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天向上    时间: 2013-5-24 23:14
标题: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 书评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3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四锅头    时间: 2013-7-23 14:37
  十余年来收集了《别传》的六个版本——80古籍精/简,80里仁版精装,80里仁合印本(2册),99三联版,09三联版。数次虎头蛇尾未能终卷,今次始得通读一过。
  就图书本身质量而言,上古版未读,不得而知。里仁两种乃影音上古版,别无二致。三联99版字句之舛误触目可及,09版多有订正。然百密一疏,尚有可修订者。
  就内容而言,我等俭腹之徒,读来着实费劲。陈先生众横捭阖,关涉人物难以数计,旁征博引,提及文献汗牛充栋。至若考据家所谓之待发之覆、弦外之音初读难于体会。
  陈先生行文枝枝蔓蔓,窃以为,非专业人士,不必通读。豆瓣上有千人读过该书,真的么?
作者: 妄舞    时间: 2013-7-30 10:18
  爸爸特别想要,怎么都买不到啊。
  求购一本,新的二手的都可以。
  本人在北京,最好是北京的卖家。
  有的加QQ13711517,注明:柳如是别传。
  谢谢。
  爸爸特别想要,怎么都买不到啊。
  求购一本,新的二手的都可以。
  本人在北京,最好是北京的卖家。
  有的加QQ13711517,注明:柳如是别传。
  谢谢。爸爸特别想要,怎么都买不到啊。
  求购一本,新的二手的都可以。
  本人在北京,最好是北京的卖家。
  有的加QQ13711517,注明:柳如是别传。
  谢谢。
作者: 泊舟杨    时间: 2013-7-30 10:59
    
      断断续续,用了俩年时光,在反复阅读、反复冥思苦想,终于读完此书!忽然想起“为人不读红楼梦,阅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写给芸芸大众看的;《柳如是别传》却是写给这个国家读书人看的。
  
     身为读者,为有生之年读到这样一部著作感到无限欣慰。读书甚少,但对《诗经》,《左传》,《史记》和《柳如是别传》却能燃烛焚香,捧手摩挲,反复阅读。
作者: 王传言    时间: 2013-8-26 17:05
  世人知道柳如是,多端赖陈寅恪晚年之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在《读库0904》上有王鹤写的篇名《柳如是》的长文,读罢唏嘘,喟然长叹。用作者的话说,风流别致,暗伤如许,再贴切不过。秦淮八艳,已经是现代人逐渐遗忘的角色,而柳如是便是其中之一。
  白龙潭。
  “云间三子”之一宋征舆前来拜会,寒冬之节,一梭舟上。柳如是突生玄机,命丫鬟们传话:宋郎且勿登船,如果真有情,就到水里等待吧。话音刚落,只听见“咚”得一声,他已经跳入水中。柳如是见状,赶紧令船工打捞,放之床上,搂如怀中,“由是情好遂密”。
  但宋郎之情终不过母亲之法眼,直到下跪求饶,宋说:她又不花我的钱财。其母遂曰:不要你钱财,正是要你的命呀!于是,渐渐疏远了柳如是。直到:
  松江郡守驱逐“游妓”之刻,柳如是前来问宋郎之意见,双双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宋郎喏嚅到:不过避其锋芒,躲一躲先。柳如是听罢此言,立刻表演出挥刀斩琴的决绝,五音杂陈,群弦毕断。“自与君绝矣!”她要的不过是他的态度。
  二十多年后,柳如是已经下嫁钱谦益,已经是清代高官的宋征舆仍借故写信骂钱谦益。如烟往事,竟耿耿于怀,可见此人器局之小。
  吴江盛泽归家院。
  柳如是被“吴江故相”吴道登收买为丫鬟后,才艺尽显,遭到众人嫉妒,只能迁入盛泽归家院。当时,吴江之繁盛堪比大都会,柳如是在那里师从名妓徐佛,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之容貌与才情逐渐攀于徐佛之上,加上,名士之推举,她不看不起那些纨绔子弟之风流韵事,她是清高如许的。
  这时,她常往返于松江、嘉兴之间,寻觅那一知己。“云间三子”之陈子龙由是进入眼帘,诗词答谢应酬往来,最终,两人在一起同居也。不过,同居也罢,陈子龙由于家庭关系之复杂并不会给柳如是什么名分,于是,最后,美人如梦秋风里,两人分道扬镳,柳如是似乎飘然而去。
  杭州。
  被柳如是比如为战国之平原君的汪然明与其交游甚欢,更把柳如是写给自己的信刊印《柳如是尺牍》并请自己的前女友福建人林雪为其作序,一直到其为柳如是引荐到钱谦益。
  常熟。
  虞山派掌门人钱谦益,以五十九岁之龄,娶得二十三岁之龄的柳如是。钱谦益以“妻”待柳,惹来众人非议,在风云变幻之际,很快清朝入关,钱谦益也降清。这,引来柳如是不满,后来,绛云楼水潭,有人演义,两人行走中,钱谦益说道,想死!想死!想死!柳如是极尽鄙视之口吻,清军来时,你都未死,现在死?
  钱谦益死后,家属来闹,柳如是不堪委屈,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四十六岁的生命。她的名字一说来自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当如是”,一说来自《金刚经》“如是我闻”。她的墓,今天依然在常熟虞山山麓,烟花一样的女子,终于散落尘间。
  
作者: 【以討    时间: 2013-9-2 18:31
  卧子因老孺人一言而与河东君分袂,似迂腐之极,在明室将倾之际欲挽狂澜,终不克而效汨罗之举,满清亦目之为忠义,专谥忠裕。牧斋为东林领袖,文坛宗主,河东君最后之归宿,可谓是终遇眷属,然当南都沦陷,竟反戈迎虏,虽晚年致力于复明大计,却难洗前耻,被乾隆定为贰臣传乙等第一,并销毁所刻诗文集。何二人之分别如此,不禁嗟叹
作者: 黄昏    时间: 2013-9-2 18:44
  什么都是香的,这书是他影响最大的书吗?几人认真读过?
  老实说,我读不懂,但不会不懂装懂,写那么多无聊乱扯的文字……
  我最喜欢他那些比较短的学术文章,还有书信,序跋。
  读起来倒有不少收获。
  文人啊,文人,
  自古共道文人笔
  最是文人不自由
  
  史家与文人合一的陈先生,赶上那个时代,生活不痛苦才怪
作者: 疯狂の    时间: 2013-9-10 08:36
  少不经意间于三联书店读到《柳如是别传》一书,见封面“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惊焉!复以为小说,翻开书页读之,皆考据钱柳半野堂本末之事,文字艰涩难读,遂放回原处。
  后3年屡经友人谈起先生,谈其书之博大精深,其人之傲骨嶙嶙云云,然无奈书店书架上此书已售罄。又2年终觅得先生文集全套。终于可以在安静的夜晚灯下细细翻阅其中文章,于卌载下追慕先生之遗风,不胜欣幸之至。
  
作者: 柳根出    时间: 2013-9-11 09:00
  三百年前的事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湮没无闻了,那么再过三百年又会怎么看今天?
  三百年前,一个可歌可泣的奇女子在三百年中沦落成了风尘中的大姐大,卑鄙龌龊无耻无知的愚昧之论喧嚣尘上,即便是知识分子阶层里也一样误解甚多,总之,巾帼侠女只成了街谈巷议中的谈笑而已。
  可是,一生悲苦,性格刚烈,有时柔情似水,有时豪气干云的柳如是,在深爱陈子龙的时候主动离开,在嫁给钱谦益之后劝慰钱氏功名仕宦两次人生之耻,更无论效忠明室,绝不降清的丈夫之风。试想一个十六岁之前漂泊无定,数次为富豪权贵驱逐的柔弱小女子,却一直不肯屈节堕落,即便流落风尘也对自己朋友圈标准极严,宁肯孤苦无依不愿埋没烟海。面对自己十分爱又十分爱自己的人,她冷静的让人咋舌;面对背叛自己——其实也说不上背叛,只是在关键时刻表现的不爷们——她毫不犹豫的从此绝情、终生断绝;面对自己仰慕的前辈,大龄剩女的她在决定自己的归依之时明确告诉对方自己深爱的人是另外的人;面对自己的丈夫,她劝慰他耿耿于怀的失败,她鼓励他坚持家国大节的决心,她东奔西走营救身陷囹圄极可能随时遭遇不测的他,直到他死她殉情……不论是生活中的谈艺还是事业上的复国,钱谦益后期的大事无不得益于柳如是的支持、理解和帮助,真可谓相濡以沫。
  三百年前已经断绝的传奇被三百年后的人基本成功的延续,面对着三百年后江河日下的传统学术,这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想一想《挽王静安先生诗》,其中说: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文化与人一同死去了,这与《王静安先生挽词》中的序言说的一样。可是仅仅两年之后,《纪念碑铭》上说的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又在此二十五年之后,《柳如是别传》开始撰写。再过十二年,《柳如是》成书后的两年左右,陈先生在目前为止已见的最后一首诗中,有两句说:南国高楼魂已断,西陵古渡梦初回。西陵指杭州,陈先生的父亲散原先生埋葬在这里,陈先生在自知生不久矣之前想到的是散原先生,是“古渡”之“梦初回”……何其沉痛!
  但沉痛不是全部,弘一大师在圆寂之前绝笔“悲欣交集”似乎也是陈先生的结局,因为《柳如是》的意义不仅是三百年前的柳如是,也是可能重现三百年前的三百年后。陈先生的门人蒋秉南先生说陈先生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顾黄一样。顾黄何许人也?有清三百年学术的开山祖师!
作者: novak    时间: 2013-9-15 06:04
  我想用很长的时间、全部的精力去慢慢读这本书,我现在的心态只会毁掉大师大作。好吧,我不配,我会寻找机会的。
作者: 蛆水瘤    时间: 2013-9-15 10:02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04545.html?flag=isametaste
  免费的
作者: Amy    时间: 2013-9-21 12:56
       陳寅恪晚年因撰《柳如是別傳》,頗受不少學人譏諷。陳對摯友吳宓解釋道:“研究紅妝之身世与著作,蓋藉以察出當時夏夷之防与道德氣節之真實情况,蓋友深素存焉,絕非清閑風流之行事也。”
  
     余讀《非常道二》證誣一篇,玆錄于此,以饗讀者。是爲記。
作者: Hafnie    时间: 2013-10-22 18:43
  不论是从熊逸的《春秋大义》看还是梁由之的《百年五牛图》,
  陈寅恪斯人寥落一朝绝尘而去,都让人欷歔不迭。当年夜读陆键东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手不忍释卷,一篇读罢时已明晦交接。梁
  由之固然妙笔生花,而熊逸掷笔掩卷未尝真学释迦佛拈花之故。二
  人都不约而同择取了陈氏《答北客》一诗,也都注解寥寥,可思李
  劼叹息历史只前进了三平方米是闲文人的酸臭,大可一笑而过。
  喜读陈氏,而读之维艰。陈氏之早年文字,多畅晓简明,而晚
  年隐晦甚深。《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氏心迹之代表篇
  目,易诵上口,可读之再三,
  海甯王静安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
  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
  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
  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
  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
  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
  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斯为陈氏一生轨迹。
  然卅年之后,枯眼困顿,泣涕牛衣,恐怕也是陈氏未曾料想得
  到的。《答北客》一篇在北京来人之后,前有《给科学院的答复》那
  是说给大家听的,而《答北客》附于书信中,故更见陈氏真意。全
  诗如左,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萍花即自由。
  七言绝句,句句用典,以至于当代学人以查访其中一句之典故
  来阐其幽境。胡晓明作《陈寅恪惆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证》抓住第
  二句,征引苏轼《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句戏用
  其韵跋之其二》,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佐以欧阳修《归
  田录》卷二:“……每云:‘我是监州,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
  制。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
  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可谓信矣。
  而末句化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句,至于柳氏作之深
  意,可置而不论,全诗如左,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我曾简言之,柳氏是积极自由不得,陈氏是消极自由不得。
  首句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
  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文虽菟裘归老,
  而陈氏实是隐世避祸。
  至于第三句,他曾有《寄傅斯年》诗云:正始遗音真绝响,元
  和新脚未成军。此用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
  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其实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之一》更能明白陈氏之意,
  诗谓,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唐元和年间,柳公权书法流行朝野,同是柳家人,刘禹锡因此
  玩笑柳宗元。数百年后,苏轼有外甥亦姓柳,故寄诗勉励其“莫厌
  家鸡”,且不必“问人”,但学好自家“元和脚”也是很够用了。陈
  氏点字为“负”,进而言“既负”,便毋需论是老孤僧之意抑或高飞
  不逐群。越来越晦涩这般文字的背后,越来越清晰的陈寅恪如此浮
  现出来。而陈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可再添一句,坚决之
  意志,至死而终不可移。
  更已注定了他“苟全性命看白眼,著文为剩颂红妆”的最后二
  十年。
作者: 梁圈圈    时间: 2013-10-24 17:15
  【访谈笔记】王焱老师谈柳如是
  
  题记: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老师目盲足膑,在衰暮残年,花上百万言,为一个风尘女子立传,究竟是何用意?)
  
  首先,古代的妓和当代的“性工作者”不是一回事。像“秦淮八艳”这样的名妓,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女性文艺天才吧,因为她们不受礼教的束缚,也都是有文艺天才的。她们在性的方面也比其他女性自由,但是那个时代光凭金钱是不行的,她们只跟“理想之良人”才肯交往,别说商人,一般的官员也看不上。在这些女性身上,也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且这些女人品格也特别高洁。
  
  柳如是,嫁给了明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相当于文化部长了吧。(那时候一共才6个部)但遇到大事的时候,钱谦益并不如柳如是有胆识有见识。钱打算降清,柳劝他以身殉国,钱嫌池水太凉(忒凉了,咱就别跳了成不?你也别跳了),柳如是说:“你当这是秦淮河啊(脂粉之地,讽刺他)”钱想在清朝当官,柳说“你不要去”,钱还是去了,结果跟当朝贵族发生冲突入狱,柳如是又把他从监狱里救出来。柳还把首饰都卖掉,资助复社(明末浩大名士结社),她也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发挥着政治和文化上的才气,“为如花之美女,倾说见之穷词”(不知道对不对,王老师口齿有点含糊)文化名士傻了,政治上也不如人家这女子,文化上也不如人家这女子。
  
  陈寅恪之所以挑选一个女性著传,是因为女性在礼教社会的身份地位低微,但她却有着过人的见识和才华,一来说明社会结构不合理,二来,一个女性可以从礼教中穿越,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也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乐观。
  
  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的价值,只是人们并不曾去认识。
  
  王焱老师评价陈寅恪的这部著作说:
  
  传统史学建立在儒家的威权等级的基础上,陈寅恪的明清史揭示了到了平等的社会,像明清这种比较专制而平等的社会,怎样发展出自由精神,独立思想,怎样在文化中维持一种高贵的气质,是有才能的人不受压抑的伸展自己的才华,反对集体平庸化。
  
  他的史学路径很独特,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史学,实证主义史学三大流派之外,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范型——一种自由的史学,独立的史学。
  
  (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平等的个人的崛起,《柳如是别传》既是一部传记,同时又是一部论述中国社会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独立自由意识怎样冲破礼教的束缚而萌生,而又怎样在礼教的压迫下被扼杀的历史,展示了在历史结构的束缚中,具有超越性思想的个人,而他们正是历史结构限制中的希望所在)
  
  
  王焱:曾任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部主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代主任,先后兼任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副主编,《国学丛书》(辽宁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等,现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1990年代中期,他和一批北京知名学者发起成立了《公共论丛》编委会,任主编,注重探讨公共理论,阐发人类恒远的价值理念,在国内知识界有很大影响。代表作:《陈寅恪政治史研究发微》、《晚清学术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两种传统》、《经济全球化挑战下的东亚文化》《晚清宪政的先驱――张之洞与中体西用》;《储安平视野中的英、法政治文化》等。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