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雍正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5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是国内首部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评述了清朝雍正帝的生平政绩,试图通过研究雍正来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应该肯定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4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9 11:36:22 | 只看该作者
      當年在大學讀書時代,就讀了本書。寫的相當好。至今對雍正皇帝在藩邸時代,福建的僕人給他的信件。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人類最偉大的元首之一。
      
      他禁絕邪教的方式令耶穌會的人也佩服。伏爾泰就說他因此成為了人類最英明的君主。
      
      馮先生的書比較客觀。我很讚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9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戴铎,曾为胤禛家奴,后来被胤禛推荐担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等职。康熙季年,储位斗争非常激烈,多位皇子卷入其中,俗称“九王夺嫡”。四皇子胤禛人望不及老八,文才亦逊于老三,如何脱颖而出,坐北朝南恐怕是其及其集团最为关心的问题。
      
         五十一年(1712)九月,康熙第二次废掉胤礽,宣布从此不再立储。这一消息的发布,深深刺激了胤禛的神经。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每个皇子只要表现得好,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戴铎什么时候成为胤禛的门人,已经不可考,但至少是在二废太子以前。因为戴铎于五十二年(1713)给胤禛写了一封信,从这封信的亲密程度看,两人已是无话不谈的死党。这封信看透了人的本性和竞争的奥秘,并指明了交际秘诀、处世之道。
         
          戴铎首先分析了胤禛的处境,“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皇帝聪明了,兄弟们多了,人际关系就难搞,为什么呢?戴铎说,“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处众多之手足业,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高低不就,众口难调,相处起来就麻烦。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戴铎列出了十六字方针,应当“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尤其是胤禛兄弟众多,更应当和他们搞好团结,以防出师未捷身先死,“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戴铎特别要求胤禛,要和康熙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因为“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联络感情并不全靠请客送礼,有时几句好话,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励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也。”戴铎还建议胤禛要洁身自好,不要整天打探和传播小道消息:“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闻也。”
      
          戴铎还请胤禛高度重视亲信的培植工作。他引用古语“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告诫胤禛要舍得花钱,政治和金钱是孪生兄弟,“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许之为利乎”。在戴铎看来,胤禛要想夺取天下,必须提拔一些自己的人,让他们成为打江山的班底,“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虽未必人人得效,而获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谨据奴才之见,为我主子陈之:
      
      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漏其长,恐其见弃,过漏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芋,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如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昔者东宫未事之秋,侧目者有云:“此人为君,皇族无噍类矣!”此虽草野之谚,未必不受此二语之大害也。奈何以一时之小忿而忘终身之大害乎?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馋,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贤声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闻也。
      
      本门之人,受主子隆恩相待,自难报答,寻事出力者甚多。兴言及此,奴才亦觉自愧。不知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损,受利受益者未必以为恩,受害受损者则以为怨矣。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
      
      至于本门之人,岂无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椟中,珠沉海底,即有微长,何有表现。顷者奉主子金谕,许令本门人借银捐纳,仰见主子提拔人才之至意。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藉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壁也。
      
      以上数条,万祈主子采纳。奴才身受深恩,日夜焚祝。我主子宿根深重,学问渊宏,何事不知,何事不彻,岂容奴才犬马之人 之见。奴才今奉差往湖广,来往似须岁月。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微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具,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极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10:20:26 | 只看该作者
      雍正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在有的人印象里,他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实行特务统治的暴君;我却认为他敢于革除久弊,办事雷厉风行,有重大事迹的政治家。冯尔康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了解雍正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不错的读物。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02:05 , Processed in 0.0454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