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全集 - 三闲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21:5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1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周末的下午,在安静的自习室里看鲁迅的《三闲集》,因为若非如此,我又要庸人自扰的想许多原不必去想的东西,这于人于己都不好,我何苦刻意为难。
  鲁迅说“倘说中国是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是所用的颜色。黄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淡墨和淡绿,厦门是淡红和灰色,广州是深绿和深红。”
  依我所见,若不是鲁迅逃难至粤,他对这座城市会不发一言,即使在那里待过一阵的他,也只能写下“那时我对广州无爱憎,因而也就无欣戚”,“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从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这样的句子。
  广州是一座让文人失语的句子。北京有老舍,上海有张爱玲,而广州没有“上得了台面的”文人,多么有名望的作家至此也写不出什么伟大或是惊世骇俗的句子。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在文艺作品中反复被提及,而广州的骑楼却在被歌颂前被拆得所剩无几,民间的呐喊都没有力气,政府从来财大气粗。
  只是广州人必然是爱它的。
  外人都只晓得说它富有,说它开放,但其实它是座多么封闭的城市。
  周末的下午,老人们搬出各种乐器坐在街角开始咿咿呀呀的唱歌,那是本土的民谣,不同于“浪奔浪流”之类,它们富有宁静而近似永恒的力量,路人鲜有给钱的,于是这种行为变得类似于自娱自乐,但无所谓,他们照唱自己的,睁不开的眼,听不清的耳,悠扬的调子,宁静的下午,唱不完的歌。
  操着普通话的人向本地人问路,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或是不屑的漠视的的眼神,“外地人”无比危险,家长甚至会这样教小孩子。校园论坛上讨论民工的帖子出乎意料的高,“是外地来的民工们建设了我们的城市,我们应该感激他们,但也是外地的民工们做出的粗鲁举动——吐痰、粗口等等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大跌,还有很多强盗、小偷都是外地来的民工,对他们的感情,真的很矛盾”,小大人们忧心忡忡的发表着这样的言论。
  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初来广州的外地人握紧拳头怒视着这座城市,恨不得效仿《海角七号》中的阿加一样大喊一声“广州,我操你妈!”
  “东南西北中,打工到广东”这样的句子在八九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人们带着希望来到这座传说中遍地黄金,机会无处不在的城市,却发现原先自己笃信的,不过是个灰色的童话。
  书店显眼处摆着《15天学会广东话》,《粤语其实很简单》这类的书,价格低廉,样式小巧,专为来打工的外地人准备,买下它,就买下你立足的希望,买下你的尊严。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操着不熟练的粤语混迹于广州拥挤的人群中,这座本地人希望“死守”的城市被蜂拥而至的外地人弄得面目全非,而他们无可奈何,80%的本地高三学生会选择留在本地的大学,即使出去了,也大多会回来。众所周知,广东商人多,但他们同多年前的徽商晋商不同,历史书上说徽商晋商们大都兢兢业业,长期在外地做生意,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见过就客死异乡,这种说法自然有待考证,我所知是广东人绝不会如此,广东人喜爱旅游,九寨沟张家界这等旅游胜地自然是不在话下,就是把南非北欧绕上一圈也并非难事,只是,最后,总是要回来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1 15:31:48 | 只看该作者
  《三闲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一版)
  在广州上班的时候,很喜欢逛书店。《三闲集》便是以六折的价格在中大附近的文津阁书店淘来的,崭新的一册书,四元左右。喜欢其中的几篇文章,譬如《怎么写——夜记之一》、《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文字大抵带着抒情的气息,透露出鲁迅在中大时的心境。人在中大,读到鲁迅写于中大的文字,自然会有一种相契于心的感受。评论家李长之认为:“像内容上近于《而已集》一样,《三闲集》的文字也近于《而已集》。”又说:“《三闲集》里一篇完整的文字是《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但那不是写寂寞了,却是一篇应战的文章。应战就完全应战,一口气下来,其通畅流利,一无阻滞。”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9 05:05 , Processed in 0.0682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