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居里夫人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4:4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居里夫人传,ISBN:9787100001076,作者:(法)艾芙·居里(Eve Curie)著;左明彻译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6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20:58:48 | 只看该作者
  天才都是记忆力超群的人。成功的人是对能够看到成果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圣经上清清楚楚的说过“敲门,就给你们开门”
  
  本书中有个别的别字。总的来说应该还是不错,因为没有比较过。但是看完后深深地敬佩大科学家的科学献身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09:19:13 | 只看该作者
      10年后再读,还是很喜欢她和介绍她的书。这本书详细记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真挚的感情和对科学的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我。每每读完这本书,我都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淡然。一位我敬重的女人。
       10年后再读,还是很喜欢她和介绍她的书。这本书详细记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真挚的感情和对科学的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我。每每读完这本书,我都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淡然。一位我敬重的女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31 04:55:57 | 只看该作者
  居里夫人可能是每个工科人都应该顶礼膜拜的人吧。也许你以前听说过她很牛,但是你却不一定了解她的努力,她的感情。书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她的女儿的生活记录,点点滴滴,却是很有生活气息,不做作。给你一个立体“活着”的居里。
  不过还是为居里夫人心疼啊,同时为她的伟大而肃然起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31 06:13:36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的家庭教师生涯终于让玛丽攒够了求学的资金。现在她要去巴黎,圆一个被这时代、这命运压抑了八年的科学之梦。
  
  在La Sorbonne,这位年轻的女子只花了两年的时间便取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一年后,又是数学学士学位。在那里,她邂逅了她灵魂的另一半,完成了她梦寐以求的事业,前无古人地两次站在诺奖的顶峰,最后,满足地安睡在了由她亲手发掘的镭之灿烂光耀下。
  
  后人阅读她的传记,往往是赞叹佩服这样一位完满的居里夫人。但又有谁会去设想,那伊始时候八年漫长而孤寂的时光,玛丽是如何度过的?
  
  科学是一个梦,一个超越马斯洛五重需求理论的存在。而玛丽她不仅有梦,更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回到故乡的八年间,她没有无所事事。担当家庭教师工作的同时,她努力自学着大学的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玛丽进入大学后果然提前完成了学业,甚至超乎预期地取得了数理双学位。她的成功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一个有准备的人,不论外在环境有多么恶劣,他都可以凭借自己坚韧的意志追求理想。因为命运女神,是可以被召唤的。
  
  所以,请不要过多地埋怨环境。世上总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一人能轻易改变的,就比如体制。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换一种角度去对待它。离开,或者改变你自己。待到你强大得能够改变它的时候,请记得回头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6 15:00: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传记,之前看过《忏悔录》《莎乐美》,发现卢梭、莎乐美都难免带有些许人性的缺点。
      卢梭青年时嫁祸女仆及把自己的亲生孩子送进孤儿院(?),这两件事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世人指责卢梭的证据。
      莎乐美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她青年时期),特别在爱情方面不顾对方感受,伤害了许多她狂热的追求者。她的举止有时确实过于轻佻,常让人误以为她绝对会答应自己的求婚。
      居里夫人善良、隐忍、坚韧不拔、节俭···她的优秀品质大概只有了解她一生的人才能叙述完整吧?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玛丽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学习,她的先人后己,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热爱,居里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这是我最喜爱的爱情!),居里夫妇对科学的无私奉献,居里夫人对后辈科学家的无私教诲(这甚至高于了她自己的研究)。
      无论何时翻开这本书,都能获益良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3 05:29: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玛妮雅在16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补习教师的辛劳和卑屈:在雨天和冷天穿过市区,走很远的路;学生常是不听话或懒惰的,学生家长往往让人在有穿堂风的门厅里等很久。或者只是由于疏忽,到月终忘了付给应付的几个卢布,而这个教师是急需钱用,算准了在那天早晨一定能拿到的!
  -----------
  矛盾得很!这个“解放了的女孩”为了表示轻蔑艳冶,刚把她那极美的金栗色头发差不多齐根剪去,就暗自叹息,并且把一些动人而没有什么意义的诗句完整地抄录下来。
  -----------
      1886年1月1日,玛妮雅在严寒中起程,这一天是她一生中的残酷日子之一。她勇敢地向她父亲告辞,又去普沙兹尼西附近的Z 先生家当家庭教师。
    她上了火车。忽然间,一种莫名的孤寂感向她袭来。
    这个18岁的女孩,突然恐慌起来。玛妮雅坐在这辆笨重的把她送到异乡去的车子里,羞怯和恐怖使她颤抖。假如这个新雇主还和从前那些雇主一样,该怎么办?若是在她走了之后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患病,可怎么好?她还能再看见他不能?她是不是作了一件很蠢的事?十个、二十个令人痛苦的问题袭击着这个少女。她紧靠车窗,在茫茫的暮色中含泪凝望着在白雪下面沉沉入睡的原野向后飞驰。眼泪刚用手擦干,就又流了出来。
  -----------
  
  【第三章】
  
  在1892年,一个异国女子怎么能够一个月只用40卢布在巴黎过不太难堪的生活呢?这只合三个法郎的一天,而她必须支付自己的衣、食、住、书籍、纸墨等费用,还须缴大学学费。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来还没有一个问题是玛丽不能解决的。她有意地把分心的事都从日程中除去,不参加朋友聚会,不与别人接触。同样她断定物质生活毫不重要,认为这种生活并不存在。依据这种原则,她给自己安排一种斯巴达式的不近人情的奇趣的生活。
  -----------
    玛丽不承认自己会冷会饿。她不去烧那装着弯曲烟筒的火炉;在写数字和方程式的时候,她不知不觉地手指渐渐麻木,两肩也颤动起来。有一碗热汤,有一块肉,她的体力就可以恢复;但是玛丽不会做汤!
    她不能用一个法郎再费半小时工夫去做肉片!她差不多没有进过肉铺,更不用说饭馆,那太贵了。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吃抹了黄油的面包,喝茶;当她想打一次牙祭的时候,她就到拉丁区的一家小饭店去吃两个鸡蛋,要不然就买一块巧克力糖,或者一个水果。
    这种饮食,使几个月前离开华沙时气色很好的健壮女子很快就患了贫血。她时常由书桌前一站起来就头晕,刚刚抢到床前躺下,就人事不省。醒过来的时候,她自问为什么昏过去;她觉得自己有病,但是她对于疾病也和对于别的事情一样,极为轻视。她一点没有想到,她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的,也没有想到她唯一的病乃是饥饿。
    她不向德卢斯基夫妇夸说这种绝妙的生活办法。
    每次她去看他们,他们问她烹调手艺进步如何,问她每天的食谱,她总是以单音字回答。若是她的姐夫说她气色不好,她总坚持说是因为用功过度——事实上,她也确认为这是唯一使她疲倦的原因。然用,用一个表示不关心的手势,推开这些忧虑,开始和她的外甥女玩,这是布罗妮雅的女儿,她很爱这个小孩。
    可是有一天,玛丽在一个同伴面前晕倒了,那个女子赶紧跑到德意志路去。一小时后,卡西密尔登上楼梯,进了顶楼。这个青年女子,面色有点苍白,已经在读第二天的功课了。他检查他的小姨,尤其注意察看那干净的碟子和空的平底锅,在全屋子里只找到一种食物:一小包茶叶。
    最后玛丽不得不说实话了:从前一天晚上起,她只啃了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她用功到清晨三点钟,睡了四小时,就到索尔本去。她回到家里,吃完剩下的小萝卜,然后就晕过去了。
  -----------
      或是冬天比较长,七层顶楼上冰冷,冷得玛丽不能入睡。她颤抖着,煤没有了但是这算什么?一个华沙女子会忍受不了巴黎的冬天么?玛丽再点上灯,四周看看,打开那口大箱子,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能穿多少就都穿上,然后再钻进被窝里去,把其余的衣服——她的衬衣和替换衣裳都堆在被上。可是天气还是太冷,玛丽伸出手臂,拉过那唯一的一张椅子,提起来压在成堆的衣服上,给自己一种有重量和暖气的幻觉。她一动不动地等待进入梦乡。这时,水桶里慢慢结了一层冰。
  -----------
  
  【第四章】
  
    玛丽已经把恋爱和结婚从她的生活计划中划掉了。
  -----------
      玛丽和比埃尔根本就不去装饰这三间小屋子。居里大夫提议给他们几件家具,他们不肯要;因为添一件长沙发或一把扶手椅,每天早晨就多一件东西要掸灰尘,在大扫除的日子就多一件东西要擦亮,玛丽办不到,她没有工夫!再说,长沙发和扶手椅有什么用处?这两个人已经商量好不请人聚会也不接待宾客。
  -----------
  
  【第五章】
  
    玛丽·居里的第一个孩子和第一次研究成果,同年出世,相隔仅三个月工夫。
  -----------
      这很不容易。精密仪器有许多阴险的仇敌——潮湿和温度的变化。这间小工作室的气候对于灵敏的静电计是致命的,对于玛丽的健康也颇有妨害不过这无关紧要。这个女物理学家觉得太冷的时候,就在她的工作笔记本上记下摄氏温度计指明的度数,作为报复。在公式和数字之间,1898年2月6日的记载是“温度六度二十五分。”
    六度,这真是太低了!玛丽加上了十个小惊叹号,表示她的不满。
  -----------
    1902年,在居里夫妇宣布镭可能存在之后45个月,玛丽终于打胜了这场消耗战:她提炼出一分克纯镭,并且初步测定了这一新物质的原子量为二二五。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30 22:42:14 | 只看该作者
  这本女儿怀念母亲的书写得很朴实,虽然母亲是个伟大的名人,但是文字很朴实,描写很真挚,年轻时的梦想很难坚持,玛丽是个性格强大决心非凡的女人,所以才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非常赞赏的女人和这本书!!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07:14 , Processed in 0.0440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