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识骨寻踪·魔鬼之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识骨寻踪:魔鬼之骨》主要内容包括:在一栋正在翻修的房屋几乎被遗忘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动物和人类的残留物,包括一个少女的头骨,还有大锅和神秘的宗教符号。不久,在附近发现一具少年的尸体,他的身上刻着五角星。显而易见的魔鬼崇拜使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而经验丰富的布伦南却一筹莫展。但当她深入调查地下室中相互矛盾的证据时,发现真相远比她想象的可怕。

    作者简介
      凯西莱克斯,有一连串惊人的头衔,与之相比,畅销书作家算是最普普通通的一个了。她身兼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医事检查处的刑事人类学家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省犯罪暨法医研究所的法医。她是全美刑事人类学协会十五名检定合格的法医之一,也是美国法医科学协会的成员,并担任刑事审判的常任专家证人。
      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她的第一本小说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排行榜,更荣获1997年的“阿瑟埃利斯”最佳处女作小说奖。而相继问世的12本布伦南系列,本本均登上畅销排行榜,并成为国际级畅销书。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识骨寻踪》在FOX电视台播放了五季,其转播权已经成功销售给世界各大电视台。

    最新书评    共 1 条

    阳台观    成见:你不了解的就是魔鬼吗?——兼议小说《识骨寻踪》的故事内核         1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炉的引进版系列悬疑小说《识骨寻踪》,是Fox Network(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热播五季的电视剧Bones Season的小说原著。   该电视剧的介绍资料称,《识骨寻踪》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庭人类学家和长篇小说家Kathy Reichs的真实生活。主人公TEMPERANCE Brennan博士,是一名法庭人类学家,她为杰斐逊协会工作,并以写作小说为副业,因有着特殊的才能,能根据受害者的尸骨找到常人难以发现的线索。而被法院强制她协助警方侦破那些因尸体严重腐烂、烧毁或被破坏而使得普通的尸检方法无能为力的凶杀案件。   我不是美剧迷没有看电视剧,仅仅看了原著小说的第一部《魔鬼的骨头》,感觉小说要比电视剧严肃一些,戏剧冲突也没有这段简介中所体现的这么刺激。   拉美小说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在学术界比较没地位,大概是文化底蕴比较薄,发展现状又太过接近消费时代快餐文化?   《魔鬼的骨头》显然很迎合快餐时代的胃口,破案,神秘祭司,同性恋,政客,法医技术细节,悬疑,惊悚,主要元素都是讨好大众增加收视率的姿态,即便是翻译不够传神,也还是能够吸引你想要看完。   但从文学的层面看,确实不能算是纯文学作品。   故事虽然一再走入死胡同,但线索基本只是“破案”一条;人物不多,性格鲜明,正面形象为主,无辜者众,特别抓人的细节不多,男欢女爱都比较简约,不构成另外一条线,也不是很有启发性和美感。   这么评说,感觉确实未必公允,因为有个别细节会让我明显感到,书里简单一句话这么一写,印象模糊,但如果是在看电视剧,一个形象鲜明的美国人,那种动感的神态动作,大概应是挺打动人的,且可爱。   或许是翻译过程无可奈何的缩水掉了原著语言的精妙,细微处的传神,亦或许是中西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体验落差,总之看得有些雾蒙蒙的不真切,大概这也就是新时代的美剧迷那么多那么沉溺其中却没听说有多少喜好美国小说读者的根结所在。   2   小说中有两个半思想上的亮点,一个是人们对威卡教等小教派的质疑误解,一个是对林戈为代表的政客利用盲目的民意干扰司法公正的讽刺反思,半个是那个误信谣言而莽撞杀人的父亲,这个情节很有意思,可惜是在旁枝上,未曾展开,只能算半个。   说不清作者是因为有这种思想深度才去构建一个通俗的故事以影响大众,还是因为要让一个通俗小说装点些思想分量才巧妙植入了这种思考,但总之嫁接的效果还不错,比那部分苍白无力的恋爱情节要有质量得多。   看小说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写完了就完了,文本的解释权在读者,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所以我就是看什么都从里面扒拉点精神尤其是反思精神的那种变态的人,美剧迷们完全可以忽视无视藐视以及蔑视我的评论。   我看中的两个亮点只能谈第一个,因为我们中美司法环境的重大差异导致我们谈论第二个问题时势必有巨大歧义,我放弃,民女只是看了本小说,写一点读后感,而已。   这个系列小说的第一册的分册名就是《魔鬼的骨头》,这跟内容实在是很配,因为小说中的角色确实都把那些神秘的小宗教看做是撒旦教,魔鬼。   人们总是容易被成见遮蔽了眼睛、脑子和心灵,屏蔽效果非常一流。   你相信的东西,你真的了解吗?   你是因为了解而相信还是因为不了解而不相信?   你不了解的东西,你就敢下结论吗?   你不了解的,就一定是邪恶的魔鬼的吗?   小说中,把破案的警探法医引入歧途的,就是主人公们对某些带有点儿神秘意味的貌似宗教仪式的线索的过分关注。   有意思的是,其实女主人公在一开始提示这种宗教方面的知识时,已然想到,可能会给警探造成某种误导而使破解过程偏离真相,但思想斗争的结果还是没有改变这种偏离,至少枉死了三个人,差点是五个。   可见,“成见”的影响力,几乎是出于人们的惯性,即便是自我察觉之后,依然会为之左右。   3.   铁锅,头骨,股骨,动物骨头,你以为它们是线索吗,是谜底吗,你以为这种带有些神秘色彩的现场就一定隐藏着邪教吗,有头骨就一定有谋杀吗,谜底揭晓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到一丝荒诞?   其实,跟佛教里面双手合十、基督教里面做弥撒一样,特定的宗教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而已,而已。   当然,邪教不是没有,其邪恶之处,未必是他自身直接的罪恶,而恰恰是这样对人心的腐蚀,因为这百分之一的恶,令到你怀疑百分之九十八的不了解,固守自己可怜的百分之一的小成见。   那些影响大的宗教,不管你了解与否信仰与否,多少你总会觉得它是“正常”的,因而不易生疑。   而那些影响小的宗教,就算人家只是自己信自己的没有干涉任何人,却也总会因为不被了解而显得神秘显得邪恶,甚至被排斥被驱逐被碾压,做了撒旦的牺牲品。   而又有聪明的犯罪者,利用人们对邪教的无知、恐惧与敌意,伪造线索故布迷阵干扰视线,甚至得到政客媒体的无意中的支援。   司法,议会,舆论监督,权力间的撕扯,利用,反利用,皆是人性。   立场正义的一方未必是正确的,民众选举的议员未必是智慧的,无论怎样的体制,皆需要理性。   因为对上帝的泛崇拜,而对其他偶像的宗教持天然的敌对立场,这是小说展现的那个社会的现实,是言路通畅的公民们所享自由的反噬,而在另一个社会环境当中,则是因为对主流的泛怀疑,而对良莠不分的非主流持天然的亲和立场,或对一切正面表达的言论持条件反射的反驳蔑视姿态,是愚民教育下奴隶们仅存的本能质疑,殊为可悲。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6:1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2:40 , Processed in 0.22679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