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 0
|
爱这个世界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慕清
那些生机勃勃的生命总是让人动心。那么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如同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在翠绿色的叶脉上轻轻涌动。 忘记是那一首流行歌曲里有这样一句歌词: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或许只有那些生机勃勃,热爱生活眼睛才永远能看到这个世界永不止息的爱,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里。
就像汉娜·阿伦特。
她说:我终于知道我只能存在于爱中。
她说:即使世道不好,生活也是一种乐趣。
爱的背面是恨还是冷漠呢?是恋人未满或者恋人情断时,人们喜欢喋喋不休的字眼。而,一个人之于世界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是爱还是恨还是冷漠。在去政治化成为时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是在恨这个世界或者恨周遭的小环境。至于爱,仿佛爱如同折翼的鹰。人们大概都忘了吧。淡漠了,都只是活着。
但话又说过来,这个世界的确是充满了恶,充满了肮脏和不堪入目的勾当,该怎么去爱这个充满恶的世界呢?当一个人看惯了人性的恶、物理的恶、认识的恶,是否还会勇敢去爱呢?奥古斯丁曾经用皇皇巨著来探讨“恶”。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话,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恶”之存在?
这本自传没有去探讨这个问题。这本书无法使人深入地体会到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它只能让读者粗略地了解汉娜·阿伦特的生活轨迹。却正是这些粗枝大叶的生命痕迹,让这个来自远方的姑娘,那蓬勃的生命力几乎要涌出纸来。仿佛形成了爱的结界。
汉娜·阿伦特经历残酷的世界大战,进过集中营,在犹太人无立锥之地的欧洲拼命逃亡。她见过太多悲惨漂泊的命运。出身中产阶级富裕家庭的她,从没吃过一点苦头,却在漂泊美利坚时,给中产阶级家庭做过女佣养活自己。我记得书中的一个小细节,她和丈夫海因里希要搬家,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在张罗。在偌大的纽约,从籍籍无名到飞黄腾达,她作为一个女人,成为了许多领域内的“第一个女性......”。她像是蒲绳一样柔韧,在压力越大,就越能绷紧生命。小时候,她对父亲的去世表现异常淡漠,这让她的母亲十分不安。慈爱的的母亲熟悉女儿的一切,却已经无法把握自己女儿日益深邃的内心了。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悲伤的事情考虑的越少越好。她如此早慧, 读书时候,即使很少去学校,也能轻松地得到很高的分数。也真是她的早慧,使得她明白,入了社会,只能爱这个世界,对惨淡的日子考虑的越少,才能活的好。
汉娜·阿伦特就像是一个谜,充满了传奇。与海德格尔的桃色爱情也成了人们津津有味的话题。她曾对海德格尔失望,却保持着对海德格尔敬意,把自己的作品献给了她的老师。汉娜·阿伦特是天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精神世界的守护人。她与海德格尔的爱情是《存在与时间》最终问世的催化剂。
无论她面对的是美好的世界,还是黑暗的世界,她永远是生机勃勃的,因为她知道对悲伤的事情考虑的越少越好,因为还要上路。这位来自远方的姑娘。我真的不知道她究竟笑了多少次,但我听见她的笑声很大,从一个个字眼里传来,那么迷人。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8:09 , Processed in 0.37441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