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4:4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的一生要出入无数的门,但是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门都打开,有一扇门你是不敢碰的。这本小说就是要拉开最后这扇门……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它不是一个平面的故事,而是一个立体恐怖迷宫,这部书的恐怖是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1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2 04:31:2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整本书,最震憾的其实是这一句。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阵子,每晚必做噩梦。合上眼睛,就一头栽进一个浓得化不开的虚空中去。叫不出声音,走不出死巷,以致那时特别害怕睡觉。
      小时候家里有很多镜子,我的小床正对面就是一面一人多高的大穿衣镜。那会儿没有人对我说过,小孩子的床,不能正对着镜子。
      所以读到米总家中像迷宫一样装着镜子门和镜子墙的时候,我停下了鼠标的滚轮,想了很久。那些关于镜子里真正映出什么东西的段落,让我心中感到微微惊悚。对于我而言,我对镜子的恐惧,也许是因为我的眼睛,可以通过镜子,看到我。
      那么我害怕看到的,其实就是我自己。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你。”
      “不会吧?”
      “告诉你一个惊天的秘密——每个人都是两个人。”
      “……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毫无察觉?”
      “很简单,因为你和另一个你,从来不会相遇。”
      “天各一方?”
      “不,是因为你和另一个你都位于同一个身体上。”
  
      我常常自诩为精神粉碎性分裂症患者,假使镜子是因为因为使我看到了另一个我的相貌而使我恐惧,那么梦,是否就是由于使我看到了另一个我的灵魂而使我恐惧的呢?
      在梦里,也许不只我一个演员,但真真确确只有我一个导演。我的潜意识把所有我内心中的所思所想从它们的藏身之处拖出来,毫不妆扮,就一股脑拉到我的舞池中央,与我面对面。
      而那些平时被我掩藏的,刻意忽视的,乃至劝说自己明明想要却要放弃或隐忍的思想,或者某种欲望,就那样像一个人被警察轻易地搜出了精心藏匿的罪证,并丢到面前一样的惊愕与仓皇。
  
      并不是说我的内心有多么腛龊,我的生活目前来讲依然简单,我尚且生活在没有象牙的象牙塔里,但据说每个人都是越活越脏的,欲念与生而来。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很喜欢一套松木制的玩具屋,然而爱而不得。现在我早已过了把一套得不到的玩具屋作为落泪的理由的年纪,对于梦中出现的玩具屋也不再有幼时的欣喜,即便不会害怕,也会感到一种隐隐的忧伤。因为我现在已经明白,梦里刹那的欢乐,敌不过醒来两手空空的失落。
      这也许是两个我都达成了共识的悲观。
  
      这世上,最孤独的是梦。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你一起走进去。没有人陪你见证你所有凌乱的思想,没有人嘲笑你所有或大或小的贪婪,没有人真正地触摸到你生活中的许多个片断投射到梦境中时,感受到的一切喜怒哀乐怖。
      然而梦境中的我们真的是孤身一人么?
      Who knows ...tha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8 21:49:04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这个小说,很扯淡。
  
  
  
  经常耍些小诡计让你陷入逻辑怪圈。
  
  
  
  随笔记录一些。
  
  
  
    这个女孩白白嫩嫩,透着南方的水气。单凤眼,小嘴巴,谈不上漂亮,但是很小巧,很柔顺……签完名之后,作家写上了自己的手机号:13701363390。
    离开西京大学之后,作家驾驶灰色桑塔纳,回家——车是公司配给他的。
    手机响了,是一条短信:
    老师,我是刚才跟您要电话号的女生,顾盼盼。有机会,希望能再向您讨教。不必回,打扰了。
  
  
  
  这个号码是打得通的。
  
  
  
  
  
  在遭到敲诈的前前后后,作家对公司的一个编导说过:最近,他经常莫名其妙感到害怕,有时候,刮风也怕,下雨也怕,看到广场上太多人聚会也怕,树叶掉到脑袋上也怕……晚上,他约米嘉在一家高档的茶馆见面。茶馆里,正在播放斯汀的《Shape Of My Heart》。
    米嘉开着她那辆枣色宝马来了。
    刚坐下,她就大大咧咧地说:“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作家叹了口气,说:“我被人敲诈了。”
  
  
  
  这首歌很适合看这种扯淡小说和小品文时候看 是杀手不太冷的片尾曲。
  
  
  
  
  
  这天中午,米嘉要出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出门前,她打扮了一个钟头:一件桃红色开胸外套,一条花卉图案的大伞群,看上去十分鲜艳,却很不适合她的年龄。
    当她扭扭搭搭走向停车场的时候,窜出一条黑黄的大狗,突然朝她扑过来。
    她吓得掉头就跑,无奈鞋跟太高了,没跑出几步,那条狗就咬住了她的裙子,一下把她拽倒在地,接着,它就扑上来撕咬她的外套。
    米嘉的脸已经没有一丝血色,她惨叫着,大呼救命。
    这时候,狗的主人不紧不慢地跑过来,拽住绳子,吆喝着把狗拉开了。
    那是一条德国牧羊犬,四肢强健,尖耳竖立,眼射凶光,牙齿雪白,舌头血红。它焦躁地朝前一下下扑着。
    米嘉艰难地爬起来,顾不上整理衣衫,蹲在地上一下下干呕。她的外套和裙子多处被撕烂,露出白花花的肉来。
    过了好半天,她才艰难地站起来。
    狗的主人又高又大,和那条德国牧羊犬一样强壮。他抱歉地说:“真对不起,我带你去医院吧?”
    米嘉瞪了他一眼,说:“你的意思是给我出医药费?”
    狗的主人说:“那是一定的……”
    米嘉鄙夷地说:“钱?我他妈有的是!你的狗让我的精神受到了刺激,你说这事怎么办吧!”
    狗的主人笑嘻嘻地辩解说:“春天,狗处于发情期,比较暴躁。它看到你的衣服比较鲜艳,就扑上来了……”
    米嘉怒视着对方,没有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她从包里掏出电话来,拨通了家里:“伏食,你出来一下,带把刀。”
    狗的主人一下就愣住了。
    很快,伏食就提着一把藏刀跑过来。
    米嘉指了指那条狗,说:“你把它给我杀了。
    狗的主人拽了拽绳子,把狗藏在背后,说:“你们敢!”
    伏食看都不看他,一步就跨过去,还没等狗的主人反应过来,一刀下去,那绳子就断了。那条狗被解放了,一下扑上来。伏食丝毫没有慌张,迎面一刀,准确地扎进了那条狗的心窝。
    狗“嗷”地嗥叫一声,在半空使劲一扭身子,“扑通”摔到水泥地上,鲜血喷了伏食一身。它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全身的皮毛迅速失去光泽,变得灰暗干涩。终于,它的眼睛半睁着,嘴巴微咧着,一动不动了……狗的主人傻了,嘴里喃喃道:“太野蛮了……太野蛮了……”
    伏食拿着那把刀,在千层底布鞋的鞋面上蹭了蹭血迹,然后看着米嘉,指了指那个又高又大的狗主人,低声问:“人杀不杀?”
    米嘉说:“扶我回去换身衣服吧,然后我们去医院。”
    然后,她对狗的主人说:“我住19号别墅。这条狗多少钱,报个价,来领钱。”
    这一天,她没有参加那个新闻发布会,而是去医院了,折腾了一下午。
    后来,狗的主人一直没有来追讨赔偿,此事不了了之。
  
  
  
  一段少有力度的描写。
  
  
  
  
  
  如果,那个校友不是在超市里遇见了你,两个人聊了一会天,她坐的肯定就是另一辆出租车了,就不会捡到那个皮包。
    如果,那一天,你如果不走进那家超市的门,就不会遇到那个校友……也就是说,正在读这部小说的你,如果六年前不打开那家超市的门,小蕊就不会死。
    小蕊不死,三年之后,她和撒尔幸结婚了。
    一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八斤重的儿子,取名撒小蕊。
    撒小蕊长大之后,一定会和一个女子结婚——我们假设这个女子是个律师。
    如果说,撒小蕊是我们的假设,那么,这个律师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她和撒小蕊同岁,那么四年之后,她肯定降临人世,快乐成长。
    小蕊死了,撒小蕊就不存在了。那么,和律师结婚的,就是另一个男人了——我们假设这个男人是个医生。
    如果,撒小蕊存在,他娶了律师,那么,和医生结婚的,就是另一个女人了——我们假设这个女人是个翻译。
    现在,撒小蕊不存在了,医生和律师结了婚,和翻译结婚的,就是另一个男人了——我们假设这个男人是个商人。
    如果,撒小蕊存在,他娶了律师,医生和翻译结了婚,和商人结婚的,就是另一个女人了——我们假设这个女人是个导游。
    现在,撒小蕊不存在了,商人和翻译结了婚,和导游结婚的,就是另一个男人了……以此类推,如果不出现一个突然决定独身的人,阻断这种连锁反应,那么,甚至所有的婚姻都将发生改变,那么整整下一代都将不再是原来那些人。
    也就是说,你推开一扇门,改变了全世界。
  
  
  
  类似蝴蝶效应,让愚钝的人也可以看懂。
  
  
  
  
  
  
  
  一条狗,一只爪子被剁下来。
    很多天之后,这条狗一瘸一拐地四处觅食,在垃圾箱旁边看到了这只毛烘烘的爪子,前后看看,没人,于是低头啃起来。
  
  
  
  人也经常如此。
  
  
  
  
  
  有个人,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
    对方只说了一句话:“你家里丢东西了。”
    他一个人生活,住在30楼,有防盗门窗,坚固无比,怎么可能丢东西?
    没等他发问,对方已经挂了电话。拨过去,关机。
    下班回到家,他仔细查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存折,首饰,笔记本电脑……什么都没丢,这才松了一口气,认为白天的神秘电话不过是恶作剧。
    夜里,他突然醒了,接着就听见在黑暗中有人贴着他的耳朵,低低地说:“你…家…丢…了…一…把…钥…匙…”
  
  
  
  你丢过钥匙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10 17:13:19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买书的时候没注意,以为是李少红拍的那个《门》,买回来才知道那本叫《三岔口》。
      其次,书的开头很好,周德东的语言很朴实,但很懂得营造神神叨叨的气氛,因为被开头部分的鬼怪气氛误导,所以一边翻心里还一边毛毛的,和死人结婚这段戛然而止之后,随着多方位的对案件真实的情况的还原,这个故事就越来越逊色了,越来越扯了。
       对事件真相的叙述严重削弱了周德东语言的神神叨叨,我很喜欢周德东的一个《夜故事》系列,写的很渗人的原因在于那些故事都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周德东在写的时候故意实一笔,虚一笔,很成功的营造了诡异的气氛。而《门》越往后越扯,尤其那个伏食,这个人物设定还能再扯一点吗?还有躲在沙发后面吓人的桥段,正常人多半都会拿东西照上面招呼吧。
       我很少看推理作品,因为看过的一些推理作品都经不起推敲,或者为了把书中故意营造的超自然的现象用非常扯淡或者一般人投八次胎都遇不到的离奇情况来解释,譬如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和《魍魉之匣》,前一部为了解释超自然的密室现象,活生生扯了一大堆前所未闻的离奇现象来做解释,而后一部明显的漏洞都很多,譬如京极堂是如何推断出小姑娘把她同学推下了火车站台,全书根本就没有提到有确切的证据。
      我觉得高明的推理作品是用最平常的条件来营造最不可能的案件,而不是用一堆千奇百怪的理由来填坑,这样的话,很多东西你就是都归结成ET搞的鬼也未为不可,这样一来的话,这种作品还有什么看的必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3 16:31:4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网上看的,两天就看完了,先是用手机看了一部分,后来感觉慢,直接上网看了,写的不错,有想象力,结局也是多重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0 19:53:24 | 只看该作者
  周德东的东西没有那么强的视觉冲击,如果你不是当事人,你是不会感觉事后背后冷冷的感觉。也许是他太刻意强调氛围,也许是他叙述故事能力的问题,总之不能感觉淋漓的感觉。但是依然有些小的桥段哪怕很短,它也依然让你感觉在狭窄的走廊上原来一直有眼睛注视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4 13:34:40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一种书,刚翻了几页就想继续寻找答案,可结果却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
  狂犬病人作祟?听起来真够悬的...
  书中有一些露骨的地方,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6 03:38 , Processed in 0.0460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