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怪物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9:3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月里的一个夜晚,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很凉。五位年轻人聚在温暖的狄沃达蒂别墅里,这是一座临着日内瓦湖南岸的避暑山庄,颇为豪华。当中的一位,拜伦勋爵提议来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来写一个鬼故事。他也许想像不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4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7:43: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的中心点是玛丽·雪莱,一切以她为发散。这篇读后框架也基本以玛丽·雪莱的家庭关系为主。读书为了乐趣,我喜欢他们的八卦,可鄙地思考着作为日后吹牛逼的谈资。
  
  先是人物关系,由于不会在豆瓣书评里加图片,所以请前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99510132/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雪莱的母亲,女权主义者,受卢梭影响,曾写儿童小说,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为之配画。通过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接触知识分子,认识威廉·葛德文。著有《女权辩护》,并因此达到名誉顶峰。后与美国人伊姆利热恋,并产下一名女婴(范妮)。后伊姆利变心,沃斯通克拉夫特自杀未遂。
    
  【威廉·葛德文】
    玛丽·雪莱的父亲,推崇法国大革命,当时英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著有《政治正义论》。葛德文出生于牧师家庭,后成为无神论者,40岁时还是处男,后反对婚姻的束缚,甚至鼓吹群婚。在与沃斯通克拉夫特恋爱时,葛德文被允许追求别的女子。沃斯通克拉夫特怀孕后,两人结婚。诞下玛丽·雪莱后不久,沃斯通克拉夫特辞世。
    
    玛丽·雪莱4岁时,葛德文再婚,女方为玛丽·简·克莱蒙特(葛德文第一任夫人名字叫玛丽,女儿名字叫玛丽,第二任夫人名字还叫玛丽……)。结婚时,克莱蒙特带来了两个孩子——女儿克拉拉·玛丽·简(日后大家称之为克莱尔),儿子查尔斯。这两个孩子为同母异父的姊弟。婚后,葛德文与克莱蒙特育有一子,取名威廉。家中5个孩子,没一个有共同的父母。
  
  【雪莱和玛丽】
    雪莱通过好朋友的妹妹,认识了哈丽雅特。19岁的雪莱和16岁的哈丽雅特结婚。
  
    雪莱很崇拜葛德文,并在经济上给予葛德文资助。跟葛德文一来二往,雪莱和葛德文的女儿玛丽相爱,但葛德文禁止他们来往,不希望玛丽和一个已婚男子有染(作为一个鼓吹开放婚姻观的人,却往往很难接受此类情况发生在家族成员身上)。之后,雪莱与玛丽私奔,还带上了克拉拉·简(克莱尔),为了防止她走漏他们私奔的秘密。
  
    玛丽怀孕期间,雪莱与克莱尔走得很近。玛丽早产下一名女婴,11天后夭折。
    
    玛丽第二胎产下一子,取名威廉。目前为止,这一个家族已经有三个威廉了——威廉·葛德文、葛德文二婚的儿子、玛丽·雪莱的儿子。加上《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弟弟也叫威廉,玛丽一家真的对某个名字情有独钟。
    
  【拜伦】
    身高5英尺8英寸(1.72米),先天跛足,拜伦埋怨是他妈在怀他的时候穿胸衣过紧,把他弄瘸了。因为残疾,拜伦争强好胜,力争在游泳、拳击、骑马上胜过别人。
    
    拜伦接受克莱尔做他的情妇,然后又想摆脱她,但克莱尔怀了拜伦的孩子。
    
  ~~~~~~~~~(分割线)
  
    雪莱的妻子哈丽雅特失去雪莱后一直郁郁寡欢,后溺死于海德公园。哈丽雅特死后,雪莱与玛丽结婚。
    
    克莱尔生下女婴,取名阿尔巴。克莱尔希望孩子的出生能让她与拜伦重归于好。后来孩子受洗时改名为:克拉拉·阿莱格拉·拜伦。
    
    1817年,玛丽生下第三个孩子,女孩,取名:克拉拉·艾弗里娜。
    
    克莱尔讲阿莱格拉交给拜伦抚养,希望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虽然拜伦不想带孩子,但考虑到克莱尔的名声,孩子还是交给拜伦抚养。克莱尔对阿莱格拉的消息很关切,听说孩子生病了,克莱尔和雪莱夫妇前去看望。意大利的炎热天气影响了玛丽女儿克拉拉的健康,克拉拉得了痢疾,然后死去。
    
    之后,在一次旅途中,玛丽的儿子威廉也染病去世。
    
    1820年,玛丽又生下一个儿子:珀西·佛罗伦萨·雪莱。这是玛丽和雪莱唯一一个没有英年早逝的孩子。
    
    拜伦养了阿莱格拉几年,就把她扔给了修道院寄宿学院。后阿莱格拉死于修道院。
    
    玛丽又怀孕了,但流产了。
    
    雪莱出海,遭遇暴风雨死去。
    
    拜伦前往希腊,支持希腊摆脱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拜伦在希腊收到推崇和拥护,被看做领袖。拜伦每天要骑一趟马。一次,他骑马回来全身湿透,开始生病发烧。拜伦渐渐虚弱,然后死去。
    
    克拉尔一直未婚,后与玛丽彻底失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21:45:52 | 只看该作者
  一度特别喜欢浪漫主义诗人,尤其是晚期浪漫主义的拜伦、济慈、雪莱。觉得那样的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才值得追求。
  后来才渐渐懂得疯魔不是个人能够选择拥有或者是摒弃的。
  而我们是平庸的大多数,不曾疯魔,或者不再疯魔,所以好好地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6 15:52:09 | 只看该作者
  意外的好看。不学术,很八卦。这应该是一本传记,关于沃斯通克拉夫特和葛德文的女儿玛丽,雪莱,拜伦,克莱尔,波利多里以及弗兰肯斯坦和吸血鬼的。我一向偏爱规矩与秩序,对于外国诗歌也意兴阑珊,所以非常不喜欢书中的也许就是现实中的雪莱和拜伦,厌恶他们乖张自恋苟且乱伦的言行,但是看到最后释然了,他们成名的时候都那么年轻,然后他们死了。死于与自然的对抗,而不是自杀。“他们巨大的激情,他们显著的天才,他们被扭曲的个人生活,他们难以满足的对爱的渴望——他们都是怪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31 14:41:11 | 只看该作者
  「我将灰飞烟灭……」看完全书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话。说实话这本书写的有的地方让人真是难以读下去,故事性比较差。不过大部分还好。封面很软……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1 03:03:04 | 只看该作者
        上个期末读的书,现在已然还回去了。回忆细节,有点勉强。
  
        这书可以和拜雅特的《隐之书》参照着看一下。没什么关系,只是觉得可以这样而已。比起历史,小说似乎还要温情得许多。
  
        我不介意说《怪物》是一群天才琐碎的家庭生活。说实话,这故事彻底撕碎了我许久之前对雪莱和拜伦那点浅薄的美好幻想。这都是一群什么人啊,除了文学,他们也就是在忙着毁掉彼此的生活了。
  
        天才就是疯子。天才扎堆的后果,除了照亮世界的火焰,还有灰烬里深深地哀伤。
  
        仿佛与现实的疯狂和痛苦相对,文学的宫殿才被搭建得格外完美?
  
         其实小时候就在一本故事集里读到了弗兰肯斯坦。因为害怕,那本书一直丢得很远。读了《怪物》,隐隐找到了那恐惧的原点。
  
        怎么总是因为爱,因为爱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7:05 , Processed in 0.0487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