象和我想象里的实在大不相同,这样的小皇帝、熊孩子,居然成长为如此厉害的人。
作者: 雨而需    时间: 2014-1-2 13:22
      很给力的自传。方知道,李开复原来是这么一个能人。IT业里,《20个月赚130亿》,Youtube创始人的陈士骏的自传便对google的企业文化有过认识。这书里的叙述更是详细,可以看出,李开复对于微软跟谷歌的看法,有点参杂跟人的情感在里头。但毕竟两者都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喜欢从无生有,靠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新的事业的他,将微软、谷歌在中国的发展给打拼起来了。
      书本前部分自身成长的部分,跟许多寻常人别无二致,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不断地努力与家人朋友的支持。挺励志的自传。
  
  谷歌的文化:
  Google办公楼的外面有一大块草坪,公司开摇滚音乐会的时候,员工可以躺在上面,喝啤酒,晒太阳,听音乐。最惊人的是,在Google办公楼的顶楼,还有两个游泳池。 说起这两个游泳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天,AdSense团队的工程师们说:“Google什么都有,就是缺一个游泳池。”谢尔盖·布林想了想说:“那好吧,如果你们能把AdSense按时做出来,我就给你们建一座游泳池!” 工程师们果然如期交付了产品,他们跑到谢尔盖的办公室说:“嘿,我们已把AdSense做出来了,现在是不是轮到你兑现承诺了?”他们没想到,第二天,出现在他们办公室门口的,是穿着泳裤、坐在塑料玩具游泳池里的谢尔盖和拉里!
  
  first 10-digit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com。就是说:你是否能推算出e这个自然数里面的第一个十位数质数,如果能,就把那十位数加上.com,并到那个网站去看看。那些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数学天才到了网站之后,才发现里面还有好几道计算机难题,最后,成功过关斩将的天才会发现,Google其实是在邀请他去总部面试
作者: 莉香姑    时间: 2014-1-29 20:14
  看完这本书,与其说对李博士的人生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如说从他成长的历程开阔了我从未涉及的领域,这本书本来想在睡前催眠之用,没想一不小心看了一个通宵。
  
  
  
  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几段子吧。
  
  开复出生在一个宽容有爱的家,从小时候调皮捣蛋,到母亲为他争取到入小学考试机会,无不体现着这个家庭的大融合。
  
  
  初中女老师开车带他去旁听她的大学课,努力挖掘了他的潜力。但是在国内几乎不会有这样无私的老师。更多的是花钱请个家教。
  
  高中里自由的学习气氛。即使高中毕业,也仍然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对比国内,从小学就开始背,死!记!硬!背!
  
  喜欢古典音乐,因为选修过古典音乐的课。这让我惊讶于开复内心情感的细腻丰富。
  
  做蛋糕,美国式玩笑:开复太好了,剩下的蛋糕发霉了,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吃蛋糕了!这样的玩笑开得太好,毫无疑问是艰苦生活的调剂品。正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决定通宵看完这本书。
  
  轻松转系。这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国内的热门专业要求分数更高,想走关系的也多。后来看到开复想办一所大学,理想中的大学。可是最终却没能办起来。没个读完大学的人都觉得自己在大学没学到太多东西,很多人没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就已经毕业。没有暑假工,没有明确的方向,迷茫着。
  
  开复在经历了几个顶尖的公司之后,被推上了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诉讼终于完美收场。这是整本书即将推上高潮时的低迷期。
  
  整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童话世界般的谷歌。带宠物上班,世界一流的伙食,轻松的办公环境,融洽的氛围,世界上绝大部分最聪明的人聚集地,“穿泳装玩塑料玩具的CEO”。。。。
  
  后来我想,开复早早就结婚,这就比很多21岁左右的男孩子在心智上成熟。往往很多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还陷在感情中不可自拔。结婚之后对妻子的忠诚,也同样能体现了开复为人的光明磊落和正直。你带着想要改变世界的决心去工作,没有受到年轻妖娆的姑娘迷惑,这在事件的本身就已经让人折服。
  
  人之所以成功,不止是时势造英雄,更多的是自己造就了自己。
  
  开复工作如此之忙,因为想办一所理想的大学,竟然阅读了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书。有时候忙真不是借口,而是你不去实施这件事。
  
  真希望有人能够办一所理想中自由民主的私立大学,逐渐让国人发现不少公立的大学才好,一所大学的好坏在于教授的教学水平和慧眼识珠。
  
  作为开复众多粉丝中的一个,感谢这本书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作者: Bearho    时间: 2014-3-18 22:35
  1. 所谓起跑线
  
  我一直相信没有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在李博士的例子里,他的天赋,他早年赴美求学所打下的语言和教育基础,都是他未来职业发展的cornerstone。因此所掌有的机会与资源自是大与寻常人不同。
  但我也一直相信,在自己可以达到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和信念总能实现目标。double努力+信念总能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打怪升级。
  
  2. big picture
  
  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也许并不是技术天才,而是能在纷繁嘈杂的信息大爆炸中清晰地看到big picture从而运筹帷幄的管理健将。李开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无论在哪个公司任职时都能在关键时刻快速形成自己对整个industry的看法和策略。
  
  3. 真诚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的舒服,原因就在于你能感觉到纸张间李开复传达出的真诚。这是一种奇怪的暗藏力量,打动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徐小平当年在只有一面之缘的情况下也愿意帮李开复做人格证人吧。
  做一个坦荡荡、光明磊落的人,知易行难,李开复坚持诚信的人格原则让我很感动。
  
  
  
  
作者: 面条主    时间: 2014-4-4 03:04
  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在国外,很多人会有和开复类似的经历(除了微软和谷歌的那场官司之外),从学术界到企业界,有过在多个著名公司工作、管理的经验,最让我诧异的是他居然是IEEE的Fellow,这个title让我对他的成就更加佩服。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事业一帆风顺后,他能够全身而退创立“创新工厂”来帮助中国的青年实现他们的梦想。后来还了解到原来我天天使用的Android管理软件"豌豆荚"原来就是“创新工厂”孵化出来的。它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当年广东的高考状元,而且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也在这间公司工作。
  
  这种帮助中国青年“造梦”的境界非所有成功人士都能做到。但从他以往的经历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关于公司管理、市场运营、人才招聘的idea,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给予年轻读者最直接的帮助。
  
  他对“世界因你而不同”“生活得有意义”“活得深刻”“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的诠释,我还是难以体会和产生共鸣。现在却在担心自己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感觉现在的自己太懒散了,不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让自己觉得成功的人。
作者: 狮子座    时间: 2014-5-12 18:16
  不知为何,对李开复一直有种淡淡的好感,他符合一个沉稳,睿智又不失温情的形象,谦逊而有礼。知道这个人还是从微博开始,后来又听说他也被方舟子打过假,但一直未损我对他的好感。在写毕业论文的那段时间,因为研究微博,还看了一段他写的书《微博改变一切》。他的语言很幽默平和,而这本《世界因你不同》则是他的自传,细细阅读才知道原来他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他的履历可以说是精彩,底蕴也十分丰厚,高智商的人同时又能有如此高的情商,真不愧是一个天才般的“聪明人”。
  
  这本书除了描写他那些在各大顶尖公司的工作经历分外精彩之外,深深感动我的还是他本书的主旨:世界因你不同。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要为中国的未来做点事情,他每一次的换工作都是出于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中国越来越深厚的感情。正如他所说,中国很多的年轻人,因为没有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虽有聪明的头脑优秀的基础,但缺失理想和创造力,僵化的思维模式,对成功概念的一元化理念,让很多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开复说,一直以来他的理念是希望自己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力,世界因“我”而不同,而现在,他更希望通过做年轻人的导师,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做有价值的事,让世界因“你”而不同。
  
  看完这本书,除了对李开复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让我对google产生了更多的好感。以前我一直觉得搜索引擎这种产品大同小异,能找到我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只是从方便顺手的角度来使用,所以在用QQ浏览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使用QQ搜索。QQ由于产品家族庞大的整合资源能力,的确让人能够很顺手的使用一些产品,那怕这些并不是那么好用。就比如用了很久的QQ浏览器,就因为比IE好用,我就用了好几年,要不是由于后来的更新换代导致之前的产品一直容易卡死速度慢到受不了等原因,我大概还不会用上朋友推荐的chrome。一开始用的确不太习惯,界面太简洁了,用过一段时间真正能体会到好处,优秀的速度,丝豪没有多余的界面功能,对于我这种要求很低的用户简直是太方便了。现在除非一些兼容性问题,我基本不再打开QQ浏览器了。看到谷歌在进入中国以来为提高中文搜索做出的默默努力,到后来工程师们利用“20%时间”做的一些创新产品,比如让我十分感动的汶川地震时用24小时做出的“亲人搜索”产品,以及谷歌“永不作恶”的公司文化,让我真心开始喜欢上谷歌这家公司。以前我对谷歌的了解仅停留在从微博上看到的谷歌办公场所上,自由的环境,人性化的福利让人羡慕不已,现在我才知道谷歌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不愧为最受欢迎雇主排行第一名的称号。我也理解了谷歌为什么退出中国,并为之感到遗憾。
  
  另外,我发现那些世界一流的高校真的是很让人向往的地方,世界这么大,人这么渺小,如果有机会,多出去走一走吧,虽然可能没有机会去这些高校学习,但看一看还是可以办到的吧。前两天看了一篇博文,写一个移民的小孩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我也真心希望我的小孩有机会走出国门,接受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走出一个精彩的人生。我担心我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到,只能祈求子孙们自求多福吧,但我希望我能做到从小给小孩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尽量引导TA成为一个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 动感超    时间: 2014-5-23 05:39
  一个记者写的传记,李的口述而已。内容流水账,消遣看看还行,没啥思想。但至少会让你了解一些较早时期的计算机行业。大三还是大四的一个暑假看的。那时候豆瓣还不火。要是早有豆瓣,选书读书方便多了,8.5以下的书一概不看。。。
作者: Monkey    时间: 2014-5-31 13:33
        这几天晚上每天看这本书看到2,3点,倒不是这书有多好看,只是同是作为搞计算机领域的人的一种兴奋。建议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人都可以看看,能够有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如美国大学生的一种体会了。
        李开复一路太顺,考了哥伦比亚大学还沮丧,要是换到中国,大家都说你装逼了,但是这就是李开复,看上去挺假的,其实这就是他真诚的表现。
        大家看自传,我觉得,模仿学习的心态应该占了一定比例,但是这书很多细节没有细写,比如让李开复名声鹊起的博士毕业论文,文中就说他忙了近四年,具体很多细节就没写。比如他学数学的过程,也应该是条很辛苦的路。
        最后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这书看上去很假。
        李开复讲了很多故事,他小时候的,青年的,工作后的,讲完后,他就讲他从这些事中学到了什么什么,但是看上去就像,我们小时候,做语文阅读题: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 了什么,所以李开复这种教科书般的话让我受不了。
       再就是,把自己说的很牛逼,他在公司,给领导建议,领导不听,结果失去了先机,或者盈利下降。我这项目,是多么有价值,多么有意义,你不让我做,哼,亏本了吧。就感觉,老子说的都是对了,叫你不听,爽了吧。。
       工作的那几段,可以概括为:苹果公司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但是。。。SGI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但是。。。谷歌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但是。。。
      我也看过他写的《做最好的自己》,感觉他说话就是这样,这也许是和他受到的高等教育有关吧,一直就这么顺过来的,从乖乖孩子到乖乖先生(当然,书中有讲他淘气的故事,但是总感觉,还是个乖孩子)。
  这就是李开复写的一本有诚意书,看上去挺假,但是诚意的确看得见。
作者: 井底之    时间: 2014-5-31 16:25
  感觉是一本励志的书,有一些思想可以借鉴。
  
  也包含一些公司工作的理念。
  
  书中提到的演讲,有时间看一下。
  
  古典的《拆除思维里的墙》一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是出自这里面。
  
  书中对于google退出中国的内幕没有披露,是不是还有续集?
  
  
作者: 冷卅    时间: 2014-6-3 06:32
  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像李开复能够做世界因自己不同,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每个人生出来就是上天对我们的馈赠,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吧,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相信有一天我们都会找到成功的路,实现自己的成功。很喜欢李开复老师的话,很真诚。。。。。很好看的一本自传
作者: 费香河    时间: 2014-6-3 19:59
  作为一介小人物,又如何让世界因你不同呢?我觉得即使小人物不能让世界大不同,至少也可以小小小小的不同一下,怎么讲呢:世界毕竟是由人的交往而联系起来的,你先从改变自身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做起,积极的善待身边的人,将善意的快乐传递出去,影响别人。其他人受到你的感染,也去对待别人友好,日积月累,越传越广,这算不算是一种让世界因你而不同的途径呢。
作者: 达达刚    时间: 2014-6-8 21:57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改变世界”,李开复说“世界因你而不同”,此书的题目很好的诠释了李开复传奇的一生,与乔布斯一样,他确实改变了世界!
    说到“改变”,有大有小,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能力不同,影响力也不同,能改变的程度也不同。乔布斯、李开复等科技强人,连同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名人一样,都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世界。
    看开复的传记,除了看到一个IT牛人的成长历程(其实也很平淡)以外,从字里行间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聪明、勤奋、正直、坚持、善良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一切,我觉得都来源于家庭教育和西方开放式的教育,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以老师的身份去影响广大的中国青年,所以他更想被别人评为教育家。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1、基因很重要
    李开复骨子里的坚毅和笃定,其实从她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他极其聪明,与其父亲又有些像。
  2、家庭教育很重要
    从小的幺儿受到家里所有人的宠爱,母亲尤甚,但不是溺爱。家人对一些事情的态度,让他能笔直向上成长。两个例子:(1)他偷家里的钱,父亲只说“希望你以后不要让自己这么失望!”(2)母亲:书不算礼物,只要是名著,想要多少都可以。
  3、勤奋很重要
    开复在大学时候的痴迷和刻苦16小时*6天,展开项目时候的废寝忘食,让我看到所有的成功必须要经历刻苦的磨练。
  4、真诚正直
    可能是IT男比较单纯,除了求学和偶尔的调皮,他体现的还是中国人的矜持和保守,也看出了他的平凡之处。大智若愚,大道至简,如此。
  5、一个好的妻子
    初恋就是妻子,自始至终,两个人互相理解和支持,无怨无悔。妻子的“厚德载物”,让他可以在事业的追求中驰骋,一个坚强的后盾十分重要!
  6、对机遇的把握+勇气
    罗曼罗兰: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都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抓住它”
    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想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
    Tips: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作者: 韩小四    时间: 2014-6-10 05:42
  网上下载过这本书,阿弥托福,盗版不好,不是全本,删节版的。在亲戚家见到这本书,甚是喜欢,于是借了过来,终于看完了,我也想说说我的感受。
  李开复先生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这半辈子》吧,从小时候一直讲到从google辞职(在这里也要向人家学习,其实之前我一直是google谷歌不分的,没想到还有google、谷歌、google中国、谷歌中国这么多的区别)。把前半生风起云涌地闯事业都详细写了写,都说男人40多岁达到人生高峰,从高峰急流勇退是多明智的一件事。唉,可惜乔老爷子不识古训呢,老老实实98年退役,人生该是多么地完美啊。
  从第一页看,我就拿自己跟李先生相比,为什么人家会是那样那样,自己却还是这样这样。
  李同学小时候在台湾很聪明,考试考第一名,这不稀奇,有的孩子脑子开窍早,这个没什么可夸耀,我小时候还年年第一呢。这文笔也挺流水账的,给我的感觉就是,怎么跟小孩写作文似的。
  12岁去美国之后,才开始对李同学发出“哇”的声音。一部分是因为感觉美国的教育是如此的先进,仿佛在美国一个人的德智体(这个词现在像是天朝专用,但说这意思吧)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考试的评分,教育制度,老师的职责,并不为了一个考大学或者找工作的目标去培养一个机器,而是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边看边想,如果自己当时也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下长大,会是什么样子的。当然,环境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李同学自己的天分和努力,这里真的要致敬。高中办校刊,开公司获得创业奖项,参加数学竞赛,能拿奖确实也是要有一定能力的。我的高中,一直在卷子堆里度过,每周一次的体育课算是唯一的生活调味剂。
  大学,美国的大学,我们从各种媒介中获知美国的大学生活。有轻轻松松边泡妞边创业“非死不可”的传奇天才小子,也有把泡妞当成人生正业的混乱美国派,李同学的大学貌似属于正常范围。
  这里插一个话题,通才教育与专长教育之争,各有所长,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通才教育。想想看,一个在高中三年只知道语英数理化史地生的孩子,你让他考大学的时候填喜欢什么专业,他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怎么填写。在大一选听自己喜欢的课,大二再选择专业,这不挺好的嘛。
  博士,感觉那个时期不管美国还是中国,学位真的是真材实料。但现在,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效果正在慢慢地体现出来。博士时期的李同学,奥赛罗棋打败世界冠军,语音识别轰动学术界。
  到这里出现肘子打假的事情,李先生的“26岁的副教授”一章,被方舟子打假,人都有虚荣夸大的心理,26岁的副教授道歉承认与事实不符,这让《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显得那么的扎眼。这让我在看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质问,这部分说的是真的吗,有没有夸张的成分。
  质疑就像一棵树,会越长越大,书是看下来了,我却有许许多多的疑问。
  在开发语音识别系统的时候,李同学用了这么一段“我带着另一位学生一起用统计的方法做语音识别”(中信出版社09年第一版93页),而在百度百科“洪小文”有这么一段话“有别于传统的“专家系统”,洪小文与同学共同开发的语音识别技术完全是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思路,他们将新的语音识别系统命名为“斯芬克斯”(SPHINX)。”,李先生为何不提人家名字啊,真的轰动学术界了吗?我表示怀疑。
  在苹果主导开发的“小精灵”,在TED做过演讲,但我在网上却找不到任何消息,我表示怀疑。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在过去的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人身边学习、成长”,你自己在书中已经说了,你去苹果的时候,乔布斯已经走了,乔布斯回苹果的时候给你打过电话,这就叫“在身边学习、成长吗”?
  李先生作为一个语音识别的专家出身,后来却负责管理的工作,这个我知道,资历到了转管理正常,但那么好的技术出身不用于造福人类,却去负责搞一些与这个无关的东西,让我一个码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甚是迷惑啊。
  且李先生去的公司,名声很大,仔细一琢磨,却有深度。去苹果的时候,乔布斯已经出走,苹果已经不是那个最酷的公司了,公司裁员人人自危甚至到了将被人收购的地步,于是他走了。
  1996去SGI,他说这个公司很多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比苹果还要强,公司大楼是紫色的,非常酷,到了98年,又说“SGI已不再是我加入时那个欣欣向荣的公司了”,于是乎他又走了。搞笑的是96年他离开微软,乔布斯就回归了,不知是不是命运捉弄,也不知李同学有没有捶胸。
  “当时,在硅谷,微软被视为”全民公敌“,谁跟微软合作,谁就会被视为硅谷的”叛徒“,所以,很多公司宁可饿死,宁可倒闭,也不和微软合作。”李同学不想饿死,于是他去微软了。微软这部分我还是要佩服的,一手建起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的码农带来福音,微软亚洲研究院今天仍然是一个很有研究氛围的单位。
  看完微软这部分的感受就是,李同学是个人才,但也就是个人才,跟比尔盖茨汇个报就足以高兴的大书特书,有人评论说“就跟红卫兵见毛主席一样”,乔布斯崇拜过谁啊,他继父,还有佛。
  再后来,微软也不酷了,压根就没酷过,于是他挥一挥衣袖,带着官司去了最酷的google。去google后的李生,已经差不多是个人力资源经理,负责中国招人的工作,与技术关系不是很大了。然后就是09年离开谷歌中国,10年google退出中国。
  在李生的职业生涯中,能拿出来说的好像就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建立,主导研发的产品,我还真叫不出名字。
  我对李先生没有恶意,作为一名心灵导师,李先生确实对中国的大学生有很多启发,我也很尊敬也很受感染。但这样的一本书有多少夸张的成分,让人难以相信里面说的所有内容。
作者: 芥末凉    时间: 2014-6-15 22:29
  因为飞机晚点,仓促间买了这本书来看,却深深陷入其中,几天来熬夜、误机、迟到,不能自拔的迷恋,现在终于看完了。与张小砚所说的一样——我猜得出开始是悟空,却不知最后是悟能。从一双拖鞋踩出不羁潇洒的游历,到最后康巴情人的依依不舍,从醉心到动心,从开始的嬉笑怒骂到最后坠成雅江的一滴泪,这其中甘苦自知。
  
  张小砚是我欣赏的女子,率真而奔放,随心而动,随遇而安,遵从内心的感觉却又尊重现实,一路西行,不但征得了无数行者的友情,也征服了我的内心。走吧!说来轻松的二字,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至少我说了十多年的“走吧”,却从未真正的走出。
  
  记起十一年前,某日同学来访,谈及出差去到西藏,曾对我说: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自己很渺小,世界真干净。很向往的感觉,那个时候曾说——想去。然而开始是说没钱,现在是没时间,愿望终究还只是愿望,早已离开的心和坚守原地的身是怎样纠结的僵持着,我们说现实的无奈,更多的是自己对现实的贪恋而造就。看得开,多半也就走得出。因此我更加欣赏张小砚从容的心态,坚持一个人上路,坚持苦旅,尽管路上遇到诸多贵人却始终没有放弃亲身体验的想法,是的,姐的境界岂是他人能够理解?!膜拜之。
  
  除了精神上值得钦佩,文笔上的嬉笑怒骂浑然天成也令我体验到一种真实感。前半部,我是在机场看的,期间时常被张小砚搞怪的行为和口才逗得忍俊不禁,令一起候机的人们侧目;后半部,我是在家里和路上看的,旅行的时间久了朋友也多了,开始的玩乐心态变成了一次次的相助和离别,那惆怅也感染了我,令我心思沉重而伤怀。世事如此才够鲜活,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戏谑又温情。张小砚此生有这段不朽的回忆,已然值得。我相信有这样心态的人,在每个阶段都能收获很多。
  
  与之相比,我不够勇敢,曾经在512企图去汶川给孩子们办美术培训班却被家人一席凉水熄灭了热情,曾经在十余年前想要去西藏却找了诸多借口没有成行,曾经在去年想去丽江小住一个月却因为旱灾自己原谅自己把时间耗在空调室的电脑前。。。如果一直有借口,是不是我一生都会如此一成不变?
  
  想起前几天看李开复自传的一句名言——随心而动!是的,有些时候,随心而动未必是不好的事情。年轻时的随心而动我找到了今天优秀的老公,打工时的随心而动我找到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往往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未知的预测,而是对自己的鼓励。
  
  是时候了,走吧,随心而动!我要出发。
  
作者: 阿甘    时间: 2014-6-18 05:38
  开复的自传看完已有三个多月了,现在能记得的就是他很聪明,机遇也很好,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在了正确的步点上,加上后天的努力,所以人生很成功。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很好。成功的人都是比平常人在背后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得来的,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即使你有天赋有能力,没有机遇和努力也白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说在国内看到很多很聪明和勤奋的大学生就是因为国内的种种限制没有很好的发展,真是可惜。
作者: 不可争    时间: 2014-6-18 13:14
  我知道我为啥要穿内裤了,因为我知道要成功,就要排除杂念,这本书太伟大了。你自己做不出来,就抱怨客观原因,然后买了本书,说要成功,就得努力,我惊喜若狂,发现找到了真理。真正的知识不学,就专研为什么要穿内裤这种理论了,我智商被侮辱了,求解脱。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