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薄荷心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21:0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再现弗里达卡罗传奇人生       附赠墨西哥经典菜谱明信片
      墨西哥奇女子弗里达卡罗从小特立独行、古怪不羁,原本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直到十八岁时的一场车祸终结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9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2:23:3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和死神做一个交易,以一生的苦痛偷得余生,你愿意吗?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薄荷心》中,墨西哥作家F .G .哈根贝克用墨西哥国宝级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和死亡教母的一场交易勾画了弗里达在死亡献祭过程中苦痛绽放的传奇一生。
          弗里达卡罗是享誉世界的墨西哥女画家。她幼年曾患小儿麻痹症,青春时期经历一场致命、影响终生的车祸。她一生做过31次手术,她信仰共产主义,她多情却又深爱自己的丈夫迭戈,终生彼此伤害却又无法分离。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要想真实再现她的精神世界实为艰难。本书作者却为她构筑了一个终生与死亡为伴的意象世界:弗里达在车祸濒死昏迷时,与死神教母做了一场交易:用一幅自画像代替自己在死者王国的位置,并在每年亡灵节向教母供奉,以美味的墨西哥美食换得在人间的偷生。弗里达把她用生命片段倾洒而成的美食记录在《薄荷集》中,虔诚地兑现与死亡教母的诺言。在一道道墨西哥菜的诱人香气中,在满是桂皮、胡椒和大把薄荷气味的纸页中翻阅弗里达痴狂苦痛的一生,这些滋养灵魂的食粮仿佛也给她苦涩的生活添加了各种香料,以此摒除些生活的苦味。小说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借用墨西哥传统文学神话、鬼怪传说元素,在诱人的墨西哥美食香气中重新构筑了弗里达的生活、艺术、苦痛和痴恋世界。
          一切痛苦源于弗里达与迭戈里维拉的感情。这段终其一生纠缠不清的情感既让弗里达走进了璀璨的艺术世界,享誉天下,也为她带来了一生的痛苦与不幸。疾病缠身、二度流产、感情出轨……每当她哀叹人生,便想起与死神教母的交易,以痛苦换取生命,这样的交易是否值得?死亡使者和教母幽灵般随时驾临弗里达的生活。当她还是六岁的小姑娘看格林童话时,吸引她的是死神教母。在革命的流弹之下,她生平第一次见到了从此一辈子跟随她的奇异存在:死亡使者。每次使者的到来总是预示着某种祸事,像是弗里达的精神炼狱。戴面纱的死亡教母更随时提醒着这场交易,可也告诉她“孕育着希望的大树/恳请你呀永远屹立”,让她拼命地在祭台上开着花。
          《薄荷心》构筑了一个奇幻诡谲的意象世界。哈根贝克从墨西哥文学母题中汲取着丰厚的养分,也从墨西哥文化传统、奇卡诺文化传统中吸取了力量。死亡教母戴着面纱,俨然就是墨西哥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哭泣的女人”。在墨西哥传统中,“哭泣的女人”灵魂在水边徘徊,为了寻找她失去的孩子。她的哭泣具有魔力般的诱惑力,会将流浪的孩子或者成年男子捕捉为猎物,她代表着死亡和诱惑。戴面纱的哭泣女人,是母亲,更是痛苦的化身。而弗里达现实中大量的自画像和画作也为这种意象的营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在描写戴面纱的女人拔出心脏血管的那一幕,像极了她的画作《两个弗里达》(T he T w o F ridas,1939)。弗里达在医院流产的意象描写,从腹部伸出的灌满鲜血的管子、“地板上奄奄一息的蓝色兰花”、“矫形器械”,“浮游上方的胎儿”,就是《亨利福特医院(飞翔的床)》(H enryFordH ospital orT heFlyingBed,1932)的文字重现,更不用说以“受伤的小鹿”(T heWounded D eerorT heLittleD eerorI am aPoorLittleD eer,1946)对弗里达苦痛的隐喻。这些画像在作品中有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它们都是为死亡教母所供奉的祭品。她向教母交出了自己的生命、心灵和思想。画像中那高傲的女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她自己的美好与缺陷。
          弥漫在作品全篇中的死亡意象根源上来源于墨西哥人从古代印第安人哲学中继承的对死亡独特的价值观念。墨西哥人对死亡是嬉笑相对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回照,更是生命的补充。一年一度的亡灵节,就是这样一种观念的体现。他们欢欣鼓舞地庆贺生命周期的完成,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人们祭奠亡灵,载歌载舞,却无悲伤。“死亡是哀悼,也是欢喜;是悲剧,也是玩乐。”祭台上的亡灵面包、糖骷髅、各种美食都是为了迎接这最后的时刻。哈根贝克说,他写作这本书最初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墨西哥这个国家,弗里达这个人物正好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所有因素。“从弗里达这里,我们看到了墨西哥的艺术、美食、文化。可以说,墨西哥就是弗里达,弗里达就是墨西哥。”
      
      (2013年4月21日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4/21/content_1844594.htm)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22:40 , Processed in 0.0526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