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评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3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国藩是一个性格表现多侧面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一手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延祚了半个世纪,严重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其为官治学又不无可取之处。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全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7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9:46:20 | 只看该作者
  此书是近日来所见最佳之曾文正公传记。曾文正公之人格伟大,而作传者刘忆江先生的努力,也值得称赞。刘先生尚有《袁世凯评传》一书,亦极佳,但袁公为人不无瑕疵,故《袁世凯评传》尚不足反复阅读。而此册《曾国藩评传》则宜三复不置,应以曾文正公为镜。
  
  这本传记,最大的特点是多引原始资料,“虽不敢说无一字无来历,但力求言出有据”。作者作传时,心存恕道,尤其可钦。刘先生在序言里如是说:
  
  “古代撰史者,提倡德才学识四者的统一。其中史德,也就是著述人的居心,尤为重要。作者对自己所表述的历史人物,应该抱有同情,心存恕道,时不时地做一下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若处在传主当时的情势下,会当如何?如此,才能真正进入你写的那个人的生活、思想乃至于情感,甚至感受到一种心灵的相通。”
  
  统观全书,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写的很精细。经常从曾氏的日记中、书信中,发掘不常见的资料,并努力给读者以借鉴,例如对曾氏修身日课的注解和总结,把日课中提到的所有人物、事件都一一钩稽出来,很花功夫,但也让我们了解了曾国藩是如何严于律己的。
  
  当然,作者对太平天国、洪秀全基本上抱着贬抑的态度,我们不能宽泛地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缺乏同情。因为史家的宗旨,就是不虚美,不隐恶。对于那些社会上的邪恶与不公正的揭发,正是同情被他们蹂躏的苦难人民的表现。同情受难者而不同情作恶者,这也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的基本原则。
  
  与《袁世凯评传》不同 ,这部书的传主曾文正公,是近代以来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均能不朽的大人、伟人。但遗憾的是他始终缺乏一套好的传记,此书的出版,算是填补了我们心头的遗憾。
  
  惟此书排印,错字稍多,如51页,丁末馆选,丁末四君子,实为“丁未”之误。又,27页,道光薨逝,应做“崩逝”为妥。109页,”莫如取笃实践,践履之士“,实应做“莫如取笃实践履之士”。但小疵不掩大醇。价格稍贵,但在当代不过一顿饭钱,在古代不过合几钱银子而已。以此价,而得修齐治平之书,不亦快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9 14:00:15 | 只看该作者
  到目前為止,本書是最好的曾國藩評傳。應該讀讀。
  
  缺點是,尚未進一步貼近經學。
  
  本書似乎僅僅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寫就的。
  
  本書引用的地方很不錯。
  
  本書對耶穌十字軍的洪秀全的揭露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對其耶穌十字軍的性質尚未深入揭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9 16:03:47 | 只看该作者
        曾国藩对我来说实在是个神秘人物,对他最早的印象就是历史书上有一幅他被太平军打得要跳江自杀的插画,在初中还没毕业的时候,在书店看到关于他的传记,当时还在想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居然也有人给做传记。长得大了一些,发现舆论导向好像有一些不对,看到关于曾国藩的评论全都是赞美之词,当时就想可能现在看人多角度了,就算人家是刽子手就没有优点了吗,秦桧还创了宋体字呢。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潮的兴起,曾国藩再一次成为热议的人物之一,特别是关于他做官的哲学,更有人奉为经典。我也实在经不住诱惑,决定买一本关于他的传记研究一番,看看曾国藩到底是何等人物。不过在没看之前,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一下统治阶级对国民的教育以及对意识形态的占领实在太可怕了,对曾国藩的态度就是一个例证。不知不觉在某种统治思想的影响下长大,自己的思考方式及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就算偶尔跳出五行俯身下望,但终究抹不去那深深的烙印。
  
        现在的图书市场确实繁荣,曾国藩的号召力更是不容小觑,相关的传记、小说、评论等文学作品的数量居然能超过所有人,至少现在来说,所以说要挑一本质量好的还真是难。因为本人对历史没有涉猎,对研究曾国藩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及流派一无所知,想挑一本相对客观、代表主流观点的真就是有点无从下手了。于是用了一个比较笨的办法,选大的出版社,作者的背景锁定为知名大学的历史教授,希望这样能不走弯路。尽管如此,还是上了当,买的一本曾国藩的评传读下来,能明显感觉到,这位作者绝对是历史领域的专家,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叫人佩服,对曾国藩所处的历史更是了如指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因素都有专业详实的介绍融入到评传中,但是,此人绝对不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他一定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学者。可能有人说也许人家的角度就是通过太平天国来评论曾国藩,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即使这么做,我想一个普通作者不可能把太平天国描述得如此全面细致,产生背景、根本原因、历史评价甚至一些稗官野史无不透露出对太平天国研究的功力,从这里就已经泄露出此为作者的真实身份了。不过不得不感叹曾国藩的目前对图书市场的统治力,沾点边的都想来分一杯羹。
  
        总体感觉对曾国藩的评价偏向于极端了,过去过于抹杀他,现在又过于被抬高,当然对人物的评价永远是有偏差的,但是这样两级摇摆的幅度也过于的大了。可能那些历史重要人物总是这样饱受争议吧。读过整本评传,我对曾国藩的印象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做人、为官、求知。
  
         与其说对曾国藩的“做人”印象深刻,更不如说是他的品格与精神。如果说曾国藩的功过是非永远存在争议,那么曾国藩的人品,尤其是他坚韧的性格我想不会有人提出任何的质疑。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曾国藩格外的遵守孝道,在很多人感叹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曾国藩从来没有犹豫过,他从来把孝放在第一位。一个如此遵守孝道的人,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抑或他是受中国儒家思想熏染已深,这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曾国藩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人,对于自己的信仰他从来没有怀疑与放弃,这也就使他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曾动摇,也使他几十年从不间断的记日记与练字。其实,这一点对我本人来说真的很值得思考。进入社会以来,使人不得不完全换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就在这不断适应与磨合的过程中到处碰壁,在困难面前往往开始对自己的选择开始动摇,想退缩,或者是干脆另寻出路。而在诱惑面前,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原有的信念,特别是其他人的成功甚至让已构建的世界都开始坍塌。曾国藩的对信念的坚持实在太值得令我们思考了。无论我们心中的信念有多么的荒唐的可笑,对她坚贞不渝,会让我们克服一切心理恐惧,成果也是绝对可以预期的。
  
        曾国藩的为官不但体现了他的人品,更体现了他的智慧。在曾国藩所处时代,官场的腐败堕落已是至极,而曾国藩不但没有同流合污,而且还能平步青云,这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审视一番。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是典型的受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占领的那种人。一方面他对皇族绝对的忠诚,另一方面他的治国思想也是以维护统治为前提,再加上曾国藩为人正直,这就形成了曾国藩的为官信念,忠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实,不徇私舞弊也是在曾国藩信念里效忠的一种体现。但是,当时的官场风气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曾国藩也并没有像很多历史名人那样伸张正义、刚直不阿,他聪明的选择了接受,但这也是在与他的信念不发生巨大抵触的前提下。基本上,曾国藩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会妥协,而细小的事情他基本上也是接受了官场的潜规则。这也许应该给很多现代人以启发,当我们发现我们的信念与现实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冲突时,我们会迷茫,曾国藩早已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曾国藩的求知我并不想说他的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他对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对学习的一种认识。曾国藩可谓好学之人,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读书更为勤奋。曾国藩虽然不是聪明绝顶之人,但聪明才气是在普通人之上的,踏实与勤奋终于使他换来了功名利禄。曾国藩虽然把读书作为仕途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他又不是仅仅为了做官而读书,他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终生在读书学习,就是做官打仗也没能组织他在儒家学术上有所建树。曾国藩对科举考试的有着很精辟的认识,曾国藩对统治阶级的效忠使他不会怀疑任何国家意志,但同时他也认识到科举知识的局限性,他更愿意相信,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大的思想家,那么就要学习广博的知识,而想学习广博的知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有资格去学习真正的资格。我不想讨论这想法是否是皇权卫道士的一种妥协,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曾国藩在大的环境下总能做出既能不违背自己的发展又能顺应潮流而不至于牺牲自己的选择。其实,这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在心理学上对,对高智商的广义定义就是最好的适应环境。这让我不得不又联系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刚入职场时对很多琐碎小事的抱怨,确实小事没做好就是没有资格做大事。
  
         总之,曾国藩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如何适应环境的人,还有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更希望能从人本身这个角度去看待他,而不愿意卷入他的历史功过的争论之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9 19:03:53 | 只看该作者
      刘忆江写传的态度真的很值得钦佩,本书引用的各种奏折,书信以及日记的挑选都很值得推崇。
      较好的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形式,跳出了传统曾氏传记故事化以及流水账的形式。
     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对于曾氏的分析过于单薄,权当一部史书来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1 17:14:04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刘忆江的书本本都好,此书好就好才,他明确的表达了对太平天国的否定态度,而且做了否定原因的论述,而不象其他的书那么羞羞答答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16:13 , Processed in 0.044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