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4:5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0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5 05:38:43 | 只看该作者
   转自我的旧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1c53940100olgc.html
    
    这是我读到过得最具深度的二战著作之一。作为一本由德国学者和参与二战的将军们所撰写的十篇学术论文组成的文集,本书提供了详实的史料,而后对各大战役分别进行了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即使谈不上完全正确,也算是相当具有独到性,相当发人深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些论文的作者善于启发读者,用精准的语句表达出引导性的意见,读者能够根据这些意见自然地符合逻辑地推导出结论。有的时候,读者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结论的确为现实所证实。
    下面我给每篇论文打分,并且简要介绍一下各篇论文的亮点,或许还有不足。亮点是我记忆最深的部分。各篇论文普遍地在叙述战役过程上相当成功,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因此就不再赘述。个别论文的叙述和结构上尚有缺陷,这些会在不足之处中指出来。
    
  一、敦刻尔克
     作者: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博士
     评分:5/5
     亮点:
     1、描述了1939-1940年间西线盟军的准备工作和防御计划的变迁。
     2、客观分析了德军未能迅速夺取敦刻尔克从而防止英法联军撤退的原因。这些分析主要从军事角度展开。
     3、 明确反对不少人认为的希特勒出于希望英国求和的心理而没有消灭被围盟军的观点。
    
  二、不列颠之战
     作者:卡尔·克勒博士
     评分:5/5
     亮点:
     1、详细阐述了德国空军对英国作战计划在1938-1940年间的演变。
     2、从飞机性能这一技术角度说明了英国空军的战术为何能成功、德国空军为何要选择空袭伦敦、德国空军带有一些战略轰炸性质的战术为何不能取胜,甚至引导人们自己推导出战斗轰炸机出现的必然性。
     3、把对不列颠战役中德国的意图——单靠空袭使英国投降,还是把空中优势作为海上入侵条件——的讨论作为贯穿论文的一条线索,时刻不忘将对德军战术的研究与这个意图问题结合起来。
     4、明确指出了当时双方对战略轰炸没有任何经验,对于夜间空袭规模是否足够也只能边做边摸索。但从中双方开始慢慢吸取经验,“不过只有英国和后来的美国,才实际运用了这些经验教训,并就重型轰炸机的装备和远程战斗机的配备得出了恰当的结论。”
    5、把不列颠战役放在苏联日趋增强的威胁这一背景中进行考察,解释了德国入侵英国的骑墙局面、计划制定的仓促情况以及至始至终作战目的的不明确性。
    
  三、克里特岛之战
     作者:卡尔·贡德拉赫博士
     评分:5/5
     亮点:
     1、详细描述了克里特岛的地理环境。
     2、详细描述了英军撤出希腊之前在克里特岛上的状况,以及英军撤离希腊后的克里特防御计划。
     3、揭示了现代海军力量对制空权的依赖。没有制海权但有拥有制空权的德军击败了没有制空权但有制海权的英军,这一点颇具启发性。
     4、指出了占领克里特岛为何未能在未来作战中延续其重要意义。
     5、从战略角度论述了交通的重要性。德军甚至也不可能把克里特岛作为其北非部队的补给基地,因为希腊的铁路只够维持向驻军输送补给。“有利的地理位置不见得是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要使之成为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首先必须拥有有效的交通线,并投入充足的人力。”
    
  四、莫斯科战役
     作者:鲁道夫·霍夫曼将军
     评分:4/5
     亮点:
     1、扼要论证了基辅战役的负面影响,指出在不进行基辅战役的情况下,通过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密切联系以及北方集团军群改变进军方向,来达到消除中央集团军群侧翼危险的现实可能性,也指出了这么做而赢得的宝贵时间对提早发动莫斯科战役的决定性意义。
     2、反对常见的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拯救了德军的观点,并给出了证明。
     3、抓住了德军失败的若干原因中的主要一点,即对苏联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轻视。
     缺点:
     文章一共只分了4个部分,主要部分是进攻莫斯科和俄国的冬季攻势两个章节。尽管文章对战役过程描述相当精彩,但对于如此复杂的战役来说,仅有4个章节,而且几乎所有关于莫斯科会战本身的内容都集中在那两个主要部分中,会造成阅读吃力,头脑疲惫。如果能对这两个主要部分再划分小章节,将有助于提高阅读的乐趣。
    
  五、地中海之战的结局
     作者:瓦尔特·瓦尔利蒙特将军
     评分:5/5
     亮点:
     揭示了意大利在北非补给线、入侵马耳他、判断盟军在突尼斯的登陆、劝说德国结束苏德战争这些关键问题上的正确判断。德国的判断以及最终做出的决定基本都是不正确的或者是仓促的。
     缺点:
     全文更多地描绘了决策机构的战略讨论和部署,对战场军事行动则泛泛而谈,包括阿拉曼战役。
    
  六、斯大林格勒战役
     作者:瓦尔特·格利茨
     评分:4/5
     亮点:
     1、专门描述了保卢斯将军的性格,并暗示了其对战斗的影响。
     2、指出了第六集团军被围后坚持抵抗对整个战局的积极意义,尤其强调了该意义常被人抹煞,人们更多看到的是部队最后的覆灭。
     3、讨论了保卢斯是否应当突围以及突围成败的风险。讨论时也考虑了保卢斯谨慎的性格和他当时所处的情形。
     4、揭示了最后阶段空运部队的极大努力,指出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救出了四万多名伤员和各类专家。
     5、论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不能算作二战甚至东线的决定性战役,但肯定了它作为政治和心理上的转折点的意义。
     缺点:
     1、和莫斯科战役一文一样,章节区分不够,尤其“希特勒改变计划”一节论述的内容超过了标题的涵盖面。
     2、论文如果能涉及斯大林格勒城市内部的争夺战,讨论其战术思想,也许更为完整。
     P.S.这篇文章读完后,我回想到德国90年代曾经拍摄过的《斯大林格勒》这部电影。那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德国伤兵们挤在一起等着上飞机。这个场景体现了德国空军对被围部队的救援行动,但却是从批判官僚主义的角度(当官的先上飞机)来表现的。但本论文提出的德国空军的运出了大量伤兵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却让我觉得可以从人道主义角度来拍一部电影,专门讲述德国空军如何想方设法拯救部队的。这部电影应该把德军最高统帅部内部的纷争,传统军队对纳粹的抵制糅合起来,让人们看到,即使在纳粹统治下,德国军队仍然继承了普鲁士军人的优秀传统。
     另外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听Brahms的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77,觉得音乐和文章相当搭配呢。
    
  七、德国对同盟国补给线的潜艇战
     作者:于尔根·罗韦尔博士
     评分:5/5
     亮点:
     1、详尽描述了1943年整个大西洋海域的潜艇战和反潜战。多数读者对此并不了解,本文的叙述无疑非常全面和深入。
     2、全面分析了盟国反潜成功的原因。尤其突出了支援舰队这一战术方法的决定性意义以及同盟国作战分析研究部门坚持不懈地分析双方资料所得出的宝贵方案的作用。
     3、站在当时的情形中,详细讨论了1943年夏德国潜艇战失败后继续开展潜艇战正确与否这一重要问题。
     4、明确了德国潜艇战的几大目的:削减同盟国船只的吨位、牵制盟军兵力以阻止其在其他地区作战比如轰炸德国本土、打击盟国补给线、减少盟国船只舱位数量从而影响其运输和登陆。
     5、文中清楚的航线和地名结合世界地图册可以有效地弄清其具体方位,从而得出一幅完整的潜艇战蓝图。
  
  八、诺曼底登陆
     作者:弗里德里希·鲁格将军
     评分:4/5
     亮点:
     1、介绍了1940年至D日之前德国西线海陆空三军的部署状况、防御策略、部队实力、工事修筑等情况,从而给人展现了一个动态的全景图。
     2、全面介绍了隆美尔的防御思想,并主张此方案如果得以彻底贯彻,战役结局也许就难以预料。
     3、非常肯定地指出了隆美尔对反希特勒团体的支持,并且说明了他的困难角色:既要尽可能地抵抗盟军从而赢得谈判的筹码,又要推翻希特勒为自己的祖国寻找出路。
     缺点:
     1、战役过程描述稍显零散。
     2、提到了隆美尔和冯·施韦彭堡将军在装甲师部署地点上的分歧,但没有讨论装甲部队部署于靠近海岸的地区和配置在纵深内陆所可能引起的差别。
    
  九、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作者:赫尔曼·加肯霍尔茨教授
     评分:5/5
     亮点:
     1、清楚地叙述了苏军的部署以及和德军对峙的情况。
     2、特别指出了中央集团军群附近24万人的苏联游击队的强大力量。
     3、对1944年的明斯克战役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十、阿登战役
     作者:哈索·冯·曼陀菲尔将军
     评分:3/5
     亮点:
     全面分析了德军士气高昂的原因。提到他们在保卫东线殊死战斗的伙伴们的后方,他们在给德国的政治领导人以作出新结论赢得时间,盟国的莫陶根计划和无条件投降两大政治主张把德国人民赶到了万字旗下,后方人民在盟军轰炸下的努力奋斗给前线战士以无比的动力同时激发了他们不甘心落后于后方人民的精神。
     缺点:
     1、战役过程描述不够清晰,使得读者结合地图进行的研究受到不少妨碍。
     2、只是提到了莫德尔元帅的“小解决”方案,但没有详细介绍和讨论它。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7:31 , Processed in 0.0500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