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4:5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年佩德罗闯进了一个原本平静的没落家族,他狂热地爱上了家族中最聪明能干的小女儿蒂塔。但这个家族有一条规矩,最小的女儿要侍候母亲直至老人归天。此前不得出嫁。万般无奈之下,佩德罗娶了蒂塔的大姐为妻。为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4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4 12:18:3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相信天是灰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恶无报应。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水之于巧克力,墨西哥式西班牙语意为一触即发的愤怒或者情欲,犹如把滚烫的开水加入热浓巧克力就濒临爆发的边缘。《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是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围绕着美食和爱情展开的小说,验证了“食色,性也”这个千古不变的定律,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由他的导演丈夫阿方索阿雷奥改编为同名电影之后亦成为美食类电影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
      男主角佩德罗对女主角蒂娜一见钟情,却因为蒂娜是家中母亲的幺女,需照顾母亲百年之后才可结婚,为了能日日与心上人相见,佩德罗便入赘上门娶了蒂娜的姐姐为妻。在母亲的强权统治下,两人朝夕相见却无法说话甚至无法眼神交流,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佩德罗能吃到蒂娜每天为全家人烹饪的一日三餐,他便学会从食物中感知蒂娜的喜怒哀乐。几十年后,母亲大人和佩德罗的妻子都已去世,蒂娜和佩德罗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携手站在众人面前,但由于这段一触即发的炽热爱情被强制压抑了太久,垂垂老矣的他因太过激动而心脏病发暴毙,她见此情景便吞噬无数火柴直至身体自燃随他而去。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这个名字单单听起来就韵味无穷,其意境可与将《洛丽塔》 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神来之笔相媲美,第二个翻译《巧克力情人》则黯淡很多,甚至约翰尼德普和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另一个稀松平常的好莱坞爱情电影也用过这名字。从小说到电影的其意自现要归功于台上美食与爱情的奇妙演绎,以及台下女作家和导演丈夫双剑合璧的心有灵犀,这些因素把《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推上了拉美文坛“美食版《百年孤独》”的地位。遗憾的是,作家和导演后来分道扬镳,可能是爱情已经耗尽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品完成便四目相对已无言,感情贫瘠如爆发后的一片狼藉。
      之所以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在于它赋予了情感加身的主人公在平凡生活中拥有魔力的权利,虽无法助其改变现实命运,却让生活充满魔幻色彩。《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全书十二章代表十二个月,每章开篇都由当月类似“三月玫瑰花瓣鹌鹑”的时令大餐菜谱引出,配料详细至每克每毫升,引无数书迷踊跃下厨尝试。在蒂娜几十年的爱情守望战中,情感宣泄的唯一渠道就是把内心的悲欢离合融入自己烹调的美食:母亲生产前因为切洋葱流了泪,蒂娜就被小河一样的泪水喷到了厨房的操作台上,从此与厨房结下了不解之缘;蒂娜悲伤的几滴泪水洒在姐姐的婚礼蛋糕上,所有吃过蛋糕的人都悲痛欲绝,止不住地莫名流泪三天三夜;蒂娜把满心对佩德罗的思念浸入食物,凡是品尝过的人都情欲大发,无法熄灭内心的欲火。当美食成为传递情感的工具,它有多美妙,就有多危险。也许美食和爱情在小说中被过分夸张描写,但只有这种狂烈的情感才配得上“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那种滚烫的开水和热浓巧克力相融瞬间的一触即发。
      如果单单是文笔和故事的新颖精巧,那小说也不足以被如此这般推上神坛。小说的灵魂,也是主人公蒂娜的灵魂,就是推崇炽热的生活:每个人都像一根火柴,必须靠梦想来点燃,这种燃烧才是灵魂的给养。毫无疑问蒂娜和佩德罗都是有灵魂的人,他们互为对方的梦想,他们互相点燃。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像蒂娜的母亲和姐姐一样,她们的火柴还来不及燃烧就已经潮湿了。所以她们的呼吸冰冷,只要有她们在,再炽热的情感都会被扑灭。你以为她们灵魂的缺失仅仅是因为爱情的荒芜,实际她们连梦想也一并早就遗失了。
      呼吸冰冷的人,如行尸走肉般人云亦云地生活,早已忘记了拥有灵魂的感觉,乃至丧失了拥有灵魂的资格。他们不敢,所以声称自己不屑于炽热的生活,更怕浓烈的情感如照妖镜般映出自己内心的苍白。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世俗的条条框框阻止有灵魂的人捍卫自己的梦想,试图用冰冷的呼吸吹熄炽热的火把。拉丁美洲的魔幻文学确实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如果你不放弃寻找并点燃自己的灵魂,能够逃离那些从未燃烧过的人为你安排的所谓结局,也许最终就会在现实中成就些许魔幻主义色彩。
      贾樟柯曾经引用北岛的一首诗送给那些循规蹈矩说三道四的人:
      我不相信天是灰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恶无报应。
      最后,他自己又加了一句: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8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一气呵成的看完整本书
      看完觉得好落寞
      
      一个传奇女性的悲剧故事
      终其一生她都没能嫁给她喜欢的人
      她没有孩子
      有的只是一堆的食谱
      还有她被奴役的不幸一生。
      
      电影比起小说可温和多了
      很多时候我情愿看小说
      
      作者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
      很多小细节太传奇了
      感觉不真实
      但感受很真实,
      作者只是通过夸张的描写反应她内心的情绪而已
      
      我总是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那些菜看起来要实践的话很麻烦
      首先不同国籍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不能完全照搬食谱
      还有就是那些方法真的好麻烦
      太细致,太折磨人了
      真的只是到节庆时才做的而已
      日常生活中也每天花几小时甚至一两天来做一餐饭
      那岂不都饿死了
      
      因为传奇而美丽
      因为悲伤而隽永
      
      神秘的气息
      美丽的哀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8 13:05:40 | 只看该作者
          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好看。
          英文名叫做《Like Water For Chocolate》,我以为反而比不上译名的精妙,一个"恰似"一个"之于",好像带着魔法唤醒了读者的味蕾和欲望,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们的感知力。
          当透支和消费变成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工作、交通、快餐、网络和所谓娱乐里。想想看你有多久不曾抬头看看天空,你是否还记得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来的样子,记得在某一个远离都市的宁静夜晚看见的如水月光?某天看到一档综艺节目,由于连续几个场外观众电话都无法接通,主持人脸上的厌倦已经显而易见,而台下观众的振臂齐呼更像一场闹剧,想想看如果把演播厅的灯光和音乐效果全部关掉,一定很好笑。
          从布尔乔亚到波希米亚,从BOBO到CAMP再到LOHAS,人们终于愿意从自我的沉溺中抬头看看这个世界。我们实在太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物质生活并非是对物质的占有,而是以最细腻的洞察力去体味去感知你所见的一切。
      
          劳拉在书的序言里讲到幼年时在厨房发现的种种趣味,以及成长所带来的对这一切的怀疑和否定。当她经历过所有的激荡岁月重回家庭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对女儿重复着那些天真的教导:"……要想把一种酱汁做的地道就必须用研钵而不是榨汁机,因为那样会失去味道……"
          一部《大长今》让韩国料理风靡亚洲,在我看来,每一道菜式的口味如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料理"的精神,那是一种以最大的善意看待生命的精神,把每一样食材当作生命,诚心的、细致的去完成,哪怕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粥。而奇妙的是,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食物的味道总是异乎寻常的好,正如劳拉所说, "一个人在厨房里花费多长时间都无所谓,厨房里没有虚掷的光阴,相反,浪费的时间在这里得到了弥补。"
          烹饪是如此,阅读也是,好的阅读者应该能够体察和把握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相信我,那些曾打动过你的片断必定值得反复诵读,而你会在这重复中发现不同的感受,发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生命是一段过程,从中得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你的付出与努力,你放纵它,它就是一个个飘忽的日子,你珍重它,它会最终集结成一本有内容的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3 01:35:03 | 只看该作者
      《Like water of chocolate》
      蒂塔害怕变成的那一类干瘪的人
      为了禁欲疯狂打扫了整个镇子
      病态的扭曲
      人体内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可以使人上升到幸福国度
      也可以把人摧毁,把人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需要一个出口
            一个排空的出口
      干瘪的从18岁就开始做寡妇的女子  不堪忍受内心的欲望
      clean here and there from block to block
      虽然可笑但也不失为一个出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3 01:46:47 | 只看该作者
      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只有那些如神话一般的零碎的情节。
      一本书能带给我的就是一个世界,我清晰地体验过,一个由女人塑造的,略显卑微的嘈杂的爱恋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6 04:39:33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图书馆看过这本书,书名却拙劣地译成“浓情朱古力”,害我以为是电影原作,后来竟怎么都找不到了。脑海中那疯狂的美食,裸体骑在马上和情人逃走的女孩,催情的糕点,新婚的地下室,就叫我对墨西哥向往起来。其实,这书名的翻译,还是不能表达书的情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 14:08:45 | 只看该作者
         记忆回到那个似乎是棕黄色的春夏之交,在逼戾、潮热的某学长承包的小放映厅里,混合着劣质的325(一种两毛一包的形状很像MORE的香烟)味道、男人的汗臭、刺鼻的香水味,我坐在前排,看这部电影。
      
         过去那么多年了,我已经想不起主人公的名字,但我清晰地记得任何一个场景,大伙在吃了伤心的厨娘烹制出来的婚宴食物之后,流下了泪水;在熊熊的火焰当中一张充满爱欲的大床;我似乎都能闻到洋葱的气味,浓郁芬芳。
      
        后来,我买了这本书,在同样的季节里,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它。我的记忆被迅速拉回去。
      
        无法与所爱结合的悲伤的厨娘,用灵巧的手指料理出被情绪左右的食物,这是一出墨西哥的成人童话,有人说它是女性版本的《百年孤独》,但我从这本书中看出了更多的百年孤独当中缺失的温情。
      
        在那个对世界上的所有都拥有好奇心的年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得不到所爱的痛苦;而事隔这么多年之后,我看了这本书《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当年那个令我痛苦的男人,居然就在我的身旁。
      
       也许是宿命的牵引。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3 05:21: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一本吸引人的爱情小说。我始终无法想象在油腻腻的,汗漉漉的厨房中忙碌的女人是性感的;我也极其不喜欢作者刻画的男主角:迫于传统他所爱的小女儿必须服侍母亲到老,而他为了接近小女儿居然选择与大女儿结合,多么不负责任的男人!这又不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国,这是在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好不好。我唯有揣测作者将背景放在了革命时代就是为了突出随着革命的推进,时代在进步,第二代的女儿就轻松打破了这个可恶的传统。(墨西哥的历史于我实在是太陌生了,唯有做一个缥缈的揣测)
      
      我不能原谅的是作者自始自终对于大女儿的刻画都是负面的,丝毫没有同情与怜悯。如同整本书的人物刻画,都是一个平面的。
      
      但这终究还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厨房文学的开拓者,单就这一点就已经值回票价。如果有机会游历到墨西哥,我一定会带上这本书,按图索骥的寻找魔幻的美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3 15:54:07 | 只看该作者
             赵赵推荐时我仍是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心力交瘁。每日为了遥不可及却又近在手边的梦想努力着,不知道何时才能穿越过这片玉米地。
          高考后拾起这书细细读,仿若另一本百年孤独。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力,仿佛再一次看到赵赵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面容,那优雅淡然的身姿。如果每个人的爱情都能如一道道菜,该多好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3:55 , Processed in 0.0524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