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希特勒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0:3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力求客观、公正地解剖并评价希特勒,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决定翻译出版这本书的初衷。但基于其意识形态的立场,哈夫讷或多或少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立场来解读希特勒的,因此书中某些论述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2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9 08:12:06 | 只看该作者
      希特勒,这个名字可谓妇嬬皆知,哪怕你不是一个熟知历史的人。因为对整个二十世纪,以至今天的世界格局,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第一名,恐怕也只能是他。
           多数人对他不了解,提起希特勒,经过多年的公式化教育与影视节目的影响,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种族屠杀的恶魔、大独裁者、战争贩子、善于蛊惑人心的疯子,如果你再看过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影射的希特勒的形象,他可就是一个历史的小丑,集恐怖与邪恶于一身的大恶魔。大多数人对他并不关心,有这样的印象也就足够了。
           但有少数人,那些喜欢研读历史与人物传记的人,那些喜欢去探究历史真相与细节的人,善于理性思考、拥有思辩能力的人,喜欢用自己朴素的、基本的标准来评判历史与人物的人,而不是用公式化的结论来代替思考的人,一旦他们站在那个时代,走近希特勒,他们会不由自主产生很多困惑,发现一个他们很难轻易就一棍子打死的希特勒: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本是个奥地利人,却一生醉心于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并为这个帝国争取生存的空间,直到死亡;他既为一战爆发时能作为德皇的士兵参战而喜不自胜,又在德国战败之时痛哭流涕(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哭泣的第二次)……
      
           个人奋斗成功的神话
           他是近现代中,罕有的从一个毫无背景的草民,一个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通过自学、奋斗、政变、坐牢、演说,最终成为一个当时最强大国家的绝对元首的;他用六年的时间,将一个动乱的、没有希望的德国变成经济、军事强大的帝国;他仅用政治讹诈的方式,就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捷克,颠覆了凡尔赛体系;他指挥的军队一个月打败了法国,两年内基本上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可能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人……
      
           惊人的成就,影响深远
           他执政三年,解决了德国的失业问题,建立了最完善的劳工福利体制;他领导修建的德国高速公路体系是最早,也是至今最棒的;他主导创建的大众汽车,恐怕是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最密切的国外品牌;他统治下的柏林奥运会,为纳粹德国赢得空前的声望,并夺得金牌总数第一;他用六年的时间白手起家建立了全世界一流的空军与装甲军,并非军事专家的他领导的德国军队第一次让世界认识到闪电战的恐怖……
      
           热爱艺术
           虽然年轻时他被艺术院校拒之门外,但他一生忠爱绘画与建筑,酷爱瓦格纳的歌剧;他统治下建设的柏林勃兰登堡门东西轴线大街、帝国总理府、奥运场馆,都是建筑史上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品;在征服了宿敌法国之后,他唯一的一次到征服土地的巡视是去巴黎看艺术品;他早早就为大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构思了超级宏大的建筑规划,并亲自做图,还为自己的家乡林茨也构画了蓝图,甚至在他在柏林地堡中行将就木之时,还在与他的御用建筑师斯佩尔一起把玩与憧憬他心目中那个伟大帝国的建筑……
      
           充满人情味与个人魅力
           一战时他是荣获铁十字勋章的勇敢士兵,曾一人俘获十四名法军士兵,曾经在毒气弄瞎双眼的情况下,将十几个失明的战友带回了已方阵地;他是帝国中最受女人倾慕的男人;他深爱他的母亲,平生第一次大哭是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最爱的女人自杀后,他差点自杀,并从此发誓成为素食主义(这一点他做到了);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认为他和蔼有风度,即便在地堡最后绝望的日子,也都自愿留在他身边;在最后的日子里,象汉娜这样的传奇女飞行员,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架机降落在柏林的街道上,为的是接走他;有无数象里芬施塔尔、鲁德尔这样第三帝国最优秀的人一直崇拜他们的元首,即便在战后几十年……
      
           出色的领导才能与直觉
           他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让最有理性的德意志民族放弃了理智,心甘情愿对他个人宣誓效忠,将自己牢牢绑在其实现野心的战车上;他是个蛊惑的天才,设计了纳粹的万字旗,种种齐全的徽章、导演了一幕幕至今无人能及的盛大的政治集会与阅兵仪式;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很多能人,包括戈林、戈培尔都从他的政敌变为他忠心的手下,有时仅仅是一次眼光接触与演讲;作为一战的下士,他敏锐地意识到装甲兵的巨大作用,提拔了古德里安这样的将领,才有了后面的闪电战。他大胆起用曼施泰因及他的作战计划,才使一个月战胜法国成为了可能;他有着不可思议的好运气,使他自负地敢于行走在国民之间,却能躲过十几次对他的精心策划的暗杀,很多时候靠的是直觉……
      
           自律节俭的个人生活
           他是个绝对的独裁者,权力无限,但他生活简朴,不奢侈,不淫乱,甚至没有结婚(直到自杀前才与布劳恩结婚),没有后代。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私生活,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他那所谓的“争取生存空间”的战斗中……
      
           以上这些不是谁对希特勒的吹捧,是现在最流行与权威的史书都认可的历史事实(更何况这些不是发生在远古的时代,很多一手的人证、资料都唾手可得)。
           在拥有这些历史资料的同时,一个真正的困惑是:我们到底怎么来看待希特勒?
           有一点是战后公众认为无庸置疑的:希特勒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他将对犹太人的偏执仇恨,加上他的种族理论,借助纳粹德国的强大国家机器与能量,第一次将种族灭绝当成一个事业来严格高效地执行,铸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屠杀,对整个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虽然没有亲手杀死一个犹太人,但在一个他拥有高效独裁权力的政权中,那些组织严密高效的集中营、党卫军、毒气室,不出自他的领导与授意,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希特勒翻不了身。
           但是在很多其它方面,当我们不再用公式、教条、脸谱化的方式来看历史,而是通过多方面了解历史资料,用思辩的方式来看希特勒时,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
           有人说他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但民族主义在很多时代与国家,都是爱国主义的同义词。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国家(法国)或国际秩序(一战的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将另一个民族永远打倒的基础上,占领他的领土,霸占他的资源,毁灭它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德国)从19世纪开始就是全世界最重视国民教育,拥有那个时代最多诺贝尔奖的高素质的民族,尚武的民族,你觉得这样的民族能不热爱民族主义吗?在人类世界还没有天下大同的观念,还没有强有力的解决国际争端的秩序时,弱小的民族的臣民就会受到欺侮的时候,倡导大德意志帝国的民族主义者会被视为“民族英雄”——这样的民族英雄在哪个民族都不少。
           人们说他是战争贩子,这应该不错,但好象也不那么绝对。当今的世界格局是二战后的胜利者规划的,美苏英法中,这些国家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者、得益者,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个因素是不避免的。尤其是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有很多硬伤,对于苏联的战争罪行:入侵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在波兰及后来在德国犯下的人类罪行,如卡廷森林事件、苏军对平民的掠夺与大肆强奸,对于英国对德国非军事目的的平民轰炸,都没有被提及。战争的所有代价都由战败者承担,而那个曾经跟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则巩固了所有强盗的战利品。所以这个审判在全世界,尤其是战败国民的心中有多少份量,值得商榷,它甚至从反面证明了希特勒曾经叫嚣的,“只要你是胜利者,没有人来追究你什么”。
           希特勒虽然被称为一个大独裁者,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人、爱人、身边工作的下属表现出的温情的一面,个人生活自律的一面,都让他在很多独裁者中并不显得更让人憎恶。
           而说到他的能力,连最仇视他的对手也承认他不可估量的邪恶力量与曾经取得的“成就”(或称为罪恶)。
           不仅是这些思想上的困惑,在希特勒身上还有更多的独特原因使他影响深远:
           纳粹德国可能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个被完全打倒,却保留了极多影像资料的政权,从堪称政治集会开山鼻祖的纽伦堡大会,到《意志的胜利》中那杀气腾腾的大阅兵;从各种门类齐全的万字徽章、戒指、袖标,到希特勒神气活现的演讲录像,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太多这个邪恶帝国最强盛的印象;
           纳粹德国在军事上创造的神话与奇迹,其在军事科技上先进,天然是很多喜爱军事,冒险与征服的男孩的最爱。
           这就造成了现在多数不了解他的人,要么是简单地妖魔化他,要么就是盲目崇拜,少数研究过他的人面临很多的思想困惑,除了公认的对犹太人非人道的屠杀外,更多的人对他的认识与评价摆脱不了“败者寇”的阴影,而且也常常为他的“能力与成就”,为他的“爱国与自律”而有些许敬意。
           希特勒与他的帝国在多年前就已经毁灭了,他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让手下焚尸,或许这是一种逃避审判的方式,但这又何尝不是对他敌人最后的一些嘲弄与示威:人们能看到的是被倒吊的墨索里尼,痛苦挣扎的东条英机,但希特勒留在人们印象中最多的是胶片中神采飞扬的他,在贡比涅森林中手舞足蹈的他。他用他的成就与复杂给人们留下长久的困惑。对于一个有思辩力的人而言,如果我们不能用常识,用心平气和地方式剖析出希特勒的内心深处,那么这种“希特勒的阴影”就永远挥之不去。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记得很清楚,在1989年我第一次读了有关他的书《从乞丐到元首:希特勒一生》(上下册,作者约翰.托兰John Toland,北京日报出版社。这本书在今天还是畅销书,只是封面是五花八门了),此后又有《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册,作者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 世界知识出版社),还有《HITLER》(上下册,IAN KERSHAW所著,英文原版的),还有许许多多各方面研究的史料。前后总计二十年,我看了很多有关他的书,中文的原版的,每本严肃史书都是反希特勒的,但却没有一本书能驳倒甚至淡化这种“希特勒阴影”。我甚至时常在自问,我如果是一个德国人,我会不会敬佩他?如果他胜利了,而不是将第三帝国带向了毁灭,我会不会爱戴他?今天的德国人对纳粹主义与希特勒那么严厉地反思,是不是一种务实主义(而不是思想根源),以便早日融入战后的世界中,而他们心理可能很难去痛恨这样一个“爱国主义者”?
           这些困惑我保留了近二十年,直到我看到了一本小书《解读希特勒》,看到它还有一个小插曲:
           09年5月,有一次我去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去找书,看了一下午,觉得很累了,我准备离开了。在将书放回架子的路上,我发现还有十分钟时间,就随意走走看看,然后走到历史人物的书架上,去数数有多少有关希特勒的书,有多少我看过。眼光乱扫时,看到了一册小小薄薄的书,它黑黑的,一点也不起眼,很朴素,打开没有半张图,这反而让我很好奇。我就近找个椅子坐下,翻一下其序言,结果几页下来,我被深深震撼了。这本书没有讲有关希特勒的故事与经历,而完全是对希特勒一生最深刻却简洁的剖析,告诉大家,希特勒是什么,擅长什么,失败于什么,他是不是很有能力,他是否真的很爱国……
           如果说以前所有的有关希特勒的书都是在描述一种生物生活习性与规律、故事、传奇之类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直接告诉你这种生物的DNA是什么样,你一下子会为几乎所有希特勒的生平所为找到内在的依据与答案,那些所有让我困惑不解,不知如何评价他的“希特勒阴影”完全释疑。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认为某个作者的某本书的观点,因为新颖就一定是历史的真相,就是“正确的”,但以我多年对希特勒生活及历史细节的熟悉,对很多问题的困惑,这本书提供的几乎所有事实细节是得到印证的,对很多现象上的困惑给了最全面最符合逻辑的解释与印证。我比较信服——这应该是最有可能接近与还原真相的。
           其中有很多观点是颠覆性的,但却是符合逻辑与让人信服的:
           希特勒对德意志民族而言是一个彻底的爱国者吗?不是
           很多人认为以结果论,他将德国从灾难带到了辉煌,最后又带到了毁灭,所以他不算;但在主观上,他是一心为德国、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而奋斗终生的。《解读希特勒》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他不是的。他将德意志民族作为其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他将个人的利益置于民族之上,他想在他有生之年独霸世界,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为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政权体制,他打碎了一个正常运转的组织机构;在帝国面临军事上的失败时,他并不在意这个国家的人民以后如何生存,甚至这个民族如何在这个星球上延续,他下令对德国实行焦土政策。这就象一对父母,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他们期望的模式成才,如果做不到,那么他们就结束孩子的生命。无论把这种期望说得多么正当高尚,这都不是爱。
           希特勒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拥有大智慧的战略家?不是
           他梦想让德国成为欧洲的主宰,统一中欧与东欧,他在慕尼黑协定中其实已经做到了,在英法的看来,东欧诸国很快就会成为纳粹德国的附属,只要假以时日,但他却急不可待对波兰开战了;他在东欧与苏联的进攻本来已经取得实质胜利,但却急着在被占领土上实行种族灭绝,结果给自己漫长的东线后方制造了无数敌人,让受人憎恶、民族矛盾严重的斯大林政权得以喘息;他混乱的迫害犹太人的政策,不仅让其丧失了道义与人心,更在很长的时间里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敌人,所以爱因斯坦帮着美国人造原子弹、波兰人帮助英国人破译了埃尼格码密码机、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整个战争期间向对方泄露着德国的军事秘密;他对英国无意义的羞辱,促成了邱吉尔这样的坚决反德势力的上台。
           希特勒的成就主要来自于他超人的能力吗?不是
           作者告诉我们,他惊人的成绩出自于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因素,是他国内外的敌人太弱,犯了一个又一个愚蠢或轻视的错误,成就了他。一旦这些敌人团结起来抗争的时候,希特勒就开始走向失败了。
           这样的关键问题与释疑还有很多,就象本书的译者景德祥先生在序言中描述的一样:《解读希特勒》就象对希特勒一张简明的速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入木三分地勾勒出希特勒的心理特征,既不妖魔化,也不为其所迷惑,抓住了希特勒这只巨蟒的七寸,用平静深刻的笔端,从而最终降服了他。
           所以这本书在1978年以后成为德国销售量最高的希特勒读物,至今已经再版20多次,也就不足为怪了。本书作者是塞巴斯蒂安.哈夫讷,中国青年出版社05年出版。
           如果你想了解希特勒的传奇故事,这本书没有,但对于那些熟知希特勒的历史并对他人格与评价有所困惑的话,这是一本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书。
           带给听众快乐、知识与智慧,是静雅思听的心愿,故静雅思听制作了这个系列,并向大家着重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1 23:49:49 | 只看该作者
      I've read many books about WWII. Those by winners, like Winston Churchill, tend to emphasize they win because they outmaneuver Hitler. Those by losers tend to underestimate Hitler's leadership. This book by Sebastian is quite neutral, which is what makes me read to the end.
      
      One very inspiring point from Sebastian is why Hitler is so successful between 1938 and 1940. Sebastian's point is Hitler did not change while his adversaries underperformed, both in Germany and in Europe. I tend to agree to this point as I constantly find it hard be believe that Hitler's success is a consequence of his early career or any of his newly developed skills. He had been good at speaking before he was the nation's dictator. It may be reasona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fragmented Europe called upon a leader to redefine a new order of Europe, and inversely Hitler'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define the new Europe in such an unexpected way.
      
      Hitler's grand failure is another great topic. From Sebastian's viewpoint, he failed mainly because of his stubborn attitude toward the Jews. The Jewish people, in Sebastian's point, had been in great alliance with the Germany before Weimar Republic. Hitler's animosity towards Jews distanced the latter from the Germany and accelerated Germany's failure. This explanation is new to me and sounds reasonable. But if we stick with the former explanation of Hitler's success that he succeed because of his under-performing adversaries, can w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failed because of his adversaries we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Probably such explanation may be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all the details, but it does shed light on the statistical nature of the history.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22:47:17 | 只看该作者
      书的开本小,看着不方便这种次要的事我就不多说了
      从正常页码的129页开始到159页中间全部是页码错乱。。。140页之后是101页,150页之后是126页之类的真是打击看书的兴致啊!
      其实书的内容包括序都感觉写的不错
      翻译的也还算可以接受
      就是乱码问题,少了这么多页整个“错误”和“失策”这两章完全没法看啊。。
      难怪买这么便宜 OTZ
      
      难道我是一个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1:55 , Processed in 0.0485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