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居日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09:4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6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4-19 13:29:19 | 只看该作者
      独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独居并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多了些自我的时间思考。独居的人不是不愿意交流,独居的人一般都更善于交流,但是要走进心里来是很困难的,因为独居的人都有很严重的精神洁癖。独居的人 爱情更接近于柏拉图。也许只有独居的人才能更懂得什么是“一直很安详很沉默”。——学会独居,学会孤独,学会不迷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4-19 13:29:20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的一本书:
      “如果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直道生命的尽头仍然保持着创造力,双重性格对他来说是有必要的;他要对生活保持异常的敏感,他必须对生活永不满足,必须对不可能的事永远有一种执着,一旦得不到,他定会绝望。他必须昼夜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负担,在赤裸的不可弥补的事实面前他必须颤抖。这种神圣的不满足,不安稳,这种内在的冲动是艺术创造的来源。”www.y5158.com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4-19 13:29:21 | 只看该作者
      北方文艺出版的这套梅·萨藤日记走过十载春秋,已成为二手书市里的较热门的绝版书、公共图书馆里每每借而不得的读物(经常是外借状态,可见其潜在的持久口碑)。这套丛书引进了4本梅的日记:《独居日记》、《海边小屋》、《过去的痛》、《梦里晴空》。
      
      梅萨藤(May Sarton)梅曾是美国女性的偶像级别人物,但她去世后名誉急速下降,和其直言不讳的同性恋身份、书写“一种不自恋自怜的爱”的特立独行有关。梅生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写作对个人名声的影响(短期来说,无疑是损害),但即使如此,她也并无改变。阅读梅的文字实在是种独特的体验,在书中不仅读不到为同性恋者辩护的文字,相反却能读到为已婚女性和异性婚姻的辩护之词。梅·萨藤用充实的生活和美丽的思考,奋力向一种“不自恋不自怜”的人类精神境界进展。梅是一位在思考上深入而且极度诚实的作者(虽然有朋友说她诚实得让人不敢读完),其对女性生命体验、人类晚年生活的思考尤为让人称道。我十分喜爱她,近年来也一直反复阅读,并寻求各种日记版本和其他作品,以深入阅读。
      
      这4本书的出版顺序是:
      《独居日记》,1973,梅60岁,梅决心击碎那个读者眼中虚假而完美的自己,她书写了孤独、创造、年老、自然、大观念、爱,为何成为生命的必需。
      
      《海边小屋》,1977,梅64岁。1974-1976年,梅搬到缅因州约克的海边小屋,这里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居所。在海边小屋,梅思考如何理想地生活、自然的美、疾病、苦痛、独居、和种种生命成长之所必需。
      
      《过去的痛》,1980,梅67岁,在独居中思考痛苦和孤独,梅认为,唯有经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生命才可能成长。
      
      《梦里晴空》,1988,梅75岁,正当写作生涯有新发展时她中风了,生理的脆弱、强烈的痛苦、成长的艰难,读后久久难忘。
      
      
      这4本书中有几个地名比较重要,也提供资料如下:1945年起梅和朱迪住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1956年,梅离开朱迪搬到新罕布夏州的尼尔森(《独居日记》);1974-1976年,梅搬到缅因州约克的海边小屋(《海边小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4-19 13:29:23 | 只看该作者
        与夫子、张纪中、Y小聚。Y特地启了瓶上好的干白。可惜,我们这群品味低下的人,什么都不懂,急吼吼拔了木塞,将数百元的美酒权当作汉斯9度,灌入喉咙。夫子抱怨,不及他家的女儿红甘醇。纪中向来好装有品,饮毕,又讨了Y家的紫砂壶,斟了壶铁观音,飘飘若仙。
        清谈从早上10点开始,至日斜西山。陪Y去跆拳道馆接她女儿回家,我们四人,便在落日中挥别,一日又去,何其匆匆。
        与夫子、Y分别做过两任同事,已属难得。但大家仍希望,有朝一日,能继续合作。对于这段情谊,我们都小心翼翼。我也曾想,为何几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能和睦相处这样久呢?Y给924的答案也许说得明白。她说,因我们都是那样类型的人。
        哪样的人?自是极普通的那种。无太多物欲,对生活从来要求不高。喜欢读点浅淡的书,喜好安静的居所,向往在小乡村独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无争执。我们亦是不现实的人,总难习惯都市生活。嫌它吵闹无礼、冷漠凉薄,并深为都市的人际关系头疼。
        是的。我们的爱与容忍,都在心中。不会说也不太懂得表达。我们可能看起来比旁的人更冷,但那不是我们不懂得爱,而是我们太在意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也深知自身缺点,怕过近的距离坏了那情感,怕给别人造成任何困扰,怕惹得对方颇有微词,才轻易不敢接近。无论与谁,我们都如此。我们不太懂去很有分寸地拿捏一段关系。我们并不博爱,不会各个都爱,各个都喜欢,但我们自身怀着温润的心,对那些不太相合的,我们也做得到不虚伪应酬,不刻意诋毁。
        我深以为然。
        故而,翻开梅萨藤的这本《独居笔记》,只读了一节,便将它带回了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在那字里行间里,嗅到了某种我所熟悉的气息:矛盾、浓烈、情绪化,但不乏真挚。与我一贯所欣赏的性格并无二致。  
        我想,很多人不会喜欢这样的一本书:它琐碎,充满了太多对失望、过错、忧虑的披露。还采用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不太讨巧的记述方式。但若你知她的写作背景,便会多一份体谅了。此时的梅萨藤尚未成名,同性伴侣住进了疗养院,而她自己年事已高,不复美貌。无儿无女,孑然一身。除用翔实记录来排遣孤独,别无他法。
        所以,在1970年到1971年、美国乡下的隐居生活里,她的呓语喋喋不休:为自己歇斯底里的脾气羞惭,为季节的更迭伤感,为写作的艰辛愁闷;每日莳花弄草、晚睡早起,却还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讨厌给读者回信,却又控制不了自己,不得不去回信;喜欢隐居,但无人来访又难免会低落;明知某种气质可以为她所用,却不能用得足够好;不想绞尽脑汁去写作,但又忍不住要在写作中追问;为了安静,可以忍受一天五六次轰撵土拨鼠,却又小心地不去伤害它们。不喜欢工作,但是如果一天没有为之尽全力,便会觉得残缺。
        她不厌其烦地记录一周的晦气不顺,捕捉内心每一个细微而真实的变化,抒发自己对政治、战争、婚姻、友情、动物、思考的看法,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自然,那些灵光乍现的哲理句子就诞生了。而一些对庭院生活的描写也美得令人无限神往。
        她写,“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人的情况,如果我们想要承认我们自己是错综复杂的——自我怀疑,感触内疚和喜悦,及缓慢的自我解脱,直到用全部的能量来行动和创造,那么做为一个人和一个艺术家,我们之间就要尽量相互了解,就要心甘情愿的裸露自己……”
        “长期以来,我与另一个人的每次会面都是一种冲突,感觉太多,敏感太多,甚至最简单的谈话,都会回味的精疲力竭……”
        “具有破坏性的是急躁、轻率、希翼过多、过快……”
        “有时候,在这所房子里我无所适从,只不过是在等待着不会来或者是不能来的人。”
        “说来也奇怪,朋友,热恋,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唯有独处,在这独处中探究,发现正在或已经发生了的才是我真正的生活……”
        “蓝色此刻在苗圃中比比皆是,弗吉尼亚蓝苓花、麝香蓝、蓝色樱草花以及木银莲花。不久小树林里的福考绿花会开得到处都是……那只浣熊每到凌晨一点都要把我弄醒,它把厨房外的木柴棒折腾得乱响,打开灯,它冷漠好奇地望着我,然后笨笨地顺着柱状爬上屋顶,关上灯,一切又重新开始……”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事实——不管生活中出现怎样可怕的风暴,只要你生活十分坚实有成果,你就会受益于它,而顶住可怕风暴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是一个五十八岁的女人在孤单的日子里所作的穿梭与梳理。她用了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胡同里的追问方式。很诚恳,也很可爱。这种许多女性作家欠缺的深刻内省力弥足珍贵。
        我喜欢这种反省中给自己力量的方式。尤其喜欢她对爱情的总结——学会在轻淡无形,不给别人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去爱一个人。很好的爱一个人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办到——保持足够距离,拥有适宜的谦卑。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友情。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08:40 , Processed in 0.0429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